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观后感(整理10篇)
时间:2024-12-30
时间:2024-12-30
国庆期间,相信很多同学都十分激动,因为我们期待已久的电影《夺冠》上映啦!,10月3日那天下午,我怀着饱满的激情和热烈的渴望,独自一人来到了电影院,领略了我们中国女排的精神。
电影开始讲述了当年的女排在没有环境,没有器材,没有人员的`情况下,一直坚持训练。这样的背景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经济,科技和多方面的能力在世界上都是落后的,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当时的中国女排连输了几场比赛,就当这样每一个人都没有希望,每一位队员都很绝望的时候,主教练的那一句话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里:“中国虽然落后,但女排不能落后。当女排都落后了,中国又有什么地位在世界上呢?”这一句话,打动了女排队员的心,打动了我的心,打动了所有正在看电影人的心。就这样,在主教练的带领下,中国队以五连冠的成绩,在世界舞台上造就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新的一届女排又站上了舞台。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欣慰,因为中国迎来了一个新时代。但新一届的女排好像忘记了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女排精神。当女排团队正处于迷茫时,教练员又帮她们重新拾回了信心,使得她们再一次夺得了冠军。
《夺冠》这一部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是郎平,她拥有超出凡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她年轻时,总是队里训练得最吃苦的一个,她年老时,对新一代也非常地负责任,她在这部电影中是主角,是中国女排的中心人物。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女排,女排精神,薪火相传。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学习女排精神,把这种精神一起传承下去吧!
“少年强,则国强。”有一种职业叫做女排;有一种精神,叫做女排精神;有一部电影叫做《夺冠》。陈可辛导演想通过这种精神来激发我们的动力,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历经艰辛,在今年6月终于成功上映。
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在那个年代,中国缺少一种前进的动力,一种拼搏的精神。1981年,在一栋不起眼的仓库中,有一群拼了命的人在刻苦地训练。由于经济落后,对手早已深深地了解了她们,她们只能不断地努力,突破自己的极限,让对手捉摸不透,才有机会夺得冠军,她们就是中国女排。
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可以与强大的对手抗衡,中国女排就是这样一种敢于拼搏的团队。
1982年,中国女排出国参加比赛,经过不懈地努力,战胜了日本;2008年,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却没能夺冠;2016年,中国女排再一次出国参加里约奥运会,再一次登顶夺冠。在这背后,你又知道其背后的'辛酸吗?在陈旧的大仓库中,有一面墙上,满满的都是球印。我们无法想象她们经历了怎样魔鬼般的训练,我们也无法成为她们,但我们可以学习她,她们这种拼搏的精神。
有人说,我们需要女排,也有人说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不需要女排了,娱乐一下就好了。再仔细想一想,我们如果没有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怎么能推动中国的飞速发展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团结一致,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敢于吃苦,并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们就会获得成功!
中国女排曾夺得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后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获得冠军奖杯的队伍。
“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当代“女排精神”可概括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自强不息。
“女排精神”的关键人物当数“铁榔头郎平。”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女排和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仅是赢得冠军,更是知道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郎平这样鼓励她的“战士”。
30多年来,中国女排就是以这样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就算状态处于低谷,就算实力不占上风,但她们咬牙坚持,绝不后退。正是在高峰与波谷的颠簸中,在赞美与质疑的嘈杂中,在胜利与失败的摔打中,在诱惑与谩骂的交替中,中国女排不迷失、不信邪、不动摇,把所有的困难照单全收,把所有的不利化为动力,任惊涛拍岸,看潮起潮落,一次次以拼搏的姿态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
其实我是个怕困难的女生,“女排精神”对我有很大的鼓舞,今后我要把女排的这种精神用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中碰到难题,不要退缩,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生活中碰到困难不要马上向大人求助,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做个迎难而上,积极立志的女生,加油!
