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发展史范例(3篇)
时间:2024-04-12
时间:2024-04-12
S*ST聚友(000693.SZ)于1997年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于2007年5月被暂停上市。直至2013年4月,经过一番重组运作,陕西华泽镍钴金属有限公司(下称“陕西华泽”)100%的股权注入上市公司,新增股东王辉、王涛兄妹两人合计持股35.26%,王辉、王涛及其父王应虎实际控制上市公司。随后,股票简称更改为“华泽钴镍”。
2014年1月,华泽钴镍恢复交易,2015年6月8日创下历史最高价35.97元,较恢复上市前暴涨了499.86%,总市值高达195.49亿元。但2016年1月29日,又创下恢复上市以来的最低价10元/股,总市值蒸发141.14亿元。又一批投资者被割韭菜了。最麻烦的是,2016年5月,华泽钴镍因造假和被大股东占用巨额资金重新带帽,证券简称变成“ST华泽”。2015年投资频繁
2015年4月2日,ST华泽公告称,拟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合金新材料项目、年产2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等。陕西星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星王控股”)认购本次实际发行股份的20%,星王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是王应虎。
4月2日,股票复牌后连续3个涨停,短短4个交易日,涨幅达到44.46%,同期深圳成指涨幅28.31%。
7月21日,ST华泽又公告称,下属全资子公司陕西华泽拟在印尼建设镍基新材料项目;陕西华泽全资子公司青海鑫泽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青海鑫泽”)拟在青海投资建设镍基镁基新材料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由于公司自有资金主要用于运营,资本性资金不足,拟委托关联方星王控股建设上述两个项目,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星王控股自行筹措。项目建设完成验收后,对于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权益,由公司以现金或发行股份方式收购。
按公司预计,这两个项目总投资122.10亿元,年净利润高达30.91亿元,这样大投入高回报的项目很罕见。
关联方星王控股也动作不断。2015年2月,星王控股与北京蓝巨投资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合作的总规模75亿元的产业基金正式成立。
一个月后的3月6日,星王控股与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合作成立100亿元产业并购基金。该基金的设立目标是,对镍产品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目标资产进行收购和整合,标的资产培育成熟后由华泽钴镍对其进行定向收购,以持续提升华泽钴镍的综合竞争实力并实现基金退出。
半年后的9月1日,星王控股投资印尼镍基新材料项目高峰论坛会在印尼雅加达召开,宣称将投资300亿元建设年产300万吨镍基新材料项目。
不到一年时间,星王控股布局475亿元,可谓大手笔。现场检查问题曝光
这边王氏家族刚刚开讲几百亿元的故事,那边监管部门,中国证监会于2015年8月17日至9月2日对公司实施了现场检查,大股东巨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及上市公司严重造假得以曝光。
如果不是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不知道将隐瞒到何时。2015年末、2014年末和2013年末占用资金余额分别达14.97亿元、14.14亿元和10.81亿元。ST华泽解释道,2013年至2015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挫,为了确保企业金融系统征信不出现问题,实际控制人采取了关联方体系内资金调动消化企业资金紧张的解决措施。主要利用应付票据和本票(短期借款)通过陕西天慕灏锦有限公司和陕西臻泰融佳商贸有限公司(下称“臻泰融佳”)转账、贴现、回款等手段转入关联公司,形成关联方资金占用。
查询企业工商系统,并没有陕西天慕灏锦有限公司,唯一一家带“天慕灏锦”字样的是陕西天慕灏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股东为自然人邢贤玲和沈保。臻泰融佳则成立于2007年11月,股东为自然人陈向东和陈金凤。天慕灏锦和臻泰融佳注册资本都是100万元,注册地址都在西安高新区枫叶苑。在工商系统披露的2014年年报中,企业联系电话一栏,两公司所留号码一致,而该号码则又与陕西星王2014年年报显示的企业联系方式一致。且工商系统披露的臻泰融佳2013年年报显示其从业人数为两人。平安鑫海业绩存疑
