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6篇)

时间:2024-02-22

工业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篇1

关键词:城市污水厂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浙江省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为保护环境,为建设生态省,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加快了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自2000年以来,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建成投产和试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共达35个,总的处理规模达340万m3/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2.3%,35个污水厂所在地估算每天产生干泥量达1286吨,其中得到不同程度处理与处置的为544吨/日;计划到2005年年底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个数增加到55个,总的处理规模达440万m3/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3.0%;到2007年年底,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个数增加到73个,总的处理规模为500万m3/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8%,到时全省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

我省城市污水厂建设与运行管理历史较短,经验不足,遇到不少新问题,当前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建设滞后,运行管理经验不足,污泥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情况较普遍。

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建设与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各行各业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回忆我省近年来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历史,凡是按照科学以展观建设的工程,就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工程的综合效益好;凡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建设的,工程投资效益就不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差,有的甚至起到“负面”作用。

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及处置是两个独立的不同阶段又相互紧密联系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污水处理,是把城市原生污水通过“物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等措施,把原生污水中固相污染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出来(被分离的污染物质称为原生污泥)。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称为“尾水”,达标后排放或回用。污泥处理是把含水率较高的原生污泥通过浓缩、脱水“减量”化处理,和后续通过“生化”处理,进一步减少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达到“稳定”化处理,上述两个阶段统称为污泥处理,污泥处置是在上述污泥处理后,最终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由此可见,污水处理是搞好污泥处理与污泥处置的前提与基础,而污泥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处理的实现的最终目标的保证措施。这两者缺一不可。一个完整的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同步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污水治理工程整体功能,达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目的。

我省有些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中,污泥处置工程没有与整个治污工程做到同步建设,其原因有以下种种:有的城市是因为缺少排水专业规划与污泥处理与处置专业规划,因依据不足,工程初步设计缺乏污泥最终而必需的处置内容;有的是由于资金紧张,处置工程“暂缓”安排建设。这样,污水厂投产后污泥因得不到正常处置,造成污泥无序乱堆放,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有些城市污水厂保护环的功能在衰退,逆向转入集中污染环境趋势。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我们极不允许!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污泥处置配套工程建设,才能确保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整体效益达到充分发挥。

二、必须按照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全面按照“四化”要求强化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保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健步增长发展,经济增长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单向线型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直接排放)转变成循环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利用,是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在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中,全面执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处置的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体现。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我省有的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处置选择了与水泥制品厂或制砧厂合作,把污泥作为建材产品的掺合料一起焚烧,最终生产出质量完全符合标准的建材产品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处置过程,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无机物(粘土),补充了当前水泥生产与制砧生产紧缺的泥源;同时充分利用了污泥中有机物(具有热值)作为辅助燃料,减低了建材产品生产的煤耗量;由于焚烧温度高达1200℃、污泥中病原体被彻底毁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气(如阿噁咽)被彻底分解,又无残留灰渣,彻底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为建材生产厂提供了再生资源,降低建材产品的单位成本;根据市场经济运作,污水厂还从中得到了应有的实惠。

有的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处置与制热单位合作,利用污泥替代部分燃煤制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污泥通过焚烧达到了无害化处置、制热单位由于获得了污泥这一再生资源,缓解了当前燃煤供应紧张的局面,并降低了制热生产成本。

有的城市把污水厂污泥经浓缩、脱水与适当堆放稳定处理作为农肥后用于苗圃、园林绿化,或土壤改良。

上述种种,按照“四化”要求对污水厂污泥进行处理与处置的,虽在我省城市污水厂中还是少数,但是它代表着一种发展的方向,不久将来必须会得到迅速普及。其原因是:

1、城市污水厂污泥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

从循环经济观点来看,“资源”这一概念是相对的。据报导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1/3来自循环使用,有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生产中,已经实现了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同样,在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过程本身来看,产生的污泥是一种废弃物,但对后续综合利用生产单位(如水泥生产、制砧、农用、土壤改良)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它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随着科技进步与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城市污水厂污泥必然会得到广泛利用。

