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卡盘范例(3篇)

时间:2024-04-16

车床卡盘范文

摘要在华中数控世纪星铣床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开设了《Mastercam应用实践》、《CAXA制造工程师》等多门课程。为了将计算机自动生成的程序进行传输,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将串口传输改造为USB接口传输,不需将计算机搬到车间,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安全性能和传输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数据传输;RS—232C接口;USB1.1接口;读卡器;内存卡

中图分类号TP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70-0175-02

义马煤炭高级技工学校于2008年购买HNC-21华中世纪星数控铣床两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校开设了《Mastercam自动编程与应用》、《CAXA制造工程师应用实践》课程用于自动编程。为了将自动编程生成的程序进行数据传输,我们不断地进行探讨和改造。

1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介绍

传统的数控机床与计算机程序传输方式,一般采用的是RS—232C接口与计算机COM1串口进行数据传输。采用的传输软件是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传输软件,可免费享用。许多杂志上都已经介绍过该种传输方式,在此,就不再赘述。

使用这种传输方式,需将计算机安装在机床附近。车间里灰尘大、空气潮湿、铁屑乱飞、打扫卫生时若冲刷地面,数据线容易漏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插拔数据传输线不当时可能会引起系统主板上的串口烧坏。串口一旦损坏,就只能返厂维修,且维修时间比较长。

2数据传输方式的改造与应用

2.1USB接口的改造和应用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2009年,我校又购买一台FANUC加工中心。采用的传输方式是机床CF卡传输,不需要将计算机安装在车间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为了研讨华中数控铣床的传输方式,打开机床控制面板的后盖,发现里面有一个闲置的USB接口,但U盘插上后,机床没有反应。根据日常学习的计算机知识,我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仔细分析其原因,目前使用的U盘基本上都是USB2.0接口的,而机床出厂时,数控技术发展还相对缓慢,U盘接口应该是USB1.1的。我找到最早购买的一个U盘,内存只有256M,试验首次成功。

操作方式也很简单:F10返回—程序F2—选择程序—选择U盘—回车—选择程序即可。(补充知识:USB1.0是在1996年出现的,速度只有1.5Mb/s;1998年升级为USB1.1,速度也提升到12Mb/s,在部分旧设备上还能看到这种标准的接口。USB2.0规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60MB/s,足以满足大多数外设的速率要求。)

为了方便传输,我购买了USB伸缩线,将机床进行巧妙的改造。在机床数据线的盖板处引出数据线。这样,每次传输只需将U盘连接在接伸缩线上即可,提高工作效率。

2009年,我校组织数控技能大赛,我们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生成程序,利用该U盘进行数据传输,加工出许多作品,展示了我校数控专业的风采。

2.2寻找市场上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

好景不长,一次学生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没有及时插拔U盘,由于机床启动电流不稳定,将U盘烧毁。到市场上也买不到USB1.1接口的U盘,数控传输一度陷入僵局。

在学生进行软件学习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用读卡器读和内存卡读手机卡上的游戏,屡禁不止。这些内存卡一般内存是2G、4G、6G、8G,内存量不大,读卡器的接口形式应该USB1.1的。我购买了一个2G内存卡和一个读卡器,一共花了30元。将程序存在内存卡上,当读卡器插入机床上时,试验成功。

现在,我校大力推广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传输。为了避免病毒感染,我们要对内存卡定时杀毒,并不能和其他内存卡混用。

3值得推广的前景

采用读卡器和内存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优点如下:

1)节省空间,安全性能可靠

不必将计算机安装到车间,避免接口的损坏和数据线的漏电,提高安全性能。

2)传输速度快,携带方便

采用读卡器和内存卡进行数据传输,二者的组合“小、轻、薄”,传输速度快,携带方便。

4值得其他学校、单位推广应用

华中世纪星系统在各个职业院校和机械厂还比较普及,我们到其他单位学习、参观、竞赛时,发现他们仍用的是串口连接。同时华中数控车床也是采用同样的接口,这种改造方式成本低,传输速度快,值得推广应用。