按照此前重组方的承诺,陕西华泽2013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合并净利润(下称“净利润”)不低于1.88亿元,2014年度不低于2.09亿元,2015年度不低于2.22亿元。全资子公司平安鑫海是陕西华泽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相应年度中,平安鑫海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亿元、1.75亿元和1.75亿元。
平安鑫海于2005年9月28日成立,2009年至201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27.88万元、13416.82万元、37966.64万元、40382.4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032.15万元、5123.61万元、15080.89万元、18661.16万元,净利润的增幅远远超过营业收入的增幅。
平安鑫海之所以能取得佳绩,臻泰融佳功不可没。后者在2009年是平安鑫海第二大客户,贡献营业收入1411.41万元,占比31.17%;2010年为第一大客户,贡献9097.81万元,占比67.98%;2011年1-6月,为第三大客户,贡献3889.84万元,占比21.18%。2011年则是第四大客户,贡献3889.84万元,占比10.28%。臻泰融佳2012年至2014年年度公告中“隐姓埋名”,如果不是此次东窗事发,很可能会一直“潜水”。相比之下,天慕灏锦隐藏得更深,在此前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只出现过一次,作为平安鑫海原料供应商,2010年末,平安鑫海预付天慕灏锦余额为536.20万元。
2011年,平安鑫海第一大客户陕西天港工贸有限公司(下称“天港工贸”)在当年上半年贡献营业收入6531.06万元,占比35.56%,2011年6月末欠货款5641.34万元;下半年贡献营业收入3279.81万元,占比16.73%,天港工贸2011年全年采购硫酸镍3131.25吨,贡献营业收入9810.87万元,占比25.92%,2011年12月末欠货款5300万元。然而,由于天港工贸资金紧张,经双方协商,平安鑫海2011年下半年销售给天港工贸的硫酸镍809.5吨于2012年上半年销售退回,冲减2012年销售收入2580.71万元,占2011年营业收入的6.82%,影响净利润1257.19万元,占比8.34%。
2011年上半年这个时间段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平安鑫海的评估值。天港工贸2009年、2010年没有从平安鑫海采购任何产品,2012年上半年也没有采购任何产品,偏偏在2011年采购,并且在2012年发生退货。2011年,平安鑫海硫酸镍的不含税销售价格为30699.78元/吨,然而卖给天港工贸的价格为31332.11元/吨。公告显示,平安鑫海一般视客户的资金实力和信誉度给予其约1-3个月的信用期或者要求在发货之前支付一定额度的预付款以避免回款风险。然而,天港工贸欠款时间远远超过信用期。
在臻泰融佳、天港工贸等公司的帮助下,平安鑫海的评估值节节高升,从13.80亿元上升至17.05亿元。
平安鑫海201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只有4970.03万元,99.98%为账龄1年以内,账龄1-2年占比0.02%。在业绩突飞猛进的同时,欠税金额也急剧飙升。2009年支付税费664.71万元,年末欠缴税费666.97万元;2010年支付税费401.08万元,年末欠缴税费2362.64万元;2011年支付税费2220.63万元,年末欠缴税费9691.57万元;2012年支付税费7419.39万元,年末欠缴税费14181.60万元,其中欠缴企业所得税5808.38万元、增值税5053.61万元、资源税1886.93万元。2011年发生当期企业所得税2626.89万元,当年只支付了330.99万元,剩余的2295.90万元在2012年一分钱都没有支付,2012年发生当期所得税3512.48万元,也是一分钱没有支付。而竞争对手*ST吉恩(600432.SH)2012年营业收入是平安鑫海的6.18倍,年末欠缴税费6976.31万元,不到平安鑫海的一半;欠缴资源税146.22万元,相当于平安鑫海的7.75%。长年巨额欠缴税费,但平安鑫海并没有计提也没有缴纳滞纳金。
平安鑫海2009年至2012年,营业成本分别为2356.92万元、5781.64万元、16774.64万元、15635.28万元,同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281.13万元、8002.71万元、19351.02万元、4988.59万元,两者除2009年比较接近外,其他年度都相差比较大,特别是2012年。
