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范例(3篇)

时间:2024-03-05

病理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验;基础联系临床

病理学是以形态学为主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是链接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为贯彻我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应用为主,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病理学应该如何讲授,其对于我院各系学生的临床学习和将来工作能够发挥多大作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是需要我院每一位病理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我本人从事病理学教学已经30余载,认真回顾这30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理论联系实验,基础联系临床,为我院各系学生的临床学习和将来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联系实验

病理学的许多理论本身就来自于大量的实验、镜检、尸检、和临床,所以上好实验课程是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三十多年来,我个人从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上好病理课,必须改革病理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验,加强实验教学,现阐述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病理实验室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

我院病理实验室筹建于1974年,三十多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使实验室已具备完成病理实验的基本条件,实验课开出已达到98%以上。现有标本室一个,显微镜室二个,(准备室一个),每室可容纳40人上课。显微镜60台,大体标本50余种,200多瓶(其中大部分标本是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组织切片60余种,1,500多张,病理教学幻灯片一套及教学用光盘等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为上好实验课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实验课教学进一步增强基础理论的理解,是理论联系实验的目的之一。

病理学涉及多种疾病的病因、病变、临床及转归,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中学,对其即缺乏感性认识,又无理性了解,为教学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应打破先理论后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增强基础理论的了解。例如:在讲授“槟榔肝”(慢性肝淤血的肉眼观察)的概念时,我先让同学们反复观察大体标本,在观察中同学们见到慢性肝淤血之肝脏表面及切面均可见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外观,很像中药槟榔的切面(同时有槟榔片的标本),因此称为“槟榔肝”。然后带着为什么肝脏会变成槟榔状这个问题去观察镜下切片,很多同学通过显微镜切片观察理解了红的原因是因为肝窦扩张淤血;而黄的原因是因为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所致。这样就基本掌握了肝淤血的病理变化,最后再让同学们回答肝淤血的发病原因及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与肝淤血的结局。

又如:炎症是病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上好这一章节,我首先让同学们观看炎症的教学电教片,观察炎症的临床表现,即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然后再在理论课上以“疖肿”这个较为直观的炎症为例,深入讲解炎症的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同学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再如: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是肿瘤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我先让同学们去观察子宫平滑肌瘤与中央型肺癌有何不同,并写出观察后的实验报告。以我校某大专班为例:全班67人,实验报告成绩优秀的13人,占19.40%;良好的19人,占28.40%;及格的35人,占52.20%。然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报告,从良、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生长速度、生长方式、转移、复发及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指出不足。这样来学习,就较好地发挥了所有同学们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经求同学们意见,是上好实验课的一种有效方法:

病理学实验课由电教片,幻灯片,大体标本,镜下切片四部分组成。我在每班实验课程进行一半时,都及时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加以改进。如在征求某大专班的意见后发现:喜爱看录像的同学占43.30%;爱看幻灯片的同学占26.90%而喜爱看标本及切片的同学仅占14.90%,于是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我即增加了录像和幻灯内容,同时也对标本、切片的教学进行了改革,这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基础联系临床

我个人认为医学基础课即对临床教学起到某些辅助作用,也为临床教学和将来所从事的医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就病理学而言,主要是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继而彻底治愈疾病乃至于消灭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所以我觉得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这些理论去解释临床表现,这样才能够在疾病的防治上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进而治愈疾病。

比如就变性这一章节而言,一般说来,变性是一种可复性病变,当病因解除可恢复正常,而继续发展则会发生坏死。例如肝脏脂肪变性,即可以恢复正常也可以导致肝细胞坏死进而发展成肝硬化。医生的责任是让患者消除病因和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的肝脏尽快的恢复正常,防止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发展为肝硬化。就学生而言要对变性的恢复及发展有足够的认识,而不仅仅是背一些病理名词和病理变化。

就再生一节而言,要学生们懂得无论是中枢神经细胞还是周围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在出生后都不能分裂增生,一旦遇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所以说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元破坏的疾病,比如脑出血等及周围神经的神经节细胞破坏的疾病比如脊髓灰质炎等一般很难治愈,因此,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

就血栓形成和栓塞而言,由于血栓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而栓塞则往往突然发生,所以其导致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如脑血栓: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进而出现患肢活动无力或瘫痪,言语不清或失语等表现。而脑栓塞:患者往往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就炎症这一即常见又重要的病理过程而言,既有对机体有利的方面,即对损伤因素的保护性反应,如渗出过程中液体的渗出可以稀释局部毒素和有害物质,同时又带来了抗体、补体和溶菌素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利于消灭病原体和中和毒素,而炎细胞的渗出就更加重要了,它们可以直接杀灭病原菌,又直接参与免疫反应,使得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而艾滋病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缺陷,抗感染能力减弱,继发感染常常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炎症也可以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例如变质性炎症导致的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化脓性炎症的细胞坏死,过度的渗出及增生带来的损伤等对机体是不利的。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就各类炎症而言,作为医生,既要考虑到炎症时对机体的有利因素,并使其很好的发挥作用,又要注意炎症对机体的不利因素,控制这些不利因素给机体造成的损伤。

就肿瘤这一章节而言,我个人觉得作为教师,既要把肿瘤对机体的危害如实的传授给学生,特别是恶性肿瘤,同时又要让学生们懂得恶性肿瘤(癌症)是可治之症,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癌症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甚至可以彻底根治。即使是恶性肿瘤,其恶性度也不一样,主要看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即高分化的肿瘤异型性小恶性程度低,比如老年人头面部的基地细胞癌其预后就较好。反之,低分化的肿瘤异型性较大,恶性度较高,预后较高分化的肿瘤差。再有就是预防和治疗癌前期疾病非常的重要。