5结论

知识在于积累,我们只有不断的去探索研究,扩大知识面,既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又要有刻苦钻研业务的决心和恒心,才能成功进行设备改造。

参考文献

车床卡盘范文篇2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常州213032)

【摘要】车床是机械加工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普及面广且用途广泛。但在车削实践过程中,人们也逐步发现它的缺点:低效率、高耗能和较低的安全保障等问题,作者通过不断实践和改进,带领研发团队研制出了新型节能高效车削装置。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安全保障等级、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能耗等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安全;效率;节能;新型车削装置;传统车床

1传统车削装置存在的缺点

1.1安全系数低

在传统车削加工中,操作者需要频繁使用卡盘钥匙,而卡盘钥匙可以自己插在钥匙孔中,许多操作者常常会图省事儿,不将卡盘钥匙及时地取出,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操作者误开动卡盘,由于离心力的原因造成卡盘钥匙飞出砸人,砸设备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非常严重的人身和设备事故。

1.2工作效率低

(1)在车削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是传统车削装置的又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由于在车加工过程中,需要经常使用刀架扳手和卡盘钥匙,有时需要交替使用,而这两件随车附件又常常置于机床的同一位置,容易造成拿混淆的情况,不仅如此,而且这两件附件存在同样的配件——加力杆,每次使用时,均要将加力杆套在附件上使用,显得麻烦,低效。

(2)在需要加工成批量规格不一的轴类零件时,卡盘的张开幅度需要根据被加工件的大小不停地调整,而张开量的大小却不能直观地在卡盘上显示出来,操作者需要用肉眼去观察,常常会出现偏差较大的情况,而这又大大降低了车削加工的效率。

(3)在传统的车削对刀过程中,操作者常常使用较多的垫刀片来凑刀尖的高度,由于垫刀片间隙的缘由,在加紧力的作用下,垫刀片的总高度难以精确地控制,初调整时,在稍高或者稍低的情况下,操作者常采用增加或者减少垫刀片的方法来调节垫刀高度,造成了刀尖高度的难以精确高效地控制。

1.3能源消耗高

(1)附件之间的重复件较多

随车附件卡盘钥匙和刀架扳手存在同结构、同作用的加力杆部分,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完全可以将这两件附件进行有机融合设计,传统车削装置将这两附件脱离设计,造成了能源的较大浪费。

(2)垫刀片繁多

如前所述,传统车削装置中,垫刀片难以精确的控制刀尖高度,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数量较多的垫刀片,在一个刀架上,如果装满刀具(通常情况下是四把刀),需要的垫刀片数量将更多,这极大的增加了车削加工的工作能耗。

2新型节能高效车削装置的研发

作者及研发团队针对上述传统车削装置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新型节能高效车削装置的研发,具体研发情况如下。

2.1新型随车组合附件的研发

开发团队研发了新型系列组合附件,该附件将传统的卡盘钥匙和刀架扳手进行了组合设计,新的附件不仅具有卡盘钥匙的功效,而且还有刀架扳手的功效,优点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安全系数的提高

新的随车附件中,作者将卡盘钥匙和刀架扳手的套筒之间采用了弹簧嵌入式设计,使得附件在常态下处于刀架扳手的状态,如需要操作卡盘,则需要施加合适的作用力,这就保证了附件在不施加力的情况下能够脱离卡盘的钥匙孔。不会造成操作者因为忘记将卡盘钥匙拔出卡盘钥匙孔而造成严重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了操作者和机器设备的安全。

(2)能源消耗的降低

由于采用了卡盘钥匙和刀架扳手的合二为一设计,省去了两附件的公共重复设计,降低了能源消耗,由于车床的普及面极广,所以这一设计意义深远。对整个车削装置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起着积极的作用。

(3)工作效率的提高

在车削加工中,有了新的随车附件之后,操作者再也不会因为拿错附件而降低工作效率,因为将卡盘钥匙和刀架扳手的合二为一设计,操作者很容易取出所需工具,只要适当调节附件的工作状态即可快速完成加工准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高效节能垫刀块的研发