重组公告显示,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具有矿山资源的企业主要有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川集团”)、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吉恩”)、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华泽。其中,金川集团生产的镍产品占据了国内镍产品产量的70%。陕西华泽的镍金属储量与*ST吉恩相当。
2009年至2012年,平安鑫海毛利率分别为47.95%、56.91%、55.82%、61.28%,远超业内上市公司。其主打产品硫酸镍,2009年至2012年,毛利率分别为34.63%、45.34%、53.80%、56.50%,稳步上升。同一时间段内,*ST吉恩硫酸镍毛利率分别为48.39%、40.07%、25.07%、20.93%,逐年下降。
更令人惊讶的是,平安鑫海2009年至2012年,销售费用分别为4.75万元、52.36万元、31.62万元、58.6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10%、0.39%、0.08%、0.15%,同期*ST吉恩的比例分别为2.10%、1.32%、1.46%、1.53%,平安鑫海的销售费用远远小于*ST吉恩。贸易业务迷雾
近年来,经营有色金属的企业日子很不好过,但ST华泽一路突飞猛进。
2009年,陕西华泽的营业收入只有2.12亿元,尚未开展贸易业务,2010年增加了贸易服务业,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占当年销售额的42.25%。但2011年降至2.39亿元,占当年销售总额的19.17%。2012年1-6月继续大幅下降,公司称要减少贸易业务。至上市公司恢复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即2013年年报中又披露,2012年贸易业务营收3.17亿元,也就是说,在声称减少的下半年,贸易业务营业收入猛增2.94亿元。
在借壳尘埃落定,恢复上市近在咫尺时,2014年1月3日,上市公司公告称,陕西华泽外部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产品电解镍、硫酸镍价格持续下跌,对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应对措施中首次提到,将“扩大贸易业务,优化融资方式”。
2013年,贸易业务收入暴增至35.69亿元,成本35.32亿元。2013年1-9月,陕西华泽营业收入暴增至27.09亿元,净利润只有4428.86万元。2014年贸易业务收入为74.93亿元、2015年为82.23亿元,增幅只有9.74%,是2012年以来首次个位数增长。
2015年上半年,ST华泽贸易业务收入53.49亿元,同比增长55.28%。被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后,营业收入出现诡异的变化,2015年1-9月,营业收入达到89.81亿元,而2015年全年才85.08亿元。ST华泽2016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只有1.80亿元,而2015年第一季度高达11.79亿元。
ST华泽涉足有色金属冶炼及国内贸易两大行业。有色金属冶炼的营业收入从2009年2.09亿元起步,2011年达到最高峰10.40亿元,2015年锐减至2.85亿元,虽然经历大起大落,但毛利率非常坚挺,从来没有低于20%,在20.38%至39.98%之间徘徊,2014年飙升至39.98%,而*ST吉恩2014年毛利率下降至19.03%。2015年ST吉恩毛利率为-10.8%,ST华泽依然高达20.71%。
历史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ST华泽毛利率不如*ST吉恩,不过,从2011年开始,ST华泽的毛利率远超*ST吉恩。
ST华泽很可能通过贸易调节利润。其被监管部门要求整改的内容之一就是2014年年报披露的冶炼类硫酸镍营业收入和成本金额错误,包含了贸易类硫酸镍营业收入和成本。修正前有色金属冶炼营业收入87147.97万元,修正后55590.22万元,虚增比例高达56.77%;修正前有色金属冶炼营业成本60425.88万元、修正后33362.84万元,虚增比例高达81.12%;修正前的毛利率为30.66%,修正后为39.98%。调整的金额一分不差地计入贸易业务,看上去对财务没有任何影响。其实,在进行行业对比的时候,看上去ST华泽毛利率与行业差不多,但扣除了毛利率很低的贸易业务,其毛利率远远超过行业水平。
2015年,ST华泽有色金属冶炼营业收入28519.84万元,其中镍板1313.67万元、同比下降90.60%,硫酸镍27076.79万元、同比下降9.41%,氯化钴、镍铁精粉既没有生产也没有销售。公司的解释是,镍板、氯化钴生产量与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减少较大,主要是由于陕西华泽镍钴金属有限公司下属昆明路分公司启动搬迁,暂停生产所致。铁精粉生产量与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减少较大,主要是由于平安鑫海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改变生产工艺,不产生铁精粉所致。然而,2015年半年报显示,有色金属冶炼营业收入20390.76万元,其中镍板3266.49万元,同比增长54.44%,硫酸镍16994.89万元,同比增长1.17%,氯化钴129.38万元,同比增长6.64%。