2、从保护环境角度来看,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进行资源化处置,才能彻底消除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3、从提高资源使用率角度来看,城市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处置,是充分发挥了污泥这一再生资源使用价值,做到了物尽其用。

三、城市污水厂污泥全面执行“四化”处理与处置的对策

1、要进一步统一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路线必须全面执行“四化”要求的认识。当前首要的问题是认识不统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有些同志把城市污水厂污泥仅仅看作是一种废弃物而不是资源。他们把有些地方污泥未进行处置归罪于“污泥误认为资源”、“过分强调了污泥资源化”,他们还主张污泥处理与处置最终目的应仅限于“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强调“资源化”不是最终目的。这种思维方法是把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对立起来。事实恰恰相反,按照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应把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统一起来。我们主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搞污泥综合利用,同时也认为只有综合利用,才能有效的彻底解决污泥对环境污染。我们相信,遵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依靠社会化生产大合作的形式,能找到有利于保护环境、安全实用、经济合理污泥处理与处置办法。

其二,是有的同志主张万事不求人,不主张污泥处置与其它单位搞合作、搞联营,其理由是这样做不可靠、不正规,而自己单独搞污泥处置既缺少资金、又缺乏技术力量,结果是污泥处置还迟迟不能上马。这种想法与做法与社会化生产、有效的分工合作、组织集约型生产模式相违背的。事实上企业间进行有效合作,可相互取长补短,能快速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污泥处置采用社会化生产,加强企业间合作,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全面推行污泥“四化”处理与处置的技术路线。

2、要进一步制订相关的污泥处置技术政策。

正确的技术政策是正确技术路线实施的保证。以往我国虽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政策,但尚欠完整。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补充制订有利于城市污水厂污泥全面执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及处置的技术路线实施的相关技术政策。

(1)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切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2)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案必须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定,被选定方案有利于保护环境,污泥综合利用做到安全实用、经济合理,实施方便可行;

(3)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应与污水处理设施做到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同步运行。今后凡缺少污泥处理与处置的设施的污水治理工程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只有把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补充完善了才能通过竣工验收;

(4)要禁止污泥无序堆放,任意污染环境的行为;

(5)鉴于节约用地考虑,要尽量少用土地填埋处置技术;

(6)要大力提倡污泥综合利用处置技术。根据不同条件要分别优先推广污泥焚烧与建材化生产相结合的处置技术、污泥替代燃煤的处置技术、污泥生产复合肥料与土壤改良等综合利用技术;

(7)建议政府对全面按“四化”要求,污泥处理的企业,在财政上给予必要支持,在税收上给予一定减免优惠政策;

(8)要进一步补充制订污泥质量评价标准。

3、建议各地政府与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工作的领导。

(1)要加强科技投入,不断加强城市污泥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

(2)要做到规划先行,今后城市污水厂建设前必须先制订有关城市排水专业规划与污泥专业规划;

工业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篇2

关键词: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泥;污泥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市污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泥中含有重金属、病原菌及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随着城市工业与经济的发展,污泥量急剧增加,处置不当,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由于污泥中的重金属及病原生物与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活性和毒害作用,因此,稳定、无害化是污泥土地利用的基础。

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

污泥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杀灭污泥中的细菌、病原体,消除臭味,降解污泥中的有机质,减少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或降低其活性,使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毒性降低。主要的稳定、无害化方法包括厌氧消化、好氧消化、污泥堆肥、热处理、生物淋滤等。

2.1厌氧消化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也称污泥生物稳定过程,污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最终生成以甲烷为主的沼气,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后可达到减量化、稳定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是该工艺存在对设备要求高、消化后的污泥含水率较高的缺点。

2.2好氧消化

污泥好氧消化指在不投加底物的条件下,对污泥进行较长时间的曝气,使污泥中微生物进行自身氧化,可生物降解部分被氧化去除。好氧消化技术出现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由于能源费用迅速上涨及该工艺对病原菌的去除效果不如厌氧消化法,故其应用逐渐减少。只是在一些小型污水厂至今仍比较受欢迎。好氧消化的优点是污泥消化程度高,剩余消化污泥量少,运行管理简单;缺点是不能回收沼气,运行费用高,运行稳定程度受温度影响大。

