钱七虎(精选4篇)
时间:2023-06-22
时间:2023-06-22
钱七虎,男,汉族,1937年10月出生,江苏昆山人,防护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1960年钱七虎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防护工程专业,1961年至1965年在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回国后一直从事防护工程教学科研工作。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原总参科技委副主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原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原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原理事长。
钱七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学家,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87年获国家人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1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荣立军委一等功。2018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人生价值!”82岁的钱七虎虽两鬓染霜,却目光炯炯、声如洪钟。他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也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从事防护工作_余载,用毕生心血为共和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这位“年轻的”老人用铿锵有力的字句和最朴实的话语,向记者倾情讲述了自己“铸盾报国”的毕生追求和使命。
成长——与祖国、人民命运相依
1937年,在一艘逃难的小渔船上,钱七虎出生了。他的童年,在炮火硝烟中度过。国破民弱的苦难深深地刻在了年少的钱七虎心里。新中国的成立,让钱七虎看到了希望。依靠人民政府的助学金,他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有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工程师,报效祖国!在面临出国求学还是在国内读军校的抉择时,钱七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我这个乡下的穷孩子,如果没有党和国家,连中学都上不起,组织需要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他以“全优”成绩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被派往苏联留学。
1965年,钱七虎学成回国。他一头扎进了我国防护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当时,我国正面临严峻的核威胁环境。他说:“国家选派我出国学习防护工程,就是信任我,我要时刻不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为祖国设计打不烂、炸不毁的“钢城坚盾”,是钱七虎一生未曾动摇的目标,也是毕生的事业追求。
钱七虎从事防护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60余载,建立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随着对现代防护工作的了解不断深入,钱七虎越发感到自己当初专业选择的重大意义。如果说核弹是对付敌对力量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就是一面坚固的“盾”。防护工程是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矛”升级了,我们的“盾”也必须与时俱进。
在一次次探索实践中,钱七虎逐步建立起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我军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
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岁月中,钱七虎为我国多项大型工程立下汗马功劳。1975年,钱七虎设计出当时国内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飞机洞库门;1992年,钱七虎主持被誉为“亚洲第一爆”的珠海国际机场项目爆破工程,开辟了中国爆破技术新的应用领域;在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项目建设上,钱七虎综合考虑洋流、浪涌、沉降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关键性建议方案;作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钱七虎还对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能源地下储备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并多次赴现场提出关键性难题的解决方案。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钱七虎前瞻性地提出,未来城市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给城市减肥瘦身。
他常说:“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
“耄耋之年自有狂,固北疆,战南洋。磨剑数载,建万里国防……”这是钱七虎的学生在获知导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进步奖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词。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自从选择了科学防护事业,钱七虎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对我国现代防护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倾注自己的心智。钱七虎说,自己一生从未动摇的目标就是,为祖国铸就一座打不烂、炸不毁的“地下钢铁长城”。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志气,一位科学家的豪气,更是一个国家的底气。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当时,我国面临严峻的外部威胁,在钱七虎看来,如果说核弹是对付敌对军事力量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
那年,他受命进行空军飞机洞库门的设计,为了找准原有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他专门到核爆试验现场调查研究。在核爆现场,他敏锐地发现飞机洞库的防护门虽然没有被炸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发生了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开启。
“门打不开、飞机出不去,就无法反击敌人。必须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钱七虎首先想到的是改良传统手算模式,使用先进计算理论和设备。那时,有限单元法作为一种工程结构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刚刚兴起,他决定用这种方法解决飞机洞库门的计算问题,这在当时属国内首创。
辗转多方协调,钱七虎借来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机构的计算,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历时两年多,钱七虎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那年,他38岁。
随着侦察手段的不断更新、高技术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涌现,防护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别是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精确制导钻地弹,给防护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胁。
“‘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他和团队构建了破碎区受限内摩擦模型,研究了地冲击诱发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运动规律和深部施工灾变孕育演化机理,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满头白发的老院士和蔼可亲,教职员工见到他都主动打招呼。平易近人是钱七虎留给很多人的印象。
然而,很多学生提起师从钱七虎的经历,却觉得是“痛苦而有收获的煎熬”,因为经常会受到批评。钱七虎常说:“我要是哪一天不批评你们了,就是对你们失望了。”
赵跃堂是钱七虎的一名得意弟子。他写博士论文的过程就“备受煎熬”。“写论文不能仅仅为了拿到学位,你的科研成果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来不得半点马虎,理论和技术都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在导师的严格要求下,赵跃堂的论文先后做了4次大的调整。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钱七虎先进事迹》,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上一篇:钱七虎(精选7篇)
下一篇:会议记录模板(精选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