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范例(3篇)
时间:2024-04-30
时间:2024-04-30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网球运动;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92—05
网球运动是一项动作精细、技战术复杂多变、对抗激烈、对体能要求很高的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网球运动员所具备的技术水平是夺取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但随着职业网球赛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合理和实用,战术变化更加灵活和多样,体能的作用逐渐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在各项体育运动中体能是技能的基础,运动员掌握全面的技术及合理运用是战术能否实现其价值的关键,因此网球的体能训练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不仅如此,职业网球运动员要在整个赛季中不停进行比赛,夺取比赛胜利获得积分,才能保证自己获得比较高的排名从而能够参加高水平的赛事和获得奖金。连续高强度的比赛,运动员体能的优劣也成为运动员能否连续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符合训练客观规律的先进训练策略、方法、手段是推动训练实践发展和既定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功能性训练是当前先进的运动训练方法之一,其倡导的核心训练等理念恰恰都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理念的空白,其功效已经得到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证实。通过功能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网球运动员的运动和控制能力,积极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对伤病的康复,是提高网球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和训练水平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1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和特点
1.1功能性训练的概念
功能动作训练时近几年从国外引进来的新兴训练理念,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和对此理解的不同,以及此训练方法针对训练人群的不同,专家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定义。VernGambetta作为功能性训练的提出者之一,他认为:功能性训练是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训练,旨在激发出集体最适宜有效地反应,而这种反应正是运动项目或是经过后天训练所产生的日常活动所需要和适合的。MikeBoyle作为功能性训练概念的另一提出者,他则认为功能性训练应包括有平衡练习和本体感觉练习、以及需要脚接触地面的、不需要固定器械辅助的练习。例如在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练习和身体在各个方位的练习。刘爱杰、李少丹将功能性训练定义为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它包括了动作衔接的加速度、稳定性及减速等练习在内的多关节、整体性、多维度的动作。笔者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从专项本身的特点出发,在整体上提高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各项素质,使运动员机体的神经与肌肉系统更加协调,训练效果和质量更加明显的训练方法,它包括动作衔接的加速度、稳定性及减速等练习在内的多关节、多维度、整体性动作。
1.2功能性训练的特点
功能性训练旨在训练与专项素质有关的动作和姿势,目的是在整体上提高训练效果。功能性训练将人体始终看作一个完整系统,强调各运动环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体现了哲学思想中系统性的观点。通过功能性训练,运动员肌肉体积的增长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功能性训练可以更好的满足专项技术动作所需的肌群力量。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强调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功能性训练将身体的健康、整体功能的发挥与专项技术和成绩增长相协调相统一。它是以传统训练为基础,专项素质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训练。首先功能性训练旨在塑造专项能力,它强调运动项目本身的特有动作和动作模式的专项化。其次功能性训练重视运动员过程中多关节的联动作用,它强调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协同工作。最后功能性训练重视训练中的平衡,它强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重心的控制。
在解剖位置上,功能性训练主要训练的是运动员核心部位和其周围各关节的肌肉;在生理功能上,功能性训练对运动员稳定性和平衡性的训练效果更加明显,增强了运动员机体辅助肌群对主动肌的固定作用、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协调、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在作用上,功能性训练使运动员的稳定性加强,使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显得更加流畅和富有节奏感。
