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导游词(精选7篇)
时间:2023-06-23
时间:2023-06-23
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大家作解说,大家可以叫我张导,我们现在正前去的是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万里长城。
说起长城,那可是历史悠久,!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主要遗址为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历代长城为21196、18千米,经仔细测量,明长城总长为8851、8千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凝成的,它是我国历史久远的见证,大家知道宇航员进入太空后,第一眼看到的中国的什么吗!那便是万里长城!它与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利比亚沙漠边缘的亚历山大地下陵墓等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同时,万里长城与1987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长城,他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孟姜女哭长城》,它主要讲的是一位书生为逃离修筑长城的苦工,四处逃亡,逃进了一个叫孟姜女的姑娘家,他俩结婚才三天,书生就被抓走了,孟姜女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长城!却得知书生已经死了,她伤心欲绝,直哭了三天三夜,忽然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孟姜女把长城哭倒了。
快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纵横交错,在山峦之间,真是壮观无比!那烽火台屹立在长城上,像哨兵一样!百闻不如一见!两小时后集合,去吧!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游览的是1987年,正式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八达岭的万里长城。我姓刘,叫刘菲菲,大家可以叫我刘导,今天我们登上了长城,你们知道吗?在中国的旅游界里流行着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可是伟大主席写的,我们大家今天登上了长城,所以我们大家都当了一回好汉,你们说,是不是?长城也是八大奇迹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好像云遮雾,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大家说,是吗?请大家不要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好吗?
我们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成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背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的,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口,供仰望和射击用。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楼,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八达岭海拔1000米,绵延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腾飞于崇山峻岭之上。它不仅是中华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大家觉得长城美吗?
长城在历史世界上还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亲爱的乘客和朋友们:
大家好!
明代长安客家称“从此,路分叉,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关山最高”。
八达岭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晋代诗人刘瀛的长诗《晚至八达岭,上前至八达岭》和《出八达岭》。元代称“北口”,是相对于南出口的。南出口在北京北郊昌平县。从南出口到北出口,中间有一个40英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一个著名的长城门户“居庸关”这个峡谷因此被称为& other关狗”。八达岭站在广沟北端的最高点。这里两座山峰夹在风景之间,一座在中间开放,情况极其危险。从八达岭看居庸关,就像一座建筑,就像往井里看。“古人有平庸之虞,不在管城,在八达岭”说。八达岭关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一直戒备森严。八达岭成为军事战略要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史记》的记载和近年来文物工作者的普查,证明八达岭地区在战国时期修建了长城,但仍有残墙残墩,其走向与今天的长城大体一致。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关,所以很有名,而南面是山谷,基石是关址,不是轻功……其水穿山南,军军之都……,”因此,有专家认为韩位于居庸关,地址在八达岭。“居勇”名字从何而来?修建长城的是秦始皇,从南方迁徙过来一批贫农和俘虏,定居在杜军山桂川的小盆地,被称为“平庸之居”。汉武帝时置桂川于雍县(仿延庆)。水镜准记载的遗址地形、景观与八达岭的地理环境相同。一千五百年前,北魏围绕八达岭修筑长城。据《舒威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镇军生活七年(446年),在郭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取名“冀塞尚围;东起上古峻都山(八达岭地区),西至黄河岸边。后来,在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又修长城,从西边的大同出发,大军往山东,把长城延伸到海边。八达岭长城是明朝重建的。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城墙的军事重要性,当他成为皇帝时,他是“建造高墙。,筑城,当时各州首府和县,也都建了城。朱元璋派徐达、等将领率军在北方建立海关制度,修筑长城,加紧训练和屯田,防止袁余孽南侵。
1420年,明朝第三任皇帝朱迪即位。1420年,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朱迪决心统一中国,五次亲征,军队深入蒙古高原,远至苏联的恩嫩河。1488年后,开始大规模全面修建长城。经过漫长的270年,先后有18个大型建设项目,最终建成了一座高墙,东起辽宁省鸭绿江,西至甘肃省嘉峪关市西部的布龙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长城。明朝的长城长14600多英里,穿过中国北方的七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还是设防的严格程度,都是以前长城无法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与秦始皇时期相连,到了明朝才完善。
