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措施范例(3篇)
时间:2024-04-30
时间:2024-04-30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护理对策
新生儿脐部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0%~70%,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2]。因此,新生儿脐部感染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45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经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共2848例,均在母婴同室区,均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在7分以上,体重大于2500g,经临床统计有45例(1.58%)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其感染者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7天。
2原因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端在血液供应停止后24~48h脐带干枯后采用暴露疗法或用消毒剪剪去残端,使其脱落愈合,避免脐部感染。在2848例临床观察中发现脐部感染与脐带本身的粗细(含华通胶物质多少)、脐带结扎高低、残部的处理及护理有密切关系。脐部感染相关因发生率见表1。表1脐部感染相关因素
2.1断脐不当(1)结扎部位太高:个别医务人员结扎脐带位置太高,致使脐带残端较长,容易受到新生儿尿液浸湿及尿布、尿裤的摩擦,影响残端干枯而易感染。(2)结扎下方有血肿:结扎脐带时未挤尽残端积血而在结扎下方形成血肿,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导致脐带残端干枯时间延长而致感染。
2.2剪脐不净(1)剪脐后创面较大:脐粗大者剪脐后创面较大,愈合相对慢一些,脱落时间延长,也是脐部感染的好发因素。(2)剪脐后仍看见脐动脉和脐静脉断端,说明脐部血管未完全收缩,容易引起出血感染,多见于剪脐太早。(3)创面潮湿有分泌物:剪脐后1~2天内创面稍潮湿是正常现象,因新鲜创面有一个愈合过程,但此过程时间长及分泌物多容易发生感染。
2.3脐部用物消毒不严脐部感染与断脐用物消毒不严(如剪刀、气门芯、纱布等)、脐部断端消毒不严或烧灼不彻底有关,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洗手不规范也是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重要原因。
2.4护理方法不当在日常护理中往往发现产妇及家属采取一些不当的护理方法,是导致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如把婴儿内衣置在尿不湿里面,这样内衣被尿液浸透,脐窝就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男婴换尿布时未把阴茎向下按,尿液向上冲,浸湿了脐部;有的家属把尿不湿外面向里面卷进,由于尿不湿外层不透气,故不利于脐带干枯;也有的家属把爽身粉等异物洒在脐窝部。
3护理对策
3.1严把脐端结扎关选择正确的断脐方法并掌握好结扎位置是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0.5%的碘伏消毒脐轮及脐轮上5cm的脐带,脐周皮肤5cm,在距脐根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在结扎部位上0.5cm处断脐,挤净断端的残血,脐带断端用20%的高锰酸钾或10%的碘酒烧灼,用无菌小纱布覆盖,用压脉带剪成2mm宽的橡皮圈捆扎纱布并将脐带往腹部上方压倒、脐带根部予以暴露[3]。
3.2加强脐部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中手、器械、敷料等必须无菌,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的任何用物均不可触及脐带残端。脐带干枯后予以暴露,用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脐残端、脐根部及脐周围皮肤,每天两次,一般让其自然脱落,尽量避免剪脐,因剪脐后为防止出血常需加压包扎,影响新生儿的腹式呼吸导致不适哭闹而影响脐带的收缩[3],又加之脐带布绕腹捆扎易被尿液浸湿,如不及时更换,尿液刺激脐端引起分泌物增加,诱发局部感染。严密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若脐孔潮湿或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清洗后消毒包扎,必要时取脐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根据医嘱局部或全身用药,注意保持脐部干燥,可有效预防脐部感染。
3.3加强宣教教育医务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尤其是年轻工作者,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掌握脐部的护理方法以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们在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对3078例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采用以上脐部护理对策后,脐部感染率为0.56%,脐带在7~10天内愈合。极大地提高了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对降低围产儿感染及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床位周转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李阳,黄群,何红燕.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报,2008,15(7):18-21.
