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精选2篇)
时间:2023-07-06
时间:2023-07-06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一、诗歌的形象
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第二、诗歌的语言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
第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二、分析法
第一、形象分析法
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第二、语言分析法
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
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
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
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
第三、表现手法分析法
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第四、意境分析法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三、表述题解答技巧
第一、类别方面
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第二、风格方面
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
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
沉郁:深沉蕴积
直率:奔肆率直
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
含蓄:藏而不露
清新:清秀奇丽
风趣:幽默诙谐
第三、技巧方面
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用典故、以古说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
第四、修辞方面
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
句式的特点:倒装、省略等
第五、情感方面
喜悦、甜蜜、愉悦、淡泊、忧郁、激昂、恬淡、闲逸、失望、寂寞、幽怨、旷达、高雅、愤懑、焦灼、缠绵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下一篇:房屋买卖协议书通用(精选7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