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整理10篇)
时间:2024-12-08
时间:2024-12-08
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已经很久了,我已不记得剧中那些描写宴会时的恢宏场面,那些在宴会上举杯欢呼,觥筹交错的人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盖茨比内心对梦想的那份执着与纯真。即使社会如何黑暗,即使他的梦想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他都矢志不渝地追寻着他的梦想,寻找着最初的那份恋爱。但梦想最终还是抵不过现实,他的梦想破碎得让人惊心动魄。
这本书以尼克的叙述为主,描述了富豪盖茨比从一夜暴富到颓败死去的短暂人生。盖茨比在成为富翁之后,在他的豪宅内举办宴会,夜夜笙歌,纸醉金迷,这个切看起来都让人觉得他是在炫耀他的成功,他的财富,但实际上,盖茨比是为了吸引他的心上人黛西,为了黛西,他不惜在黛西房子的对面购买豪宅,夜夜欢庆,只为能与黛西重逢。在他们重逢了之后旧情复燃,盖茨比本以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将重新起航,殊不知一场横祸降临,黛西飙车撞死了她丈夫的情人,盖茨比为爱顶罪,到最后却换来黛西无情的背叛,跟着他那破碎的梦想一起死去。
在整本小说中,盖茨比的梦想是的闪光点,它引领着盖茨比走过了那一段黑暗不堪的.岁月。而他的梦想,就是找回与黛西在一起的那段美好时光,他希望与黛西重新开始,他想重新拥有黛西,这个他认为纯洁天真的女郎。但是盖茨比错了,他所认为的美好女孩本质是一个崇拜金钱,没有主见,自私自利的人,所以在车祸发生之后,黛西才会逐步疏远了盖茨比,以至于后来盖茨比被情妇的老公枪杀,黛西连来看盖茨比最后一眼,甚至是送花都没有,这足以反映了美国社会人情冷漠,那些看似紧密的关系都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盖茨比虽然腰缠万贯,虽然暗地里做过肮脏的行业才发财致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内心还保存着那一份纯真,他的纯真没有被这个追求物质的社会啃噬。他天真地以为,有了金钱就能够和黛西重温旧梦,有了名声黛西就会回来,但是他的想法太过天真,他没有想到,万一他失去了地位,失去了金钱,那黛西还会继续跟着他吗?他们的爱情还能再延续吗?这个连串的问其实早有答案了,所以盖茨比的梦想才会让我感到那么痛惜。
说实话,读这本书,没有与之产生共鸣。原因可能是自己没文化,不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另外这个故事的荒诞仿佛现在又在中国发生着,好像又很熟悉,因此没感觉惊讶。天天发生的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如果把它当作一本爱情小说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又不是那么罗蔓蒂克。如果把它当作一本社会小说看,批判社会的精神又不是那么犀利。它也不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虽然故事由第一人称叙述,但却讲着别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20年的纽约,在当时,经济飞速发展,流行爵士乐、轻佻文化、贩卖私酒、犯罪率高,都在小说中刻画出来。看看,这不就是当下的中国。男主人公盖茨比在纽约长岛有一处超级大的的庄园,每天灯红酒绿地举办着各种宴会聚会,客人来自全纽约,很多人根本不认识盖茨比,或者从没见过盖茨比,因为盖茨比很少公开与大家见面,很多人就像故事的叙述人尼克一样,不知道盖茨比长什么样。但是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地到这里来享乐。盖茨比这么有钱,他就这样奢侈无度地浪费着,他为了什么呢?