是搬迁导致暂停生产,还是ST华泽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从围绕搬迁的相关公告和信息中可以发现,预算15亿元的搬迁项目在2014年末仅仅投入了49.78万元。2015年6月末,增加至213.93万元。2015年年报中,搬迁项目已经没有踪影了。而且,公司尚未与政府签订任何协议,还处于谈判之中,就着急进行搬迁,不符合常理。现有的厂房、设备不好好利用,反而搬迁到关联方陕西星王锌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的厂房及附属设施、设备,进行搬迁改造后再生产,更是难以理解。不过,陕西星王锌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已经赚取了1197.15万元的土地房屋租金。暴利产品离奇消失
平安鑫海主要产品为硫酸镍,伴生品为氯化钴,副产品为铁精粉。镍铁精粉(恢复上市后,ST华泽将“镍铁粉”及“铁精粉”汇总为“镍铁精粉”列报)从利润贡献而言,仅次于硫酸镍。虽然其贡献的收入不突出,却是最暴利的产品。2013-2014年,镍铁精粉生产量分别为146352吨、142445吨,销售量分别为149523.38吨、142445吨,然而,离奇的是2015年既没有生产也没有销售,年末库存量0.66吨还是一年前的数据,难道一年时间都没有卖掉?ST华泽在年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平安鑫海改变生产工艺,不产生铁精粉。平安鑫海生产工艺改变竟然把最暴利的产品改没了?铁精粉在2012年就有12万吨的生产线,如果产品已经改没了,生产线如何处理?是否需要计提减值损失?
从时间上来看,比较吻合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ST华泽2015年8月28日才公布半年报。2009-2014年,镍铁精粉营业收入分别为2127.41万元、3998.11万元、4008.37万元、10571.06万元、9755.53万元、11200.8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62.97%、83.71%、71.50%、74.63%、87.95%、60.07%。一直稳定贡献利润的镍铁精粉毛利率如此之高,为何2015年消失?而在此期间,与ST华泽交易镍铁精粉的客户又是谁?
消失的还有氯化钴,其营业收入及毛利均不如镍铁精粉,在2015年年报中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核算混乱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酒泉钢铁”)2010年、2011年为陕西华泽(母公司)第一大客户,分别贡献营业收入55814.78万元、40347.94万元,占比分别为61.63%、45.13%。酒泉钢铁与陕西华泽签订2011年镍板长期供销合同,陕西华泽于2011年9月向酒泉钢铁发货180.01吨并经后者验收确认,于10月、11月合计销售348.92吨镍板。陕西华泽按照实际开具增值税发票税额确认应交税费。
由于酒泉钢铁生产计划调配错误,酒泉钢铁将陕西华泽出售的408.93吨镍板调配用于军工用特种钢的生产备料。后经双方协商,同意将这些镍板做退货处理。因未经结算即退回,并未对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2012年3月408.93吨镍板退回,陕西华泽当月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调减当月应收账款6548.91万元、营业收入5597.36万元、应交税费951.55万元。2012年3月共销售镍板593.1767吨,包括退回的408.93吨镍板,当月末按照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结转184.2467吨镍板对应的销售成本,实际上已按照当时结转的销售成本对销售成本进行了调整。
2011年确认的收入与2012年冲回的收入金额一分不差地冲回,看上去没有问题,其实存在诸多问题。2011年9月、10月、11月发出的镍板为何一直不结算?上海有色金属网(http:///)显示,镍金属的市场价格从2011年1月的22万元/吨跌至2011年末的12万元/吨,跌幅高达45.45%。陕西华泽确认收入采用的单位售价会高于结算的单位售价,就会虚增大量收入,从而虚增大量利润。以2011年9月为例,当月发货180.01吨,协商单价即含税单价为168319.57元/吨,但10月、11月发货时已经下降至153721.43元/吨,协商单价即含税单价每吨下降14598.14元。陕西华泽2011年的净利润只有1744.36万元,如果结算的单位售价是153721.43元,那么单单180.01吨就虚增净利润224.60万元,10月、11月又虚增了多少利润?2011年酒泉钢铁贡献的收入40347.94万元,陕西华泽是否又结算了?如果没有,又虚增多少收入和利润?