关键词:新生儿;3%双氧水;75%酒精;脐部护理
ComparisonofTwoKindsofDisinfectantUsedinNeonatalUmbilicalCare
ZHUANGKun-ying,LIANWen-fang,ZHUOCui-fang
(NICU,Thechildren'sHospitalofQuanzhouCityFujianProvince,Quanzhou362000,Fuji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twodifferentdisinfectantonneonatalumbilicalnursingresults,toprovidethereferenceforclinicalnursingwork.Methods360casesofneonatal2013.01~2013.06Icanbeadmitted,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thecontrolgroupusing75%alcoholforumbilical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with3%hydrogenperoxideforumbilicalnursing.Observingandcomparingthetwogroupsinthesheddingoftheumbilicalcordandumbilicalhealingtimetime.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umbilicalscabofftime(5.32±1.20)days,thecontrolgroupofumbilicalstumpsheddingtime(8.6±1.33)days;theobservationgroupwoundhealingtime(9.23±1.35)days,thecontrolgroup,woundhealingtime(12.30±1.50)days.Theobservationgroupintheumbilicalcordstumpofftimeandumbilicalhealingsignificantlyearli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Newborn;3%neonates;Hydrogenperoxide;75%alcohol;Umbilicalnursing
新生儿生后即断脐,但此时脐部仍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如处理不当,轻者可致局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而危及新生儿的生命[1],故新生儿断脐后的护理原则是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避免脐部感染。消毒剂常选用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的3%双氧水、75%酒精、碘伏等。现将我科在2013年1月~6月收住的360例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6月收住院的新生儿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89例,女91例,年龄20min~3d;对照组中男93例,女87例,年龄18min~3d。两组新生儿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初生婴儿断脐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3%双氧水消毒脐部,2次/d,直至脐部残端脱落。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75%酒精消毒脐部,2次/d,直至脐部残端脱落。
1.3观察项目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的脐部脱落及创面愈合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χ2检验,P
1.5结果两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后,观察组脐部脐痂脱落,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由于各方面生理机能发育尚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不全,缺乏抵抗病原微生物定植的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胶部残端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如护理不当,较易发生局部感染,延迟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易导致败血症。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脐带残端一般于1w左右脱落,2w左右完全愈合[2],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促进脐部愈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75%酒精具有杀菌作用,但也容易挥发,3%双氧水是种氧化性消毒剂,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课迅速分解,并释放新生氧,通过干扰厌氧菌酶系统而发挥杀菌和抑菌作用。局部涂抹双氧水后可产生气泡,有利于清除血痂,坏死组织等,并对脐带渗血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并可促进脐窝周围干燥。本研结果表明,采用3%双氧水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明显缩短脐部脐痂脱落,创面愈合时间(P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二次断脐;脐炎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与胎盘断离的残端处是一个对外的窗口,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过长(≥14天),其脐断端创面对外开放,残端未脱落而变干、变硬,容易划破或损伤脐部周围皮肤,痂盖下更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1]。因此脐部护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临床上普遍对新生儿脐带残端多采取二次剪脐法,它不需等待自然脱落,通过人为干预脐带坏死脱落过程从而缩短脐部创面愈合时间,减少脐带在液化脱落时分泌物的刺激和细菌繁殖的机会,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及脐带出血,是产科较理想的脐带处理方法[2-3]。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如何掌握二次断脐的有利于时机,是防止新生儿脐带出血和感染的关键,因此,本科室对二次剪脐的时机再次进行研究与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选取本院母婴同室2012年7月份健康新生儿219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月份健康新生儿219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新生儿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①脐部有畸形不能正常结扎者;②有难产史;③胎儿窒息;④早产儿;⑤需要特殊治疗的新生儿。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出血,渗液,脐周有无发红,有无脐炎发生。
