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作文三(2篇)

时间:2023-11-21

家乡风俗作文篇1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可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期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之后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欢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和家庭兴旺的完美期望。

最终,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终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乡风俗作文篇2

今天我要介绍一个我的家乡曲阜的风俗——登高。

这个风俗,是没有很明确的来历的,这是大家自然而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尽管他来历不明,大家也都无不急切的盼着这一刻的到来。它成为了大年初一自拜年后另一件重大的事。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年初一,便是春的第一天了。这一天曲阜小雪镇十里八乡的人都要登上高山,眺望远处,感悟冬的远去与春的到来。同时,在大年初一登高望远,也是为了讨一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兆头。

登高可谓是热闹极了。拜完年,家家户户急急地收拾了碗筷,大人们放下家务,穿上新衣,一个个打扮得精气神儿十足,准备在山顶大“晒”一把;小孩子也迫不及待地跟出来,把拜年得来的糖果装满新衣服的口袋,准备与伙伴分享;连刚刚懂事儿的娃娃们都闹着,要去爬山玩儿……农村可不像城市,那里地广人稀,山一座接一座,高矮参差不齐,连绵起伏。远远望去,山顶上、山坡上、山脚下,到处可见星星点点的人影,一伙伙,一簇簇,五颜六色,缓缓地流动着。

大家一见面,满心地激动溢于言表,各自笑得眼都睁不开,嘴都合不拢了,彼此紧握着对方的手,互相亲密地聊了起来。一时间,道喜声、拜年声、呼喊声、笑声、闹声、叫声,汇成一股快乐澎湃的乐曲,在山谷间回响,像泼水节的小孩,把心中的快乐尽情地泼洒在每一个角落……整个寒冬,大家在家中闷坏了,过了春节,寒冷的“禁令”也就随之解除。大家在闲暇的时间里,一起站在高高的山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远处的麦田,一块儿一块儿的,麦苗经过一整个冬天的收敛,呈现出生机勃勃又运劲十足的墨绿色,使人对秋天的丰收充满了期待。就连孩子们也自由地在山上“探险”,与朋友一起探寻着春的脚步。这,难道不开心,不热闹吗?

王维在重阳节时曾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登高是在秋;曲阜新年的登高是在春;彼时在重阳,此时是春节,但他们不都表达了那种生活在山村的朴实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合家团圆的喜悦吗?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