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师为何不进行审计调整?是否应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业绩承诺或成空
按照协议约定,王辉、王涛应在2014年5月30日之前将补偿股份数4521.93万股划至专门账户进行锁定。但2014年半年报显示,王辉、王涛尚未质押股份合计8580.12万股。这个时候,王辉、王涛完全有能力按照协议给上市公司进行股份补偿,但他们反而增加股票质押数量。2014年年报显示,两者合计尚未质押的股份只有556.12万股。
直至2016年3月30日,王辉、王涛股份解除质押事宜未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工商资料显示,星王控股由王氏家族控制。2016年3月28日,星王控股发生变更,王辉、王涛退出。此前,王辉、王涛出资额合计18.6亿元,如果平价转让,所获资金可以解押大部分质押股票,为何一直不去解押?
2016年4月10日,王辉、王涛第三次放“鸽子”。5月2日,深交所再次下发关注函。但仍没有迹象显示进展,业绩补偿更无从谈起。
截至目前,王辉持有ST华泽股份总数为10744.17万股,占比19.77%,其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累积数为10744万股。王涛持股总数为8419.15万股,占比15.49%,其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累积数为8418万股。两人共质押融资25.65亿元,在不计算利息的情况下,王辉、王涛仍需偿还25.65亿元的融资本金来解除相应的股份质押。
走过街道,汪晖来到一家中百超市,摸出三节用过的电池交给营业员,顺手从货架上拿过一盒牙膏。
“牙膏原价3块钱,现只收你2块7,3节废电池可抵扣3毛钱。”营业员麻利地收钱找零。
废电池回收到超市换零钱,是武汉市践行低碳经济的一大特色。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开始探索“两型社会”绿色崛起新模式。
对汪晖来说,他不仅是“两型社会”的参与者、受益者,还是重要的建设者。汪晖是武汉钢铁集团金属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资公司”)经理助理。金资公司是武钢集团探索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对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回收并二次利用,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用行话说是“变废为宝,吃干榨净”。
交警戴口罩执勤的21号公路
武汉市中心城区与远城区之间,有一条不规则环形的高速路,即三环线。从三环线东北角的路口下高速,右转来到21号公路。这是一条并不宽敞的老路,也是武钢集团的“运输生命线”,沿路分布着多家该集团的子公司。
金资公司在21号公路的一个拐角处。“外人对金资公司可能不太熟悉,但武钢周边的很多人,甚至连小偷都对我们非常感兴趣。”汪晖卖了一个关子。
金资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由冶金渣公司、粉末冶金公司等七家公司合并而成。这七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都与“废品”有关,如冶金渣公司负责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炉渣、水渣的处理,粉末冶金公司则主要负责炼钢产生的氧化铁皮等废料。
以前,武钢集团对工业废料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当部分钢渣直接卖给周边的小建材厂、小水泥厂,这些小厂将工业废料粗加工后对外出售。
上世纪90年代,武钢周边聚集了一批类似的小加工厂,他们因钢渣发家致富,人称“钢渣老板”,其生意也被称为“吃钢渣”。市场对钢铁的需求越旺盛,“吃钢渣”的生意就越好,同时带来的问题也越严重。
“吃钢渣”的小厂每天从武钢运走大量的工业废料,但他们基本没有控制二次污染的设备,很难对运输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进行有效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另外,小企业的生产工艺大多传统粗放,资源利用率低。
“吃钢渣”富了少数人,却害苦了多数人。老武钢人都知道,21号公路也被叫作“尘土线”,多年来大卡车沿线漏洒,尘土飞扬,气味刺鼻,是武汉交警唯一获准戴口罩执勤的道路。
有关部门还专门到21号公路测算过,最多时这条路一个点位每分钟有45辆汽车经过。如果一个人在路边站上一年,吸入的扬尘,可压制成一块粉尘砖。
变废为宝“吃钢渣”
“钢铁行业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是实现钢铁工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态度坚决。
邓崎琳认为,粗放的生产模式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还影响到公司的利润,投入越大,浪费越多,企业的边际效益呈递减之势。另外,大量工业废渣未能有效处置,严重破坏环境,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在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后,武钢集团毅然选择以循环经济作为转型的突破口。摆在“金资人”面前的最大难题,同样是要“吃钢渣”。然而该如何“吃干榨净”,并创造出最大效益呢?