2.3污泥堆肥

污泥堆肥化处理是最常见的稳定化及无害化处理方法,具有经济、实用、不需外加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目前,世界上已有数百个污泥堆肥化处理设施和数十种堆肥化工艺投入使用研。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污泥堆肥化处置已占相当比重,并相继建成了不同规模的堆肥处理厂,与此同时,堆肥化发酵工艺和技术措施的研究也有较快进展。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污泥作为生物肥料的利用率就已超过30%。在污泥堆肥过程中常加入调理剂、膨胀剂、吸附剂及固氮菌、FM菌、EM菌等微生物,使交换态重金属含量降低,稳定态的重金属含量增加,有毒物质显著降低,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数量下降,提高堆肥质量。

2.4生物淋滤

生物淋滤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谢产物的间接作用,通过氧化、还原、络合、吸附、溶解过程,将污泥中的重金属分离浸提出来的一种技术。采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硫杆菌属、硫化杆菌属、嗜酸菌属等,淋滤效果受温度、O2和CO2浓度、起始pH、污泥种类与浓度、底物种类与浓度等影响。与化学脱除重金属方法相比较,此种方法具有脱除率高、耗酸少,实用性强,是经济有效、具有潜力的重金属去除方法。然而,生物淋滤法采用的主要细菌如硫杆菌增殖慢,生物淋虑时间长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

2.5热喷处理

热喷处理是将物料置于压力罐内通人蒸汽、保持短时高温、高压,然后瞬时全部放压的处理技术。利用该技术处理污泥,可缩短处理时间,提高无害化程度,还可能提高污泥养分的供应能力㈣。热喷处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污泥处理方法,由特殊装置及其特有工艺来完成,在生产中并未形成规模化。

三、污泥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必要性

污泥的同体性质和生物性质决定了其处置的难度.无论采取填埋、焚烧、填海等何种处置方式,都存在着二次污染、耗费能源及处置空间的问题。如果改变污泥的废弃物性质.作为资源来加以利用,问题便可以妥善解决。因此,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最佳方式。建立在安全、无害化处置基础上的污泥资源化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认识问题.是观念的转变。坚持把资源化放在首位,是为了最终彻底解决污泥的处置问题。要从维护生态平衡的高度牢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符合现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加快污泥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四、污泥再利用的途径

4.1污泥农用

污泥农用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利用方式。污泥经消化处理后富含N,P,K等大量有效成分,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污泥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可改良土壤。施用污泥或污泥堆肥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如有利于团粒的形成和提高团粒的水稳定性;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水能力等。施用污泥或污泥堆肥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如能碾著提高土壤氮、磷、钾(全量和有效态)和有机质的含量。

4.2污泥制砖

用干污泥制砖的最大优势是污泥的有机质和硅酸盐黏土矿物得到了全部利用。既节省了内燃煤,还有节土效果。用于污泥制砖在我国的广东、浙江、南京已研制成功,其中浙江嘉兴和广州已实现产业化。污泥制砖能将病菌烧死,将有害的重金属封存在焙烧砖中,而且砖无异味,不会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是污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未来的污泥处理技术是使污泥的产生、处置与环境保护之间达到良好的动态平衡,所以寻求一种或几种兼顾环境生态效益和处置成本,且适合太原市实际情况的处置方法势在必行。应将现有的分散式处理转变为集中处理。污泥的农用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环境效益来讲,都是最符合我市现有状况的一种方法,所以.建议首先以污泥农用为主;其次,根据污泥的性质及成分,还可以考虑制砖或其他建材,亦可当作燃料。真正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是营造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工业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篇3

关键词: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

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约140万吨,且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国家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日益显著。本文详细介绍了城市污泥几种常用的处理处置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

污泥处理处置的一般流程

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众多,一般采用浓缩、脱水、消化、干化、焚烧、堆肥等不同处理方法与土地利用、卫生填埋和建材利用等几个处置方式的组合流程。

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浓缩、消化、脱水、干化、焚烧、综合利用等过程都是相辅相成的。按2001年版《日本下水道施设计画、设计指针和解说》,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流程(见图1)主要有以下2种:

图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流程图

第一个流程中,污泥经过消化,使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便于卫生填埋或综合利用。而第二个流程中,由于后续有干化或焚烧工艺,所以消化处理可以超越,即当采用污泥消化时,污泥处理处置宜走综合利用之路,而当污泥采用焚烧工艺时,可以超越消化池,避免流程中环节过多,热量损失过多。

常用污泥处理处置方案概述

目前,污泥处理处置主要的方式有土地利用、卫生填埋、建材利用、干化焚烧等。

2.1土地利用

污泥的土地利用是指经过堆肥处理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应用于园林、绿地、土壤修复及改良,目前国内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和实际应用,在污泥制肥上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将污泥制成有机颗粒肥、有机复混肥和有机微生物肥料施用于绿化,不仅解决了污泥出路,同时使得污泥利用资源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臭气散发往往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露天堆肥带来的对周边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污泥土地利用受限于污泥的泥质,特别是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如果施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卫生填埋

污泥卫生填埋场中污泥的处置工艺采用卫生填埋技术,即在利用自然界代谢功能的同时,通过工程手段和环保措施,使污泥安全消纳,并逐步达到充分稳定的处置效果。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该方式逐渐受到限制,近年来各大城市就污泥的进一步处理和循环利用寻找最佳出路。

建材利用

污泥作为建材的原料,一般包括用作水泥添加料、制陶粒、制砖材和制轻质骨料等。日本在建材利用方面技术领先,较多的工程应用实例,污泥干化或焚烧后的无机灰末均可作为建材的原料利用。我国也正在尝试,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广污泥建材综合利用。

污泥干化

干化处理后的污泥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加以利用,为污泥的市场化提供基础,如作为建材、土地利用或焚烧进一步减量。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干化项目设计规模300t/d,就近利用热电厂的蒸汽作为干化热源,干化并输送至热电厂与煤混烧。

焚烧

污泥焚烧是一种常见的污泥最终处置方法,它可破坏全部有机质,杀死一切病原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当污泥自身的燃烧热值较高,城市卫生要求较高,或污泥中有毒物质含量高,不能被综合利用时,可采用焚烧处置。污泥在焚烧前,一般应先进行脱水处理甚至热干化,以减少负荷和能耗。污泥焚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已达到了工业规模的程度。

国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目前国内外污水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有:农业利用、填埋、焚烧及热水解等。

从1910年起各国就开始以焚烧工艺为主作为处理市政污泥的主要方法,如欧洲的德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以及亚洲的日本,据EPA估计,1993年美国就已经拥有343座活性污泥焚烧炉,在丹麦,每年约有30%的污泥集中在32座焚烧厂集中助理;而瑞士政府已要求2003年起瑞士将禁止污水厂的污泥用于农业,所有污水厂污泥要进行污泥焚烧处理,而焚烧法处置污泥在国土资源紧张的日本发展迅速,应用最广,处理量约占全国的总污泥量为62.7%。目前欧洲最大的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处置中心位于荷兰的Moerdijk,处理量约占荷兰全国的总污泥量的27%。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艺理论和先进的设备。

污泥处置方案确定

污泥处理处置应综合考虑污泥泥质特征、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污泥处置方式。

土地利用在国内外污泥处置方法中污泥逐渐受到重视,经过堆肥处理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应用于可用于制肥、园林、绿地、土壤修复及改良。

卫生填埋也是国内较常用的处理处置方式,但是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剧增,垃圾产量日益增多,垃圾填埋场容量已趋于饱和,污泥处理后若再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一方面占用了垃圾填埋场的容量,另一方对环境造成影响,易造成二次污染。

建材利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然而,污泥建材利用的推广必须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干化污泥的要求单独评价,污泥的处置方法必须保证能够长期运行。

污泥干化焚烧是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最彻底的方式,焚烧后灰渣仅是原污泥干固体的7.5%,如果运输至填埋场,可大大减少运输成本,减少需要的填埋场容积,还可作为部分的覆盖土使用;作为建材利用,可以用作道路基层的回填等。

