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的护理(6篇)
时间:2024-02-20
时间:2024-02-20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骨折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2(b)-0150-02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nursingobservationonsenilepatientswithdiabetesbeforeandafterthefractureoperationthusprovidingreferenceandguidanceforthefutureclinicalnursing.Methods86casesofsenilediabetesfracturepatientsadmittedandtreated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fromMarch2012toMarch2015andrandomly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ResultsThenursingsatisfactorydegre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bycomparison(P
[Keywords]Diabetes;Senile;Fractureoperation;Nursing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近年来的数量有所提升,患者出现骨折以后,需通过手术做出合理治疗。考虑到老年患者的年龄因素和糖尿病因素影响,需要在术前术后开展合理干预[1]。文章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选年份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患者总计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该组患者总计43例,男33例,女1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8±2.5)岁。对照组:该组患者总计43例,男30例,女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6.8±2.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具体如下:首先,术前护理。按照要求对患者术前饮食实施控制,有效计算出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2]。同时,术前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应激改变。术前开展血糖监测,当患者血糖表现稳定后,方可开展手术治疗[3]。其次,术后护理。按照要求对患者进行术后病情检测,包括患者的血糖、尿糖、酮体、钾钠离子值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4]。术后要积极预防患者切口感染。要对患者脉搏、体温做出检测,观察切口处是否存在感染;观察患者是否表现出异常情况。术后要对患者褥疮积极预防处理,按时对患者实施翻身干预、按摩干预等,要叮嘱患者对患者剪指甲,减少对皮肤抓破的现象[5]。
1.3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做出对比。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M行χ2检验,P
2Y果
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并发症率为6.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4%,并发症率为16.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发病后表现为终身性的特点,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后,自身生理机能下降严重,免疫力低下,因此需要特别的照顾。现下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发生率不断提升,手术治疗过程中又存在诸多注意事项。因此,有必要对患者积极开展术前、术后护理,将患者的骨折更好康复,减少糖尿病影响。从临床上分析,术前、术后护理过程中,都必须对患者的血糖情况、尿糖情况充分的关注。术前方面需加强各项准备工作,要保证患者各项指标完全稳定,减少突发因素的影响;术后方面则需加强安全保护,特别是患者的切口保护、并发症控制等,都要积极的从患者个体情况出发[6]。另外,术前、术后护理过程中,患者的饮食需要保证丰富,加强营养摄入,减少糖尿病指标提升;骨折手术位置需按时记录情况,要求患者及时反馈自身感受。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骨折手术,有效开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能够将患者骨折手术疗效提升,加强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各类不良因素作用。建议在今后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妍.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3(12):262.
[2]鲁凤英,孙金风.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的手术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4,16(7):96-97.
[3]胡文芹.100例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8(7):156-157.
[4]梁丽柳.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观察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1,5(6):1010-1011.
[5]谭玲玲,韩艳萍.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1,7(8):101-103.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护理体会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有受到暴力击打、高处坠落、滑倒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甚至可能会出现反常活动等[1]。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了胫腓骨骨折患者3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配以有效科学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进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5.5±4.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2例,重物砸伤8例,坠落伤8例。并进行1年左右的随访。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于与手术有关的知识要主动向患者进行讲解,同时对于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手术主要步骤也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态度认真耐心,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进行解答。使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所了解,缓解其内心紧张的情绪,对于医护人员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2]。
1.2.1.2术前一般护理在确定手术方式后,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按照医生要求对于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包扎的过程中,动作要专业轻柔,减少患者的痛苦,在手术12h前要求患者禁食,5h前要求患者禁水,排空大小便,对于一些心理特别紧张的患者可适当进行抗炎症治疗和注射镇定剂[3]。对于一些有长期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要在手术前按规定进行服药,防止手术中出现意外。
1.2.2术后护理
1.2.2.1术后一般护理术后要让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术后7h左右的时间不可进行抬头,如果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可将患者的头偏向一边。在手术后要立刻对于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查,而后每半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检查,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停止[4]。在这期间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对于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手术后3d内患者伤口会有少量渗血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提醒医生进行更换敷料,防止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定期对于病房进行检查并对患者切口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存在渗血的情况,要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交流,缓解其内心紧张的情绪。可在病房内播放一些轻音乐,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减轻患者的痛苦[5]。