2网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网球运动经过一百年的职业发展,运动员的技战术更加完善,击球回合次数更多,比赛中每一分的运动时间与以往相比更长,比赛强度更大。网球运动员要想获得比赛的一分,通过要完成数量众多的上肢击球动作和下肢突发性的急起动、急停、急转等高强度的动作,这要求机体在短时间高效利用ATP—CP和糖酵解供能系统。更重要的是网球赛事众多,网球运动员需要连续参加不同的比赛来保证自己的排名,而在网球最重要的四大满贯比赛中,采用的是长盘决胜的赛制,这些都需要网球运动员除具备较好的ATP—CP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已成为他们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实用效果非常突出的训练方法。它突破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界限,作为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纽带和桥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图1)。功能性训练以基础动作作为根基,强调在多维度、多平面、多关节上的动作质量,保证练习时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通过功能性训练,使网球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和技能训练更加迅捷而有效。功能性训练提高了训练手段的专项化、个性化,缩小训练和比赛的差距,确保身体功能与实际比赛无缝衔接。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运动员提高专项技术、获得优异比赛成绩具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功能性训练具有提高力量的传递、组合和控制的功能。通过功能性训练可有效的将下肢产生的力量传导到上肢,通过多块肌肉的协调配合及神经对肌肉的精确控制,将机体产生的多种力量有效的表现在运动员的击球效果上。其次,功能性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和发挥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功能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多块肌肉在运动时更加协调配合工作,更好地发挥肌肉的整体功能。它可以使运动员机体关节与关节之间的稳定性加强、调整关节之间的稳定程度和控制他们之间稳定与不稳定之间转换,这些能力对技术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支持作用(见图2)。最后通过功能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小肌肉群和深层肌肉群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对运动员特定姿态的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可以减少运动员主动受伤的几率。
3网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方法
网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是依据“运动员的能力+专项需要=设计方案”这样一个原则来安排训练内容的。网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柔韧性练习
网球比赛过程中,双方对手靠快速的大角度击球来获得优势,运动员必须快速反应并快速到位才能稳定的击球高质量的回球。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在红土场地上,网球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才能保证在不利的情况下,以一字劈叉来击出高质量的回球。柔韧性练习不仅可以加大网球运动员的动作幅度,使动作更加协调,而且柔韧素质还可以通过减少肌肉收缩时产生的阻力来相对加大动作的力量,同时减少受伤的可能性。除传统的静力性拉伸和动力性练习法外,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是功能性训练所倡导的柔韧性练习方式。
PNF是通过增加肌肉的张力来放松肌肉的方法。PNF拉伸法包括被动的拉伸运动和主动地肌肉收缩活动,这需要在同伴或教练员的帮助下进行。同伴用力使已经被拉长的韧带继续拉长,同伴与练习者在相反的方向上用力,练习者克服同伴所施加的外力,使被拉伸的韧带在超等长伸展的状态下收缩。这种练习不仅可以增加网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抗快而重来球的能力。
3.2本体感受性训练
本体感受性训练是指为提高机体本体感受器对运动中关节位置、关节移动、移动方向、移动速度的感知能力而专门实施的功能性训练。本体感受性最初发生是无意识的,但它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加强。通过训练肌肉、关节和结缔组织中的专门感受器能够更好的使机体处理来自不同的刺激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行动。本体感受功能性训练是提高网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损伤发生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本体感受性训练还可以提高机体对运动器械的精细控制,像在网球这样需要器械控制的运动中,肢体与器械的位置、器械的角度等,都可以通过本体感受器对肌肉活动的精细控制来实现。
本体感受性训练方法的主要构成要素主要可以分为训练手段、负荷量、负荷强度及基本动作。训练手段:本体感受性训练手段多种多样,但主要通过一些平衡球、悬吊绳、平衡板、平衡点以及特殊的一起设备来完成。其本体感受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本体感受性训练是建立在稳定、控制和考验的基础上,而不是低难度下的重复。因此,训练量不必太大,练习必须对运动员具有挑战性,使其不断的重新调整身体姿势,自然地意识到周围的环境。要求:动作相对较慢,外在静力性练习时要求肢体保持合理的姿态,注意与呼吸配合,尽量不要憋气。本体感受性训练的一些具体训练方法如表1。