上周刚结束的歌咏比赛,我们班是特点奖,今天就看了电影《夺冠》总感觉有一种微妙的联系。
中国女排大概是中国队最能拿出手的项目之一,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是她们所获得的荣誉有哪些,亦或是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似乎出场自带主角光环。不为人知的是她们付出的努力有多大,又受了多少次伤,没日没夜的刻苦训练,一次次被教练厉声呵斥。女排姑娘们深知与世界各国的差距,体质上的差距无法避免,那就只能更加刻苦训练。
我将红歌比赛的冠军与女排的`世界冠军作了对比。同样是冠军,初三八班的压力,源自于台下没有比赛的观众班级与评分的评委,而我们所代表的是全校几十个班级中的一个,面对几千人,心中的紧张也会控制不住。对中国女排而言,国家队的人有不少,但可以代表国家而出征世界级比赛的,只有廖廖数人。这廖廖数人代表的便是一个国家的表现,比赛会在全世界转播,不仅是在现场的观众,还要面对在镜头前的几亿人,她们所承受的是中国人民对她们所赋予的厚望。
输掉歌咏比赛顶多让其他班级的看法有些唏嘘,那么输掉的是奥运金牌呢?国人失落,他国对于我国会更加尖酸刻薄,认为中国不行。我们为何会如此在意一场比赛的输赢?赢了觉得理所应当,输了就要遭受来自外界的各种质疑。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比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赢,更多的是去突破自己。有了竞争对手,便会更好的突破自己。即使是输,但有天生带有的差异无法改变心这是不公平的。所以女排姑娘们是在超越自己,面对外界的质疑,她们用实力强有力的反击了回去。
女排精神是不放弃,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拼搏,不应把赢作为唯一目标,赛场虽无情,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目标。
在1月19日,电影《夺冠》首映礼开启,并且还发布了片尾曲。这部由陈可辛监制的影片能在春节档成为最大的黑马吗?成为了大家最期待的事情。而巩俐在出席这次首映礼的时候,身穿着黑色的运动服并且素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夺冠》的演员阵容除了巩俐之外,还有黄渤、彭昱畅、吴刚等等,他们也在首映礼中出场。据观众透露,电影中最引人泪目的地方,是女排的训练、日本夺冠以及新女排相互鼓励等这些地方。
巩俐在现场的状态也比较好,她在刚刚开始女排拍摄时,就曾亮相在观众面前,酷似郎平的北影,让大家记忆深刻,所以,大家对巩俐老师的评价十分高。
而在片尾曲中,歌词也非常燃,“不想变成粉末”等等。但是众多网友在已经发布的预告片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就是《夺冠》的拍摄地选择的地点是天津大学。
郎平站在台阶上面对新闻记者发言的一张图片,背后的建筑就是天津大学的.1895行政服务中心,也叫做天津大学杏荪楼。
因为天津大学的创始人是盛宣怀,他字杏荪,所以命名为杏荪楼。它的外表磅礴大气,设计的尺度把控得非常好,让人感觉到大气的同时又不失一股亲切之气。
后面的第二幅图中,郎平身穿红色的运动服,在一栋大楼前仰望灯光。这栋建筑的外观一看就觉得十分特殊,非常吸睛,由八根圆锥形的建筑当作外表支撑。
这一栋是天津大学的综合体育馆,建筑由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和游泳馆两部分组成,环抱式的结构沟通着建筑的南北和西东。
第三幅图是女排运动员们在晚上进行训练。这个地方是天津大学公共大厅的屋顶,非常有几何形状的美感,并且将光线运用得十分巧妙。
自1981年11月16日起,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2战胜了当时的顶级对手日本队,首次夺得了世界冠军的荣誉。之后,他们连续五次站上领奖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五连冠纪录。中国女排也曾经历过低谷期,经历过战绩不佳的时刻,但是他们的精神始终没有垮掉。无论是在洛杉矶的“铁榔头”阵容,还是在里约由“郎平妈妈”带领的球队,他们从未放弃过,始终坚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女排精神。
“一个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力冲过去”,这是老女排留下的遗产;“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来”,这是新女排写下的精神。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奋斗,才弥足珍贵。中国女排用一次次跌宕起伏的夺冠,振奋着我们的女排精神。
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这就是中国女排,这就是女排精神,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
今天我们见证了中国女排取得十一连胜的辉煌战绩,然而,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女排姑娘们所经历的艰辛与付出呢?一次精准无比的扣杀,也许需要千次刻苦的练习;一次完美的配合,背后可能是千次脚步的腾挪,疲倦、劳累和伤痛。但这些都无法动摇女排姑娘们对胜利的不懈追求。
夺冠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唤起了我们因时光流逝而逐渐失去的一枪热血与豪情壮志,今天,女排精神早已不独属于中国女排,它属于全华夏每一个拼搏奋进,永不言弃,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奉献的中国人!
