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精选8篇)

时间:2024-03-07

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篇1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篇2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篇3

    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篇4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篇5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篇6

    重力公式

    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F2=l2/l1

    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6mm2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篇7

    电学内容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UIt=Pt=UQ(普适公式)

    (5)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6)U1/U2=R1/R2(分压公式)

    (7)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篇8

    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初中物理知识大全的介绍和学习,您能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点和概念,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同时,我们也希望您能够通过学习物理,培养出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祝您学习愉快!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