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整理5篇)

时间:2024-04-16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

3.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对有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赏析重点段落来完成,不要肢解课文。

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主席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

1.自读课文,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

明确:(让一位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记住重点字词。)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明确:(不要求答案统一,只要有理即可,目的只在于检查学生的思考情况。)

(参考答案:第一段: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第二段: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匀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明确:(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概括地讲,这些都是共产主义精神。)

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从对工作、对人民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明确:(此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部分中“二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

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伺?

明确:(记叙文中的“叙”要生动、具体、细致;议论文中的“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要简明概括。)

8.研读赏析课文第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①为本段划分层次。

②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③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自圆其说即可。)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划分层次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②……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

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③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与理相结合,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了。)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篇2

一、预习

1、(1)掌握个字的音、形、义:个词的音、形、义并造句:

2、介绍作者、出处

3、熟读课文,复述课文,划分层次,做课后习题,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5、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重点: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定目标

(三)按自定目标自主学习

(四)合作讨论

1、分层及分论点: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表达方式有,主要表达方式:。

2、中心论点、主题

3、论据

4、论证

5、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6、归纳写作特点

(1)叙议结合、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结合

(2)语言特点:简洁、生动、有力;成语运用及作用:

(3)句式及作用:双重否定句、特殊句式。修辞及作用

(五)质疑

1、现实意义

2、学生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3、五种基本表达方式是。我们已学过四种,今天我们初次重点学习议论和议论文。那么什么叫议论文?什么叫议论?议论文和记叙文有何区别呢?

4、学生分叙、议部分朗读此段,加深体会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六)检测、自我设计习题

(七)训练总结

三、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课外作业推荐学生阅读

板书设计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共产主义(中心论点)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夹叙夹议)

参考习题

1、划分每段层次,归纳层意

2、划出各段叙、议句

3、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4、第一段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3)国际主义精神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中的,文中为什么并列提出?

(4)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5、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2)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

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6、第三个方面为什么写得少?

7、(l)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

8、请用成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

(1)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2)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3)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4)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5)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9、《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心论点是()

A.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C.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D.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0、《纪念白求恩》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

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

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

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

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重点:

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难点: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策略:

读读品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要写好文章,必先符合文体;要符合文体,必先了解写法。昨天,我们已对课文内容,作者的观点有了了解。今天,我们要探究一下文章的写法。

二、速读,思考。

先读:下面我们来感知这篇课文的内容及写法。请大家各自大声地、快速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注意问题:课文中叙述了白求恩医生哪些方面的情况?请用“()”标出。

思考:找出叙述部分。

三、下面我们就来感知一下课文对白求恩事迹的介绍、叙说。

首先看第1段,大家把介绍白求恩的内容一起朗读出来。注意:朗读的时候不要读到议论的方面去了。

这里介绍了白求恩在中国的经历。

好,看第2段,读出文中叙述的部分。老师提示一下,就是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

好,第3段才两句话,是哪一句?

再看第4段,从哪里到哪里?指名说出

四、刚才我们找出来的都是叙述部分,但是,这篇文章体裁是议论,因此在叙述白求恩的事迹的同时,作者一定会加以评价、议论,下面我们把议论的部分也来读一读。

1、我们来读第1段,女生读叙的部分,男生读议的部分。

明确: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段落很明显由两个层次组成——叙和议。由叙到议,表现了作者通过白求恩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加以评论的思路。下面我们也可以根据这种体会,来感知其他段落的层次。

2、下面我们来看第2段,大家思索一下怎样读出层次来。好,试一试。这边读第一个层次,这边读第二个层次。

3、第3、4段,请一位同学起来读第一个层次,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读第二个层次。

五、小结课文写法

我们刚读的三个段落都是先叙后议,这样我们就对课文的写法有了明确的了解。——叙议结合。叙是基础,议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篇4

教学建议

一、中心与结构

同志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概括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的内容,语文教案-纪念白求恩。为此,全文安排了四个段落。第一段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必须注意的是国际主义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之中的,这里与共产主义精神并列提出,只是为了突出强调,所以本段的重点是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是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是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讲了两层意思:

(1)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

(2)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

所以,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而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这三个方面又是并列式的,共同构成了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全文的中心是:概括叙述了白求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二、课文的论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论点有三个,第一个分论点是: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个分论点是: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个分论点是: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经过证明了的分论点对中心论点来说,是证明中心论点的依据和理由。

三、对比的写法

第二、三两段里面都有对比。第二段里的对比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第三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笔法又显得灵活。把批评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内容组织到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去。