综合所述,在考虑选用某种污泥处理处置方法时,要从环境安全、资源投入、资源产出和收益影响比几个方面来考虑污泥处理方案,同时兼顾环境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不管采用哪一种污泥处理处置措施都需要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和经济承受能力,要在设备投资、运行费用、地价和人力价格等基础上对处理方法加以综合评估。各地区在处置污泥时要根据当地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技术措施、交通运输、能源、污泥利用市场和容量等因素,随着公众认识的提高和兴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柯敏,张春燕,张燕,隋国舜.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及现状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0(12):28-31

工业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篇4

一污泥制砖是水处理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简单填埋,是所有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泥的主要方法。填埋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付费给垃圾填埋场,由垃圾场填埋处置。且不说昂贵的运输和堆放成本,即使作了脱水处理,污泥含水量仍超过80%,给垃圾填埋场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许多垃圾场将污泥拒之门外。另一种是自己置地挖坑填埋,成本更大,还极大地浪费土地资源。一方面因污泥中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另一方面污泥中含有大量细菌,易传播疾病,给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污泥中的有害物质经过雨水侵蚀和渗漏,不同程度地污染了地下水环境。不明原因的大规模死鱼事件接踵发生就与污泥污染有关,污水处理厂由于数量太大,含水率高难以堆积而被垃圾填埋场拒收,加之历史堆积的数万吨,因此常常被环保部门重罚。这些无路可去的污泥已成为污水处理厂身上的沉重负担。

二卫生填埋处理

污泥的土地填埋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由于填埋技术对污泥的土力学性质要求较高,随着污泥量的增加,大面积选址更加困难,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国家;同时填埋并没最终避免环境污染,而只是延缓了污染产生的时间。例如有害成分的渗漏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场废气排放等。这都决定了填埋处理不是可以长久依赖的污泥处置方法。

污泥填埋有填地与填海造地两种。污泥消化后经脱水再进行填埋是目前国内许多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常采取的方式,经过消化后的污泥有机物含量减少,性能稳定,总体积减少,脱水后作填埋处置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处理方式。但由于消化装置工艺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操作难度大,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况且脱水污泥含水率大大高于普通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要求的30%含水率,因此需再经处理才能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或者设置专用的污泥填埋场,根据污泥的含水率及力学特性等因素进行专门填埋,但此法有占地较大,选址受阻及存在二次污染隐患等缺点。污泥填埋的操作要求与垃圾填埋相似。污泥填埋场的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污水,必须集中加以处理;污泥填埋场四周应设围栏,并采取相应的防蚊蝇、防鼠措施,未经干燥焚烧处理的污泥,宜小规模分层填埋,生污泥泥层厚度应小于0.5m,消化污泥泥层厚度应不大干3m,泥层上面铺砂土层为0.5m,彼此交替进行填埋,并设置通气装置。污泥焚烧灰

渣填埋时,可不分层填埋。

三土地利用

城市污泥之所以能利用于土地。主要是因为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成分氮、磷、钾等元素,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一般为60%一70%,其含量高于农家肥,是肥田、改良土壤、园林绿化建设的好材料。但是,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铜、铝、锌、铬、砷、汞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

污泥的土地利用主要有农田回用、园林绿化、改良土壤、堆肥等。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N、P、K等丰富的营养成份,但经过脱水后,颗粒细微、含水率高,干化后呈硬块和粉灰状,直接施肥非常困难,国外常采用高温干化造粒或与工业废料、城市垃圾、农业桔杆混合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料。前者工艺简单,但耗能较高,成本高,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采用。后者设备较少,耗能较低,占地面积大,成本低,几十年来各国普遍采用。

四焚烧处理

焚浇是剩雳污混中宥撬成努蒜,具有一定热值的特点来处置污泥。以焚烧为核心的污泥处理方法是比较彻底的处理方法。焚烧的优点在于其产物为戈菌、无臭的无撬残渣,逐速实现无菌化程减量诧(减少60%)的目的,引。但由于设备、能源及操作费用所限。而且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恶英、二氧化硫、盐酸等气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形成的重金属的烟雾和污泥灰烬没有好的方法进行利用,有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另外,焚烧浪费了污泥中的大量营养物质引。这些不利之处都限制了该种方法的广泛应用。