就风湿病而言,除了要讲清楚其病因和机制之外,我觉得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因为风湿病累及心脏后引起的心瓣膜病,想根治就很困难了,所以预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防止其引发风湿病及心瓣膜病就显得特殊的重要。

就高血压病而言,我首先让学生们观看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脑、肾改变的临床表现(电教片),即高血压性心脏病、脑出血和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让学生们了解高血压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然后再讲授本章节的内容,特别是缓进型高血压病分期,使同学们知道一期(即机能障碍期)高血压时的表现和治疗是多么的重要!而一旦发展为三期高血压(内脏病变期)对机体的危害又是多么的严重。

就动脉粥样硬化而言,除要讲清楚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外,主要讲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肌梗死。讲授清楚所阻塞的冠状血管部位的不同而导致其梗死的部位也不尽相同,如阻塞发生在前降支,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梗死多见。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观察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

慢性支气管炎是东北地区的常见病和多方病,其诊断标准是:咳、痰、喘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这类病人临床非常常见,特别是冬春季节,就病理学而言,主要是能解释其症状出现的原因:由于支气管粘膜受炎症刺激和粘液分泌亢进而引起咳嗽、咳白色泡沫状痰,由于支气管痉挛、阻塞引起喘息。

大叶性肺炎历来是病理学的重点,就病理临床联系而言,主要是要求学生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变现。比如说:在发病早期出现的听诊湿性音及x线呈片状阴影,是由于肺泡腔内有较多的浆液及少许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所致。而在发病中出现的支气管呼吸音及x线大片致密阴影是由于肺泡腔内大量的纤维素及红细胞或中性白细胞等渗出物至使肺组织实变所致。而患者咳铁锈色痰的主要原因是渗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的含铁血黄素。此外,由于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变在肺泡腔内,所以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可以痊愈。

就消化性溃疡而言,它具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却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需要一些辅助检查,如x线钡餐检查等。主要表现为长期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呕吐,嗳气等非特异性表现,胃溃疡一般表现在进食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左右疼痛主要原因是食物的刺激使得胃酸分泌增加,刺激溃疡面和局部神经末梢所致。而十二指肠溃疡多出现在午夜或饥饿时疼痛,主要是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酸分泌增多刺激病灶的结果。

就门脉性肝硬化而言,病理与临床联系本身就是这一章节的重点,包括门脉高压症的一系列表现和肝功能不全的表现,我个人觉得门脉高压的原因,腹水形成的机制及侧支循环的途径和表现就更加重要一些。

就急性肾小球肾炎而言,主要病理变化是一种急性增生性炎症。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中、和尿的改变。因肾炎导致的钠水潴留而引起高血压和水肿,由于肾小球的缺血和率过滤降低而引起少尿,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损伤而引起蛋白尿、管型尿和血尿等。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目前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炎症又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这样要告诉学生们,防治其引起的高血压脑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并发症有可能危及生命。

病理学基础范文篇2

1.1观察指标①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状况,该量表包括24个条目,大部分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条目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很重。小部分条目采用Likert3级评分法对条目进行评分,其评分标准如下。0分:无;1分:轻度~中度;2分:重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②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症状从无到极严重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患者依从性分级内容如下:①完全依从;②1周内拒绝服药,但次数<5次为部分依从;③1周内拒绝服药次数>5次为不依从。

1.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MD评分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SCL-90评分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SCL-90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依从率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张丽的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其发病诱因一般为心理上受到超过其忍受程度的创伤。张培芳的研究显示,在精神病患者诊治过程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心理护理为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发现患者精神上的异常,然后有效应用医学心理学等方法帮助患者排除负性情绪,使患者心理上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精神病患者产生抑郁等负性情绪,其原因一般为:①治疗精神病的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②负性情绪为患病的一部分诱因;③随着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对前途感到绝望等。

病理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校;本科护理;病理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在护理专业中,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我们开展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和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基础,它的研究重点是人体的功能和疾病的代谢变化。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其必须掌握的,特别是在高校本科的护理专业中,由于本科专业的学生更偏向于护理方面的培养工作,所以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讲解该门课程时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对学生能否掌握病理学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病理学教学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做好兴趣引导教学工作

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是当代医学的两大专业,病理学的课程学习都是开展后期学习的基础。本科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学术型知识兼备的高级护理人才,其培养重点在于学生对疾病的处理能力、面对疾病治疗时的协同能力、对人的辅助康复护理能力等。病理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做好学生的兴趣引导。部分学生认为病理学的课程枯燥乏味,但是碍于课程的重要性,又不得不死记硬背。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应用能力极低。PBL是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的兴趣激发探索学习。教师可以引进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利用上述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知识理解能力。增加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是加强病理与护理的联系,将病理的基本症状表现与护理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患者在生病住院时,护理人员必须对其各项基础生理体征进行测量,这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护理人员要结合病理学的知识去解释,因为人在患有某种疾病时,他们的各种临床表现由于疾病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症状,比如感冒发烧。护理工作的第二步就是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疾病反应状况,一旦其体征方面发生异常,护理人员就可以报告医生进行救治工作,这是因为运用病理学知识能够联系实际,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因此,将实际的护理工作与病理学理论进一步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三、因材施教,提升W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指导工作。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强、善于自主探究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一些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思维逻辑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和实际案例探讨分析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护理工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强,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病理分析和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对于两者都没有优势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展开,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

四、结论

总而言之,病理学教学工作要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各项知识,而且要通过实践来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