武钢集团最大的工业废料是水渣,一种将热熔钢放在水中冷却时产生的副产品,一年约有300万吨,以前主要卖给小水泥厂。“但实际上,水渣对炼钢来说是废渣,用于混凝土生产却是非常好的材料。只是很多小水泥厂没有相应的技术,捡到宝当芝麻用。”
金资公司与科研院所、国外先进企业合作,将水渣制作成科技含量较高的矿渣微粉,这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首选材料。在生产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矿渣微粉,可提升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这种特殊材料可用于修地铁建桥梁等对材料性能要求高的领域。
2011年底,武钢集团一期12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投产。测算表明,120万吨矿渣微粉项目,可替代传统水泥120万吨,相当于减排粉尘800吨、二氧化硫410吨,是典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项目,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武钢集团也从中直接受益。“相比原来直接卖水渣,矿渣微粉每吨要多赚40元。如果300万吨水渣全部变成矿渣微粉,每年仅此一项就为集团多赚1.2亿元。”汪晖表示,等到2013年二期180万吨矿渣微粉的项目建成后,就基本可消化集团每年的水渣。
要青山不要“灰山”
“炼钢―水渣―回收―建材产品,这只是企业内部的一个小循环项目。”在刘军看来,循环经济应该由无数个循环产业链组成。
刘军是武汉市青山区循环经济办公室主任,多年来一直负责循环产业的推进工作。
青山区是武汉市重化工业最集中的行政区,煤电、化工等产业比率高达92%以上。以往辖区内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青山区也被市民称为“灰山区”。
“青山必须要姓‘青’。”鉴于重化工业比较集中的实情,青山区决定发展循环经济来调整产业结构。刘军认为,在企业内部形成循环产业链的基础上,还要推动企业与企业间、园区与园区间的大循环。
大循环在几家大企业间先行试点:国电青山热电公司将发电余热供给武石化作为生产能源;武钢集团与武石化达成余氮利用协议,提高资源利用率;武汉市冶金建设院与国电青山热电公司达成合作,利用脱硫石膏生产轻质墙体材料…8943.如此循环利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580吨,固体废物排放量减少7.1万吨,节电1752万度,节水350万吨。
同时,依托区内产业优势,还培植了100多家钢铁石化的下游产品关联企业,专“吃”大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料。当前,青山区初步形成冶金渣―回收废钢铁―建材产品、氧化铁皮―磁性材料、燃煤发电―粉煤灰―建材产品等13条大中型循环产业链,工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3.95%。
变废为宝,不仅优化了辖区的产业结构,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周边环境也得以大幅提升,“灰山”又变成青山。2011年,青山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4%,创历史最好水平,较2006年提高24.1个百分点;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7天,与2006年相比净增88天。
小循环推动大循环
武钢人士透露,在邓崎琳的办公室,有两张大图表:一张是企业内控环保标准,一张是钢铁行业先进指标的对比表。
而在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指导处处长邹春华的办公电脑上,也有两张表格,一张是“两型社会”产业结构指标表,一张是“两型社会”项目进度表。
“‘两型社会’事关湖北乃至全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败,怎么能不重视?”邹春华说,湖北是老工业基地,正处于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武汉城市圈试点“两型社会”,是在为国家的新型工业化战略摸索经验。
这五年来,武汉城市圈试点“两型社会”最突出的成绩有两个,资源节约方面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在环境友好上则是对水资源重点保护。
值得关注的是,城市圈的循环经济模式还延伸到城市间的合作探索。
城市间的循环,以“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产业经济示范区为重点推进。青山区基本形成了以钢铁、石化、环保等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阳逻开发区实施阳逻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余热、循环水等综合利用工程;鄂州则对应青山和阳逻的煤电化工产业,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工业园,三地利用同处长江沿岸的交通优势,对同一产业内上下游分工合作,延伸产业链,错位发展。
通过小循环推动大循环的滚动发展,武汉城市圈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11年武汉城市圈GDP总额达到1.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比2007年时翻一番;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与2007年相比,城市圈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分别下降57.3和58.8个百分点。
