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阅读练习题优秀(精选4篇)
时间:2023-07-13
时间:2023-07-13
《背影》选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①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②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背影》练习题
1、选段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
答:
2、选段中先后两次写道“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我的眼泪又来了”,这里
流出的泪是( )(2分1
A、伤感愧疚的泪 B、伤心悲痛的泪
C、离别忧伤的泪 D、感激动情的泪
3、选段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了“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方式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4、选段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
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
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
5、选段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段末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其作用是 。(2分)
6、这段文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有下面几种理解,从中选出两项正确的。( )(3分)
A、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父亲”的形象。
B、这段描写说明父亲对儿子特别溺爱,不大放心。
C、“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
D、背影深刻地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特深。
E、背影反映了父子之问的深厚感情。
7、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
注音:
解释:
8、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9、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第二次 。
10、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
11、《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12、概括本段内容。
13、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4、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15、品味语言。(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 描写。
17、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8、加粗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9、加粗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33、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表现了父子相互关爱的深情。
B、这段文字记叙了父亲送我上火车给我买橘子的经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白描表现出了深挚的父爱,以及儿子对这种感情的理解。
C、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D、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细致、生动、感人,很好地展现了父子之情。
25、文中划虚线的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爱,具体说说这两句话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第①句: 第②句:
参考答案
行动(或动作)描写
2、D
3、C
4、B
5、身体很胖 增添背影的感人力量(或突出父爱深情)
6、A E
7、pán 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外貌; 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9、感动得流泪;离别伤感的泪 10、攀、缩、倾
11、(1)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12、望父买橘
13、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14、外貌(衣着)、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15、(1)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
(2)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
16、动作
17、C
18、B
19、B
20、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21、A 22、C
23、理由:从内容方面,表明是第二次流泪,同时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从结构方面来看照应文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4、B
25、第①句: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或"伤心,忧虑,惦念");第②句:
(1)见父亲行动不便,怕父亲劳累摔倒(2)体贴,心疼,感激父亲,深感过意不去。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差使() 奔丧( ) 狼藉() 妥帖( ) 踌躇( ) 栅栏(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 )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三、依照原文在下列文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
我看见他戴着 ,穿着 ,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显出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四、理解下面句子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词语吗?
2、“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过铁道是如此的艰难,爬月台是如此的费力,为什么买回橘子觉得轻松呢?
五、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 。
六、拓展阅读。
《感谢你的背影》(节选),回答问题问题。
①父亲送我上学。经过了大大小小的城市,终于到达了武汉。出火车站后,很快就发现了接新生的高年级同学。父亲带我到一个面摊上吃了一碗热面,再把我引到那些同学面前,然后深情地看了我一眼,说:“孩子,爸爸就送你到这里了,我一会儿就搭车回去。”
②我大吃一惊。我还以为他一定会送我到学校呢!这么远的路都送了,离学校就那么一点点路了,可他为什么就说要丢下我回去呢?父亲说:“孩子,家里还有许多事要忙。你不要怕,这么多同学来接你,你跟他们走,我能放心了。好好地读书,有什么困难写信回来告诉我们。”
③我那无助的眼光,其实说出了多少的难分难舍,可父亲还是决定走。但看得出来。他实际上走得很迟疑。猛然间,他站住了。我心里一喜,以为他改变主意了。不料,他走到我面前,再次深情地看了我一眼,说:“孩子,从今以后,你凡事自己要多拿主意了。只要你下决心去做,天下没什么难事。相信自己,你能成的!”然后,就此转过身,脚步很坚定地走了。
④在车站昏黄的灯光下,父亲走过了拥挤的人群,走向了南下的列车,。留给我的,是那我想挽留也挽留不住的背影。我突然觉得有些恐惧,因为从现在起,我要独自去面对这陌生的大都市,这完全不熟悉的人与生活了。我又向前走了几步,徒然想再跟上父亲的脚步。可是,我的视线中再也见不到他了。……
⑤十多年前的那个黄昏,父亲所留给我的背影,道出的是这样一句教育格言哪——“当你不会走路的时候,对你的关心就是关心;当你基本能走路的时候,对你的真正关心,就是‘不关心’。”
1、选文前四段回忆了十多年前我考上大学后,和父亲在武汉火车站分别的情景,写父亲,主要运用了 描写;写自己,主要运用了 描写。
2、文中写父亲两次“深情地看了我一眼”,从中可以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感情?
