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保健与急救范例(3篇)

时间:2024-03-22

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是抢救极危重症病人的主要成员,因此急诊护士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质量。对急诊护士的工作要求: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尽职尽责,准确无误。

1急诊护士的基本要求

1.1急诊护士是急救工作的基本力量,要求责任心强、思维敏捷、身体好,具有急救医

学知识理论和技能。

1.2急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应用,抢救仪器的位置、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判断分析生理生化监护数据等,识别心电图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及心脏电除颤器的应用及外科小伤口清创和缝合术。

1.3重危病人在医生到之前急诊护士应对病情做初步分析,早期进行正确抢救。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准确使用急救药物。

1.4重视病人及家属的主诉,在家属反映病情时应及时查看,做到随叫随到。

1.5举止端庄、文明礼貌、作风严谨,对病人富有同情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急诊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2.1急诊病人大多情绪反应强烈,可出现丧失理智的行为。急诊护士应热情接待,礼貌询问病人或家属病情,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和护理工作。以恰当的言行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

2.2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快,护士应具有良好的自控力,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如当面说“病情太重”之类的话同时,告诉家属在病人面前保持镇定的重要性。要求其尽量不在病人面前流露出悲伤情绪,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2.3急诊病人病情复杂病种繁多。因此护士不能因患者的情绪反复无常而失去耐心和信心。护士应协助患者与医生沟通、协调患者与家属的关系等。鼓励病人合理宣泄、倾诉烦恼,以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患者情绪。

3.急诊护士的的身体素质要求

3.1急诊室属特殊的工作环境,护理工作繁琐,节奏紧张,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情危重,每个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时都全身心的投入,神经高度紧张,再加上目前护理人员的缺乏,很多在急诊值班的人员造成神经衰弱,导致睡眠不佳、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影响工作。因此,急诊室护士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方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急救护理工作。

3.2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突发事件特别多。重危患者躁动不配合、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在时间不允许护士做好自我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投入到紧急的抢救工作。在静脉穿刺、采血、心肺复苏、插管、导尿、吸痰、缝合止血包扎等处置过程中,病人的血液、呕吐物或排泄物经常溅身,被注射器、缝合针刺伤、划伤,被患者抓伤、踢伤也时常发生。其中血液传染是主要危害途径。多年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奉献精神,错觉的认为注意安全防护就是不敬业,延误抢救患者的时间,因此自我防护意识没有得到重视,即使被针刺伤,带有侥幸的心理没有采取措施造成自身感染,同时把这种感染传给病人、家属及工作人员,甚至扩散到社会。没有护士的自身健康,谈何患者健康,因此急诊室护士要改变观念,做好职业防护,严格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这些物质及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一旦刺伤,必须立即处理,尽量找到可能感染的病原种类证据,以便根据病原学的特点阻断感染,进行必要的检测、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

4急诊护士的基本技术要求。

急诊护士除了要具备以上条件和要求外,还应掌握以下基本技术。

4.1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的监测分析和判断。

4.2动静脉采血:小儿头皮针等各种穿刺静脉切开等技术。

4.3各种导管插管如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肛管等操作技术。

4.4人工呼吸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及便携式呼吸机氧气吸入等应用方法和适应证。

4.5新的心肺脑复苏技术。

4.6除颤器,心电图机,心电示波使用,分析和判断。

4.7输血输液,心内技术,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06—02

急性荨麻疹为一种常见病,约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是由于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产生的局部水肿反应。大部分患者皮疹以风团样,少数患者可导致喉头水肿,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累及消化道粘膜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为呕血与血便。急性大出血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1],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我科于2013年1月12日收治1例急性荨麻疹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儿,经过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张德江,男性,9岁,因全身皮疹伴腹痛1天入院,诊断:急性荨麻疹,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风团,鼻部,口唇,眼睑,肿张明显,神志清,体温37.2度,呼吸20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90/70mmHg,腹软,有压痛,无反跳痛,呼吸平顺,无腹泻,呕吐,血常规:白细胞:11.2×10/L,入院经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护胃,应用激素及炉甘石外涂皮疹等处理,仍有腹痛,症状反复。于入院第5天患儿突然出现呕血,伴有血块,排血便,3-4小时内失血量大概有1000ml多,脉搏120次/分,血压:82/54mmhg,血红蛋白降至81g/L,出现神志模糊,脸色苍白,皮肤湿凉,立即给予抢救,吸氧,止血,扩充血容量,输血,护胃,心电监护等对症处理,经积极抢救,患儿于住院第8天上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血压正常,病情好转,患儿共住院19天,痊愈出院。

