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活动总结(精选3篇)
时间:2024-03-05
时间:2024-03-05
教务处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认真组织了教研组长研讨课活动,老师们思想重视、准备充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此次活动的感悟总结如下。
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
老师们都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标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目标,在学校目标的制定上更具可操作性、可检测性,都充分考虑了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课堂效率与时间挂钩,离开了时间做参照系,就无所谓效率高低,每节课的学习任务都应当堂完成,课堂效率就是学科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研组长都能避免面面俱到,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课上时间。启发、引导学生去评价,去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
三、让学生怎样获得?
七步导学是我校坚持实践学习基本模式,就是放手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学们根据学案的引导,带着问题去看书解决疑难点,自己不能解决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我们做的还有一定差距;纵观整个听课过程来看,存在三个需要我们今后注意的环节:
(1)教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放到什么时间完成?假若不能放在课前预习来处理的话,课上就应留给学生时间去处理,教师还应检查落实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情况,做到诊断清楚: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掌握了,哪些是需要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而我们的课堂上还存在不问实际情况就去讲解的环节,时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有待于我们花大力气去解决。
(2)情景问题的设计上有待于细化。设计问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社会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激发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和热情。应避免单纯依据课本知识内容去设计一些不需要思考就能说出答案的白开水问题,从而利用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会提出问题。
(3)互助学习、小组讨论有待加强。在听评课活动中发展,学生个体学习时间、回答问题机会多,但缺少了同桌互助、小组互助。学生学习形式单一,学生易于疲倦,缺乏调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到了学习目标。
当堂检测环节较为薄弱,表现在:
(1)只提问几个好一些的学生,就以为全班学生都达标了,这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议可采取合作小组互查的做法来弥补课上时间不充分的现实。
(2)对学习困难缺乏补救措施,容易造成更多的知识负积累。建议:可采用同桌补救或合作小组补救的措施。
上周五我开展了本学期也是人生中第一次教研课,前前后后准备了一周多,其实我明白对于新人来说一周的时间准备是完全不够的,只不过大概的可以形成一节课的思路。共试上了两遍,虽然最后呈现出来的课堂还是问题多多,但是算是顺利结束了。也算是当下我也尽力了。作为新人,会有不足,会有遗憾,会有过失,我想都是我以后教学生涯中要去避免的地方,尽可能的去完善自己的课堂,在不足中成长,我相信会有收获的。
第一遍试上过后,状况多多,把握不了一节课的容量;控制不了时间的度;重难点会有偏差;思路不够清晰等,师父戈老师和姚老师都给予了我一定的建议,课后我也尽可能的去避免前一次导致的不足;第二次试上下来的效果,时间根本来不及,重点也是一带而过,反而使简单的知识点教授的太繁琐,导致时间上明显的分配不均,课后慧慧老师也对我进行了一定的指导,我也大概心中有数了。正式上课了,带有紧张,带有不安的完成了一堂课。自我分析则是还是在有些板块处理得不是很好,因此效果不是很理想。英语组的姐姐们还专门利用休息时间帮我评课,来指出我的不足。大概分析如下:
1、老师状态还算可以,与学生的接触比较有感染力,但是与学生的互动较少;
2、课文板块处理的速度快了些,感觉是一扫而过的,没有一个环节的过程;
3、板书的有些字母应该写的更标准写,因为三年级比较注重书写;
4、在变颜色环节可以让孩子们来先猜,增加孩子们的想象力,要有一个猜的过程;
5、既然用到了绘本内容,就要灵活运用,而不只是单单的朗读一遍就过;
6、colourful是本课的难点单词,建议在第一课时没有必要呈现,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等。老师们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想都是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中得以改进的地方。
一节教研课下来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会更加明确自身的不足,非常谢谢老师们给予我的详细周到的分析和点评,是我日后学习,教育的动力。学无止境,加油。
一、课堂“把脉”的对象
1、新教师(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不足三年的教师):帮助这些教师尽快熟悉教学流程,掌握教学基本技能,迅速转变角色(由学生变成老师),能上好达标课。
2、青年教师(教龄在四、五年以上,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帮助这些教师能深入解读文本,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教学手段能出奇,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向创新型、学术型教师进军。
二、课堂“把脉”的形式
1、“一对一”“把脉”:通过师徒结对,师徒面对面“一对一”把脉。
2、重点把脉:发挥联盟优势,集中联盟名师、标兵、能手和骨干教师为一些在教学上进步较大,可塑性强的教师“把脉”,帮助他迅速成长,像今天的观摩活动。
3、集体会诊:以校为单位,同一学科的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为某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
4、专家会诊:请教研室的专家为标兵、能手、骨干教师的课堂把脉,通过把脉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向名师、名家靠拢,使他们的课堂能与现今的课改动向、前沿教学理念接轨。
三、课堂“把脉”的反馈
1、课后点评
2、书写反馈卡(亮点与建议)
3、网上反馈
4、电话反馈
(有的碍于面子,当面不好说,
可以私下电话反馈,这是“真心”)
专题讲座:规范师生语言,凸显课堂魅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离不开课堂语言,我个人认为课堂语言包括教师课堂语言和学生课堂语言。课堂教师问题的.设计和导课语,学生的回答和表述,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在我们的课堂上,有的教师提问,学生无法回答,不知问的是什么,有时学生回答问题,总说半句话,回答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周梅娥老师为了完成这个作业,确实费了不少心血。为了今天的讲座,她查阅了许多资料,反复修改讲座稿的内容,力求完美,哪怕是一个标题,她都要反复推敲、反复斟酌。这就是一个老教师的敬业精神,这就是一个老教师的师德风范,这就是一个老教师给年轻教师树立起的榜样。周老师的讲座,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结合了大量详实的实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大家献上了一份丰盛的午餐。虽然肚子饿了,但我们精神不饿,感谢周老师!感谢周老师的精彩讲座!
下一篇:产品供货合同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