3、选文中对于父亲的语言描写有三处,找出来,仔细揣摩,试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第③段先写父亲“走得很迟疑”,后来又写他“很坚定地走了”。这中间父亲一定经过了一番思索,请你发挥想像,用第一人称写一写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5、朱自清的父亲和本文作者的父亲在对待儿子的态度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 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 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 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 )了。
小题1:一句话概括选段内容(2分)
小题2: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2分)
A、吊 缩 拉 来 B、攀 勾 搀 疏
C、攀 缩 搀 来 D、吊 勾 扶 搀
小题3:作者着力刻画了怎样一个父亲?怎样刻画的?结合文段加以分析。(3分)
小题4:“我赶紧拭干了泪” “我赶紧去搀他”两句表现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5:模仿文段,描写一段拟合父母之间相处的、一个让你感动的场景(不少于两种描写方式)。(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父亲在送别时为我买橘子
小题1:c
小题1:(1)内向 语言描写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2)朴素 外貌描写 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袄 (3)衰老肥胖,关爱孩子 动作描写
小题1:(1)被父亲的爱感动并因自己从前对父亲的不理解而愧疚;(2)对父亲的关爱和尊重
小题1:略
小题1: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作答时,能答出为我买橘子内容即可。
小题1:了解人物描写中动作描写的表达作用,能够准确填写动作细节描写的动词,体会动作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小题1: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小题1:根据文本的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主题,本题能答出“愧疚“到”关爱和尊重“即可。
小题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一、根据拼音写出词语,给加粗字注音。
① 交卸( xiè ) ② chóu chú( 踌躇 ) ③ yū fǔ( 迂腐 )
④ 奔丧( sāng ) ⑤ suǒ xiè( 琐屑 ) ⑥妥贴( tuǒ )
⑦ 颓唐( tuí ) ⑧ láng jí(狼藉 )
2、 根据释义,选择恰当的解释:
A、触目伤怀
B、情不能自已
C、祸不单行
D、东奔西走
E、情郁于中
F、琐屑
⑴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E )
⑵ 细小而繁多的事。 ( F )
⑶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 A )
⑷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 B )
⑸ 指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到来。 ( C )
⑹ 跑这里,跑那里。形容为了谋生到处求职,生活很不安定。 ( D )
二 词语解释
【交卸】 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祸不单行】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奔丧】 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谋生】 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光景】 境况;状况;情景。
【踌躇】 犹豫,拿不定主意。
【颓唐】 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
【聪明】 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反语,指自己愚蠢不懂事,表达自己内疚、悔恨、自责之情。
【漂亮】 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说话得体。
【妥帖】 恰当,十分合适。
【嘱托 嘱咐】 两者都含有“告诉对方做某事”的意思。“嘱托”有委托、请求之意,可用于对平辈或晚辈、下级;“嘱咐”有叮嘱、吩咐之意,只可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三、下列有多音字的五组词句中,注音有错误的两组是( A、E )
A、父亲的差(chāi)使 成绩差(chā) 差(chà)异大
B、奔丧(sāng)回家 办丧(sāng)事 丧(sàng)失立场
C、铺(pū)好座位 反对铺(pū)张浪费 临时搭铺(pù)
D、他是一个胖(pàng)子 肥胖 (pàng) 心宽体胖(pán)
E、还(huán)了亏空 你还(huán)是那样 他还(hái)真行
四、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情郁于衷 勾留 锁悄 颓唐
B、触目伤怀 踌蹰 掂记 螨跚
C、满院狼藉 橘子 捡定 历害
D、不能自已 赋闲 栅栏 惨淡
1、解释下列画线字:
⑴ 不能自已___停止 控制 ⑵ 颇踌躇___很
⑶ 拭干眼泪___ 擦 ⑷ 触目伤怀____心
⑸ 变卖典质__抵押 ⑹ 琐屑____琐碎
⑺ 举箸提笔___筷子 ⑻ 得行些小费____需要
⑼ 情郁于中___聚积 ⑽ 迂______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2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 佩弦,号 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朱自清是五四运动散文学家之一,其散文文字风格不一,但都注重写法的 “漂亮和缜密” 曾被誉为 " 美文 "的典范。
3 本文是一篇 纪实散文 以“ 背影 , 相爱相怜 ”为线索贯穿全篇,集中体现了父子之间 的真挚感情。
4 文中一共 四 次写到背影,实写的是 车站送别 ,虚写的是 开头结尾各一处 ,这样写的作用是: 文章开头写背影,点题并设悬念,中间两次实写是表现父亲爱儿子之深之切,结尾再想起背影,既照应了开头,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三。
五、 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 2、凄惨暗淡,不景气。惨淡 3、看到心里感到悲伤。 触目伤怀
4、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情郁于中 5、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6、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祸不单行
