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乡变化作文(精选5篇)
时间:2023-10-27
时间:2023-10-27
我的家乡在洛阳市吉利区,位于黄河偏北部,随着祖国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的家乡也变得更美了。
听妈妈说,以前的路是土路,走起来很不方便,天气干燥的时候,路上的灰尘可以没过脚背;下雨了,路就很泥泞,真是走起路来脚甩泥,泥可以陷到脚脖。路坑坑洼洼的,不好走不说,还很狭窄,只能通过一辆汽车,只要一有汽车通过,路人就该遭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现在的道路四通八达,到处是用水泥铺成的大马路。马路好宽呀!几辆车并排行驶都没问题。路的两边是宽宽的绿化带,你看,小花,小草,还有大树在向我微笑呢。每天,环卫工人把道路打扫的一尘不染,车来车往不会带起一丝的灰尘;下雨了,那路最多只是湿了,没有一点的泥泞。看着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我很难想象妈妈口中的泥泞小道。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和以前比起来,我觉得很幸福。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
假期里,我喜欢依偎在妈妈身旁,听她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祖外婆家和外婆家的变化。妈妈说她小时候也跟她的外婆住过一段时间,很早以前妈妈的外婆住的是木头房子,房檐上因为常年潮湿,长了一层厚厚的绿苔,屋顶上的瓦片东倒西歪横躺在上面,有几片瓦明显已经破裂。妈妈说,他们最怕下雨天,尤其是梅雨季节,一下雨就是连续好多天。屋里潮湿得能拧出水来。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听到的那是祖外婆拿脸盆接水的声音,盆里的水花时不时溅出盆外,打湿了床上的被褥……
妈妈说,在她三四岁时,去她的外婆家,眼前的景象让她至今难忘,她的外婆家变成了崭新的两层砖瓦房子,里面的陈设也变得焕然一新了,那长满绿苔的房檐没有了,屋内发霉的潮湿气息闻不见了,颤颤巍巍的屋顶已经变成了钢筋水泥浇筑的平坦场地……这时候妈妈开心地笑了,她的外婆从此再也不拿脸盆接水了,也再不用听那“滴滴答答”的水声了。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以前住在龙港大桥边上,那儿也是我刚出生的地方,现在依稀还能记起老家的模样。三层老旧的楼房,楼梯很窄,很笔陡!上楼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因为楼梯没有灯,漆黑一片,很容易摔倒。在我读小学后的一天,外婆告诉我:“余琛,外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外婆的老家被政府征用扩建龙港大桥,政府给予了很大的补偿,外婆很快可以买新房子喽!”听了后虽然我有些不舍,但一想到龙港大桥很快将有一个更加雄伟的面貌,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脏乱的小胡同,全部拆除后,规划好种上了花花草草还有桂花树,入秋之后,浓郁的桂花香满了整条街道,龙港大桥附近变得更加的热闹、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歌曲更加的欢快!
是啊!我们渐渐长大了,房子越建越高了,桥也越建越宽了,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深深觉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不由得为祖**亲竖起大拇指,为我们祖国的发展献礼。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思乡,恋乡情感,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指导写作,通过习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学会讨论和倾听,善于听取别人的优点,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学重点
1.激发思想情感,为习作打下基础。
2、指导写作,鼓励学生大胆动笔,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教学难点
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多听取别人的长处和对自己习作提出的不同意见,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法。
六.教时安排
1课时(不含修改习作时间)
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第二组课文的主题为“思乡情”,我们来温习一下。(学生齐背古诗词三首),再举例,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古人如此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同学对家乡又了解多少呢?家乡这些年都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习作教学《家乡巨变》(板书课题)
2、调查问卷(内容见附件)
通过调查问卷当场归纳分析,使学生明白,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巨大的提高和改善,从而为准备习作奠定思想和情感基础。
3、展示资料
(1)学生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4、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并讲解,使学生对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有所了解,再结合自己日常所见,激发学生热爱新生活,赞美新时代的情感,为下一步习作做好铺垫。
5、指导习作要求及要点