1.2研究方法
1.2.1第一次断脐: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行常规方法断脐结扎,用无菌婴儿护脐(护脐注册号:皖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640072号)内所备气门芯,在距离脐带根部皮肤0.5cm用气门芯结扎,在用丝线靠近气门芯出结扎,两道结扎可避免气门芯移位和脐带出血。
1.2.2第二次剪脐实验组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晨间淋浴后行二次剪脐,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常规晨间淋浴后行二次剪脐。二次剪脐方法采用[3]:左手以高压灭菌的有齿镊夹紧脐残端的末端处,提直残端,绷紧脐周皮肤,右手用安尔碘棉签自内向外消毒脐轮周围的皮肤(包括脐残端部)直径约5cm,再用高压灭菌组织剪,以脐为中心,剪刀与腹壁成15-20°。自脐残端根部上方,沿脐轮与残端的交界处为剪切起始点,自左向右顺时针方向剪除脐带残端,脐残端分离后,用安尔碘棉签消毒脐窝。并用明胶海绵覆盖,一次性脐贴固定后再用一次性护脐加压包扎,包扎松紧适宜。
1.2.3日常脐部护理:新生儿在未断脐前,新生儿每日晨间沐浴,用安尔碘棉签自内向外消毒脐轮周围的皮肤直径约5cm9(脐带残端纵行),更换无菌婴儿护脐。新生儿断脐后用安尔碘棉签消毒脐窝及周围皮肤,以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1.3评价指标:(1)新生儿脐炎脐部残端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脱落后伤口迁延不愈;脐部及脐周皮肤红肿、发硬深及皮下。有其中1项即可诊断为新生儿脐炎。(2)出血的评价二次剪脐后观察剪脐24h内脐部出血情况。若明胶海绵未见渗血、脐窝干燥为正常,若渗血、出血浸润明胶海绵或溢出脐窝为出血。(3)观察脐窝处局部有无渗出,如渗出浸润明胶海绵≥1cm为渗出。(3)脐部干燥愈合标准新生儿出生后脐部经无菌结扎、二次剪脐后,局部无渗血、无渗液、无异味、脐周皮肤无改变,脐残端闭合为愈合。两组二次剪脐后规范观察脐部并认真填写脐部护理记录单。
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以P
3.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带二次剪脐后脐窝局部情况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二次剪脐后脐部出血、渗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4.1从表1结果得出,掌握二次剪脐的时间和技巧,是防止新生儿脐带出血和感染的关键。表1中可见实验组新生儿二次剪脐后脐部出血、渗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2护士规范的观察与健康指导是二次剪脐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剪脐后一方面搂抱、哺乳,更换尿不湿等因素,使无菌婴儿护脐移位、松脱,脐窝局部失去加压止血、包扎作用,脐窝局部出现渗血;另一方面有的新生儿哭吵,腹压加大,也可引起脐部出血。因此剪脐后严格按照要求定时主动巡视新生儿,剪脐后4小时内每30min观察1次,无渗血后1小时一次,连续8次;再每2小时1次,连续4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重点交接班。二次剪脐后,认真落实告知家长义务,指导家长掌握自我观察新生儿剪脐后脐出血的方法,喂养时采取正确的抱姿,以免无菌婴儿护脐移位。尽量避免新生儿哭闹,保持脐部敷料清洁干燥,若脐部出血或无菌护脐松散、打湿、移位,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利用产后课堂,讲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于家长掌握。两组中有二次剪脐后出血,护士规范的观察发现及时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
4.3据相关研究显示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有66.9%以上的存在脐部感染,给予适当的脐部护理方法,可明显预防新生儿发生脐炎[4-5]。新生儿二次剪脐可使脐带与脐带皮肤之处血液循环阻断,基底部早期暴露于空气中,利于干燥,使锯齿样表面被薄层皮肤所覆盖,瘢痕形成,缩短了脐带脱落的时间,促进脐部愈合[6]。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院内感染[7]。从表1得到结果本组新生儿没有发生脐炎,说明本研究的护理措施是完全到位的,本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是有效的,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指导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脐部前后及时洗手,在产妇出院时,新生儿脐带已愈合或基本愈合,减少了产妇及家属对脐部护理的担忧和因护理不当引起脐部感染和出血的发生率。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新生儿出生后行规范结扎,48-72小时后脐带残端萎缩,干瘪较充分,二次剪脐后脐带残端并发症少,对于个别脐带较粗的巨大儿二次剪脐延长至脐带干燥后。实践证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歧英,崔淑敏,孙元美.新生儿脐残端修剪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787―788
[2]张翠琼,王冬梅,孙伟,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最佳时机探讨[J].护理学报,2009,16(6A):54―56.
[3]兰晓娥洪惠珠姚美蓉.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6-37.
[4]喻丹,粟红梅.早期家庭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24,135.
[5]郑瑞莺.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上一篇:我爱我家作文字初中(6篇)
下一篇:高三教学楼悬挂的对联(整理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