五处置及利用方法

目前.国内外在污泥制动物饲料、吸附剂、石油化工原料等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技术都处于研究阶段,能否推广,还要等待时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现在较适用的污泥处置技术是污泥的肥用和制造建材。

⑴污泥堆肥

污泥堆肥是农业利用的有效途径.它是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嗜温菌、嗜热菌的作用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并杀灭传染病菌、寄生虫卵与病毒,提高污泥肥份。用污泥对农田、林地、草坪施肥或进行土壤改良以及用于市政绿化、育苗等,不仅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树木、花卉及草坪等的生长,而且可避免污泥中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因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人畜产生的危害。除此之外土壤的自净能力还可使污泥进一步无害化。因此土地利用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性的污泥处置方法。污泥堆肥发酵在国内的试验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经成为污泥农田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污泥堆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1)生污泥堆肥•(2)熟污泥堆肥}(3)好气和厌气堆肥或综合堆肥。所谓生污泥即未经过好氧或厌氧消化处理的污泥,其有机物含量较高(大干55%),总碱度较低(小于pH6.5),含有大量活的寄生虫卵,病原菌等,需要补充的碳源较少。所谓熟污泥是指经过中温消化处理的污泥,此污泥的有机物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了一部分,病原菌绝大部分被消灭,污泥已基本稳定。一般情况下脱水、于化可以直接用于林业、果园。由于消化后污泥纤维素减少,不能直接用于水田和花卉。污泥厌气堆制的肥料有臭味,适用于农业、林业、园林绿化,不适用家庭用肥。污泥好气堆制的肥料不仅适用农业等用肥,还适用于家庭用肥。为减少占地面积,加速制肥速度,可综合厌气堆肥成本低和好气堆肥时间短的优点,进行综合堆肥。

⑵合微生物肥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无污染的生物肥料,此类肥料在我国主要依赖于进口。试验生产刚刚起步。生产工艺主要以脱水污泥作原料,制成固磷菌、解钾细菌、解磷细菌三种互不产生抵抗作用的微生物肥料。因菌种含有芽孢,所以耐高温、耐干燥,施入土壤后不仅固氮、还可分解磷钾,促吸收,比其它生物肥的存活时间要高出2~3倍。

⑶建材利用

污泥可用于制砖和制纤维板。污泥制砖有干化污泥直接制砖和污泥灰渣制砖两种方法。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时,当污泥与黏土按质量比l:10时,污泥砖可达普通红砖的强度,利用污泥灰渣制砖时,灰渣的化学成分与制砖黏土的化学成分是比较接近的,制砖时只需添加黏土与硅砂,比较适宜的配料质量比灰渣:黏土:硅砂为100:50:(15~20)。污泥制纤维板,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含有的粗蛋白(有机物)球蛋白(酶)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碱、中性盐的水溶液这一性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干燥、加压后,发生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从而制成活性污泥树脂,使之与漂白、脱脂处理的废纤维压制成板材,其质量优于国家三级硬质纤维板。同时,污泥还可以用来生产水泥。

⑷利用污泥生产沼气

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厌氧细菌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Im3沼气燃烧发热量相当于Ikg煤或是0.7kg汽油,沼气中甲烷的含量约占50%~60%,二氧化碳的含量占30%左右,另外还有一氧化碳、氢气、氮气、硫化氢和极少量的氧气。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即可制得沼气。对日处理能力在10万m,以上的大型二级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用厌氧消化制沼气。沼气的利用途径很多,在实际工程中主要用于沼气发电和用沼气发动机带动鼓风机;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中,电费开支始终占了很大部分,而按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利用沼气解决污水厂30%的能源需求是可以做到的,国内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利用污泥制沼气,不仅可以解决污泥出路问题,而且对节约能源和降低污水厂运行费用都有很大意义。通过分析污泥的基本特性,积极开展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以降低污泥处置费用,解决污泥的长期出路问题。目前的污泥处置方法由于各自存在的问题,给污水处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污泥处置已从过去仅仅作为污水处理的一个单元发展成了令污水处理厂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重要环节,因为污水处理厂50%的费用是用于污泥处置的。在经过了无害化、资源化阶段之后,剩余污泥处置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减量化发展阶段。对污泥的处置,应坚持:一方面做好污泥的减量化,使得剩余污泥尽量减少,另一方面要做好剩余污泥的处置,真正做到无害化、资源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除了土地利用外,可以经干燥焚烧后,利用其热值发电,还可作为建筑材料而派上用场。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的相结合,必将成为城市污水污泥的最终出路。