“这一增一降,初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在一些领域有了较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邹春华说。
遭遇政策瓶颈
五年试点,如同孩童学步,尽管能迈开步子往前走,但偶尔也会摔倒。
“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最大的绊脚石是遭遇政策瓶颈。”刘军提出,“两型社会”试点从基层往上推进,但很多法律法规是从上至下实施的,这在试点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矛盾。
比如有企业找到刘军,想对武汉市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制作成绿色环保的再生混凝土,但建筑垃圾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规定。有的建筑垃圾就地直接填埋,有的随意堆放,有的甚至拿去填湖。如何有序地、规范收集建筑垃圾?谁来收集?谁来运输?哪里来堆放?“这都需要顶层设计,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区能解决的问题。”
邹春华也有同样的苦恼。如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有农户想扩大经营,提出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但国家法律规定,耕地不在可抵押的范围之内,这让那些想承包又没有钱的农户犯了难。
1.精心打造优良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金资公司以重组整合武钢冶金渣分公司、粉末冶金公司为契机,精心打造优良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在重组整合前,各公司都有独立的企业文化,无法实现文化引领功能。重组整合后,公司持续打造了以“责任、创新、效益”,“资源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的统一企业文化。经过几年的文化践行,公司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在2013年将其升级为以“一个目标、两项职能、三化原则、四种意识、五大板块”为框架的文化体系,使得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力度更大,有效促进了公司改革发展。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文化理念的影响力。近几年来,持续在公司内部刊物《金资人》上开设专栏,向职工诠释“责任、创新、效益”,“资源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使职工逐步加深对这一文化理念的把握和理解;持续刊登公司各基层单位深入践行理念的正面典型案例,使职工认识到文化践行要全面渗透到工作各个环节;在公司大型LED显示屏上播放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加大视觉冲击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金资公司践行文化理念的风采,提升职工的企业归宿感和文化自豪感。2012年以来,先后在《中国冶金报》、《武钢工人报》、《钢铁文化》、武钢电视台等各种媒体上刊登、播发关于文化践行的宣传稿件及新闻报道,有效提升了公司美誉度,也为“责任、创新、效益”,“资源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提供了舆论保障。3.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创建活动,促使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在各基层单位大力开展“责任、创新、效益———我该怎么办?”全员大讨论活动。公司各战线、各层级职工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探讨了文化践行,进一步启发职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并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二是先后组织开展了“责任、创新、效益”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同舟共济战危机,凝心聚力促发展”主题演讲、征文比赛,把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对“责任、创新、效益”理念的深入认识理解上来。三是组织开展“担当责任、务实创新、争创效益———学习身边典型,干好当前工作”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展示职工身边践行文化理念的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积极引导全体职工对照典型找差距,立足岗位定措施,争做践行理念典型。4.不断加强职工文化养成教育。金资公司注重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促使职工养成践行文化理念行为习惯。比如,积极在本单位开展的各项立功劳动竞赛中大力唱响“责任、创新、效益”主旋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体现这些理念本质要求的质量标准、执行标准,从而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企业文化理念并不抽象,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
