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模板(精选8篇)
时间:2024-03-25
时间:2024-03-2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言行体会老汉(村支书)无私无畏,舍已为人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在结构、语言上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哮、肆、豹、搀、祭、奠。
2、读通读顺课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拥戴。
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xxx的事;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4、句画文中村支书的言行,思考批注,他是一个xxx的人。
5、句画文中对大雨和洪水描写的语句,思考批注,当时的情况xxx,村支书有xxx的品质。
6、全文在结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7、给文章重新命题:xxx桥。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3、阅读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168页《星星点灯》
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赞扬了盲人星星xxx的美德。
4、运用课文“设置悬念,结尾点题”的写法写一个人。如《晨雾中的人影》《天名英雄》《这是谁干的》等。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理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要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行文思路:
⑴(1~4)突遇山洪
⑵(5~16)疏导撤离
⑶(17~27)桥塌殉职
⑷(24~27)祭奠英灵
二、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及环境描写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体会语言的精妙
1、体会人物特点、写法:
老支书言行描写:
忠于职守、铁面无私、舍己为人(短句、比喻、拟人)
大雨、洪水环境描写:
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2、指导学生抓住环境、言行读出对老支书的崇敬、怀念之情。
三、研读课文在语言,结构上的特点
语言:言行、比喻、拟人、短句。
结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一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运用多媒体课件,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学情分析: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但对共产党员在危险与困难面前体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理解不能深入。
媒体设计思路: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决定采用“视频+音频”的模式辅助此课教学。我制作了《桥》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角色扮演”(整合了农远资源网上的图片资源和网络音频资源《小三和弦》,配以教师的范读以及98抗洪救灾视频)、“拓展练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法学法:教学中充分借助集声、色、光、音于一体的视频片段图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读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模块一:开门见山,聚焦老汉
1、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呢?
2、生读句子。
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那洪水咆哮着狂奔而来,惊慌失措的人们跌跌撞撞地拥向那唯一能逃生的窄窄的木桥。危险将在瞬息之间发生!这时,人们看到——
(1)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学生接读。
(2)你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多媒体选择和运用:
模块二:透视老汉,倾诉感动
1、潜心研读,自读感悟
(1)(课件出示)学习菜单:潜心静读,自读感悟:
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你拿起笔,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画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动的原因。
(2)学生默读,圈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点拨。
2、品读感悟
(1)镇定、冷静、指挥有力的老汉
①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你读懂了老汉的心吗?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引导学生抓住“盯”、不说话”等来体会老汉的镇定、冷静。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
B、理解“他像一座山”。
面对势不可当的洪水,乡亲们的表现怎样?这“山”指什么?
引读:(课件出示)“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一个“望”字,你从人们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A、指名读。
B、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连用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C、读出指挥者的镇定与果断。
(2)为人民舍身忘死的老汉
过渡:是老汉的镇定与果断,让原本慌乱一团的乡亲们重新有序起来。
(课件出示)“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①此情此景,你读出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②感情朗读。
(3)严格要求的老汉
过渡:老汉不仅是个镇定、果断、德高望重、让人信赖的长者,更是一个面对困难,舍生忘死的党员先锋。他是党员,所以他要求党员同志在危险面前,要先人后己,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要求其他的党员同志。你读出来了吗?
①(课件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②交流:
A、哪些字词刺痛了你的眼睛?为什么?
B、透过这些字词,你读懂了老汉的心情了吗?(为什么这样恼火?他急什么?火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③谁能走进老汉的心里,读出他焦急、恼火背后的一颗爱民之心?
(4)爱亲人胜过自己的老汉
多媒体选择和运用
过渡:在老汉的指挥下,乡亲们得救了,可洪水吞没了这座给乡亲们希望的生命桥。也吞没了两个人——老汉和小伙子。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吗?
①(课件出示:教师配乐录音范读)“五天以后……他丈夫和他儿子。”
多媒体选择和运用
②听出了他们的关系了吗?
③(课件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学生抓住“吼、用力、推”等词语,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等方法来体会老汉爱亲人胜过自己的美好心灵。
模块三:走近人物,激情对话
过渡: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在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课件出示)录音范读:“五天以后……他丈夫和他儿子。”
(2)生读课文。
(3)创设情境:随着这如歌如泣的音乐,听着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你一定看到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也许,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儿子曾经站立过的地方,深情地呼唤着她的丈夫,呼唤着她的丈夫,呼唤着他的儿子。
(4)倾诉心声
①老太太会对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说些什么呢?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指名生说。
②如果老汉能听见老太太的诉说,他会怎么想呢?
