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作文(11篇)
时间:2023-12-06
时间:2023-12-06
要说年味的话,无疑最好的体现就是压岁钱了吧。
每次收发红包总能得到喜悦,并不在意里面到底有多少钱,只是喜欢这种方式。有时候,长辈们还会在给红包时说上几句意味深长的话,或是孜孜不倦如同老师般的教诲,或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关心,比如说,“新的一年学习进步”“,新的一年里越过越开心”,“一定要努力啊”等等。无论是哪一种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暖流,尽管许久未见,有些人甚至基本上不认识,却还是会说上几句话,这也是年味的作用吧。
要说起包红包,那可真是有一番讲究。有些红包里包的是一张,意味着一帆风顺,两张意味着双喜临门,三张是吉祥三宝,四张代表事事顺心,六张指六六大顺,不管哪种都是长辈给予我们的祝福,不管多与少,那都是我们的幸运。
大部分时候聚在亲戚家都是在期盼着突然来一个人对着自己递出一个红包再欣慰的笑笑,收到红包后自然要说声恭喜发财一类的话,这种时候这种话自然是要发自内心,说话时的表情也要出自真心。
除夕之夜收了红包后要很晚才睡,不看春晚的话会很无聊,每到这个时候家里的老人都会给家中的晚辈们讲述年兽的故事,每年都是这样,却从来没一个人说什么,都只是静静的听着故事,熬夜到凌晨。又或是一个个地与家人总结自己这一年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然后下一年又该做些什么。家中的人都这么讲的话,时间自然也会过得很快。
现在的年味或许越变越淡,但那份朴实的美好一直都会在心里慢慢发酵,最后变为美好的回忆。
所谓过年,以热闹,红红火火为主。今年春节,我去逛了我们老家横店的过年老习俗——庙会,好好体验了一番过年热闹的感觉。
这次活动在明清宫苑举行。来到大门口我就兴致勃勃地拉着妈妈拼命往拥挤的人群里挤。突然,人群一哄而散,我抬头一看,原来我们来到了大广场,里面真大呀,人们大多都穿着过年的新衣裳,参观的参观,拍照的拍照,讲解的导游滔滔不绝的讲着,两旁红色建筑上的红灯笼在微风吹动下频频向我们点头,似乎在跟我们每位游客打招呼:“新年好,新年好!”
接着我们来到了美食街,刚到街口就发现里三圈外三圈的人们围着几个身穿红色唐装的人在表演踩高跷。看看她们个个身轻如燕,时而转圈时而翻跟头,惊险不已!如果换作是我,估计还没踩上去就摔下来了。再往里面走,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摆放着各种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有驴打滚呀,京城鱼司令呀,老北京糖葫芦等等许多美味的食物。这些香气扑鼻的食物让我馋得直流口水,恨不得把全部美食都买来吃上一通。
品尝过部分美食后我们来到了午门观看花车巡游。花车还没来,巡游通道两边已经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了。随着音乐声响起,一辆装扮奇特的花车慢慢从远处驶来,车上车下站满了衣着华丽载歌载舞的表演者;后面又驶来第二辆第三辆……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真想把每辆车上车下都在舞刀弄剑,杂技,挥扇舞伞的各种表演看个够,真的太精彩了!
花车巡游结束后,妈妈又带我去玩了热气球,砸金蛋,骑马,射箭等,玩得不亦乐乎!庙会是不是很热闹很好玩?如果有机会你也一定要来体验一下这种热闹的过年方式哦!