原来他是为了追求真爱。他去当兵前认识了故事的女主人公黛西,两人相爱,但因为要去当兵而被迫分开。盖茨比去当兵了,而黛西把自己嫁出去了,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人。黛西现在就住在盖茨比的庄园对面,隔海相望。盖茨比希望与黛西再续前缘。他希望通过自己奢迷的`放荡的狂欢聚会吸引黛西的注意,让她回心转意。
黛西的生活其实并不幸福。她不爱自己的丈夫,而他也有自己的新欢,并频繁与自己的情人约会。
黛西终于通过故事的叙述人,也是她的表弟再次见到了盖茨比,两人重归于好。这件事情被黛西的丈夫汤姆发现了。虽然汤姆自己也有情妇,但他还是对妻子的出轨倍感愤怒。汤姆逼迫大家前往纽约市,在广场酒店的套房里与盖茨比对峙,告诉他二人间的故事是盖茨比所不能领悟的。不仅如此,他揭露盖茨比贩卖私酒,从事其它见不得人的勾当,才得到了今日的财富。黛西感觉自己无法承受,只想离开,汤姆叫盖茨比驱车送她回家。
尼克、汤姆驱车回家时经过“灰烬谷”,发现汤姆的情妇默特尔被盖茨比的车撞了。事后,尼克从盖茨比那里得知是黛西在开车,但盖茨比不愿揭发自己的爱人。默特尔的丈夫乔治误以为车主就是自己妻子的情人,对此展开搜索。汤姆误导乔治,后者发现车主是盖茨比后,来到豪宅,开枪行凶,随后自尽。尼克为盖茨比举办葬礼,看破了东部的生活方式,回到了中西部的老家。
故事有些荒诞,但是又好像在现实生活中上演。这个故事在1920年的美国曾经上演过,如今又在中国的土地上上演着。多少富豪每天花天酒地,家里有个看家却不爱的老婆,自己还在外面招惹情妇,又容不得自己的老婆移情别恋。多少人崇拜金钱,不择手段的挣钱,而没有了生活,并丧失了人生的目标。在爱情,家庭,金钱面前,人们变得面目狰狞。
本书的电影拍的好像还不错,找机会一定看一看,说不定比小说好看。
每个人都有一个浮夸的梦,而且会倾尽一生去追寻!
机遇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一旦抓住了定会兴起大风大浪!如果遭遇纯洁般爱情的背叛,没有将你毁灭,定会为了一个誓言、一眼回眸和一个微笑千金散尽。
如果你还没有重新定位爱情,朋友,执着,势力和欺骗,那么你火焰般的自信定会将你烧的遍体鳞伤,你会否定一切,在你认为即使错的事情也会峰回路转,定会在自己制定的计划当中!人生难得几个和利益无关的知心好友,酒肉朋友,官场朋友,生意朋友……当你显赫的时候趋炎附势,当你落败的时候避之不急,只有和金钱,利益,权势无关的朋友守你一生,只为一句认识足够,即使只拥有浮夸的理想那也算是人的`不同追求!
爱情的泡沫会冲昏头脑,总会为着不可能的事情计划好一切,为着那一束绿光挣脱了世俗,礼仪,廉耻和尊贵,爱情会使人下x的认为自己为了爱情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很伟大。
盖茨比你很了不起,真的佩服你,你身上的光环闪耀,目标,执着,努力,机遇,坚持,自信,尊贵,得体,规划,飞蛾扑火,忠贞爱情……很多很多,你很了不起!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盖茨比苦等了五年,买了一座豪宅,在那里把星光施予来来往往的飞蛾——目的只是在某天下午到一个陌生人的花园里“转一下”。
他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幻梦,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
当我坐在那里对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对岸黛西家码头上那盏绿灯时,他是多么的惊奇。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盖茨比相信那盏绿色的灯。它是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那个美好未来的象征。从前它从我们面前溜走,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得更快,手臂伸的更远,总有一个明朗的早晨……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读完之后我脑子里就冒出来马老板的一句歌词: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前言中,姚乃强先生一直强调这是菲茨杰拉德在讲一个美国梦。通过写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种种腐败现象,感受菲氏对二十年代美国表面繁荣的忧心,写因为时代的不同,美国梦的破裂,写东西部的差距和冲突。