(5)感情朗读。
①看到这一幅幅画面,听到这一声声诉说,你有怎样的感受?
②感情朗读最后四段。
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模块四:再度释“桥”,领悟深意
(1)此刻,山涧溪流上,再也没有了那座窄窄的木桥,可我们却分明看到有一座桥稳稳地架在了人们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辉,它坚不可摧。你看到了吗?是一座什么桥?
(2)启发:在老汉架起这座生命桥时,还有哪些人作出了贡献?
A、(课件出示)98年抗洪救灾视频。
B、学生交流:从而理解这是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模块五:激情总结,引领生活
作者笔下的老汉,感动了乡亲们,也感动了读到了他的每一个人。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言行,架起一座座爱心桥、友谊桥、成功桥……
设计意图:学课文,更是学做人。既是对课文的总结,更是对学生做人的引领。
模块六:拓展练习
1、摘抄让你感动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小练笔:祭奠的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板书设计
桥
老汉乡亲们
镇定有序惊慌
舍己为人你拥我挤
严格要求生命桥疯了似的
爱亲人跌跌撞撞
连心桥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歌词。
3、积极参与歌唱活动,感受音乐的乐趣。
重点:熟悉歌曲,用工整替换的方法创编歌词。
难点:能完整的演唱自编的歌曲。
准备:图谱、小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今天,李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来猜猜看,它是大家好我是小兔子,很高兴来到xx班做客。今天啊,我要给你们一个
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听~~~
(二)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第一遍,幼儿倾听
师:听了这么好听的歌曲,谁能来给这首歌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兔子)
师:那小朋友知不知道小兔子它都有些什么特征?(两只长耳朵、两双红眼睛、一条短尾巴)
2、教师范唱第二遍,边唱边做动作
好,接下来请小朋友听一听歌曲里面的.小兔子它有什么特征?和小朋友们说的是不是一样?
师:谁听清楚了歌曲里面的小兔子它有什么特征?两只长耳朵、两双红眼睛、一条短尾巴)边总结幼儿的回答我边出示图谱
3、出示图谱,寻找问题
师: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这图谱里面有什么图片你是看不懂得?(教师用歌词来回答幼儿的问题)
4、幼儿看着图谱学唱好,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着图谱用美妙的声音来唱歌。
5、情景表演
(1)恩,小兔子刚才悄悄跑来告诉李老师说,小朋友的声音有点儿轻,我还没听请就唱完了。你们说,我们要不要帮帮小兔子用好听又响亮的声音来唱歌,好不好?
(2)小朋友刚才呀也看见了,小兔子不仅会唱这首好听的歌曲,还会做好看的动作。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小兔子,边做好看的动作边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好,立正,准备~~~请坐
(三)创编歌词,情景表演
恩,我们都知道了小兔子是跳、跳、跳着唱歌的,有谁知道别的小动物还会怎么唱歌?恩,谁能来说说看?(说一个小动物,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进行粘贴,再用语言总结,最后用记号笔画上符号)如:小鸟会喳、喳、喳的唱歌。喳、喳、喳,我是一只小小鸟~~~恩,真棒!谁还有不同意见?还有什么动物也会唱歌?(举例三个到四个)
(四)活动延伸
恩,小朋友们都很能干,李老师相信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也会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来唱歌,那我们啊下一次再把它们都请出来吧!
小兔子
1=d2/4
55│534│5653│5—│44│434│跳跳跳,我是一只
小白兔,跳跳跳,我有5432│3—│55│534│5653│5—│44│两只长耳朵。跳跳跳,我是一只小白兔,跳跳434│5432│3—│55│534│5653│跳,我有两只红眼睛。跳跳跳,我是一只小白5—│44│434│5432│1—‖
兔,跳跳跳,我有一条短尾巴。
教学目标:
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
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板书:人物)
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
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评:找得真准)
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你再来读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多个学生读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跳舞,(洪水)这舞给你的感觉—–(可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拟人)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读出感觉来。
第4句: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凶恶地笑),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来读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齐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洪水,你会用什么字?(凶猛、狂、可怕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选择一、两句。多几位学生读
(3)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评价:能读出丰富的画面,也是一种读书本领。想象力真丰富)
(4)这么丰富的画面,作者写作时仅用一个词就能表现出来。请看第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这样的句子,一个词也是一句,我们叫他短句,这就是短句独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读好短句要注意停顿。齐读句子。
(5)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放音乐齐读句子。)
师:这哪是洪水啊!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师: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烘托小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感人的故事,请你细细读课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动了你?