六结束

工业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篇5

关键词:污泥处置;水泥处置;园林处置;热干化

Abstract:ThecityzoneofChongqingcitysewageplantsludgedischargeoutletproblemisoneofthemostseriousenvironmentalproblemsinChongqingcity.Basedontheanalysisofthesludgedisposal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thispaperputsforwardthreewaysand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programsthatappliedtotheChongqingmunicipalsludgedisposal.

Keywords:sludgedisposal;cementdisposal;gardendisposition;heatdrying

目前重庆主城区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3%,但随着城市污水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排放出路问题日渐突出,成为重庆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创模达标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迫切需要提出切合主城区实际的污泥处理处置实施方案。

1.重庆主城区污泥处置现状

2010年重庆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7座,设计总规模140.2万吨/日,平均污水日处理量123.5万吨/日,污水厂污泥产生量579.30吨/日。

主城区采取的处置方式主要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100吨/日,占污泥总量的17.26%;污泥制园林营养土20吨/日,占3.45%;填埋100吨/日,占17.26%;热干化80吨/日,占13.81%;外运279.3吨/日,占48.22%。主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很低。

2.重庆主城区污泥处置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需要经过处理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提高污泥的卫生指标。当前国内污泥无害化处置工艺包括干化焚烧、污泥预干化、堆肥利用、晾晒、卫生填埋、水体消纳等技术[1]。受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制约,重庆主城区污水厂污泥大多采用处理成本和效率较低的浓缩脱水的工艺技术,多数污泥经简单的机械脱水便实施外运处置。由于缺乏污泥综合利用的相关技术,主城区内的污泥处置尚以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为主[2]。目前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滞后,远不能满足污泥无害化处置的需要,仍有近260吨/日污泥外运。

3.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和处置点的选择

3.1处置方式

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方式选择原则:一是必须满足污泥处理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四化要求,技术多元化;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主城区现有设施协同处置污泥;三是按照节能减排和生态循环的理念,采用低碳生态的污泥处置方式;四是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相对较低。

《重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明确了“主城区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应以集约化为主,处置应以园林绿地和建材化等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卫生填埋等处置方式为辅”的原则。

3.1.1水泥窑协同处置湿污泥方式(以下简称水泥处置)

重庆市城市化扩张速度加快,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水泥产业。2007年以来,拉法基水泥公司采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工艺在南山水泥厂处置污泥,从试验至今运行三年多,日处置量最大达到120吨,同时达到环保要求。重庆长寿润江环保建材公司于2009年10月利用水泥窑协共处置污泥项目取得成功。水泥窑共处置污泥是值得推荐的污泥最终消纳途径之一。

3.1.2污泥制园林营养土的处置方式(以下简称园林处置)

有关研究表明,污泥经堆肥化处理能提高肥效,降低毒性和臭味,使污泥成为无害无臭产品,可以安全使用。考虑到污泥在园林植物中使用后不进入食物链等优点,污泥的利用也被扩展到园林绿化[3]。

主城区自2005年开始研究污泥制营养土以来,经历了研究、中试和生产性试验等阶段,目前处置规模为20吨/日。由于园林土市场需求很大,经济效益较好,平均处置成本相对较低,加之“森林重庆”的建设,使重庆市园林绿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导致园林栽培营养土的需求量激增。因此,城市污水厂污泥通过高温好氧发酵,制成的园林用营养土是适合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途径之一。