“当我坐在那里对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对岸黛西家码头上那盏绿灯时,他是多么的惊奇。他走过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
而我更中意的是小说里讲述的爱情故事。
“当黛西洁白的脸贴近他的脸时,他的心越跳越快。他知道他跟这个姑娘亲吻,便把他那些不可言喻的憧憬与她的生命气息永远结合在一起了。他的心像上帝的心一样专一,绝不可痴心旁骛。因为他等着,再倾听一会那已经在一颗星上敲响的音叉。然后,他亲吻了她。经他的嘴唇一碰,她就像一朵鲜花一样为他绽放,于是这个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他诉说的一切,以及他黯然神伤的表情,使我回想起一点什么……我很久以前在什么地方听过的一个迷离恍惚的音调,几句零落的歌词。”
迷离恍惚,歌词零落。作者自己其实已经通过尼克卡拉韦这个视角把这份美好初恋看穿。这仅是存于盖茨比心里的美好。可就是为了这份美好,盖茨比一直在努力,直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站在那里双手插在口袋里,仰望像洒落的胡椒粉般布满夜空的银色繁星。我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朝幽暗的海边望去,那里除了一盏绿色的灯之外,什么都没有。灯光微弱又遥远,也许那时一个码头的尽头。”
河对面是黛西的房子,里面住着她和她的丈夫。
盖茨比远远地望着,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再次与黛西相遇,再次接着初恋那美丽的场景,接着把生活重新来过。
作者这个可恶的.家伙又通过尼克卡拉韦这个视角把这份惦念看穿,对面什么都没有,也许那是一个码头的尽头。突然巨大的悲哀袭来。其实什么都没有。盖茨比怀着这份惦念,望了四年。
“整个夏天的夜晚我邻居家的音乐声不绝于耳。在他的蓝色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酒和星光中来回晃悠。下午涨潮时,我看到他家的客人从搭在木筏上的高台上跳水,或者在晒得发烫的沙滩上晒日光浴,同时两条汽艇划破海湾的水面,拖着滑水板在飞溅的泡沫中破浪前进。每逢周末,他的那辆罗尔斯罗伊斯轿车就成了公共汽车,从早上九点到深更半夜穿梭来往,接送从城里来的一批批客人,而他的那辆旅行车则像一只敏捷的黄色甲壳虫蹦来跳去接送所有的火车班次。到了星期一,八个仆人,外加一名园丁,用拖把、刷子、锤子和修枝剪苦苦干上一整天,收拾头天晚上留下的一片狼藉。”
这是个盛大的宴会,盖茨比每周都要举行。很多人都没有接受邀请。有的时候,他们从来到走,压根没
有见过盖茨比。他们就是一心奔着晚会来的。其中很多甚至每次都来,吃饱喝足,然后对盖茨比先生大骂一番,骂到痛快后,开车离开,然后下一次再来。盖茨比可能打心底里就看不起他们,尽管都标称社会名流,无非就是一些混吃混喝的家伙罢了。他心里想的只是能见到黛西一面,于是宴会一如既往,终于因为我尼克卡拉韦和黛西兄妹的关系,黛西来了。
“这些衬衫多美,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这么美的衬衫。”
这是盖茨比和黛西见面后,黛西的话。重重的一个伏笔,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没有见过这么美的衬衫。其实你早已经见过比衬衫美10倍100倍的这么美的爱情,但仅是见过而已,你满足于见过,然后就像丢掉旧衬衫一样丢掉了,嫁给了名气和力气都称职的汤姆。再次见面,眼中仍然是漂亮的衬衫。
“要不是有水雾,我们可以看见海湾对面你家的房子,你家码头的尽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
我不敢想象盖茨比先生说这话时有多么辛酸,他知道黛西只不过是一个以享乐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资产主义阶级小姐,没有思想,没有情操,浅薄虚假,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而他自己心里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那是他这些年源源不竭的动力。
