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教案课件(精选5篇)

时间:2024-03-31

兵马俑教案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秦兵马俑)。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填吧,出示:

()的秦兵马俑。

3、过渡:

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二、精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想一想你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和感受?在有所发现和感受的地方写写批注,开始。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询问:

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同桌分享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4、大组交流:

你感受到了什么?

(弹性设计)

⑴规模宏大:

板书:

规模宏大

①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指名读,映示: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a、能读好吗?先练一练。

指名读。

引导评价:

如果他读得不好?就问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读好吗?如果读得好,问读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

师引:

读得好,说得更好,兵马俑的规模是大呀!能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

俑坑的面积达______,相当于篮球场的______,相当于足球场的______,还相当于_____的……

指名回答。

b、小结:

说得真好,作者正是采用列数据、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引读。

c、其实,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兵马俑的恢弘气势。

引读:站在高处鸟瞰──

d、想亲眼看一看吗?(映示图)你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e、师小结:

这一切,不正展示了当时秦军的强大力量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站在高处鸟瞰──

②过渡:

我们从第二小节中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你们读了其他部分,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⑵类型众多:

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还有谁想补充?

②谁能连起来说?

③小结:

说得真好。这类型众多的兵马俑,你一定有自己的最喜欢的吧?你最喜欢的是──你呢──你──

④请反复读读相关内容,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介绍介绍。听的同学注意,听完后可以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介绍,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听后的想法。开始!

⑤学生准备,老师巡视指导。

⑥集体交流:

a、谁愿意向全班同学介绍?──指名介绍,问你为什么这样介绍?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法?

抓住将军俑,老师也喜欢将军俑,想听吗?请闭上眼睛。师范读。一齐来!愿同学们把将军的英雄气概牢牢地刻在心中!

b、还有谁也想来介绍?

评价。

师引:将军是一位英雄,武士不也同样是英雄吗?

c、其他种类的兵马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引读:

这一位位兵马俑不正是当时一位位英雄的再现吗!

d、他们的容貌都记住了吗?谁来认一认。

(出示实物)

⑦过渡:

兵马俑不光类型众多,而且个性鲜明,好好读读第8小节,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⑧同桌交流,指名说。

引导:

仅仅是这几种神态吗?还有谁说?(指名说)能连起来多说几种吗?

⑨让我们再次感受!齐读第8小节。

a、引读9小节。

b、引读:

强大力量就体现在──兵马俑规模宏大──英雄气概就体现在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上。将军俑──

c、同学们,兵马俑仅相当于当时秦军百万雄兵的一百五十分之一。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就有这样一支宏伟的军队,就有这么多的英雄人物,怎能不让我们中华子孙感到骄傲、自豪!引读──

三、总结课文

1、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尽情地欣赏了秦兵马俑,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即将挥手告别,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映示、指多人说。

2、短短的一两节课,我们很难对兵马俑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关注兵马俑,收集相关资料,使自己对兵马俑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兵马俑教案课件篇2

一、课前激趣

出示秦兵马俑图片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兵马俑

师:你知道兵马俑在哪里吗?

生:陕西西安

师:是的,秦兵马俑是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的,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西安,一起去领略一下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吧!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导读,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去阅读课文?

生:导读告诉我们要认真的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

生:还告诉我们要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一遍课文吧,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想想秦兵马俑留给你什么印象?

(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兵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秦兵马俑一共有三个俑坑,其中一号坑最大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秦兵马俑一号坑里大约有6000多个兵马俑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生:我知道了秦兵马俑有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

生:我知道了陶马和真的一样,很逼真

生:我知道了兵马俑神态各不相同

师:神态各不相同用书中的词语应该是什么?

生:神态各异

生:老师我还想说,我知道了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师:看来同学们读的很认真,通过读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那课文中的生字你解决了吗?

出示生字

誉瞰统率征靡魁搏

师:那个同学做小老师带读

开火车读

出示词语:

享誉世界统率所向披靡鸟瞰神态自若久经沙场

跃跃欲试若有所思目光炯炯殊死拼搏惟妙惟肖

分排读

师:把这些词放入课文中同学们还会读吗?

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一下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写了秦兵马俑有那些特点?

找9名同学接读课文

师:评价一下他们几个读的怎么样?

生:那个所向披靡的靡的读音不正确

生:统率的率是翘舌音他读成了平舌音

生:跃跃欲试的正确读音是“yue”而不是“yao”

生……

师:看来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再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再读,免得出现更多的失误。

那课文写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特点呢?

生: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你从哪里找到的

生: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下面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个自然段,体会这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这段是本文的中心句

生: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哪里看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种类众多、个性鲜明?

要求:1、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品读

2、找到重点词语进行品读

3、交流读后的感悟

4、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师: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生:秦兵马俑一发觉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从这里看出秦兵马俑很大

生:一号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生: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有近六千个,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生: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从巨大这个词我感觉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师:大家说的真好,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质疑:鸟瞰所向披靡(学生解答)

师:你们看这里用的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生:列数字

生:还有作者的想象

师:是的,作者用了大量的数字做依据,再加上丰富的想象,使我们感觉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秦兵马俑的宏大的气势吧!

