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诗词鉴赏(精选6篇)

时间:2023-07-01

《沁园春雪》心得体会 篇1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当读到这里时,我心中热血沸腾,我想到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2009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在这六十年里,中国发生了跨时代的变化。虽然经济还比不过美国、日本,但也可以算一个强国。新中国才建立时,人们的饭菜营养搭配不均衡,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应是质量有了很大保障。

雪,让人想到冬天。那些英雄们在寒冷的冬天既与自己的身体战斗,又与侵略者斗争。在寒冷的冬天,他们连像样的棉袄都没有,更别说吃的了。他们吃的是野草、树皮,有的人饿的连站都站不起来,更不要说出去打仗了,现在许多人都衣食无忧。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发生了8、0级强烈大地震,死伤无数。看到这样的情景,许多人都留下了宝贵的泪水,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也体现了他们的坚强。

毛主席是伟大革命的佼佼者,建立新中 www、baihuawen、c www、baihuawen、cn n 国,他功不可没,还有邓小平、朱德、陈赓等等,他们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人民英雄们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但是他们那种保护自己的祖国,不让侵略者侵略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永远活在中国人的心中。

文学赏析 篇2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沁园春·雪》反映了中国革命曲折而豪迈的历史进程,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乐观的革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气概的歌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信心。显示出作者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沁园春·雪》是一首长调,以咏雪起兴,大气磅薄。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

这首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的豪放风格。目接万里,视通千年,充分展示了毛泽东的博大胸襟和抱负。

这首词旧体填新意,雅致通俗,易于传诵,被近代诗家和史家称为千古绝唱。朗诵时要注意好气息,努力把通贯全篇的铿锵节律表现出来。

《沁园春雪》心得体会 篇3

每当读起毛泽东的诗词,内心总有一股热血在激昂。毛泽东那一首首博弈历史,继续开往的革命诗歌,点燃了我的激情这首诗,读完这首诗,我被这首诗深深所吸引。

《沁园春雪》这首诗,是我国伟大的伟人——毛泽东的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诗。在一九三六年二月初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布暑长征的准备工作时,面对山野涌动了诗词意,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毛主席望着祖国的山川,在满腹涌动的思想中,横惯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无限的革命豪情犹然而生。当晚回到袁家沟居地的窑洞点着蜡烛挥笔写了这首<沁园春雪>。

这首诗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主体鲜明,体现出了毛泽东诗词的豪放的风格。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热爱祖国山川的豪放,由景生情即由山河的壮丽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价。

《沁园春雪》这首诗,写出了毛泽东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们国家更强大的盼望,对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期待。

毛泽东的预言,今天实现了。今天的中国“红装素裹,分外妖绕”今天中国的事业可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中华儿女正为振行中国,实现我们国家更强大的梦而拼搏争取,让历史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的产生 篇4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由于陕北苏区地旷人稀、十分贫困,供应不起云集到陕北的毛泽东、徐海东、刘志丹的三大红军主力部队。毛泽东批判了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以巩固求发展的消极保守方针,提出了以发展求巩固的积极进攻方针,决定率红军主力东渡黄河,开辟新区、壮大队伍、筹集资金、对日作战,扩大我党的抗日影响,推动全国抗战高潮早日到来。

为给红军东征开辟道路,毛泽东身着棉衣、脚登棉鞋、手拄树棍,亲率100多人于1936年元月下旬,冒着严寒,晓行夜宿,于2月5日清晨来到滔滔黄河西岸15公里处的清涧县袁家沟村。刚刚住下,莽莽苍天就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顿时,天地一片迷懞。霎时,白雪就把逶迤起伏的群山,包裹得严严实实,一片皆白,蔚为壮观。壮丽的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创作灵感,毛泽东决定填词一首。

2月7日,户外寒风凛冽,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烛光通明,身着灰棉布军装的毛泽东精神矍铄,毫无倦意。毛泽东时而在军用地图前凝神静思,时而俯首案前批阅文电。值班警卫几次进去,送开水,剪烛花,添木炭,他如同没有看见。秘书送来了彭德怀的急电:东渡工作,准备就绪。夜深了,炊事员用大米、小米蒸好两米饭和几块干馍片做成的夜宵,仍放在搪瓷饭盒中。他无心用餐,却点燃了一支香烟,急忙在一张2尺见方、油漆斑驳的小炕桌上,展开陕北土产的白麻纸,挥毫疾书,飞龙走蛇,一口气写下了不朽名篇《沁园春雪》。

该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写人。景分暗景与明景,人写古人与今人。在上阕,毛泽东以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浓笔重彩地描绘了东征途中他所见到的雄浑壮丽的北国风光。在下阕,毛泽东以革命巨人的批判眼光,回顾与点评了曾经活跃在祖国历史舞台上的几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的功过。

篇末点题,表达了一个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独到见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不是这些为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封建制度而奋斗的帝王们,而是当下正在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亿万中国人民。此词意境特高,其纵论千古、扭转乾坤的磅礴气势与万钧之力,无人能比。

此词不仅意境特高,而且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极致。写景横括万余里,论史纵贯数千年。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写景与写史相结合,评古与颂今相结合,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这是一幅奇美的风景画,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这是一篇英雄的宣言书。既有抒情美,又有阳刚美;既有意境美,又有崇高美;既有绘画美,又有音乐美。读过此诗的人,凡不带妒忌与偏见者,无不称颂不已,叫绝不停,公认是一首难得的千古绝唱。

《沁园春雪》心得体会 篇5

běi guó fēng guāng , qiān lǐ bīng fēng , wàn lǐ xuě piāo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wàng cháng chébaing nèi wai , wéi yú mǎng mǎng ; dà hé shàng xià ,dùn shī tāo tāo 。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shān wǔ yín shé , yuán chí là xiàng , yù yǔ tiān gōng shì bǐ gāo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xū qíng rì , kàn hóng zhuāng sù guǒ , fēn wài yāo ráo。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jiāng shān rú cǐ duō jiāo ,

江山如此多娇,

yǐn wú shù yīng xióng jìng zhé yāo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xī qín huáng hàn wǔ , lüè shū wén cǎi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táng zōng sòng zǔ , shāo xùn fēng sāo 。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yī dài tiān jiāo , chéng jí sī hàn , zhǐ shí wān gōng shè dà diāo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jù wǎng yǐ , shǔ fēng liú rén wù , hái kàn jīn zhāo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创作背景 篇6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第一种: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第二种: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