《了不起的盖茨比》总能在某些时刻给予我力量。在看这本数的时候,感觉作者充满极强的警醒、冷漠与抽离,但又同时具备极深感情、代入与同情,这种看似矛盾的感觉,给人如梦似真的体验与感受。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小说总会留给人一个难忘的第一印象,让你迫不及待地翻来覆去的去探寻书里的秘密。《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这样一本小说,“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论足的时候,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本书写的是青年盖茨比和上流社会姑娘戴西之间的爱情故事。战争期间出身贫寒的年轻军人盖茨比爱上了戴西,对她一往情深但却没有钱娶她。经过多年的奋斗盖茨比最终富可敌国,可到最后也没能和他心爱的黛西在一起。
村上春树是日文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翻译,《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一有空就会拿出这本书,细细翻阅。《挪威的森林》全书就在写《了》里的一句活:他说了很多往事,我估摸他是想找回什么东西,大概是那个曾投身于爱黛西的自己,他的生命从此无头无绪,但若是让他回到某个起点,一切从头,慢慢来过,他或许能找到那东西是什么。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要寻找一千样东西。许多读者将它视为破碎的美国梦和远去的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但是与我来说,我要寻找的就是本真,是我为之奋斗的东西。盖茨比想要跟黛西在一起,但当黛西提出要和盖茨比私奔的时候盖茨比却生气的拒绝了。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他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
小说的结尾很有深意“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背部囤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这句话最终被刻在了菲茨杰拉德与其妻的墓碑上面,对次所有的感受都化作了一份十分深沉的敬意。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它的作者菲茨杰拉德,以前从来没有专门了解过,但是感觉好像非常出名,决定读一读。
盖茨比因为贫富差距,和前女友黛西分开。五年来,每天看报纸,只为看到黛西的名字和信息。暴富之后,在黛西夫妇家对岸买了豪华别墅,通宵遥望港口绿色灯光以寄相思。又经常花费巨资举办大型聚会,殷勤照顾不请自来的各路人马,只希望有天黛西能来参加。最后终于得偿所愿,重续前缘。一次出游后黛西开车撞死人,盖茨比被死者丈夫枪杀。
故事发生在美国1920年左右,当时正值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兴旺之时,汽车游艇酒吧融入日常生活,盖茨比也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通过不法手段改变了命运。
但是他对虚无幻梦的执着追寻,却与虚伪又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大相径庭,这也是作者为之冠以“了不起”的原因。
黛西结婚时并不情愿,婚礼上戴上了昂贵的首饰后让她与前一夜的痛哭呼号判若两人。盖茨比让她参观自己别墅的奢侈衣物时,她竟然“感动”的哭了起来。她丈夫汤姆有情妇路人皆知,她却决不离婚。
其他人物也是如此。盖茨比被枪杀后,不管是黛西夫妇,或是他的生意伙伴,甚至是之前满座的宾客,都不愿意参加他的葬礼。
因为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旁观者讲述的,看了一半都不知道作者什么意图,看完也是一头雾水。只好自己又搜索了一下创作背景和评价,之后又粗略读了一遍,故事脉络才大概清楚。
阅读有点困难,可能是翻译的原因,也可能是作者的叙述不同于传统方式,还有对小说创作年代的文化背景和当时人们的社会心理需求缺乏了解。
而这本书可以拓展这些方面的视野和知识,感受到一些“美国味”——喧嚣吵闹的场景,人人精力旺盛雄心勃勃。正因如此,盖茨比与黛西重逢时的窘迫与幸福感满满,以及请尼克牵线时的闪烁其词,显得单纯而难能可贵。可惜黛西只是他一厢情愿创造的幻影,最后同他的美国梦一起破灭。
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美国“热闹的20xx年代”。盖茨比本是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通过各种有悖法律的勾当,终于跻身上流社会,虽然最终实现了“美国梦”,最终却受人陷害,悲剧收场。
