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文化的感悟范例(3篇)

时间:2024-03-13

对历史文化的感悟范文篇1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富有生命的历史,但我们的历史教学却一直显得枯燥无味。传统的历史课忽视了历史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只能充当听众,课堂成为对学生进行反复机械式的强化训练”的场所。但在新课改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独有的魅力,让课堂凸显人文关怀,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呢?

一、教师的灵动”——http://塑造专业化的教师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了一套教科书,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原来那种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

1.更新教学理念

面对新课改的重大挑战,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地探究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发展,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驾驭课堂、调控课堂、整合教材、设计教案的能力。只有潜心钻研,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多层次、多领域涉猎知识,迅速积累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应对新课改的挑战,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

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新课改对历史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文化底蕴深厚、知识广博,成为杂家,兼收并蓄,涉猎文化的多个领域、多个层面。更要整合”,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对生命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教学设计,实现对学生情感与智慧的开启和丰富。

二、课堂的灵动”——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感受来激活课堂。

1.巧设疑问,落实基础知识

爱因斯坦认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实现由教师提问为主向学生提问为主的转变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问题,层层设问,落实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吃透教材和教参,理清知识层次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明了知识要点和难点。然后,精心编写教案,巧妙设计历史问题,在教学中不断设问,步步深入,启发引导,解析释疑,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2.角色扮演,体验历史

编排一些历史剧,在课堂上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抵达历史现场”,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历史,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对历史现象的观察联系起来,沟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变换视角进行观察与体悟,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如:笔者在《卓尔不群的雅典》这节课的教学中塑造了帕帕迪”这个人物,让学生成为一个雅典公民,使枯燥、艰涩的历史鲜活和生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语言的灵动”——运用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感悟历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教学语言和情感永远是历史教师的内在之功,它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起到关键的作用。语言不精炼和生硬既浪费上课时间,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相反,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使人产生美感,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种。

历史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情感,进而引发一些思考。历史本身

转贴于http://

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如讲人http://文思想、科技创新时需要我们有自豪之情,讲红军长征、抗战胜利时需要我们有激昂之情,讲改革开放、中国崛起时更需要我们有奋发之情等。我们要用情去传承历史文明,用情把原本干枯的历史荒漠变成一条流淌着鲜活情愫的历史长河。

四、应用的灵动”——渗透时政,使历史生活化

对历史文化的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从历史课程学科的特点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历史课程学习体验,提高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优化能够产生如下效果:(1)激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3)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活学、善思、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课堂教学导入做到“激趣”,吸引注意力

学生对历史的课程认知需要一定的引导,围绕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点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和潜能。运用好课程教学导入,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还为其理解课程知识点奠定基础,满足他们的学习认知需要。

在课程教学导入中,可依据课程知识结构和历史事件发生的一些有趣背景知识来予以整合优化。结合趣闻轶事进行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运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和音响等效果来展示历史相关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好奇心。鼓励学生从历史导入的趣闻中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深化理解感悟。

这样的教学导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中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针对学生对左宗棠了解不深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历史功过,历史评价等,了解其人。同时,通过新疆的版图,要求学生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搜集整理,以加深印象。

二、倡导任务合作做到“阔思”,增强探究性

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引导中能够更为深入感悟课程知识内容。教师不妨运用任务合作教学模式来激活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任务式合作探究,能够深化理解感悟,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学生能够通过同桌、小组等学习力量来深入探究课程教学难点。首先,教师要优化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带着学习目标和要求探究课程知识结构。其次,引导学生集思广议和畅所欲言,让合作探究过程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助推剂。第三,鼓励学生能够发表有独到见解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来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发展创新精神。

通过任务合作探究,能够在激活学生学习认知视野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辛亥革命”教学中,笔者就通过布置一定的思考探究题目来引导学生深入认知感悟:(1)洋务运动和给辛亥革命带来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2)我们从辛亥革命的结果中得到了哪些启发?(3)辛亥革命给近代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上述任务合作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同桌讨论和小组探究形式来思考交流,以此帮助学生深化对辛亥革命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意义等方面的理解感悟,增强综合运用能力。

三、运用综合实践做到“致用”,增强发展性

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针对课程教学要求,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来强化认知感悟,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技能运用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优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发展创新水平。

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安排,设计一定的活动,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够真正延伸至课外。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和全面。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形式也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设计一些历史实践活动,以深化技能运用。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予以总结概括,指导学习策略。

总而言之,历史课程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感悟和技能发展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学习探究活动,具有主体性和发展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探寻多元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丰宪.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

程研究(上旬刊),2011(9).

[3]李春艳.论优化教学设计在初中历史复习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

[4]钟召辉.浅谈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J].新课程

对历史文化的感悟范文

一、博采厚积,品味畅游历史知识长河的快乐

历史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到积累并理解历史的过程。如果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一条长河,那么中华文明就是长河中一股源远流长永不间断的涓涓溪流,她流淌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兴衰、悲欢离合、失落荣辱、艰辛发展、智慧梦想……而所有这些对我们未来成长有用的历史知识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历史课程、历史教材、名胜古迹、文物遗存、媒体网络以及历史典籍等来广泛涉猎、博采厚积,可为我们进一步感知历史的本真做好积淀。而今天我们能有幸畅游于历史知识的长河,从我国古代历史的学习中,我们会为北京人能吃上烧熟的食物而激动不已,为商代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兴奋莫名,为汉代人们第一次穿上薄如蝉翼的丝衣而快慰,为南朝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而喜悦,为唐时开明盛世万民归一文化辉煌中外往来频繁而惊叹,更为明时郑成功扞卫祖国的统一而骄傲,为祖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累累硕果而自豪;从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中,我们也会因祖国的贫弱而被动挨打甚至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羞愧,为近代先进的国人艰辛求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喟叹,更为共产党人多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使多难的祖国终于崛起复兴而振奋。上述这些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心灵悸动的历史信息,我们积累的越多,我们的人生就会越充实快乐智慧。

二、体验亲历,品读探究历史本真的情趣

《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对历史的学习,我们拥有广博的知识还不够,更要灵活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品读探究历史本真的情趣。如“西安事变”一目,为更好地理解事变相关史实,我们可以按照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史论等历史要素来编演情景剧,同学们想象穿过“时空隧道”神入历史情境,让自己成为当时的张学良、杨虎城、、等历史人物,象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体验探究他们当时的心境,可以帮助我们感悟历史的本真,夯实我们的历史记忆。所以,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创设的一些讨论、展示、游戏和讲故事等活动,我们除了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展示学习收获外,还要尊重他人的看法,分享他人的智慧,激发、拓展自己的思维。而下列“提纲挈领,仔细研读”、“织网串珠、梳理架构”、“易思善疑、观察联系”等都是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只要我们在学习中能灵活运用,就能帮助我们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基本线索和历史的学习要点等,并促进我们养成归纳综合、勤思善疑的学习好品质。

三、感悟践行,品尝汲取历史智慧的硕果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