车刀刀尖的高度对车削过程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控制方法中,常常是利用多片垫刀片叠加而成,缺点大,麻烦多。此处设计研发的高效节能垫刀片,共有三个零件组成,其中两楔形垫铁可以灵活调整上垫块的水平高度,方便地控制上面方车刀刀尖的高度,操作者还可以根据车刀刀柄的几何形状有选择地使用上方的三棱块,如刀柄为圆形的,则不需要用三棱块,如刀柄为方形的,则可以选择三棱块叠加在楔形铁上方。相比传统垫刀片而言,不仅节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刀尖的位置精度。

2.3可读数值卡盘的研发

传统的卡盘面板无任何数字显示,更无张开直径的实时显示,可读数值卡盘的成功研发解决了卡盘张开幅度无显示的问题,如图3所示,这样就可以方便地给操作者提供实时张开量,便于操作者提高工作效率。快速装夹被加工零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成组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优势更加明显。

3新型节能高效车削装置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车床卡盘范文

关键词:通用夹具理实一体化教学三爪自定心卡盘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43-01

机械加工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而其中的《机床夹具设计》又是机加工中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不管是传统机床加工还是现代的数控加工,都涉及到机床夹具的应用。我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按照书本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后来在一次带学生去车间实训的过程中,碰到数控车床三爪自定心卡盘的卡爪的安装问题,这个是课本上从来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在车间工人师傅的帮助下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让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在讲解车床通用夹具的过程中,融入车床三爪自定心卡盘的卡爪拆卸的内容,这也正符合目前提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1理实一体化教学简介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2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进行总结并引出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根据教材,既突出重点,又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构建的系统知识,讲授要求有系统性,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掌握专业知识。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及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课前教师要做好演示的准备工作,根据课题选择好设备,工具,量具。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练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强调操作安全,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动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质量作好一定的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促进练习效果。对不操作的学生要求在旁边认真观摩,指出操作中的错误,教师及时提问,并作为平时的考核分。

3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设计

3.1教学课题准备

教师制定好学习任务,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给出完成项目的要求;学生分组,每组由若干学生组成。

3.2教学课题项目执行

指导教师分配各小组工作任务,每小组选定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协助监督本组成员顺利圆满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3.3教学课题完成测评

课题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二部分。小组评价为本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肯定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不足。教师评价是教师应注重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指出完成课题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加强指导,注重分析、归纳和启发。同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具体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安装在车床主轴上的夹具应用和拆装:三爪自定心卡盘,加工时夹具随机床主轴一起旋转,切削刀具作进给运动。

阶段一:教师课堂讲授三爪自定心卡盘结构,作用(20分钟)(讲授法)。三爪自定心卡盘结构和作用原理课堂讲解,配以图片视频讲解。(如图1)

阶段二:教师课堂演示三爪自定心卡盘拆装方法(25分钟)(演示法)。从车间取出2个不同种类的车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老师在讲台上动手操作演示三爪自定心卡盘卡爪的拆装方法,同时选取3位学生在讲台旁观看这两种三爪自定心卡盘的拆装过程。这3名学生就是各小组的小组长。

阶段三:学生分组拆装三爪自定心卡盘练习(45分钟)(练习法)。根据我校实验设备,也就是单独的三爪自定心卡盘数量,把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平均14人,由我课堂演示的时候的3位在讲台观看操作的同学担任组长,分别负责这3组学生的实际操作,我作为教师从旁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并从旁指导,如学生有问题,也详尽解答。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由各小组的小组长和教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这次课的实训成绩。

5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建议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无法预计学生会提出什么样问题。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应对学生的问题,更好地组织教学。另外,选择课题时要根据学校实验设备情况,使得课题的实施贴近企业加工实际情况,对课题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造,使其符合教学要求,也能贴近企业实际加工情况。

6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得到学生的热忱欢迎,教学效果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权民.机床夹具设计[M].科学出版社,2013.

[2]杨桂府,陈剑鹤.模具制造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