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游戏范例(3篇)

时间:2024-03-15

趣味心理游戏范文篇1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生;教学

一、前言

体育游戏是从传统的生活游戏中发展而来的,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他们对于游戏活动充满了兴趣和渴望。它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它集趣味性、智力性、知识性于一体。对于师资配备不足、器材短缺的农村小学来说,开展趣味体育游戏能大大弥补这些缺陷。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为农村体育趣味游戏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期刊、网络资料,搜索出有关体育游戏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

(二)资料收集

通过向各校体育教师及有经验的老教师收集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三)逻辑推理法

结合所获得的资料进行逻辑推理。

三、研究过程

(一)、趣味体育游戏情境的创设

(1)设计情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为了让学生正确的掌握一些运动技能,进行重复的练习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能穿行一些适当的体育游戏,会让学生更加充满兴趣,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会让动动作技能完成的效果更好。所以教师如果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活动贴进生活,更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趣味体育游戏的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体育游戏改变了体育教学原本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和动作掌握,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3)语言描述风趣幽默,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赢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节课,而且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无穷的快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教材的教学内容提炼成一些“儿歌”、“顺口溜”等,并且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游戏规则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简明扼要,利用生动、明确的语言讲解游戏的过程,使学生尽快明确游戏的方法及动作要点。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在其中,快乐在其中。

(二)、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游戏

(1)注重“互动型”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社会交往活动与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离开了交往,社会性就无从谈起”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交往都是在游戏活动中开始的,小时候的“过家家”,学校里的课外活动等都是游戏的各种型式。体育游戏也是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要进行体育游戏就必须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都是一种社会交往。游戏中他们学会了正确的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采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利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让学生对体育课充满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练习中,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锻炼。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正确开展游戏,能够比较自然、正常地通过游戏的练习完善其心理,掌握技术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真正达到健康和寄教于乐的效果。

(三)、趣味体育游戏内容的设计

(1)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因此不可能要求每个小学生都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兴趣激昂,情绪饱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不能为求上课整齐、学生听话而扼杀了小学生的个性。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要开展一些不同的体育游戏,对于同一年龄的学生也要选择一些不同的游戏内容,提出不同的游戏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难易不同的一些游戏,不致于让学生感觉力不从心或太轻而易举,而失去了游戏的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需求各不相同,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及资料收集中分低段、高段、室内、室外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究。

①低段“换物接力”:

.将甲凳上的沙包换至乙凳上。(左右换物)

.放稳才可跑,掉落要重放。

.以拍手方式交接。

②高段“换物接力”:

.甲、乙、丙三圈内各放不同颜的球。

.将甲圈的球换至乙圈,乙圈的球再换至丙圈,丙圈球传给下一棒。

.可以「相向传接方式传接球。(转身面对传球者)

此类游戏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反映能力、身体协调、短跑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也玩得开心、愉快。

③低段的“抢收抢种”: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组一个抢收袋,袋内装有5个实心球,哨响后开始,跑至每个圈内种下“种子”,直到对面与队友交接,队友负责边跑边收“果实”,将成熟的“果实”重新收起来,再由下一名队员再重新种下,交接至最后一位最先结束为胜利。

设计这样的游戏在材料准备上简单容易,游戏形式生动有趣。此游戏即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又锻炼了力量、速度、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玩得不亦乐乎。

④高段的“同舟共济”:我们利用废旧的长条凳面和废旧的大皮带制成了三个同行的“大鞋”,让学生体验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合作过程,学生总会在游戏竞技中寻求一些更快更好的方法。简简单单的材料却给学生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⑤“鱼跃龙门”:男女同学各为一组,手拉手组成一条长龙,由前面的两位同学架起龙门,从最后一名同学开始穿越龙门,游戏中龙身不能断,以10圈为限。

