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风俗作文(6篇)
时间:2023-12-05
时间:2023-12-05
今天是元宵节,民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由于过元宵节家长们给我们买了许多烟火,有小蜜蜂、手榴弹、闪光雷、小雷公、飞毛腿导弹、摔炮……我的全家手牵着手,在大街上快活地走着。边走边放我们自己的烟火,
我们走在路上远远地看见烟厂家属院正在放烟火,我一家来到北关烟厂家属院门口那里的烟火有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比如:土花,放在地上,好似一座座小火山喷出金火焰,又好象一棵棵金黄金黄的麦穗在朝大家招手哪;“小地鼠”头朝上,导线就像地鼠的尾巴,点燃导线,
地鼠就“瞅”的一声飞到半空,紧接着“啪”的爆炸……看的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最后由四个“孔雀开屏”一齐点燃,似乎百只孔雀一齐开屏,好看极了!然后,我们打着面的从康庄市场到菏泽唯一的立交桥——双河集立交桥,在人民路上我们看到有许多由彩灯编织成的动物路灯,
中华路尤为热闹:鲁能广场有大型歌舞晚会,天香公园门口人山人海,园内的树木都被挂上了五彩斑斓的彩灯,更有几分韵味……最后我们回到家,正好赶上了中央台的元宵晚会——《健力宝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颁奖晚会》。于是大家伙又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起精彩的电视节目,
当看到郭东临表演的空中飞人时,笑的大家合不拢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渐渐地夜深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将要在零点的钟声中消逝……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春节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春节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春节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春节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春节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春节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春节过去。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家的除夕夜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确,家家户户的风俗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丰富都是各式各样的。但,在我认为,我家的风俗是最有趣的!
在正月初一的前一个星期,我们就会回到老家,准备过新年!除夕的这一天早上,大人们就要出街去买对联,然后用米熬成糊,来贴对联。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最忙地时候,就要出动“全家总动员”了。小孩子们涂浆糊,大人们就来往上贴,全家人忙的不亦乐乎。
除夕的夜晚,爷爷、奶奶见我们吃完饭,就把我们“赶”出厨房,自己在厨房里做炸猪肉。其实,我们都明白,爷爷、奶奶是怕我们被烟熏到。爷爷、奶奶准备这一些菜是来给我们做夜宵吃的。刚出炉的炸猪肉可香了!我们都爱吃,特别是小孩子。
我们洗澡的谁,是用橘子皮熬成的,爷爷说这能洗掉晦气,给新的一年带上喜运。一切都准备好了,在看钟,已经8点多了,我们就坐在电视钱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晚上12点我们就要放鞭炮,放烟花,来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这就是我家的风俗,你们家的风俗又是怎么样的呢?
……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工人文化宫和附近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因为这里要举行白城市第三届烟火晚会。
六点三十会,十多米长的鞭炮点燃了,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烟火晚会开始了,只听一声巨响,脚下的大地在颤抖,一颗火球直冲夜空,随即在人们头顶上炸开了,夜空中出现了一派雄伟壮观的场面,无数个绿色的小球形成了一个“大伞”,而每个小球又炸出了黄色的“珍珠”,
像一棵绿树开着黄花,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好一个“春色满园”,真美极了!我不由发出一声赞叹。再看那边,一颗颗五彩缤纷的“彩珠”,拖着长长的尾巴,带着叫声在空中钻来钻去。有的转着圈,像一条条蝌蚪在找妈妈;有的头朝下,像一只只小鸟在觅食,十分有趣。
与此同时,又一簇礼花直入云宵炸开了,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粉的……把天空映得五颜六色,像一只美丽的凤凰拖着长长的尾巴,与地面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百鸟朝凤”。它把晚会推入了高潮。突然,一串紫里透黄的“葡萄”从天而降,令人垂涎欲滴。
这时,皎洁的圆月也钻出云层,欣赏这人间奇景,时而又迅速躲藏起来,大概是害怕人们笑话它此时暗淡无光吧。
不知不觉地,快一小时了,我回头问爸爸:“为什么用这么多钱来买礼花呢?”爸爸说:“现在人民富裕了,家乡繁荣了,这是在祝贺昨天的成绩,也是祝愿家乡的明天像礼花一样美好。”
我心里默默祝愿:“家乡啊!祝您前程似锦,盛世如花!”