盖茨比由一个贫穷的军官奋斗成为百万富翁,唯一的愿望是希望看到分别了五年的情人黛茜,当他们重逢时,盖茨比以为时光可以倒流,重温旧梦,但他发现黛茜远不像他梦想的人,可是这种醒悟还没多久,黛茜开车碾死了丈夫的情妇,汤姆嫁祸于盖茨比使其被害,而黛茜居然没来送葬。
现代社会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人们开始盲目地赚钱,赚快钱,赚更多的钱,追逐变富裕,变得更富裕,而富裕后在五光十色的社会里很难不迷失。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例子:亲戚家自己做生意,起早贪黑、勤勤恳恳辛苦劳作十几年,孩子大了,房子有了,男方却出轨找了别的女人,夫妻两最艰难的日子共同撑过来了,富裕的日子却不能再相互扶持。所以除了积攒财富,也要增长品行。我一直相信“厚德载物”,物质增长得太快,而德行跟不上,财富必然不能长存。虽然我们身边不乏如盖茨比一样挣快钱的人,可绝大部分人还是一步步通过勤奋积攒自己的财富。富贵后的相守,无论是感情还是金钱都实属不易,这需要很强的道德线和责任心,也需要持续的自我修炼。美国著名学者EdwardChristieBanfield有个区分上等阶层与下等阶层的标准。上等阶层的品质有:1.自我约束能力强;2.更看重未来;3.愿意为更好的未来牺牲当下的快感。下等阶层的品质有:1.只顾当下,及时行乐;2.无未来感;3.浪费;4.工作只不过是为了糊口,对工作毫无兴趣,不停地从一种非技术工作转换到另一种非技术工作——也就是只能打打杂,也只满足于打打杂;5.不爱惜自己的财产,不维护、不保养,减少它们的寿命;6.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维护,不保养,折腾到坏为止。虽然我并不同意爱德华的“品质”和“阶层”挂钩,但我对其区分的上下品质却很认同,并希望以此为鉴要求自己。
这本书名声在外,又是一本100年前的书。据说当时不怎么出名,而后却被大家认为是经典小说。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故事情节也不复杂。主要是讲一个叫盖茨比的男人,因为当兵和贫穷等原因跟心爱的女人分开,几年后发财了,在女人的大house对面买了一个更大的house,并邀请周边的陌生人来家里开各种趴体,目的就是有机会可以见到初恋。而作者就是链接2个初恋的纽带。两个人见面后,又因为家庭冲突,女主撞死了她老公的情妇,但是盖茨比却为爱替女主背了黑锅并死去。最后女主跟老公离开了西卵,而作者认为除了盖茨比,其他人都是那么龌龊。
好吧,我说的还是不够简洁。说明我的`叙事能力很一般。好吧,我再来一遍。
一个叫盖茨比的男人为了能够接近他的初恋而费尽心思,结果在一次意外中,初恋开车撞死了她老公的情妇,而盖茨比为了给初恋背黑锅而遭惨死。初恋却又回归了平静的生活,甚至连他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所有的小说在情节和结局上都会有点出人意料,要不也不会成为小说。这个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我没有想到。情节设置的也是有一点点意思的。
比如,事发当天,汤姆得知他的妻子跟初恋旧情复燃,并要跟他摊牌;又得知他的情妇被老公发现出轨并限制自由,一天内,他可能面临着失去2个女人的风险。于是他紧张了,慌乱了。
再比如,我忘了。
标题叫做了不起的盖茨比。他了不起在哪里?
这么美妙的文笔,这么伟大的梦想,这么悲剧的结局,作者菲茨杰拉德到底怎样塑造了盖茨比这么一个悲剧的人物,这或许和菲茨杰拉德的生平有关,也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用本书成功的预言了他的一生。菲茨杰拉德爱过两个女人,杰内瓦和泽尔达,但都以不完美告终,可以说她们从来没有真正的爱过他,正如杰内瓦的父亲所说“穷人家的男孩子就不该动迎娶富家女的念头”。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大概就是杰内瓦和泽达尔的结合体,是作者的梦想,成功,目标和爱情,结合作者的经历,而盖茨比这个角色注定是悲剧的。盖茨比一生一直都在努力,他追逐高级的生活,他曾因为父亲吃饭的样子很难看说父亲像猪,被父亲揍了一顿,他很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于是他最终得到了财富和想要的生活,他无疑是一个成功者,但是他的梦想中不仅仅有这些,还有那个错过的女人,他相信爱情,他相信黛西爱他,他现在要重新找回当初失去的黛西。他特意为黛西在长岛上建了宫殿式的别墅,他站在码头看对面黛西的家,每当夜晚他远望黛西家里发出的那盏绿灯,就如同仰望他那永恒的梦!