1.2.2.2术后饮食护理等到患者术后排气后才可进行进食,所食用的食物要清淡,食物要高蛋白、高纤维素且含有钙质,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的刺激性食物,同时也要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保持营养的均衡,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6]。
1.2.2.3术后患肢的护理护理人员术后将患者患肢提高,将其置于海绵垫上,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保持患肢外展位,术后对于患者的伤口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伤口出现渗血不止、血色变深等情况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患肢周围皮肤和患肢肿胀程度也要进行观察,给患者患肢进行适当的按摩科促进其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程度,对于肿胀特别严重的患者可让其口服利尿剂,必要时予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日一次,直至肿胀消失[6]。当患者术后麻醉过后要鼓励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但对活动量要进行控制,不能使患者过度劳累。术后第二天可进行肌肉收缩的运动,手术第三天开始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膝关节、踝关节及足的小关节主动伸屈锻炼,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利用牵引床进行上臂锻炼,为下地用拐走路做准备[7]。在手术2周后患者在巩固原有训练的同时,要积极拄拐不负重训练向部分负重过渡。2周后开始扶杆做坐位起立与坐下练习,双足站立做踮足尖、下蹲起立练习,健肢站立而患肢做髋屈伸、内收外展练习[8]。如果患者只是单纯的骨折的话应尽早进行负重训练,如果患者是粉碎性骨折的话患者进行负重训练的时间不宜过早。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最好不要让患者产生疲劳感。在手术后7周左右进行X光片复查,骨折基本愈合后逐步扶拐部分负重行走,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逐步锻炼膝关节。
1.2.2.4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如果患者感觉身体有不适的情况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对于饮食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促进骨折的尽快恢复,出院后1个月、3个月要前往医院进行复查,检查内固定有无移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2结果
患者经过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3讨论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持体重的主要骨骼,是附在小腿肌肉上的主要骨骼,是较为容易骨折的位置之一,对于该种骨折具有治疗难度小,但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患者在骨折后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等情况,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做好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工作具有必要性。本院对其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采取有效和合理的护理方法,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进行临床推广。综上所述,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期间的有效科学的护理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亚军,顾彩霞.临床护理规范与常规.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2):132-133.
[2]余志艳.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3):193-194.
[3]腾艳霞,乔云江.疾病护理常规与常规医疗设备应用.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4):210.
[4]王玲,赵华云.中药外洗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后创面感染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7,22(12):52-53.
[5]王淑芳,周凤.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的护理.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2):61-62.
[6]乔玉宁,阚春玲,马宁.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淮海医药,2009,12(2):312-313.
[7]向利娟,何谦.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1例的康复护理.四川医学,2008,10(4):311-312.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折;老年;解剖锁定钢板;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43-02
股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骨折之一,手术治疗可以迅速稳定骨折,减轻疼痛,减少老年人卧床并发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病人康复。我院自2011年来使用锁定钢板治疗各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56~78岁,平均(61.02±3.64)岁;体重51~76kg,平均(61.2±5.2)kg。受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2例均为新鲜性、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I型10例、II型14例、Ⅲ型4例。
1.2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亦先行闭合复位骨折,取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取股部外侧切口,顶点在大粗隆上约2~3cm,充分显露出股骨大粗隆、股骨颈基底及股骨干,复位骨折端,尽可能解剖复位小粗隆区骨折块以及冠状面粗隆后的骨折块,可在适当的位置选用拉力螺钉技术将多块骨折变为简单的2~3部分骨折。有明确骨质缺损的可取同侧髂骨进行植骨。将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置于股骨近端外侧,尽量使钢板与骨质贴服,根据导向器确定锁钉的方向,选取适当长度的锁钉固定。
1.3巡回护士配合病人接入手术室后首先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核对身份、手术部位无误后,同洗手护士一起接病人进入手术间。用20号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标明时间,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留置导尿。协助手术医生给病人摆,取仰卧,患髋稍垫高,患肢稍外展、内旋位。连接电刀的电极板,注意保护患者皮肤。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各项内容,手术结束后标记并连接各种引流管。协助手术医生正确使用X线机,及时使用无菌的保护套罩住X线机的上、下球管,以避免操作时污染手术台面,在使用X线机时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
1.4洗手护士配合使用两个无菌器械台,分别放置常规、厂家特殊的手术器械,以免混淆。手术前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数目。手术中应密切观察手术进程,熟练配合手术医生及时传递相应的手术器械如拉勾,骨剥离器和咬骨钳等。术毕前再次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数目。
1.5术后护理
1.5.1协助手术医生包扎伤口。返回病房后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包括患者的皮肤完整情况特别是骶尾部、贴电极板处;输液通道、尿管及引流管是否通畅等;患者的衣物、影像资料等;内固定耗材的合格证等;相应的护理记录单、手术核查表及输血记录单等文书;并在手术交接本上签字。
1.5.2常规护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伤口给予冰敷减轻水肿;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打折、扭曲,记录引流液的性质、数量、颜色等;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时给予止痛剂;观察体温变化,给予相应的降温处理。
1.5.3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髋关节周围术后应积极预防DVT的发生。当伤口渗血减少后可以应用下肢气压仪,促进下肢深静脉血回流,以减轻下肢水肿及血栓的形成。
1.5.4主动功能锻炼术后于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病人进行主动下肢关节的功能锻炼。早期可行“踝泵”、足趾屈伸运动、肌肉等长收缩等锻炼以减轻下肢肿胀、疼痛等。引流管拔出后可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术后1~2周可逐渐进行患髋步态训练[1]。