2抢救与护理体会:

2.1急性荨麻疹护理

2.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皮疹消退情况,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无腹痛,腹泻,呕吐情况,观察大便性质,发现血压下降,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立即吸氧,并报告医生,出现窒息时立即行气管切开,必要时注射肾上腺素。

2.1.2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指导病人如何控制瘙痒的方法,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穿棉质的衣服,勤洗澡、更衣。

2.1.3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过敏,抗感染,激素等药物,炉甘石外涂皮疹等处理,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2.2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

2.2.1抢救方法

立即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各项抢救技术,开通三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止血、护胃、取血、配血、输血等处理,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和治疗失血性休克,输液开始宜快,以恢复有效血容量,洛赛克持续静注,冷生理盐水洗胃后予胃管内交替注入凝血酶及去甲肾上腺素。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并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2.2.2休息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上消化道出血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下肢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必要时以负压吸引器吸取口、鼻腔以及气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2.2.3严密病情观察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在短期内出现休克症状为临床常见的急症,应做好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和神志变化,大便以及呕吐物颜色、性质、量。心电监护,准确记录出入量,凝有休克时,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提示微循环血灌注不足,要加速扩溶,必要时应用升压药。出血量的估计,大便隐血试验阳生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出现黑便表示出血量在50-70ML之间,一次出血后黑便持续时间取决于病人排便次数,如每日排便一次,粪便色泽约在3日后恢复正常,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如出血量达400-500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如短时间内过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2]。患儿出现反复呕血,呕吐物咖啡色转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色泽转为暗红色,经补液,输血后未改善,血压波动,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定时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大便潜血结果。

2.2.4留置胃管护理

插胃管动作应轻稳,操作熟练,以免损伤食道粘膜。插管过程中若病人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病人作深呼吸,或作吞咽动作,然后迅速将胃管插入。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插。在灌洗过程中,推注药物压力不能过大,以免损伤胃粘膜而加重出血,注意观察抽吸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如抽出有鲜红色胃液,表示有活动性出血,如抽出咖啡色胃液,示陈旧性血液,要及时告诉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每次胃管内注入药物前应回抽胃液,确认是否在胃内。注完药物后,再注入少量的冷开水,避免药物堵塞胃管。

2.2.5饮食护理

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出血停止后过度半流质,软质,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指导患儿避免吃生、冷、硬、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合理饮食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

2.2.6心理护理

不同年龄对疾病的自我认识不同,年长患儿有缺乏自信心,住院离开家庭感到孤独,不安和无助,对环境和医务人员感到陌生恐怕,护理人员要关心,开导患儿,要用安慰性语言使患儿感到温暖体贴。患儿出血,特别是大量的呕血,会使患儿及家属恐惧不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恐惧、濒死感等心理反应,在大呕血时表现尤其明显[3],病人的消极情况又可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护士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大量出血病人护士应给予陪伴,以增加病人安全感及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2.2.7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舒适,留置胃管期间,每天口腔护理两次,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能增加患者舒适感,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后及时清洁用物,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2.2.8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避免进食易致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进食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冷硬刺激性食物。生活指导: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身心休息,保持乐观情绪。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家属急性荨麻疹,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诱因,预防自我保健知识。

3小结

急性荨麻疹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此类病例少见报道,一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如抢救不及时,就会危及生命,该例病人通过医务人员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让病人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痊愈出院。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加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

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热惊厥;急救预防;护理体会

小儿急症中以高热惊厥较为常见,多发群体为6月到3岁的婴幼儿。5岁下儿童,2%~3%有高热惊厥史,5岁以后绝大多数不再发作。高热惊厥的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过程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常伴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出疹性疾病的初期。患儿往往先有发热,在发热开始后的12h内,体温骤升至38.5~40℃以上时,突然发生抽搐。表现为小儿突然丧失反应,呼之不应,头颈后仰,眼球不动、眼向侧上方斜视、嘴角流口水或口吐泡沫,紧咬牙关,面部阵痉挛收缩,四肢强直或抖动,严重者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停止后大多入睡。惊厥发作不典型的,多为微小发作,如:呼吸暂停、两眼凝视、反复眨眼、咀嚼、一侧肢体抖动,一般神志清楚。发热的小儿在家玩闹或在医院就诊、交费、取药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惊厥抽搐。因为事发突然,往往引起家长情绪紧张,惊慌失措,甚至大呼小叫。家庭、就诊科室又不具备急救条件,也让家长、值班大夫措手不及,引发医患矛盾。因此,对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55例,实施并分析、总结健康教育对婴幼儿高热惊厥护理效果观察与体会,旨在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效果,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热性惊厥患儿55例,其中新生儿3例;男29例,女26例。伴高热惊厥史的12例,伴上感症状的16例,伴出疹的13例,新生儿3例,伴低血糖1例,低血钙5例,癫痫5例。所有的患儿诊断都符合WHO制定的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高热惊厥可分为以下两型。