四、品味言行,感悟丰满人物形象
1、默读7-23小节,划出让你心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等会儿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着重指导以下句子:
预设一: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生读并说(你真会学习)
师点拨:把老汉比作山给你的感觉是——冷静、镇定。不说话就能镇住大家,多有威信,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同学们来评评,是否读出感觉来了。
预设二: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读书要会看标点,谁能读出3个感叹号。指名多生读(评价:读得有力些、坚定些)
老汉的声音虽然沙哑,但是传来的声音却像大山一样坚定,铿锵有力。
我们一起合作读读句子:
再次朗读,老汉沙哑地喊——
老汉坚定地喊——
(一处神情、一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老汉的形象。小说描写一定离不开动作的描写。)
预设三:抓住“揪、推”来教学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师:请看屏幕读读这句话。生读(评价读书,够凶的支书,或不够凶,有点留情面,此时,他一点都没有留情面啊,谁读得更凶。)多生读。
2、师:被揪出的小伙子,将站在什么位置?(最后)
师:这意味着什么?揪出的小伙子可是他——儿子,他犹豫过吗?
揪得那么果断。(突然冲上去)
3、师:此时,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老汉?(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4、师:让我们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一个铁面无私、无私无畏的老汉。女支书先读,(温柔了,再读。或好凶的女支书)(男支书读得要胜过女支书哦,有信心吗?拭目以待)
师:文中与“揪”相反的动作,请同学们找找。
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这一推又让你有什么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2、师: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多么感人的场面啊!
3、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推让。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4、同学们来,我们来角色朗读,再次感受一下这对父子之间深深的爱。
女同学读老汉的话,男同学读小伙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作者善于抓住一揪一抓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也是小说吸引人的魅力。
五、小说结尾的描写别出心裁。
①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看,谁来读一读这个结局
②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听老师读读。
③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惊讶吗?为什么?
师: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营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简短的文字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就是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是否发现这篇文章的布局与平时看到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好几个地方一个句子就是一段,这叫“独句成段”板书:独句成段
六、总结提升
学了课文,现在你明白这篇小小说为什么被评为全国优秀小说的原因吗?(情节有悬念,人物形象感人,环境描写,短句描写独特等)课外同学们去朗读优秀的小小说。
活动目标:
1、知道桥墩、桥梁、塔柱、拉锁等桥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在决定桥面强度的因素,了解桥的发展史。
2、能提出想知道的关于桥的`问题,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活动准备:
收集桥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调动幼儿关于桥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们有没有见过桥?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桥?
2、教师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的发展史的话题。
教师:这是人们最早造出来的桥,叫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为什么人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独木桥呢?
教师出示石板桥图片。
讨论:独木桥和石板桥哪个更坚固?为什么?
教师出示石拱桥图片,请幼儿比较石板桥和石拱桥。
教师出示铁索桥、斜拉桥、悬索桥的图片:这些是人们后来造的,看看桥面是靠什么架起来的?为什么不造成拱桥的样子呢?
3、引导幼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逐一在黑板上用图示记录,并和幼儿一起商量获得答案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自定义标准将桥梁分类;
能够开展研究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
2、科学知识
知道拱桥的承受力最大,悬索桥次之,平板桥最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体验动手运用工具比感官观察来的更有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平板桥、拱桥、悬索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难点:有效、合理地搭建三种形状的纸桥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结构的桥梁图片;硬纸板;空牛奶盒;牢固的细绳;钩码;筷子;胶带;剪刀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
1、谈话:我们的家乡福州是一个临江而建的美丽城市,母亲河——闽江为我们带来了生命之源——水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有河流的地方我们常常能见到桥。
2、提问:课件上显示的是一座跨越闽江的大桥,你们认识吗?
3、学生汇报交流。
4、课件展示福州解放大桥图片,对其做简要介绍。
5、过渡:不仅福州有许多桥,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的桥梁,以各自的特色文明于世,接下来我们进入名桥欣赏。
6、课件展示卢沟桥等名桥图片,简介后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分类吗?要说出分类的依据。
7、学生自定义标准给桥分类并汇报。
8、小结:各种各样的桥,如果按材料可以分为木桥、石桥、钢桥、砖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如果按形状可以分为平板桥、拱桥、悬索桥(吊桥)……(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概括)
二、认识桥梁的形状与承重力的关系
1、谈话:建筑桥梁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坚固,也就是能承受很重的压力,简称为承重力。现代桥梁的建筑材料基本上是钢筋、水泥等,在建筑材料差不多的情况下,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
2、学生猜测。
3、谈话:到底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4、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中唯一一个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有哪些?