年味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份珍贵的家的味道。而新年是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大声欢聚,充满温暖的日子。
临近过年,我们一家三口和我家的小猫咪再次回到了外婆家。刚一下车,舅舅、舅妈、表哥、外公、外婆一大帮子人立刻从屋里跑出来迎接我们,外婆牵着我的小手对我嘘寒问暖,妈妈连忙把大包小包的礼物搬进屋。小树下一卷长长的大红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这是外婆家过年欢迎回家的亲人的传统仪式。随着鞭炮的声响喜庆的年味随即弥漫开来。
进到屋里,一群人围坐在一个古朴、笨重老旧的木头烤火炉旁。火炉旁桌子上外婆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零食,还有只有过年才会做的油炸红薯片、糯米巧可等特色小吃,这些可是买都买不到的哦。吃吃笑笑,屋子里好不热闹闹。
过年,最重头的当然是年夜饭了。厨房里面是一派火热的气氛,洗菜、切菜、炒菜、洗碗、装菜送上桌,舅妈们在一道长长的流水线有序地忙碌着,这样的合作让融洽的年味弥漫在亲人之间。转眼,便快天黑。在厨房忙碌的一家人,将大菜一起搬上桌,团聚在大圆桌前,烧鱼、炖鸡、炒鸡翅……五花八门的菜品让人垂延欲滴。外公率先端起酒杯,我们十几号人立马端起各自的饮料杯或酒杯,推盏交杯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年夜饭后,夜幕降临。大人们在平地围着炭火说说话,烤烤糍粑。小孩们手里拿着各种烟花、炮竹嬉笑,玩耍,用双手在空中画出一个明亮的圆。
年味。是一份团聚的温馨,是一份亲情的相守。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日日盼望过年。
除夕一到,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忙起来,我家更比别家忙。从我记事起,除夕那天,我家一大景观就是父亲写春联的热闹场面。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全村人几乎都请父亲写春联,父亲也高兴,有求必应。父亲写春联时,我们都爱站在旁边兴致勃勃地观看。只见父亲潇洒地拿起毛笔,饱含墨水的笔在红纸上点横竖撇捺钩、龙飞凤舞地游弋,遒劲有力。顿时,一股浓浓的墨香散开来,清香扑鼻。眨眼功夫,一副对联很快完成,引得大家啧啧称赞。我又是佩服又是自豪,很是陶醉于墨香之中。过年了,印象最深的是大人们的禁忌,我们不能乱讲话,骂人的话,脏话更是不能。平时的口语“哦会死”不能说,要说成“哦发财”;吃不完想剩下,不能说“不恰”,要说“年年有余”;不喜欢的东西不能说“不要”等等之类不吉利的话。平时我们胡言乱语惯了,所以过年时我们常常犯忌,也惹得大人们啼笑皆非,干瞪眼也不好说我们什么。记得有一年吃完年饭,父亲拿张干薄荷叶擦我们的嘴,(意思是把我们说错的话擦掉,这样就会大吉大利。)父亲不小心把我擦痛了,我不干,大声地哭,还骂他。不!骂天,骂地,骂好多,乱骂一气。父亲看着我发怒了,一向脾气暴躁的他却笑了,一个劲地向我陪小心,说“爹错了,爹错了”。
从此以后,父亲再也没用薄荷叶擦过我们的嘴了,改用一张红纸,在中柱上写上一句“孩童无忌”来聊以安慰。过新年,穿新衣,家家户户挂灯笼。
儿时的“年味”那真是一堆无敌的幸福与快乐。回味无穷!
记得以前在乡下过年,特别的热闹。每家每户都挂起大红的灯笼,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人看着特别的舒心。
那时,我们家小院的门前是一大片耕地,秋收一过,地里就剩下几棵梅花。我们就耐心地等待着梅花盛开,因为梅花一开,新年也就快到了。清晨和傍晚,是梅花最香的时候。清晨,当我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听见爷爷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地上的声音,爷爷这是要去剪梅枝。我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剪下的梅花,插在花瓶里养起来。
正闻着梅花的清香,突然飘来一股肉香,大家便扑到厨房,想要提前尝一尝新年的菜肴。可是,妈妈把我们赶了出来,不让我们偷吃。
最让我们期待的还是姥姥做的年夜饭。我们聚集在姥姥家,耐心地等待着年夜饭上桌。终于,厨房的烟囱不再冒烟,享受美食的时间到了!美味的凉拌鸡肉、姥姥最拿手的豆腐炖鱼……每一道菜肴都散发着扑鼻的香味。当然,我们最爱吃的还是姥姥包的饺子,萝卜牛肉馅配上精巧的手工,饺子样子好看,味道也香。
大家吃着、笑着,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我时常想起在乡下过年时的情景,虽然现在过年条件更好了,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东西,比如那大红的灯笼、梅花的清香、小院里的欢声笑语……
你认为年味是什么?我认为只是一盘幸运饺子。
“开饭啦!”妈妈端着一大盆饺子走过来,“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吃幸运饺子吧!”
“幸运饺子?”我迷惑不解。
我皱着眉头想:幸运饺子?怎么个幸运?怎么样才幸运呢?哎呀,还是问问爸爸吧!