六。"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请把感情写在横线上:(4分)
⑴开篇点题"背影",是一种 浓厚 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 深厚 感情。依次是:浓厚、深厚、依恋、思念
⑶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 依恋 的感情。
⑷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 思念 的感情。
七。 作者几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答。
⑴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 看到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而伤心地流泪。
⑵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儿子清楚地看到父亲竟为自己做着力不胜任的工作,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那颗仁爱之心,流下感动之泪。
⑶在晶莹的泪光中 接到父亲的信后,想着父亲现在的情形,表达了对父亲的担忧和深深的思念。(意近即可)
八。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⑵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⑴句好,"太聪明"和"太不懂事"都能表达作者自责的感情,但前者是讽刺性自责,后者是一般自责,前者更准确生动。
1、本文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 线索 ,在结构上起了 贯穿全文的作用。
2、本文多次写背影,哪些是写眼中的背影?哪些是写心中的背影?
第一次、第四次是心中的背影,第二次、第三次是写眼中的背影。
3、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触目伤怀 )
⑵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祸不单行 )
⑶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情郁于中 )
⑷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迂 )
4、简答:
文章写父子二人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没有介绍南京见闻?
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主题无关。(意近即可)
5、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
再三、终于:说明父亲反复嘱咐已是很周到,但还是不放心,表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⑵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拣定、嘱我、又嘱托:父亲亲自为"我"选座位,担心"我",反复叮嘱,表现父亲对儿子关心、照顾无微不至,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6、按要求填空:
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混入"这个词用得好,因为 准确,一是写出了人多,二是写出父亲的平常,没有特别之处 。
⑵"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 赋闲之前 。
⑶"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 死 ,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
九。阅读理解、分析。
(一)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 、解释句中的词。
①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怀:心 )(已:停止 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
②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中:心里 )境况、状况、情景;表示估计;衰颓败落;精神委靡。
③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惟:只是 )
2、写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光景: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境况、状况、情景;
这小姑娘大约八九岁光景。表示估计
颓唐: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衰颓败落
经过一场大病,他看起来非常颓唐。精神委靡
3、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4、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这一句。
5、"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 看了父亲的信后又勾起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 虚写 )(实写 虚写 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既不是实写又不是虚写)。
6、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
7、 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一方面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
8、 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9、作者着力刻画了父亲怎样一个“背影”?
父亲为我买橘子时艰难爬过月台台阶的背影。
10、全文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语段中出现的“背影”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次背影,开头点题,引起下文,略写。( √ )
(2)第二次背影,对“背影”的动态进行补充,深化主题,略写。( × )
(3)第三次背影,集中刻画,把情节推向高潮,详写。( × )
(4)第四次背影,照应开头,引人回味,增加感情的深度。( √ )
11、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内容的小标题,将它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B )
A、父子情 B、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桔子送别
上一篇:诚信考试承诺书(精选6篇)
下一篇:三下语文课文原文(精选2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