每当国旗飘扬、国歌回荡在赛场上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涌上一股暖流,自豪感油然而生。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实际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同样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从女排精神学习的`还有很多。
在爱国敬业方面,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可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反观香港一些青年,不免唏嘘。
在勇于担当方面,20xx年,女排连遭重创,已是人见人欺。郎平教练以振兴中国排球事业为己任,临危受命,毅然再度出山,带领中国女排一次又一次站上最高领奖台,一次又一次升国旗、奏国歌=。反观一些青年,顺境时心高气傲、忘乎所以,逆境时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自然心里发毛,畏首畏尾。
在脚踏实地方面,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执教下,始终保持颗平常心和进取心,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来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反观一些青年,缺乏执着精神和持久耐力,投机取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时代的新青年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骨气才气锐气的同时,练就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本领,才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1月19日,电影《夺冠》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导演陈可辛,监制张一白,领衔主演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等出席。
电影《夺冠》的故事传说跨越35年,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xx年重返世界之巅,致敬几代功勋,再现中国女排这支王者之师一路的荆棘与荣光。
据导演陈可辛透露,拍摄80年代女排戏份时搭建了一个实景的漳州训练基地:“我们把地板一块块从漳州福建搬到北京。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陈可辛还表示拍摄这部电影时一直用女排精神鼓励自己,“总会想起郎指导说的,女排精神有什么?不是一定要赢,而是明知道自己会输,也要一分一分地赢回来,这是一部带着使命感的电影。”
巩俐在影片中饰演郎平,她的表现也获得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不过,巩俐却透露:“可辛导演找我来演郎指导时,我心里觉得可能担任不了这个重担,因为在我眼里,郎指导是全世界很多女性心中的偶像。”为了演好郎平,巩俐曾翻阅了大量资料,也去比赛现场观摩。黄渤也坦言:“我们的队员全都是真的职业排球运动员,但我们并不是排球专业的人,你要对一位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指示,这太难了。”
首映礼观影结束后,不少观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81岁高龄的资深解说员宋世雄激动地说:“我又想起我们中国女排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特别是1981年世界杯的场景历历在目。这部影片反映了中国女排的精神,我向创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谢意,谢谢大家!”
那英则“后悔”没带纸巾,感慨电影唤回了她对女排的热情:“80年代女排夺冠时我才十几岁,电影唤起了很多年没有的那种热泪盈眶。”从小看女排比赛长大的冯绍峰表示,巩俐的表演非常精准。
距离电影《夺冠》上映已经整整27天了,很庆幸能够在首映当晚,买到了电影票,短短135分钟的时间,看了真叫人感慨万分。
记得电影院里,林问了我这样一句话:“你已经知道电影的结局,为什么还要到电影院中观看?”
我没有回答他,只是笑了笑,算是对他问题的回应吧。说真的,很多人看《夺冠》,我相信,绝对和我是一样的态度,我们看的不仅仅是中国女排,更是看的是一个时代,可以说,《夺冠》绝对可以算是一部国民度非常高的`电影。整部电影用135分钟的时间,展现了中国女排三个辉煌时代的光影事迹,我想,很多观看电影的中国人绝对会被电影中每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和情绪巧妙贯穿其中。
电影给我最刻骨铭心的感受可以用一个“动”字描述。一是电影情节的“动感”;二是电影内容的“动心”。
作为一个90后,五连冠的时代我没有经历,但老一代女排训练时的那股子拼劲深深的刺痛了现在一直身处安逸的我,让我忍不住回想起20xx年的那个夏天,为了上岸不断奋发的我。
那句“平时这么苦这么累的训练,就是为了比赛时可以赢对手。”可谓是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当然,有高潮也就会有失忆,08年北京奥运的失意也是让我难以忘怀,家门口的比赛,中国女排以2:3憾败美国女排,小组赛失利。
电影说是记录中国女排,但我感觉说是用郎平的眼光来描绘中国女排更为合适。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内容仅是无雪一家之言,不到之处,还望各位影者见谅。
铿锵的玫瑰最迷人,追梦的健儿最美丽,此前结束的20xx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女排姑娘们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的未免世界杯冠军,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
竞技体育没有常胜之师,比夺得金牌更有价值的是展现顽强拼搏的.勇气,一路走来,女排获得过胜利和荣耀,也经历过失败与挫折,他们胜不骄败不馁,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重登巅峰,再创辉煌。
现在这个社会需要这种精神,不论是球场上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不管时代情境如何变化,《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永不过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力量之源。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但我们依然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发展征程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身处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攻坚期,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期,面对脱贫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硬仗,我们更加需要以“蛮拼的”劲头迎难而上,用钉钉子的精神勇毅笃行,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竞技场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
女排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人,奏响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强音。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更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走向复兴的豪迈宣言。
“致敬!”“她们配得上所有的赞美”“有一种精神叫女排”……
上一篇:成人礼致孩子的一封信(整理6篇)
下一篇:监理实习日记(整理20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