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作文(5篇)

时间:2024-12-21

杞人忧天作文

天色渐暗,火红的太阳只剩下一个边,随着太阳的下沉,周遭的温度也开始下降。

我望着身边陌生的建筑不知所措,渐渐下降的温度使穿着短袖的我打了个冷颤。我本来是想出来散散步的,因为打算很快就回去,所以我什么东西都没带。结果一愣神就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从没来过这里。我大致记得我家在什么方位,但这地方就像迷宫似的,就是走不出去。本来是面向太阳走的,但是走着走着,太阳就跑到身后去了。

这里也有人住着,我看到有人坐着大树下乘凉。我不太敢去问他们,因为父母经常说不要随意和陌生人说话,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这让我觉得所有不认识的人好像都对我有什么企图。

似乎是我一直在乱转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当我再次经过大树的时候,有个年轻男人走到了我的面前,问:“你不是这儿的人吧?迷路了?”

我拘谨地点了点头,在男人靠过来时往后退了一步。

他没再向前,疑惑地看了我一眼,说:“这地方修得像个八卦阵似的,外人来根本找不到路,你跟着我,你家在哪个方向?”

我犹豫了一会,觉得我再不回去父母可能会着急,况且这又这么冷,我还穿着短袖,等会只要小心一点就没问题了。我这么想着,回答了男人的问题。

一路上我都小心翼翼的,一直注意着四周和身前的男人,觉得这段回家的路有点漫长。走了一段时间,男人突然停下来,缓缓转过身来。我心脏狂跳,紧张得攥紧衣袖。

“好,出来了,你回家吧。”男人说完这句话就往来时的路走了。

我长呼一口气,赶紧往家的方向跑了。等回到家后,我惊魂未定地把这事说给了父母听,他们听完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坏人,你这是杞人忧天。”

我学过这个成语,知道是什么意思,听到父母这么说,我楞了一下,还没想好怎么回答,母亲就叫我吃饭,于是我的思维完全被打断了。

现在我回想起这件事,仍旧不明白当时的我有没有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作文篇2

大家一定会记得那个傻傻地担忧天塌地陷的杞人吧!一天晚上,他刚要熄灯睡觉,突然发现一个身穿怪怪服装的女孩出现在他床边。殊不知,那就是我——2n世纪大名鼎鼎的魔法幻想科学家骆嘉萌。我正在试验我新用魔法发明的“穿越时空器”,刚点了一个“随便转转”,没想到左转右转就转到了这个杞人旁边。我对着惊魂未定的杞人说:“不要怕,我是来自2n世纪的中国人,我邀请你到我们那个时代去转转,如果烦了,可以回来。吃住我帮你搞定,怎么样?”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坐上穿越时空器,来到了我家。

杞人看见我家的什么东西都很新鲜,我也没管他,我有我自己的工作。杞人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快乐与舒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想到,这个杞人还挺聪明,没几天就能把我家所有高科技的东西玩得非常熟。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杞人不知怎么的,越来越瘦,越来越憔悴,天天唉声叹气,像是在担忧着什么。我以为他是想家了,适应适应就好了。还和他打趣说:“怎么,在家忧天,在这里也忧天?”他只是叹了口气,没说什么。突然有一天,我工作完,刚从多功能办公模样?我呼吁,用我们真挚的心,勤劳的手,来保护宇宙中最璀璨的明星——地球!

杞人忧天作文篇3

从前,杞国有个人,没事总爱胡思乱想。有一天,他望着天空,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天会不会塌下来?如果天塌下来了怎么办?于是,他想把家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可转念又一想,哪里都有天呀。为此,他茶饭不思,天天担心,终于在忧郁中死去了。这就是尽人皆知的“杞人忧天”的故事。

或许你看了这个故事会觉得很可笑,会觉得这个忧天的人很无知、很愚昧。可是,假如这个忧天的人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他担忧的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天空,那么,你还会觉得可笑吗?

抬头看看吧,看看天空,看看那布满烟雾的灰蒙蒙的所谓的蓝天吧!此时你又有何感想呢?或许你居住的小镇还没被污染,可是想想那些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吧。白天,别说是看蓝天白云了,就连呼吸到新鲜空气都成了人们的奢求。由此可想而知,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今天,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大江南北,一时间都多了许多冲着天空张开的“嘴巴”。每天,这些“大嘴巴”都争相喷云吐雾,它们用特有的方式贪婪地占据着每一块纯净的天空。于是,天空不再蔚蓝,白云不再纯洁。夜晚,星星闭上了眼睛,月亮遮住了脸庞,它们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家园被毁。烟尘,还有大量的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入空中。

科学家预测,如果再这样无节制地排放废气,那么天空中的臭氧将会受到巨大的破坏。那时,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地球,会严重伤害人的皮肤,导致大量皮肤病产生,甚至置人于死地。近年来出现的酸雨就是排放废气的直接后果。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拯救天空,刻不容缓。

朋友们,还记得那些体态庞大的恐龙吗?有人说,它们就是在六千五百万年前毁灭于流星撞击地球时产生的有毒烟尘。假如真是这样,那我们人类是否也会因毒气而灭绝呢?

现在,天空仍在遭到污染,尽管已有很多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研究处理废气的'办法,可事态并没有因此而好转。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该替天空担忧了。

“杞人忧天”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然中(zh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

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

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理解课文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杞人忧天”篇5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