⑥“贴膏药”(适合

女同学):三人为一组,一人跑一人追,跑者若贴到三人一组的前面位置,三人中的最后面一名就马上离队逃跑,一人跑,一人追交替进行。⑦“五环迎奥运”(适合中低段):10人为一组手拉手,从第一个同学开始将呼啦圈绕过手、头、脚,由第一个一直传到最后一个,中途手不准脱开,五环全部传递结束后立即将五环拼成奥运五环造型。再如:“打保龄球”、“拉马车”、“千足虫行走”、“赶猪跑”、“救护战友”、“穿衣服比赛”等等。

除室外游戏外,室内游戏同样能开展得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们在不同年级段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究,积累了一些适合室内开展的趣味游戏。

①看掌拍手: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手势进行拍手游戏,全班分成两队,1队看左手,2队看右手。左掌心向同学们则1队鸣掌三下,右掌心向同学们则2队鸣掌三下,同时出示则全班鸣掌六下,掌背则不能发出声音。游戏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紧张有趣的游戏中学生训练了快速反应和分辨协调能力。我们还实践了:“明七暗七”、“双指夹纸”、“鸡毛信”、“你比我猜”等众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趣味游戏。在参与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快乐还收获了知识,锻炼了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分辨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丰富多彩的游戏让我们室内体育也同样精彩无限。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

体育游戏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养成,生动有趣的游戏名称既能反映出游戏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游戏中得到释放,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感受到创新和实践的快乐。在游戏比赛结束时教师要对比赛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游戏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扬坚持不懈、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3)陶冶情操,游戏中培养小学生优良思想品德

游戏的开展一般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在游戏的对抗与竞争中使学生表现出团结协作、坚韧不拔、活泼开朗、互帮互助的集体意识。许多趣味游戏都具有非常好教育意义,在游戏中学生能养成一些良好的精神品质,具有良好教育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利用表扬和批评,肯定优点,指正错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即收获快乐又收获知识,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六、结论

通过小学体育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研究、游戏内容设计的论述,认识到小学体育游戏对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思想品德、个性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体验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2]陈钧,杨铁黎.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1,1.

趣味心理游戏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游戏;意义;注意问题;运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这句话要求我们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气神、高尚的道德品质等,篮球作为一项全身的、对抗性的运动,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如何让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发挥真正的作用、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小学体育篮球的教学效率是我们现在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注入游戏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而兴趣要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完成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强健的体魄。

1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注入游戏的意义

1.1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篮球教学是一个持球、运球、传球、步伐掌握、投篮等动作重复教授的过程,长期的训练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沉闷枯燥。而小学体育篮球游戏教学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因此,对于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小学生来说,游戏教学法更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篮球的热情,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训练、在游戏中比赛、在游戏中成长。

1.2游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对小学生而言,团队合作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他们发展的重要保障。篮球是一个团队的对抗性项目,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如果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篮球技能的训练,那么团队精神的培养计划肯定会落空。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游戏,让一个人的篮球变成一群人的篮球,合理的设计游戏,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3游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游戏教学法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对体能的对抗,更多的体现在智力方面的对抗。学生要想方设法协调团队通力合作,各尽所能完成游戏。游戏过程中对小学生智力的提升是不容小觑的,它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游戏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注入游戏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游戏的设计,游戏的设计是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因此,我们在设计游戏时应该充分考虑游戏的安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一是安全性,安全性是游戏设计的首要原则,设计的游戏对抗性不要太强,选择较温柔又能锻炼学生体能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监督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及状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二是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只是让学生一味的重复训练,缺乏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因此,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针对性,设计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设计游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游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安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3.1游戏法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准备活动是训练活动之前不可缺少的环节。篮球教学的准备活动是为了克服身体的懒惰型,提高身体的幸福性,避免运动损伤。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游戏,例如交叉跳跃、蛇形奔跑、拔河、跳绳甚至可以在上课前跳段舞蹈或广播体操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身体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兴奋起来,为了更好的进行篮球技能的训练。因此,教师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入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调节和控制,使学生达到更好的状态。