(1)围绕主题“家乡巨变”,题材不限。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取具体典型题目。
(3)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叙事抒情,自然流露。
(4)放开思路,大胆想象,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
6、学生开始写作(15—2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
7、举手上台展示习作,大家讨论,教师指导。
8、学生各自修改习作,教师指导。
8.教师小结
八.布置课后完成习作后,誊抄在正式本上。
你看,清源山,老子天下第一,遥望着九日山的石刻,笑看着德济门的沧桑,凝视着姑嫂塔的守候;你看,开元寺里,盘枝虬节的老榕树下,桑莲法界的美丽传说,向你我讲述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泉州。
泉州地处东南海交界处,气象变化万千。这里是“一带一路”的海丝起点,这里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每一山,每一水,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那有着全国最高古代石塔的开元寺、儒学遗宝的府文庙、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都留下我们的足迹。那崇武古城的石刻,弘一法师和丰子恺两位大师“悲欣交集”韵味迥异的书法,让我为之动容。每到一处,爸爸都会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文物的样子,可都来之不易。啊!我不禁讶然。现在竟一点都看不出曾经被损毁过的痕迹。我们目之所及的东西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然屹立不倒,而目不能及的是东西塔历经“易木为砖”、“易砖为石”的涅槃,几经修葺,才得以恢复原貌。如今,我想悲已去,迎来祖国的欣欣向荣,欢欣鼓舞的人们大众。
爸爸又告诉我,这里作为海防的最前沿,在明代倭患期间,屡遭侵犯,铁马哀鸣。这里曾目睹1965年周总理亲自参与指挥的崇武以东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因战火损毁的文物、古迹数不胜数。告别了战争和贫穷的泉州,开始尽显文明古城的风采。这得益于泉州这几年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建设高度重视。
是啊,我终于恍然。如今和以前,可谓天差地别。古物古迹如此,旅游文明也如此。漫步于各个景区,你就会发现,乱丢垃圾的少了,“到此一游”的涂鸦少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多了。
爸爸还说,泉州作为一座古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担着深厚的文化传承。此地无声胜有声,这是无言的历史宝库,它们诉说着泉州的古往今来,见证着祖国的伟大复兴,展示着人们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我和爸爸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今生长在这好时代!
家乡变化作文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变化演讲稿
浅谈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我的家乡,是森林中的小城市,它并不大,的事我十分喜欢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以前,我的家乡并不富裕,家家户户都是矮小的小草房,破破烂烂的,十分简陋。条条小泥路,十分不方便,特别是下雨天气,泥路泥泞不堪,走下去,脚会陷下去,拔都很难拔起来呢!那时没有汽车、电瓶车,甚至自行车都很少,几乎没有呢!学校也十分简陋,泥巴屋,又有虫,又漏雨,可麻烦了!
听奶奶说,在奶奶小时候,那时候没有灯,有的家庭还是用蜡烛照明的呢!蜡烛发出的光非常微弱,在夜里都看不清楚东西。而现在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电灯、台灯。不光这些,还发明了更多更先进的家用电器,比如:电视、电脑、空调、冰箱……这些都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乐趣。
不光电器方面的变化大,饮食方面的变化也不小哦!奶奶小时候,吃饭吃得不太好,因为那时候物资供用不足,所以买什么都是需要票的。如:卖肉用肉票,买油用油票,买粮食用粮票等等,而且票数还是有限的。我还知道,他们那时候过年能吃上一顿饺子就非常满足了。哪像现在,我们想吃饺子随时都可以吃,比以前幸福多了。
现在,原来的平房都已经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栋挨着一栋,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小区里也修建了许多车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再向外看去,原来的泥路都变成了许多又宽又大的柏油公路,一次容下四辆车也显得很宽阔。旁边是人行道,上面布满了彩色的砖,踩上去,会有一种舒适的、骄傲的感觉。旁边还种了几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树下还有许多人在那里乘凉,还有绿油油的小草和花朵,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如霞,白的如雪……一个个开得争奇斗艳,姹紫嫣红。带来了好多好处,人们夏天再也不用发愁了。还有路灯在那挺拔着,晚上就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美丽极了!
周围的一切一切都在变化。老百姓的生活美满、幸福。家乡年年富强,我的心里十分高兴,我相信,再过三十年,我的家乡一定会更美好,更幸福!
下一篇:分享幸福作文(精选8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