1.2方法

通过给患儿家长讲解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预防办法,教会患儿家长正确护理发热的患儿,预防高热惊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高热惊厥的健康教育,50例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均未复发。5例被诊断为癫痫的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未发生窒息、外伤、坠床等意外事故。

3护理体会

3.1高热惊厥患儿惊厥发作的急救护理

高热惊厥起病急聚,属于危重症。抢救必须争分夺秒,以避免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止惊药,使患儿立即停止抽搐,这是急救的关键。(1)就地抢救。将患儿平放在软枕上,使头向偏一侧,立即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等,解开领扣,松解衣服,使气道通畅。在紧急情况下可针刺或者用指甲掐患儿人中、合谷等穴位以止惊。(2)止惊药物的应用: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等用具。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如地西泮,静脉注射,每次用量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大多1~2min起效。使用总量一次不宜超过10mg,效果不佳者,30min后可重复注射一次。地西泮对各型发作都有效,发挥作用快,大多在1~2min内止惊,较安全,缺点是药效维持时间短,过量可抑制呼吸中枢、使血压降低,用药过程中要严密切观察患儿抽搐情况及呼吸频率、血压的变化。苯巴比妥是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其负荷剂量为10mg/kg,静脉注射,每日维持剂量5mg/kg,也有呼吸抑制、血压降低等副作用。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后,再用少许生理盐水冲洗灌肠管,保证所有药物均能到达患儿体内,抽出灌肠管后,再堵住患儿3min,以防药液外溢。一次应用最大剂量不要超过10ml,其止惊作用快而且操作简便。必要时30min后重复使用一次。(3)吸氧惊厥较重或时间较长者给予吸氧,氧流量为4~6L/min,因惊厥时脑缺氧严重,及时吸氧可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况,有利于脑神经细胞的恢复。待患儿面色转红润呼吸恢复平稳后氧流量改为1~2L/min。(4)控制脑水肿惊厥发作时间长,或反复频繁发作者可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5)预防外伤。惊厥发生时,将随身携带柔软物品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对已经出牙的患儿可在上下臼齿之间垫包裹纱布的压舌板或者牙垫,防止患儿舌咬伤。牙关紧闭的,不要用力撬开,以避免损伤牙齿。床挡应该提起来,防止患儿坠床,在床栏杆周围放置棉被等柔软物品,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引起外伤,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移开周围可能伤害到患儿的物品。患儿抽搐过程中,切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引起患儿骨折或脱臼。对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一定要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3.2高热惊厥患儿有效的护理措施

护理的重点是检测患儿的体温波动,患儿发热时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或给予温水擦浴,必要时口服降温药物,避免诱发高热惊厥。患儿清淡饮食,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瞳孔变化。因为各种不良刺激均可使惊厥加剧,故应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各种侵入性操作。观察到患儿有脑水肿早期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大夫,并按医嘱给予脱水剂。(1)保持呼吸道通畅。(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3)吸氧,4~6L/min,待患儿面色转红润呼吸恢复平稳后氧流量改为1~2L/min。(4)降温:体温降至38℃时,撤去冰枕。(5)保持病室内环境安静,合理使用窗帘,避免室内光线过强,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刺激患儿的次数,防止碰伤及坠床,抽搐频繁的患儿,适当约束四肢。(6)密且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每一次惊厥发作时患儿的体温,发作持续的时间,发作的程度,累计的部位,伴随的症状及发作停止后患儿的精神状况。(7)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衣服,预防皮肤感染。(8)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因小儿惊厥发作突然,患儿家长缺乏对小儿惊厥知识的了解,对患儿病情都极为担心,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儿家长讲解小儿惊厥治疗的相关知识,打消其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抢救。(9)健康宣教。根据患儿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预防惊厥的基本知识,如孩子精神不好时,给孩子量一下体温,体温高时,适当地多喂一些温开水,及时给予温水擦浴或者服用降温药物,降温效果不好时及时送医院就诊。介绍惊厥发作时的急救方法。教会家长如何观察患儿有无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及时指导治疗和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刘学英.5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医学伦理与实践,2011(2):120-156.

[2]李雪莲.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188-190.

[3]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472-475.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