5、小结: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桥的形状,其他方面,包括建桥的材料、桥墩的距离都应该保持不变。
6、强调:为了使我们的造桥过程能够顺利,大家要注意:(课件同时展示)
(1)建桥要用牛奶盒做桥墩,纸板做桥面,桥墩间的距离要一致;
(2)为节省时间,3座桥梁可以同时开工。拱桥的拱形必须与桥面相接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吊桥比较复杂,每根细线的长度要相等,先把线系在筷子上,用胶带固定,再把线分别粘在纸板中央;
(3)测试的的时候,当桥梁塌了时要减掉一个钩码才是这座桥的承受力。
7、分组造桥,并做好测量的记录(教师深入各组,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保证“施工”顺利)
8、提问:通过比较,哪一种桥的承重力最大?
9、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
10、提问:你认为桥梁的承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1、教师归纳:桥梁的承重力与其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因为它把整个桥面上的重量分散开来。吊桥又比平板桥牢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构。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煤气中毒事件的了解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2、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因,使幼儿懂得面临煤气中毒事件时,如何自救。
3、初步掌握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难点:掌握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
活动准备:煤气模具
活动过程:
一、切入正题,明白道理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许多事情需要务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煤气中毒的原理及症状
1、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从新闻、报纸等渠道知道的煤气中毒的原理及症状进行讨论。
2、老师提问各小组。
老师点评:
煤气中毒的原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的原理: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煤气中毒的症状:
a、轻度煤气中毒: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
b、中度煤气中毒: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
c、重度煤气中毒: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三、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
1、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冷静沉着)
a: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同时尽快离开中毒环境。
b: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c: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d: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2、注意事项: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救护者应俯伏入室。请上讲台演示:假设某同学在洗澡时,发生煤气中毒事故,该如何处理?”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四、如何防止煤气中毒
1、防止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漏气。
2、防止煤气点燃后被浇灭,而导致大量泄气。
3、正确使用煤气热水器。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学习,理解&l坐井观天&r的寓意。
3、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第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启发学生公里界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l坐井观天&r的寓意。
课前准备:
井图一副。青蛙和小鸟的图象各一副,头饰各一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学习课题生字&l井&r&l观&r。
3、解题:&l坐井观天&r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3、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四、教学生生字词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指导书写,练习写生字。
4、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井()沿()抬()
开()没()拍()
(2)用&l答&r字扩词。
五、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读题。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要求学生将青蛙与小鸟分别贴在适当的位置。
(2)启发学生理解:&l落&r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
(3)教师结合挂图,讲解&l井沿&r、&l井口&r。
(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范读课文第2–7自然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l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了起来?&r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引读:青蛙先问了什么?小鸟是怎样回答的?
(指导朗读)
(2)着重理解:&l一百多里&r说明了什么?
(3)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理解:&l说大话&r是什么意思?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老师讲解:&l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r的意思是: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指导朗读青蛙的这句话。
(2)讲读小鸟话,小鸟是怎么认为的?
学习&l无边无际&r。&l无&r是什么意思?&l际&r是什么意思?&l无边无际&r形容什么?
什么是&l无边无际&r的?我们学过的什么词与&l无边无际&r的意思相近?
(3)指导&l哪&r的读音和语气。
(4)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青蛙与小鸟的对话。
(5)提问,小结: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了起来?
5、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青蛙认为小鸟说得对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l我不会弄错的!&r
(2)启发学生理解小鸟说的&l你是弄错了&r中的&l是&r在句子中的意思。
提问:小鸟为什么要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呢?
(3)读课文,引导学生领会青蛙和小鸟在这里各自的&l笑&r的含义。
(4)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实验
(2)青蛙和小鸟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处次揭示寓意)。
(3)如果青蛙接受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演性复述课文。
5、总结寓意。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练习
填空(在课堂或课后完成)
1、《坐井观天》说的是()坐在()看天,看到的天只有()。
2、小鸟看到的天是()的,因为它()。◆
板书设计:坐井观天
青蛙只有井口大
天看问题要全面
小鸟无边无际
下一篇:地震勘探的原理(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