明朝的长城不再是单一的高墙,而是建在“逐层保护”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区域也建了不少城墙和关口。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建了长城复线,山西的长城复线多达四条。在重要的交通和军事场所,修建了许多封闭的城市和矮墙,如雁门关十里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寸金,一步一步树立屏障;。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始皇帝秦始皇东临碣石,然后从八达岭取大同,开回咸阳,萧太后巡幸,入关,元朝皇帝每年往返北京和商都两次,明朝皇帝北伐,清朝皇帝亲征……八达岭是必须的。历代皇室、贵族、文人吟诵的关于八达岭的诗词数不胜数。唐代诗人高适,最早留下诗章,在他的诗“山和云都很高。至于那几年的民族纷争和金马,八达岭上演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如今,旧中国的苦难,两千年的诸侯争霸史,朝代更替,都成了遥远的过去。长城有10万英里长,它的文化已经延续了50年。时代赋予了八达岭长城新的使命。它像一座珍贵的历史纪念碑,矗立在万山之巅,闪耀着中华文明和智慧的光辉,展现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伟大品质和精神。它已经成为连接各族人民、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的友谊纽带。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各位亲爱的游客: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八达岭观光景区游玩,我是李导游。今天,我很高兴能带你们去长城游览。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今天我们游览的只是其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段——长城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把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大门。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说了这么多关于长城的事情。大家一定等不及要到长城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八达岭长城有三台两墙组成的,什么是三台呢?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其中城台构造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寒的地方。那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回井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击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百人,燃两烟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到皇宫大内。
回头看看那雄伟的长城,这么快就要说再见了,是否有一点依依不舍呢?如果有机会能够再来游览,我一定再来给你们当导游。
同学们好!欢迎你们大家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王,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往这边走。
我们现在要去参观1号俑坑,这是最大的一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我们看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秦始皇自13岁登基时就开始建造秦始皇陵,直到他驾崩前还没有完工。皇陵建造了38年。这座皇陵墓占地约25万平方米左右。
现在人们公认秦兵马俑有三大特点:
一是多,现已挖掘出的兵马俑,分三个坑,约有8000多个武士俑,600多个战马俑。充分展示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强大兵力。
二是精,大到布局排阵,小到肌肤纹理无不蕴含巧思、一丝不苟。
三是美,秦俑阵有令人震憾的壮丽美感、气势磅雹威武雄奇。
好了,现在请大家四处参观吧!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自古就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这里山峦重叠,地势险要,名声显赫,为长城关隘之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又是古代的'交通要冲,古书《长安客话》记述八达岭位置及其重要性说,北往延庆州,西往宣城,路从此分,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八达岭的景色,四时皆妙,登上长城,放眼四野,但见城墙南北延伸,盘旋于群峦峻岭之中,不见首尾,气势极其磅礴。
八达岭长城距北京60公里,位于延庆县境内。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城墙南至七楼,北至十二楼,全长4470米,共有敌楼19座,总游览面积1、9万平方米。
八达岭长城不仅雄伟壮观,敌楼烟墩风格各异,而且名胜古迹众多,有壮美的北八楼(海拔888米)、北五楼,建有铺舍的南六楼,还有刻着“天险”二字的绝壁,慈禧西逃时回望京城的望京石,杨家将抗辽的六郎影背等。
大家好,我是五星级导游谭笑,大家可以叫我谭导。今天就由我来带领你们游览长城。
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的城墙,这就是长达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长城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建成了,此后每个朝代都有翻新,尤其是汗、唐和明朝。我们所熟悉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朝的“功劳”。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工程。长城被称为与埃及金字塔和罗马斗兽场一样的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关于长城还有一段传说。相传,从前有一对金童玉女下凡,男的叫万喜良,女的叫孟姜女。在他们成亲当晚,官兵把万喜良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在家等了很久也没等到万喜良,于是,她万里寻夫,来到长城下。不料丈夫已变成了一堆白骨。孟姜女悲伤之下www、,不停地哭泣,哭倒了长城,自己也变成了一块望夫石。
好了,关于长城的介绍到此结束,下面大家自由欣赏。但请注意以下几点:一、不要乱丢垃圾。二、不要乱刻乱画。三、集合时间:4:30分。好啦,希望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各位亲爱的游客,欢迎来到八达岭长城风景区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蔡。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我们现在已经来到八达岭长城脚下。大家抬头看一下,眼前的长城蜿蜒,山岭起伏,多么壮丽啊!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八达岭长城的。一段城墙上。请看,城墙外沿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方形的小口子,上面还有这样的齿状缺口,这些在打仗的时候都是大有用处的:方形的小口子是射击口,用来射击;城墙顶上的齿状缺口是瞭望口,士兵可以趴在这里观察敌情。而这厚厚的城墙可以很好地保护士兵的安全。
请大家往远处看,看见那一个个方形的城台了吗?这些城台是用来屯兵的,不打仗时,士兵们可以在城台里休息;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还可以通过狼烟来相互传递信息。
有谁知道城墙上这些条石的重量?它们最重的有两三千斤重呢。你们一定很好奇,在古代,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人们是靠什么把这些条石运到这陡峭的山岭上来呢?不靠别的,正是靠他们的肩膀!
关于修筑长城,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根据传说,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后来音信全无。孟姜女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可她一打听,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早就累死了,被埋在了长城下。孟姜女得知这一消息,痛哭了三天三夜,把那段长城都哭塌了。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足以证明无数劳动人民为修筑长城,流血流汗,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好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拍照留念了,游玩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个小时后,我们在这里集合。祝大家玩得愉快!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八达岭长城导游词》,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下一篇:爱国朗诵诗歌优秀(精选7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