师:那从哪里看出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呢?

生:从课文的4-8自然段

师:具体的说一说好吗?

生:秦兵马俑有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

生:他们的神态各异,

师:秦兵马俑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快速的默读4-8自然段,画出各种兵马俑的特征

生: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神态自若

生:武士俑,身高1.8米,体格健壮,体型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蹬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生: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

生:陶马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的样子

生:他们神态不一:有的颔首低眉,有的目光炯炯,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

师:看来同学们读的很仔细,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品读,我们可以看一下插图,你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看能找到哪种兵马俑,指给你的同学看

学生看图,说特点,

师:作者为什么会把秦兵马俑写的如此的逼真,活灵活现呢?

生: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的结果

师:是的,我们还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用词准确的写作方法,下面我们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来,你用同样的方法来描述一下这个同学,好不好?

找一生到讲台做模特

生:他头戴红帽

生:上身着蓝色运动服

生:下身着紧口运动裤

生:脚蹬运动鞋

生:身材瘦小

生:手拿黑板擦,看上去像要差黑板

师:再找一个同学来可以做一个动作,让大家来描述一下

生:他身高1.1米

生:体格健壮

生:头发稀黄

生:身着黑色校服

生:脚穿白色运动鞋

生:左手执铲子

生“右手执扫帚

生:看样子要和谁拼命呢

(全班哄堂大笑)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秦兵马俑的特点,而且还领悟到了作者独到的写作方法,下面我们看看兵马俑不同的神态,课文描写了兵马俑的几种神态?各是怎样,说给你的同位听?你也可以做动作模仿一下。

师找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猜在干什么?

师:课文中用了4个有的来写秦兵马俑的神态,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排比,下面哪个同学能模仿本文写作方法写一段话,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生: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操场里跳皮筋,有的在操场里跳舞,有的在教室里写字,有的在玩捉迷藏

师:能不能写的具体一些,用上有的…好像…..

生:下雪了,我们在操场里堆了许多的雪人,有的雪人托着下巴,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有的雪人高举双手,好像在向我们投降;有的雪人耷拉着脑袋,好像刚打了败仗;有的雪人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刚才我们领略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种类众多、个性鲜明,我们祖国能有这么举世无双的文化古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感到很自豪

生:我感到很光荣

生:我感到我们祖国很伟大

生: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生:我长大了也一定要去秦兵马俑去看看

生:课下我要搜集更多的秦兵马俑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骄傲,让我们怀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在这里有一个词微妙维肖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象真的一样

师:是的,就是活灵活现,象真的一样

师:乘是什么意思呢

生:大概就是匹的意思吧

师:你理解的真准确,古时称四匹马拉的一辆车就是一乘,大家可以看一下课文插图,那就是一乘车,古时称一个国家强大往往用“千乘之国”。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阅读,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秦兵马俑的特点,感悟到了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更学习了作者的多种表达方法,课下请同学们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秦兵马俑,好吗?

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们下节课见!

兵马俑教案课件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他比较详细的评价了位于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以及制作技术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得具体细致。

学情分析

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了解得比较少,所以课前应组织学生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另外,由于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比较感性趣,所以课堂上应准备一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纪念品,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还可以让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介绍,以增加大家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

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3、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重点

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

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对他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

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你知道这则消息指什么吗?(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板书课题并齐读。现在我们一起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影视资料)。刚才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影视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2、课前我让你们搜集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你都搜集了哪些资料?向同学们说说吧。

3、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搜集的资料。那么,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呢?下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国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结合理解“盛赞”。

过渡: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开始快乐的学习之旅,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会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读课文。要求:

⑴将课文读准读通,难读的字词做上记号。

⑵把文章中你认为关键的词语画出来,并且试着用这些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⑴同学们有没有难读的字词需要其他同学帮助呢?

⑵同学们能用文章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过渡:是的,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是)

板书:地下大军

高超艺术

制作技术

小结:只要我们抓住文章中的几个关键词语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还可以运用搜索关键词语的方法进行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这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快乐搜索大行动一: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快搜索行动,自己阅读“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哪些关键的词语,你能用这些词语概括出这支地下大军的特点吗?

1、学生交流: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2、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根据交流,概括一下几点)

⑴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特点是规模巨大、布局严密。

⑵二号坑是以四个方阵组成,特点是: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

⑶三号坑由战车和护卫战士组成,为统帅所在的位置。

3、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我们一起思考: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二)快乐搜索大行动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1、理解“无与伦比”。

2、自己读“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这一部分,画出关键词语。

交流: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兵马俑的传神?

齐读:“站在他们面前,我们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他们交谈。”

4、这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古代的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

(三)快乐搜索大行动三: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指导。

2、交流反馈

兵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作粗胎、细雕、装窑烧制、彩绘。

3、看起来好像并不复杂的四道工序为什么会让国外的科学史家惊叹不已?(工序的细致和严密、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全文小结,情感延伸

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它那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所折服。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元首。其中法国的前总统希拉克曾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伫立于秦俑坑前,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来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吧!