1.5.5基础病的护理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老年内科基础病,以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主。因此围手术期间严格判定疾病的稳定性及程度,给予有效控制。术后严密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调整[2]。
2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DVT及其它严重并发症。伴有内科基础病患者术后护理过程顺利,平均住院14.6d,出院时关节活动度75°~95°(平均82.5°),髋关节Harris评分85~93分(平均90.6分)。
3讨论
3.1股骨近端骨折往往涉及股骨转子间部及股骨颈基底部,老年患者在轻微外力下发病率较高。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卧床时间,促进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减少髋内翻、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3.2锁定钢板的特点钢板为解剖型设计,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理解剖特点,无需对钢板进行折弯,以及过多地对软组织进行剥离。螺钉同钢板的锁孔锁定后,形成了一种坚强的内置固定支架,还遏制了螺丝钉的滑移退出,降低了螺钉松动脱出的发生率。钢板近端的锁孔成不同方向,螺钉锁定后骨骼、螺钉与钢板构成了一个坚强的内支撑系统,对于粉碎性骨折块起到了桥接作用,减少术后髋内翻的发生率[3]。而且钢板与骨骼之间不形成额外的压力,减少了钢板对骨膜的压迫性损伤,以最大限度的保护骨膜的完整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4]。对于容易复位的骨折,可以采用Mipo手术技巧,缩小手术切口,进一步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5]。
因此,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型锁定钢板的手术应用,不仅使骨质疏松下内固定更为坚强,使术后患者可以早期活动进行生活自理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术后早期的、系统的护理仍然十分关键。只有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采取积极的方法控制疼痛,悉心指导患者早期进行科学、系统的功能锻炼,才可以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穆桂玲,杨春梅.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钉治疗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重庆医学,2012,41(18):1886-1887.
[2]冯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4):1538-1539.
[3]鲍锐.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11):91-93.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市400080
【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下肢骨折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骨折术后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下肢骨折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手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指的是在静脉内有血凝块形成,进而导致阻塞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果治疗不当病情进一步发展会继发出现肺栓塞或深静脉功能不全等症状,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可对生命造成威胁[1]。本次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疾病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下肢骨折发病时间1-19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8±1.1)小时;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7.9±1.5)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观察组患者下肢骨折发病时间1-1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6±1.2)小时;患者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7.8±1.4)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两组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骨折术后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
(1)术前:讲解术后可能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使患者了解饮食及戒烟等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适当的轻微运动,避免出现便秘。
(2)术中:配合医师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避免岁血管造成损伤,并使静脉穿刺水平提高,避免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高渗溶液在同一部位静脉进行反复穿刺操作,特别是大隐静脉以使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程度降低。
(3)术后:对患者双下肢颜色、皮温、肿胀及疼痛程度、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应该及时上报相关医师实施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在术后服用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嘱患者将患肢抬高,每天对腓肠肌进行一定的按摩处理,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显著改善。术后6-8小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或(和)主动功能锻炼。有效适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早日康复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1.3观察指标
选择在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人数、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骨折手术治疗方案实施结束后,采用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得分不足80分在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得分80分以上为满意[3]。
1.5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
2结果
2.1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人数
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在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在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该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感到满意,21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度81.0%;观察组患者中有27例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护理服务感到满意,14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97.6%。该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患肢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能够保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对下肢静脉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在术后对患者的静脉内膜造成损伤。术后应该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在早期阶段实施患肢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伸屈活动等,可对局部血液循环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静脉回流得到显著改善,防止由于长期卧床接受治疗而导致出现的血流速度缓慢。科学全面的出院指导不仅仅可以使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增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还可以使护患之间的沟通加强,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4]。
参考文献
[1]张世琴.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24(17):102-103.
[2]彭志英.下肢骨折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20(17):104-105.