巴掌大的一张红色宣纸,一把小剪刀将线条勾勒。剪刀在纸上游走,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剪条大鲤鱼便是“年年有余”,若是再剪上几个元宝,便是“招财进宝”了。整个过程流畅、精细,仿佛一眨眼功夫就能剪出一幅精美的作品,这是我妈妈每年过年前都要展示的精湛剪纸技法。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每年春节,我们都会用特有的天津剪纸来装饰过节气氛。往年我家的窗花都是由妈妈操刀,今年春节,我也要操刀上阵了,来跟妈妈学习剪福字。
“咦,这个福字的形状怎么这么瘦长?”妈妈笑着解开了我的疑惑:“这个福字是康熙亲笔,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呢。你看,左边像不像“子”和“才”字?右边像不像“寿”和“田”字?再加上个“福”字,就是五福合一,洪福无边的意思。”听了妈妈的一番解说,我不禁对这个福字刮目相看。“好,就它了!”
把剪纸图样描在红棉纸上,我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和妈妈一起剪,妈妈边剪边给我讲:剪纸出现后,它的传承从未中断过,后来,剪纸还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剪到快一半时,我轻轻松了一口气,谁成想剪刀一偏,纸上立刻撕了个大口子,半成品顷刻变成了残品。
再次操起剪刀。我的手不再紧握着剪刀,动作也变得流畅起来。这时,我又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有的花纹面积太小,剪刀根本剪不开,妈妈已看出我的心思,从我手中接过作品,拿起刻刀精雕细琢,一张春节福字在刀下变得栩栩如生。妈妈边刻边说:“剪纸作品之所以大部分是红色,是因为人们把对来年生活红火的祝愿融入了其中,妈妈相信,以后你剪出的福字肯定会比妈妈剪得更好看!”
除夕夜,我看着窗上贴着的那张我与妈妈合作剪刻的“福”字,不禁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万千。在我看来,剪纸不止是一门艺术,更是人们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将自己的美好心愿和祝福刻在纸上,一代代薪火相传,我也一定要把这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期待了很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了,今天我家来了许多亲戚,奶奶、叔叔、婶婶、小哥哥、姑父、姑妈和二哥哥,顿时,家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一片。
我妈妈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有年糕、螃蟹、大黄鱼、萝卜、虾、春卷……我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这桌上的菜有很多讲究,比如:吃年糕,正所谓年年高,其中黄、白年糕还象征着黄金白银,给予了新年发财的愿望;吃火锅说明红红火火;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象征着“吉庆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等年夜饭吃好后,就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边的响声还没结束,那边又响了。大过年的,为什么要放鞭炮呢?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十分可怕的怪兽,叫年,在每年的除夕夜,都会出来吃人或家禽家畜,弄得民不聊生。后来人们听说年害怕红色和爆竹声,就用放鞭炮来驱赶年兽。以后,人们年年在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来了。到现在,放鞭炮成为了一种新年习俗,示意旧岁平安。我家也不例外,不过为了环保,爸爸只象征性地放了一串百子炮。
其实新年习俗还有好多,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请神、拜神、送神、烧香、燃烛、挂灯笼、拜祖先、拜年、收压岁钱等等。其中,收压岁钱是小芽儿们最喜欢的。比如说我,爸爸、奶奶、婶婶和姑妈都每人给了我一个红包,心里面别提有多开心了。每次拿到一笔钱,我就想怎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有困难的人,买学习用品,书等等。
看,这就是我们的新年习俗,这些习俗使我知道了中国文化底蕴的丰厚,也让我更加的喜爱过大年的习俗传统。
上一篇:童年趣事放风筝作文字(52篇)
下一篇:小树的心思字作文(61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