3.2游戏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注入游戏可改善训练形式的单一性和乏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比如,在投篮的训练过程,我们可以借鉴电玩城中活动篮筐的投篮,设计活动篮筐,让学生进行投篮,增加投篮的趣味性,这种投篮的升级活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在趣味性投篮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篮球的学习活动中。

3.3游戏法在结束部分的运用:篮球训练活动让学生心理和技能等方面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身体疲劳,为了让学生能尽快的从训练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身体疲劳,我们教师应该在训练结束后设计必要的趣味性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和消除身体和心理疲劳,让学生身体和心理轻松,恢复元气,投入下节课的学习中去。

4结束语

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增加篮球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篮球技巧,同时还让学生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作者:王林单位:重庆市云阳县长洪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杨俊潘.探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注入游戏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4,12:83-84.

趣味心理游戏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化,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项目,不仅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而且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主要研究体育游戏的主要特点,简要分析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阐述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游戏大学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游戏属于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融合了竞争性、娱乐性、趣味性等特点,大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更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为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一、体育游戏的主要特点

(一)趣味性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最为重要的特点,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收获愉快的感觉,也正是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对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目的性

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选择,而是根据具体的体育课程教育对象与任务,有目的性的选择体育游戏,对游戏负荷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在体育课程内容开始之前,应当选择以热身为目的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教育性

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时,应当选择积极向上的体育游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与此同时,在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时,需要与其他同学相互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等集体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在竞争活动中收获精神上的愉悦感。

(四)易行性

教师应当尽量选择简单易行的游戏项目,在选择体育游时,需要充分的考虑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教学器材;二是场地设施;三是学生的能力;四是科学合理的选择体育游戏项目。

(五)竞争性

竞争性同样是体育游戏的特点,体育游戏中充满各种胜负输赢,要求学生在遵守游戏规则下进行彼此的较量,同时会对双方比赛予以公平的裁判,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体能、高超的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在比赛中获得优势,赢得最终的胜利。

二、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将部分反复练习的动作设计为有趣的游戏,而后督促学生加强练习,由此一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而且将会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竞争性,除了包括学生体力方面的竞争,更多是学生智力上的较量,比如,在传球接龙的体育游戏中,不仅要快速的将球传给自己的同伴,更要保证球不会落地,避免耽误更多的时间。因此,该项游戏机对于学生思维敏捷性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做出判断。

(三)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心理素质各有不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康快乐生活与学习的保障,全面提高体育游戏具有竞争性。在比赛中胜负输赢都是常有的事情,学生在胜利中,将会获得自信心上的提升,而在失败中,学生应当理性的看待失败,总结存在的问题,在长期的训练中,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显著效果。

(四)增强学生的体魄

开展体育游戏目的在于配合完成体育课,因此,身体活动在体育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各种球类游戏项目,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各种跑步类游戏,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肺能力,不嗟脑銮垦生的运动器官功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增强学生体魄的效果。

三、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应用于准备活动中

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其中,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中,最为主要的任务是组织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身体的关节韧带以及肌肉群等部为得到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的精神更加饱满、充沛,以良好的身体状态投入至体育课中。因此,在该阶段最好是选用具有热身作用的体育游戏,如听数抱团丢手帕等,既可以取得热身的效果,又可以集中邪学生的注意力,便于组织教学活动。

(二)应用于技能教学中

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练习方式,无法激发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类似于中长跑体育运动,枯燥乏味的教学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将会产生排斥心理。然而,通过应用体育游戏,如追逐游戏等,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收获快乐的感觉,改变以往体育运动枯燥、乏味的问题,逐渐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应用于课堂结束阶段

在结束体育课程后,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的疲惫,这个时候开展有趣的体育游戏项目,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逐渐由运动状态过渡至安静状态。因此,在体育课程结束后,尽量选用趣味性高、运动负荷小的体育游戏项目,类似于猜谜游戏等游戏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让学生在小负荷的体育运动中,获得身心上的放松。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的选择体育游戏项目,把握体育游戏的运用时机,提高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焦万芹.浅谈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2:102-104.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