【关键词】预防护理;PFNA内固定术;老年;股骨骨折;应用
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好发疾病[1-3]。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股骨骨折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对其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不利影响。目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A)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然而患者在术后常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这对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4-5]。由此可见,对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健康提供健康保障。本研究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施行预防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9~79岁,平均(65.9±4.0)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撞伤16例,高处坠落摔伤10例,重物砸伤7例,跌倒摔伤2例;骨折部位:左侧14例,右侧21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6~80岁,平均(64.9±3.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撞伤18例,高处坠落摔伤11例,重物砸伤4例,跌倒摔伤2例;骨折部位:左侧15例,右侧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意识障碍和精神系统疾病,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自愿参加配合研究。
1.2方法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由专业医生对其进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巡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护理,具体方法为:(1)心理护理: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治疗问题进行详细耐心地解答,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及情绪。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所了解,做到心里有数,从而提高其手术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向患者列举经手术后恢复良好的典型案例,鼓励患者建立自信,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2)做好术前准备护理:护理人员将手术所需要使用的各种物品及器械准备齐全,并保证物品及器械已充分灭菌消毒;预见性的思考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及仪器设备;在患者术前对其进行各项检查,记录患者的生理指标及病史情况,并向医生汇报;在患者术前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摄入,提高其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3)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适当的患侧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及足趾的屈伸运动;在术后遵医嘱12h后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鼓励和指导其主动进行下肢活动及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在治疗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臀肌收缩运动,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擦拭,做到清洁卫生,避免压疮发生,若患者恢复良好,则允许其尽早下床活动。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并给患者及时换药,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4)术后饮食预防护理:术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告知患者要禁忌烟酒,饮食应做到少食多餐,切勿暴饮暴食。通过饮食护理,预防因饮食不合理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5)康复运动护理:术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在术后当天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屈伸足趾、踝关节等锻炼;隔日,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患肢髋、膝、踝关节被动动屈仲运动,术后7d指导患者进行部分负重锻炼,通过康复锻炼避免患者髋关节恢复不良。两组患者均接受同等时间的护理,于护理结束时统计和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判定标准髋关节功能评定参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包括4个部分:疼痛(44分)、功能(47分)、髋关节活动范围(5分)、有无下肢畸形(4分)。优:评分>90分;良:评分为80~89分;可:评分为70~79分;差:评分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0±2.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4±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0,P=0.026)。
2.2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3%,大于对照组的7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0,P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5,P
3讨论
股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骨折类型,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更加常见,是直接威胁老年人群身体健康和晚年生活的疾病[7-8]。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及建筑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因交通事故撞伤、高空坠落伤及跌倒摔伤所致的骨折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9-11]。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趋近,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而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骨科疾病,所以导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等股骨骨折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调查统计表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例数占髋部骨折患者总数的60%~70%[12-13]。股骨骨折对患者而言具有巨大危害,首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创伤,其次骨折的发生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其正常生活及工作[14]。
传统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方式是牵引治疗,其临床效果不太理想,并发症较多,使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休养,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15]。所以,在老年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早期临床手术的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及预后[16]。随着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手术在多种骨折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对患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手段,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预后良好等优点[17-1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是外源性创伤,患者在术后身体常较为虚弱,机体免疫力较低,加上较多的伴发性基础疾病,所以若护理不当,则容易发生术中风险状况和术后并发症[19]。优质护理应该对患者的手术全程进行干预,使患者确信实施手术的必要性,并且详细交代手术方法和术后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增加术中患者的配合性,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为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20]。此外,优质护理可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预后不良因素进行纠正或排除,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预后。可见,PFNA内固定术后的预防护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一系列预防护理措施,其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为患者耐心、详细地解答疑问,并告知患者手术的流程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所了解,做到心里有数,从而缓解期不良心理;另外,恢复良好的典型案例的列举,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术前准备护理对手术的进行及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落实手术物品和器械全面的准备工作,预见性地准备相应的急救物品和仪器设备,可为应对不良事件和降低手术风险提供保障。并发症是手术患者常会出现的问题,本研究分别从术前适当训练、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后康复锻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以防止发生深静脉血栓。另外,护理人员指导协助患者翻身,为其擦拭清洁背部,可避免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在术后为患者及时换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防止感染的发生。术后饮食预防护理中,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这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康复运动护理对降低髋关节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尤为重要,本研究在患者术后对其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措施,可降低髋关节预后不良的风险,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护理及预防护理,结果显示:预防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显著缩短(P
综上所述,预防护理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英.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4-75.
[2]赵勇,周大鹏,田竞.PFNA内固定结合近端控制技术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2):1085-1086.