盖茨比设宴请各色各样的社会名人来他家聚会,做客,跳舞,畅饮,对所有人敞开大门,然而客人并不认识他,甚至还有说他坏话的,他为了能够某天在聚会上见到黛西,于是为了她一个人,请了所有人,但始终都没有见到黛西的出席。在狂欢的聚会中,孤独却属于他一个人。
最后他通过邻居(黛西的表哥)请来了黛西,当他再次见到黛西后紧张的像个孩子,他不想和黛西私奔,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绅士,况且是黛西爱的人,他想要黛西告诉她的丈夫不爱他,要堂堂正正的.得到她,可是他忽略了黛西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或许只是他过于相信自己的梦想,沉醉在自己美丽的梦幻中。
在盖茨比要和汤姆(黛西的丈夫)摊牌的时候,却被汤姆当众说他出身贫寒,卑贱,永远也踏不上上流的社会。他付出一切,从小努力,尝尽人间心酸,甚至放弃优秀的品质,现在家财万贯,却依旧得不到黛西,而汤姆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继承先辈们的遗产就可以轻易的从他手中夺走黛西,而且还是个到处都有情妇的花花公子,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他出身低贱。
最后,黛西开盖茨比的车不小心撞死人之后,被汤姆各种算计,汤姆向死者的丈夫说谎称是盖茨比开车撞的,并且还是他妻子的情夫(其实汤姆才是死者的情夫),而被冤枉的盖茨比被枪杀。
他的梦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他的葬礼上那些在他家吃喝玩乐的社会名流一个都没有出现,黛西也没有出现,而在他死之前一直等待黛西的电话也一直没有来,他或许在死的一刹那也明白了他所等待的只是一场幻觉,但他还得继续等下去……
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可能是他在纸醉金迷的环境下依然怀有梦想,努力追求,并且为之付出一生。
知乎上很喜欢的一段书评:“作者菲茨杰拉德可能早已洞察了这一切,知道梦想必然破灭,但还是写下了这个故事。一个男人,怀着人类最古老、最天真、最直接又最纯粹的梦想,无限热情的拥抱,放大膨胀到不真实,最后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一路幻灭过程,然后他自己的人生,如他的预言,重复了整个过程,就像世上一切明知梦想的虚空,还是没法回头的人们!”
书的结尾:“……于是,我们勉力向前划去,但逆流而上的命运小舟,却不断被生活的波浪推至起航的原点。”
“但是没有关系,明天我们追逐的脚步会更快,胳膊会伸更长……直到一个宁静的清晨……”
刚刚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一下读后感。说一句真心话,我确实没有非常理解其中的内涵,可能是我对“美国梦”,“爵士时代”的了解不够。
可我依然感受到了小说中透露的无限悲凉,开头纸醉金迷,热闹非凡的聚会场景和最后除了主人公无人愿意出席盖茨比的葬礼形成鲜明的对比,就连盖茨比心中唯一重要的黛西也不曾来一份电报寄一份鲜花,何等悲凉!我只能写一些我看到的`盖茨比和我看到的那个世界的缩影。盖茨比是一个对爱情忠诚的傻瓜,他原本是一个自律的人,但却为了得到黛西,不惜游走在规则边缘法律之外,让自己变得富有,似乎这样黛西就可以选择他!汤姆的傲慢还有即使参加了聚会的人依然对盖茨比充满了侮辱,黛西在众多追求者里选了一个有钱有权的男人作为婚姻对象(即使她不那么爱他),在听到盖茨比金钱来路后的震惊及疏远都是那些令人愤恨的上层人士对那个时代的选择——钱和权。
故事的最后多令人失望,他被人误会枪杀在自己的庭院,没人来送他,连黛西也没来,到头来财富爱情都是一次场空梦,多令人失望!也许那个心中存在梦想的盖茨比并且一直努力挣扎的盖茨比是了不起的吧!最后用小说的结尾来结尾: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上一篇:中秋节随笔作文(5篇)
下一篇:因为我作文(2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