在非稳定状态下,通过关节运动、多解剖面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本体感受性。本体感受性的提高,有助于发展人体的稳定性、平衡及功能性力量。网球运动员本体感受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在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自己的运动动作。基本的训练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2.1平衡训练人体是相对平衡的系统。所谓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平衡是保持身体平稳的能力即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人体在运动员中经常出现失去平衡再恢复平衡的现象,恢复平衡越快运动就越安全。平衡与本体感受性有着非常密切的练习。平衡能力的提高是和本体感受性分不开的,对于机体本体感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平衡能力。网球运动员平衡能力可在瑞士球上在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如图3)。也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练习,单膝着地,脊柱挺高,不要过度的展髋;上方的肢体要直立成一条直线。架一木杆通过肩后部,首先向前腿的方向扭转身体,尽可能保持脊柱直立,不要倾斜,在不失去身体姿势或腿原始位置尽可能的向异侧扭转身体。不要和拉伸作对,放松并保持这个姿势至少30s(如图4)。这个动作很容易做,但很难长时间保持。
3.2.2稳定性训练运动是神经中枢控制的复杂活动。神经中枢控制着预先设定的动作模式,这些动作模式是对身体重力、地面反弹力以及相应的冲力的反应。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一些扭伤常常因为关节稳定性弱和本体感觉出现差错,和机体的力量、柔韧及耐力关系不大。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地刺激本体感受器使得本体感受能力得到增强。在非稳定条件下,采用闭合式的运动能够很好地发展稳定性和本体感受性,如手撑瑞士球俯卧撑。如图5-图7。
3.3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人体的躯干部位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刚性连接的重要作用。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发球、接发球、底线正反手等技术才有可能获得比赛的胜利。这些技术中都有一个“超越器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核心部位进行发力。如在底线击球过程中,力量是由下肢传导到髋、躯干、肩,手臂,然后将力传到球拍将球击出。这个过程是一个运动链,需要身体各部位的相互协调。尤其是核心部位是这个运动链的关键一环。因此核心力量对网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具有关键的作用。核心力量可以使网球运动员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正确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可以整合网球专项力量素质,增强身体对抗性;提高肢体工作效率,降低能量消耗;还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网球的多项技术都需要运动员保持屈膝低重心,因此功能性核心力量训练需在专项动作模式下进行(如图8)。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加强运动员核心柱的力量。另一方面,网球运动员肩关节力量对于其击球的稳定性、击球速度及伤病的预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功能性核心力量训练利用悬吊绳可以较好地发展网球运动员在不平衡状态下肩关节的力量,并提升其肩关节本体感受性能力(如图9)。
4结论
在影响我国网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的诸多因素中,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传统的体能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的基础,功能性训练是关键,是实现专项化需求的根本目的。功能性训练作为新兴的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对于提高网球运动员运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性训练是利用瑞士球、迷你带等各种器材通过克服自身体重,加强核心力量来促进动力链的有效传递,使网球运动员进行专项比赛时身体更加稳定、协调、灵活。功能性训练无疑是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秋鸣,刘丹,赵刚.同场对抗球类项目训练理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42—45.
[2]GambettaV.,GrayG.Followingafunctionpath[J].UnitedStatesTraining&Condition,1995,5(2):25—30.
[3]BoyleM.(2003)FunctionTrainingForSports[M].UnitedStates:HumanKinetics,2003:23—25
[4]刘爱杰,李少丹.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4):4—6.
[5]闫琪.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4):34—36.
[6]于沈童,夏忠梁.功能训练视域下的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新思路[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3):47—50.
[7]季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析——基于悬吊训练、振动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75.
[8]陈小平.当前我国体能训练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2—25.