二、以文化践行为重点,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持续提升企业创效力
金资公司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眼睛向内,对标先进苦练内功,在实践中践行创新理念、优化管理,为争创效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1.创新完善公司管控网络。公司以“强龙头、建体系、抓推进”为导向,坚持从制度体系建设入手,创新完善公司管控网络,为文化践行和改革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是坚持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宜做到集体讨论决策,形成“责任共担、发展共谋、班子共建”的良好局面。二是进一步理顺完善公司内部各项管理职责,完善总厂管控模式,理顺总厂与分公司、合资企业、参股企业的管理关系。全方位开展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梳理与再造,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全面推行问责制,从制度上强化公司各级各单位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三是加强财务集中管控,逐步完成财务并表工作。推行资金支付比例与采购合同兑现的联动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财务体系。四是创新公司薪酬制度改革,调整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比例,形成科学合理富有弹性的薪酬分配结构。2.创新保产保供新模式。金资公司倡导“责任”的首要层面就是保产保供。金资公司以保产为天职,围绕武钢股份公司各主体厂的需求实施保产举措。近三年来未发生一起影响武钢主体厂生产的责任事故。一是创新废钢保产。公司下属废钢分公司积极应对各种矛盾,保产实行“五快四保”,即“快接卸、快加工、快倒运、快配送、快反应,保安全、保质量、保成本、保用户”。特别是2012年以来,该公司完善废钢保产供应体系,合理分配物流,加强不合格废钢和危险物品的处置力度,确保了废钢入炉安全;坚持“低成本炼钢”思路,将台州分公司供应的打包二级压块作为低硫废钢替代品输出各钢厂,有效降低钢厂炼钢成本844万元。2012年,废钢分公司获得“全国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授牌。二是创新完善渣处理工作流程。公司下属冶金渣分公司积极协调武钢股份公司建立INBA作业率考核体系,努力提高INBA作业率,减少干渣坑开采,合理组织水渣输出,提高翻罐过程喷灰质量,优化作业工艺,保证渣罐空罐率,确保了顺利保产。三是粉末冶金分公司面对停电限气以及原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创新制定实施保产对策,周密布置,勤抓勤收,2012年回收氧化铁皮35.27万吨,满足了主体厂要求。3.创新掌控资源新模式,提高二次资源经营水平。金资公司倡导“责任”理念的第二个层面是二次资源管理责任。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资源就是生命”的责任观,充分履行二次资源管理职责。一是提升废钢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废钢市场日监测机制。在深入切准市场脉搏,紧盯行业动态的基础上,定期做出理性分析和科学预判,坚决落实错峰采购和高性价比采购。完善物流分配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库存水平,提升议价能力,拉低废钢采购成本,不断强化资源控制能力。公司下属台州分公司凭借自身地理、政策等优势,充分发挥掌控废钢资源的“桥头堡”作用,仅2012年就完成废钢贸易10万吨、利润579万元。制定落实废钢质检规章制度,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质量异议客户负责人约谈机制,取消恶意作假供应商的供货资质。2012年,废钢采购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及业内先进企业采购成本。二是不断开拓市场,确保产品价格及销量双提升。在水渣销售方面,牢固树立“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的市场观念,优化营销体系,用战略眼光紧盯大客户,用灵活机动的方式重视小客户,用发展的思路提高掌控市场能力,努力提高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持续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2012年,公司粉末冶金产品持续提高质量,调整品种结构,保目标保效益,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41亿元、利润2460万元。粉末冶金产品质量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所有外发产品无质量异议。公司生产的还原铁粉、铁氧体预烧料获评湖北省名牌产品。
三、以外拓文化品牌为载体,大力推进效益支点培育,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上一篇:销售合同范本标准版(精选9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