这种对比的写法能够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本文目的既然在于号召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那么,作两方面的对比,更便于学习者对照检查,比比白求恩,可以发觉自身的差距;看看“不少的人”,镜子一照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了。

四、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是一篇纪念文字,作者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是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中紧扣论点,“叙”得简明,概括,本文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纪念白求恩》。如第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明显。

五、语言特点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例如第二段的“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再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如第一段论述列宁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句子都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

此外,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练。例如在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时,运用了“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语,寥寥数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形成鲜明对照。这些词和成语言简意赅,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中心。

六、课文最后一段分析

这一段包含两个句群,前四句是一个句群,后四句是一个句群,先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后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回忆同白求恩的交往,按时间顺序,先后说了会面和通信,语言非常朴实,感情非常真挚。“只见过一面”的“只”字,表达了一种遗憾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说到回信,很有一点歉疚和痛惜的心情。写到自己对于白求恩同志逝世一事的感受时,说“我是很悲痛的”,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比较一下“我很悲痛”与“我是很悲痛的”,就可以体会得到。

纪念白求恩的最好行动无过于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上文已经具体阐述了白求恩精神,结束全文时紧扣中心,再次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着重阐明这种学习的意义。

从上一句群到下一句群,从我的心情扩大到大家的心情,思路十分顺当。第二段说过“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都从范围来说影响之广,现在又说“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从一个新的角度再次推崇白求恩精神之伟大。

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对上文的总结。接着进一步阐明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白求恩同志高风亮节的崇高评价。先概括地说一句:“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如果就此结束,那么意味就显得枯瘠,语气就显得窘迫,收束就显得无力了。作者充分发挥“大有利于人民”这个意思,具体精微的分析阐述为五个方面,用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一组排比,议论得热情洋溢,诗意盎然,意味非常丰美,语气非常流畅,收束非常有力。“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篇5

教学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点评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开启”课文。

1、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或投影出小学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2、简介白求恩生平。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2、评点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

①解释词语“不远万里”,写出“派遣”一词的音和义。

②划分层次。

③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④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

以上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花时25分钟左右。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明确:第一段:“一个外国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评点文章第一部分结果。

①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②划分层次可分三层。

③……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

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④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

作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和理结合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了。

四、小结本堂课内容,归纳评点中应注意的地方,布置课外作业。

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评,要求语言准确经济;点,要求恰当醒目。

1.课后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拍轻怕重精益求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明确教学重点,复习上堂课内容。

本堂课教学重点: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二给第2段和第4段划分层次。

2、第二段评点内容。

①本段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治还白求恩精神。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正反对比,

起什么作用?

②标出议论性句子和记叙性句子。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③标出正面介绍白求恩和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

3、第三段评点内容。

①这段又用对比议论方法。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

②这里要明确作者是怎样告诉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

4、第四段评点内容。

①标出记叙句的起止。说说这段叙事文字的作用。

②与前三次相比,作者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对象有变化吗?

③“从这点出发”是从什么出发?

④“这点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⑤末句从五个方面论述“这点精神”对一个人所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是从哪五个方面写的?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1、第二段分三层。

一层:从开始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二层:到“无不为之感动”,举例论证这一精神。

三层:到最后,再次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第四段分两层:

一层:从开始到“我是很悲痛的”,表达遗憾和悲痛之情。

二层: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第二段评点:

①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正反对比的运用,阐明了学习白求恩同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第二段共十句话,其叙议的安排程序是“叙一议一叙一叙一叙一议一议一叙一叙一议”。这一段夹叙夹议的特点尤其突出,使本段的议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③正面介绍的句子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无不为之感动。”

3、第三段评点:

①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是:“……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

②这里虽然没有明写出号召向白求思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在对反面的批评中,又包含了这个意思。

4、第四段评点:

①记叙句是:“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这几句记叙抒发了作者遗憾悲痛之情。

②前三次是向共产党员发出号召的,这一次是向大家发出号召的。号召的范围扩大了。

③“从这点出发”是从“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出发。

④“这点精神”是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⑤从思想(高尚的人)、品质(纯粹的人)、道德(有道德的人)、志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作用(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方面来写的。

四、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结。

1.由学生讨论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明确: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是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议论文中的叙,简洁概括,不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详细生动。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为议服务,因而要叙得简明、概括。

2.学生讨论对比的作用。

明确:本文运用对比的写法,也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本文不仅为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文中的最后一段。

2下边两句话,都是后一部分进一步说明前一部分的。说说后一部分是怎样具体说明前一部分的。

①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②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