[3]钱姣姣,周丽琴,王琳.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1,23(5):341-342.
[4]任彩玲.健康教育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压疮预防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5,39(9):1105-1106.
[5]余剑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1):75.
[6]程志滨,刘宇,马小明.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8-59.
[7]李珊.健康教育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4A):933-934.
[8]冯少平.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56-1557.
[9]张示示,沈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2):164-165.
[10]曾绍林,汪莹,万云虹.DHS和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15):98-99.
[11]张北南,邓腾孝,黄河.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3391-3392.
[12]袁元.老年病人股骨近端骨折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整体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9):805-806.
[13]杨建香.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0):823-824.
[14]屈波,伍红桦,邓少林,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DHS与PFNA的疗效比较[J].军事医学,2014,38(1):67-69.
[15]刘秀珍,马爱玲.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82-183.
[16]柴瑞宝.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6):1481-1484.
[17]杨光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内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327-328.
[18]宋荣,汪利辉,叶萍.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16-1917.
[19]王红川,王永才,闫冰,等.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尖顶距测量的简便方法介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1):53-55.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手术室护理
临床上传统治疗锁骨骨折患者主要运用保守疗法,但锁骨特殊位置不易固定,且固定后易发生骨折移位现象,进而导致出现愈合畸形或者骨折不愈合,严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目前,临床治疗主要运用钢板内固定,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7例锁骨骨折患者在采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7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39.2±4.3)岁20例左侧锁骨骨折,17例右侧锁骨骨折;25例车祸伤,10例摔伤,2例坠落伤;15例粉碎性骨折,22例横行及短斜行骨折;骨折至手术治疗时间为0.5h~7d。
1.2方法
1.2.1手术治疗方法
术前,取患者垫肩仰卧位,使其头部偏向对侧,根据患者情况对其给予全身麻醉或者臂丛麻醉,对锁骨骨折切开并解剖复位,给予钢板内固定术和钻孔螺钉固定;术后,使用绷带悬吊患肢于胸前一个月,术后三天,指导患者主动锻炼侧肩关节主动功能;术后一个月,指导患者进行负荷功能锻炼。
1.2.2手术室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以及出院指导等。
2结果
本组研究的37例锁骨骨折患者,经过实施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后,所有患者骨折均痊愈,无一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骨不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且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钢板松动、脱落以及断开等,所有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6±0.3)个月。
3讨论
锁骨主要呈S形处于胸骨柄和肩峰之间,连接上肢和躯干的骨性支架。由于其距离体表位置比较浅,易受到外伤因素导致骨折。在全身骨折中,锁骨骨折约占5%~10%,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为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增强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策。
3.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受到突然意外事故导致发生锁骨骨折,心理情绪较低落,且患者伴有受伤部位疼痛感和肢体功能受限的情况;另外,由于患者担心手术治疗结果,担心术后发生功能障碍,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进而给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其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目的、意义、手术注意事项以及预后等情况,并使患者认识到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点,提高患者积极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2)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血生化、三大常规、传染四项、凝血功能、血糖、血型、血电解质、血脂、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以及肾功能等检查,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进行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另外,做好皮肤准备,主要包括清洁皮肤、术野备皮等,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皮肤[2]。
3.2术中配合
术中护理人员要严密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严格在无菌环境下操作,确保及时、准确的将手术器械递送给医师;另外,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3.3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对其血氧饱和度和心电进行监测,持续吸氧,定时检查、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等指标;另外,由于锁骨骨折手术部位接近肺尖部,进行护理时注意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2)护理
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使患肢处于利于促进骨折恢复的部位。取仰卧位时,要去枕仰卧,在患者肩胛位置铺垫枕头,使患者两肩后伸;站立位或者半卧位时,使用绷带悬吊患肢于胸前,高于心脏位置。护理能够使患肢保持较好姿势,并缓解疼痛,促进静脉回流,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3)饮食指导
术后六小时患者以少量全流饮食为主,术后一天患者饮食易消化食物,多吃蛋、水果、蔬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营养丰富,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4)功能康复锻炼
术后嘱咐患者早期下床锻炼,术后一天指导患者进行手指轻微屈伸、腕关节、肘关节以及前臂等锻炼;术后5天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锻炼;术后两周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和肩关节的内收、前屈、内旋以及外展等锻炼[3]。
综上所述,对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给予精心、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策,能够缓解患者痛苦,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陈凤琴.锁骨骨折钩钢板内固定稳定性观察及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2):118-119
上一篇:药店上半年的总结范文(精选5篇)
下一篇:幼儿园业务计划(精选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