3.1.3污泥热干化后综合利用方式

热干化是利用热能将污泥中水分快速蒸发的一种处理工艺。

采用污泥热干化工艺作为污泥中间处理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从而可避免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减少污泥运输成本、简化后续处置工序,为污泥的最终消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干污泥进行制水泥、陶粒和森林、园林等综合利用。

唐家沱污泥干化工艺方案采用两段式组合干燥工艺,综合考虑无害化、减量化及最终处置方式的要求,确定最终干化污泥颗粒的含固率为90%。污泥干化车间按污水处理总规模40万m3/d设计,分两阶段实施。一阶段配置3条生产线,满足目前需要。干化能力为:脱水污泥量180t/d(含水率75%),蒸发水量为5919kg/h。污泥经过消化和干化处理后能达到卫生填埋的要求,消除了污泥直接填埋给填埋场的安全和运行管理带来的隐患[4]。

3.2处置点选择

按照污泥处置企业自愿选择、就近处置、合理调配、减少运输污染等原则,优化选择污泥处置点。根据主城区拟参与污泥处置的水泥企业和园林单位的意愿,拟在主城区范围内实施(新建)污泥处置点5个,包括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地维水泥厂和特水水泥厂,重庆市富皇水泥有限公司水泥厂、重庆小南海水泥厂和重庆市富丰水泥集团富华水泥有限公司水泥厂等,以及重庆市园林科研所白市驿园林处置点(示范工程)1个。

4.主城区污泥处理处置能力需求预测

4.1污泥产生量预测

根据《重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重庆市“十二五”排水专项规划》,预测2012年和2015年主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为:

2012年:主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达到24座,设计总规模198.2万吨/日,预计平均污水日处理量141.90万吨/日,污水厂污泥产量701.83吨/日,。

2015年:主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达到33座,设计总规模255.7万吨/日,预计平均污水日处理量204万吨/日,污水厂污泥产量1162.8吨/日。

4.2污泥处置能力需求预测

工业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篇6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问题;解决方法

一、污水处理现状

由于城市污水水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絮凝剂,因而其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的关键在于所投加的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中尤以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以及石灰等应用较为广泛。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含有高浓度氮磷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地表水径流汇入湖泊、水库、河流和海湾水域,使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长期饮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城市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成为当今污水处理的一个研究热点。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以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为主。物理法和化学法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对环境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再生方法不完善,只适合中小水量使用,难以推广应用。而生物法适用范围广,投资及运转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处理后的废水易达标排放,已成为脱氮除磷常用的处理方法。实践经验表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系统之中。

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很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也有较大提高,但目前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总体处理能力偏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3)污水资源化率低,污泥利用率不高。

三、解决城市污水问题的处理方法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合理性要考虑处理规模、污水水质、尾水排放水域的水环境功能、污水处理厂所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

污水处理厂接纳的污水主要为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城区工业企业经过预处理的工业废水,或虽未经处理但水质较好的的工业废水。无论何种工业废水,其水质均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规定允许值后,方可进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严禁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工业废水进人污水处理厂。在评价污水处理工艺时,必须对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如各类工业废水的比例、排放规律、污染物构成及主要污染物浓度等,对污水的可生化性指标。能否采用生物脱氮技术的指标和能否采用生物除磷工艺的指标进行评。

(一)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具体来说,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要符合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对污水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2)处理流程合理,工艺技术先进,设备效率高;

(3)占地面积小,工程总造价低,运行成本低;

(4)污泥产生量少,易于处理或再利用;

(5)维护管理简单,操作运行可靠,数据收集处理完善。

(二)污水的处理方法

1、活性污泥法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A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设备和生物流化床等。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3、污水回用

城市污水处理应考虑与污水资源化目标相结合,城市污水作为城市第二水资源,回用于工业及市政清扫绿化,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考虑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时宜同步规划污水回用工程的建设。在进行污水回用工程评价时,需分析回用水的利用途径、可行性和因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环境用水和补充水源水。当作为农业用水、环境用水和补充水源水时,应对可能产生的地面水、地下水、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

四、结束语

从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以及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还需继续重视污水处理工作,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拓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提高污水和污泥的资源化程度,合理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模。

参考文献:

[1]周雹.国内外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概况[J].天津市政设计,2011.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