“爸爸,什么是幸运饺子呀?”
爸爸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幸运饺子就是在一个饺子里包上一个硬币,谁吃到那个饺子,谁就是最幸运的。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吃到幸运饺子,好不好?”
“比就比,谁怕谁呀!”我接受了爸爸的挑战。
“一、二、三,”妈妈帮我们看着时间,“开始!”
我使劲往嘴里塞饺子,一个还没尝到味道就塞第二个,我的嘴被塞得满满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爸爸呢?他正迅速吃着饺子。“一定要赢呀!”我想着。
这时,我的嘴里出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呀,是硬币!”我把那东西吐出来一看,原来只是一个没烧熟的饺子。我的心像被倒了一桶冷水一样,顿时变得冰冷。
我只好再夹几个饺子放在嘴里。哈,又有一个硬硬的东西,不会还是没烧熟的吧?算了,还是先吐出来看看。
“啊!你吃到了硬币!”爸爸看着我,“你真幸运呀!”我开心极了。
我们家吃饺子,真是年味十足呀!
唐代诗人刘希夷曾说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过年,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经历过的。让我们一起去细细体会一下年味吧!
20xx年的最后一天,妈妈一下午都在忙着做年夜饭。餐桌上,大鱼大肉都整齐的摆在上面,好丰盛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举酒杯,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晚餐后,大家坐在火炉边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窗外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朵朵礼花划过安静而和谐的夜空,也把我们的情绪带入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妹妹高兴得高声呼啸过年啦,过年啦!这就是年味!
大年初一,爸爸妈妈把我们从温暖的被子里拉起来,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顿早餐。哥哥,姐姐,姑姑,姑父们都来了,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家常。聊着我们过去一年的学习,收获,对新的一年定下新的目标。这时,一阵悦耳的铃声响起,打破了紧张的气氛,微信群里迸出了一个红包,大家都嘻嘻哈哈地打开各自的手机,随着一阵阵笑声,个个脸上笑开了花。每年大家都因为学习,工作难得团聚在一起,现在这情景就是年味!
花灯会如约而至,回首稍望,花灯盛会已是数千年的习俗。带上家人一起游漫天的灯河,梦幻的玫瑰花海,五彩的灯光隧道观赏着五彩缤纷,构思巧妙,工艺精细的花灯,聊着花灯展的意义,给自己喜欢的花灯拍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赏灯,就是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希望我们过的每一个年都充满欢乐的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我看来,年味是最甜的味道,大家都盼望着回家过年,在哪里,总是飘来甜甜的年味。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夜晚,我们待在走廊里,用手捂着耳朵,眼睛却乌溜溜地往窗外看,为什么呢?因为要放鞭炮啦。胆大的爷爷手里拿着打火机,对着鞭炮的导火线“啪”地一点鞭炮就开始往上飞了,只听得“轰——”的一声,鞭炮爆炸在了空中掉下来了一些残留物。我正盯着窗外呆呆得出神呢,过了一会儿,“啪,啪,轰,轰”的声音又响起了,我肩膀一振,被吓了一跳,原来爷爷又放了好几个八字炮。我转过身去,看见奶奶在拣地上的大白菜。原来奶奶被吓得大白菜都拿不稳了呢,我笑了一会,突然想到今年的吉祥物狗狗了。我冲出门外,走进狗舍,狗狗也钻进了一条小缝里,看来也被吓得不轻啊,我摸着它的毛,它又钻了出来,冲我“旺、旺、旺”地叫个不停呢。嘿嘿,狗狗都给我拜年了,我想道。“今年是你的本命年,不要害怕了,”说完,只听得“嗖——”的一声,一个烟花在黑夜里展开了笑脸,红的、蓝的、黄的,有的像花朵,有的像蝴蝶,还有的像那小朋友们灿烂的笑脸。它们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我蹲在地上,心中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
此刻,我感受到了年味就是年味,是一种令人感到幸福的味道,也是这个世界上最香、最甜、最温暖的味道。
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当快过年时,全国各地的人都赶回老家,陪着亲人过年。
年的味道是多样的,它是噼里啪啦的烟花味,它是装在口袋里的糖果味,它也是锅里热气腾腾的饺子味。年的味道是热闹的,亦是浓浓的家乡味。
我的家乡在河南,每年我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去过年。我们一回到老家,就忙坏了爷爷奶奶。爷爷忙着杀鸡,奶奶忙着蒸馒头。爸爸妈妈也帮忙打扫卫生,帮忙洗菜烧饭。我和小伙伴一起点燃儿童鞭炮,非常热闹。