五、作业设计

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2、整理自己搜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

3、以“由秦始皇陵兵马俑想到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地下大军气势宏伟

高超艺术无与伦比

制作技术令人惊叹

课例研修心得

在上《秦始皇陵与兵马俑》这一课前,我收集了许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绍,如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像……这一切,都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视觉材料,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有关《秦兵马俑》的录像,让学生在亲眼目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接着通过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进行详细介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动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互相合作,浏览拓展阅读中的文字及图片等,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他们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作业布置方面,我又引导学生课后利用教材,在拓展阅读中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对秦兵马俑作更深入的研究。

在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些不足,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求学生浏览这么丰富的资料,学会选择,准备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学生只能从文字上说出兵马俑之价值,而不是内心的体验。为此,我觉得上课时语言文字得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把学生情感引发出来,才能把重点、难点解决。其次,组织的课堂讨论效果不好。我本来就想先让学生自己通过读后思考每一个兵马俑的特点,然后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在进行讨论,这样一来,能使讨论的效果显著些。但是,实践看来,适得其反,学生经过讨论仍然没有解决问题,交流效果不近人意。这也说明,在以后的教学中准备要充分,要从教科书和学生两头进行备课,考虑问题要周全。

兵马俑教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2.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文章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交流文章内容: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1)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3)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5.交流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6.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陵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陵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

三、精读课文,品读体验

(一)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二)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

(三)分组研读

(四)交流。

1.建筑: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武士俑7000战车100战马100)

2.军阵: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

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

(2)读:自读。学生个别配乐读。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画军阵草图。

(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

3.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

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

(2)体味“神态各异”: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

交流读。

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

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

请同学加总起句读。

4.历史:年代久远

5.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课后延伸,展示个性。

1.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2.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陵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五、总结

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萧克

板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建筑极为壮观

军阵威武雄壮

兵俑世界第八奇迹栩栩如生神态各异

历史年代久远

地位重大之一

兵马俑教案课件篇5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成语

指名读、齐读

能大概地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二、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是哪两个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在一起的?

2、出示过渡段:(指名读、齐读)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问: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它既能概括上文,又能引起下文,既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又是一种巧妙的协作方法,所以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重视运用。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阅读、探究、体验、交流等学习手段,研究类型众多的兵马俑鲜明的个性。课文具体将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呢?请打开课本,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方法。

2、分小组自学自学填表。

3、派一名代表交流发言,并说明理由,别的同学作好补充。

4、交流:你对哪种类型的兵马俑印象深刻?

(1)出示:将军俑

师:每一种类型的兵马俑都有不同的穿着打扮,也有着不同的动作神态,而这些恰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

小结:你们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揣摩、体会的,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了,同学们体会得真深刻,能把这些形象通过你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将军俑是如此的唯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那么,你所喜欢的其他俑呢?她们又有怎样的特征?

(2)武士俑:威武凝重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身高、体格、服饰、动作神态)

“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想像让眼前这位武士俑有了神韵,更显英勇。

小结:兵临城下,战鼓擂动,武士们毫不畏惧,只待一声令下,就会冲上去与敌人作殊死搏斗,英勇无畏,斗志昂扬,能把你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吗?

(3)出示:骑兵俑:勇猛善战

穿着短装,多么利索,只等将军一声令下,跨上战马,冲向敌阵,杀他个片甲不留,人仰马翻。他是多么的勇猛善战呀。

(4)出示:兵车俑:驭手驾战车,军士保护驭手,说明他们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指名读。

(5)出示:弓弩手:神态专注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他们已经作好了战斗的准备,手重的利箭射向敌人,百发百中。

(6)出示: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是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参观兵马俑时,他抚摸着马俑,担心地说:“我真怕它踢我一脚。”

可见,这些兵马俑是多么的生灵活现、栩栩如生。

谁能用自豪的语气来读!

小结:这些俑虽然身份服饰不同、动作神态各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骁勇善战、忠贞卫国,具有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过渡:领读: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它们神态各异:(生读)……

师:读了这一段,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为秦兵马俑的恢弘气势所折服,对秦兵马俑那众多的类型而赞叹,留在大家记忆里的,有各种类型的兵马俑的模样,而萦绕在大家新头的则是兵马俑的形象所带来的远古气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这是因为作家在介绍兵马俑的时候,不仅对眼前懂得实在情形作了描述,还展开了外丰富的联想,营造出浓浓的历史氛围。

让我们再来比较朗读一下,突出联想的妙用吧。

指导写作方法:如果没有这些联想,效果会怎样?是不是有点乏味?没有了联想的文章就失去了大半生气,我们同学们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忘记把你的联想和感受写下来,在描写物体外在形象时,加上联想,你的文章定会摄人心魄的。

师引读:氢兵马俑,惟妙惟肖地(生读……),生动地再现了(生读……),形象地展示了(生读……)

小结: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的文化财富。世界各地到西安临潼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并赞不绝口

出示:指名读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过渡段知道了秦兵马俑不仅规摸宏大,而且种类众多,形象鲜明,这在世界雕塑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在众多的兵马俑塑像中,不仅介绍了他们的神态,还写了作者的想像,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间

板书: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