大年三十的晚上,奶奶烧了很多菜,有卤牛肉、红烧排骨、菠菜拌猪肝等,我都很喜欢吃。我们一大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说说笑笑。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晚上八点了,春晚要开始了,爷爷奶奶是春晚的'忠实粉丝。爸爸妈妈陪他们看春晚,我就和堂弟在院子里燃放烟花。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在天空中闪烁、爆炸,像一阵阵流星雨洒落人间,我们在院子里欢呼着,跳跃着。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被妈妈叫起床了。这天早晨要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如同元宝,寓意是招财进宝。吃完饭后,就开始拜年了,我先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奶奶都乐开了花,给了我一个红包。我又给爸爸妈妈拜年:“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妈妈一边给我红包一边说:“也祝你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我笑着说:“我一定会努力的。”接着我们又去给村子里其他长辈去拜年了。
这就是我们的年,红红火火中国年。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乡下姥姥家过年。乡下的年热闹非凡。
乡下的春节仪式感特别隆重。大年三十一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个不停。只见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有好几个人忙前忙后,有的擦门,有的扛梯子,有的站在梯子上给大门贴上写满吉祥寓意的大红的春联,有的人家把福字倒起来帖,这也许意味着福到家来吧!再看看家家门头上挂着红彤彤的灯笼,别提有多喜庆啦!小孩子们在门前屋后欢快的嬉闹着,到处都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宋代著名大诗人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夜,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这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只见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红烧狮子头、啤酒鸡、烤鸡我们全家老小围坐一起开心地吃了起来。我们小孩给长辈们敬酒,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长辈们看到我们健康懂事也非常慷慨,纷纷为我们下起了红包雨,祝我们学习进步,茁壮成长。
吃完年夜饭,我们便和长辈们出去放鞭炮。噼哩啪啦一连串的烟花直冲云天,在黑暗的天空中散开,照亮了半边天。这些烟花可美了!有圆形的、五角星形的、还有心形的有的红的似火,有的黄的像金,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若红霞这五光十色的烟花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色彩,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夜空中盛开的烟花一样灿烂。春晚开始了,我们全家坐在电视前,围着火炉,嗑着瓜子,品着茶,聊着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喜欢在乡下过年,因为在乡下过年特别有年味。
城市少了爆竹的喧嚣,代之而来的是年夜饭后的冷场,走进一户人家,十人中有九人拿着手机,留下的老人孤独的看着电视,就这样,四下无言,而所谓年味只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纷飞的红包。有的人在朋友圈中刷着新年祝福,有的默默参与在各大平台的红包活动中,换而言之就是每个人都在享受自己的年夜。
这种现象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十分常见,青壮年们默默拿着手机(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不忘拿着手机)饭局一片尴尬,老人家欲言欲止,甚至都不知道该不该说话,在这尴尬与沉默中勉强吃完的年夜饭在每个人口中也许是索然无味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的就是部分吃着年饭却想着参与各种活动的人。
今年过年,一家人本来和和睦睦的吃着晚饭,而晚辈们一边吃一边时不时瞄一眼手机,老人屡次端起杯子示意后辈们敬酒,而他们则不为所动,继续低着头看手机。此时,老人已有几分怒气写在脸上,只是碍于面子不好发作,仍然强作欢颜地笑着,但说出的话已有几分寒意:小朋友们能不能暂时将手机放下,好好吃饭,这样对胃不好。而他的媳妇却阻止:爸,孩子们一年也不容易,让他们玩会吧。显然,媳妇的这种对儿子的溺爱,让老人非常不悦,随着饭局继续,气氛也逐渐凝固寒冷。在最后,老人甩下一句你们和手机过吧便回来房间,留下一群在惊愕中的人。
这种事情,在当下已愈发增多,青年人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老人呢?他们又怎样,你有手机,有妻子在、儿子,他们已无法随着时代前进也就是说,他们,只有你。在含辛茹苦养育你多年,他们不希望你最后陪伴的是手机。
在这高度发达的城市之中,年味已逐渐消散,在这片钢铁森林之中,人们是否会被手机掌握,过年的初衷是否还有人记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