一、核心的界定及核心力量训练的含义
核心一般是指身体的躯干部位,包括身体的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小肌肉群。一般来说,核心肌群包括腹横肌、竖脊肌、腹直肌、腹斜肌、背肌、下背肌、骨盆底肌和交错骨盆,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从身置来看,核心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腰-骨盆-髋关节),是躯体在运动过程中整体发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四肢而言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顾名思义,是指对身体核心部位进行的训练,具体说是指针对身体腰-骨盆-髋关节周边的核心肌群及深层的小肌肉群进行的协调、力量、稳定性的一些训练。
二、皮划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
1.不借助器械的单人身体姿势的稳定性训练
仰卧桥式挺髋,此种方式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激发运动员身体核心肌群的发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从而使核心肌群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身体的稳定性。运动员将臀部抬起,使躯干、骨盆和大腿在同一水平面上,使运动员体会用臀部和髋部的用力。在做稳定的非对称性练习时,异侧单腿单臂向上摆动,保持躯干部位稳定,躯干部位紧紧贴着地面,臀部收紧,抬起一条腿及异侧的胳臂,充分体会髋关节部位核心肌肉群的发力,将力量从核心区域传递到四肢,锻炼运动员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控制力。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会慢慢体会到核心肌群的用力,也就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条件反射,中枢神经发出指令,提高运动员对调动核心肌群的做功的感知能力。
2.借助瑞士球、平衡球等设备进行的非平衡性力量训练
通过借助瑞士球、平衡球、或者在吊环上、摇晃的平衡木上和移动的场地上保持静态平衡稳定性的作业,进行核心力量的训练。通过借助这种器材进行非平衡练习,使身体不自觉地调整到稳定的状态,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能够唤醒和调动深层核心肌群参与运动当中去,从而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水平,并且躯体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训练时,练习者单腿放于瑞士球上,上体抬起与大腿、小腿成一条直线,另一条腿做内收外展的练习,使髋关节转动,练习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通过这种非稳定性训练,使运动员更多的小肌肉群和深层肌肉群参与运动,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皮划艇运动中的作用
在皮划艇运动中,高质量完成练是取决于姿势的稳定性,即取决于在各种身置中保持平衡的能力。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就是使运动员保持技术的稳定性,使躯体和四肢之间能够保持很好的能量传递。
1.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使皮划艇运动员维持很好的平衡能力
合理姿态的巩固,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规律的姿势,高难度条件下保持最佳平衡的技能等是提高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姿势稳定性的重要条件。如,皮划艇运动员在划船过程中,髋、腰、肩部、颈部和头部各关节的协调用力,使运动员躯体和船艇在行进中保持高度的平衡与稳定,使动作始终保持一致性。从而避免了能量的代偿,使船体保持直线稳定的加速前进。
2.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提高皮划艇运动员静态姿势的稳定性
例如,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定位划、慢动作划桨、分解划桨、变速划船以及长距离划船对核心肌群进行专门性的激发和训练,能够极大地提高皮划艇运动员技术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能够很好地体会髋关节的旋转发力。
3.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皮划艇运动员每一桨的经济性,降低能量损耗
皮划艇运动员在划船过程中,划桨技术都是连贯并且有节奏的循环动作,要求运动员的动作高度的协调,减少能量损失,通过对皮划艇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能够使皮划艇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保持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核心肌群经过长期的锻炼,运动员的肌肉运动感知觉会逐步增强,皮划艇运动员能够自觉地调动核心肌群参与到运动中,并且能够感觉每一桨的抓水效果。良好的肌肉感知觉能力的提高帮助皮划艇运动员形成船人合一的高效率、高速度的划桨技术。
4.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提高皮划艇运动员在划船时能量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小肌肉群的传递
皮划艇运动是一项以高速度为特征,以有氧和个体能力为基础,以每桨划船效果为核心的技术性体能类项目,皮划艇训练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技术是通过臂膀、手控制浆叶于一个正确姿势,使得机体的大肌肉群来做主要的划船动作。加强皮划艇运动员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保持划桨时身体的稳定性,避免能量的代偿,提高每一桨划船效果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四、结语
(1)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中国来说,相对滞后,有一些教练员仍在采取传统的力量训练。
(2)皮划艇运动项目是技术性很强的体能类项目,主要靠髋关节的旋转带动上体的转动,从而将力量传递到四肢,因此加强皮划艇运动员腰―骨盆―髋关节处的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能够很好地提高皮划艇运动员划桨技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对于皮划艇运动员来讲,能够很好地保持皮划艇运动员的身体姿势、提高划桨时身体的控制力。
关键词:交警体能训练问题方法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129-02
交警即交通警察,主要承担道路交通指挥工作、秩序维护工作和违章行为纠正工作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因此,交警在社会治安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现代化交警管理中,必须增强他们的体能,加强对他们的体能训练,激发出交警的潜在工作能力,不断创新体能训练方法,帮助交警更好的工作,维护交通秩序和人们的人身安全[1]。
1加强交警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对于人的体能来说,是指人相关器官生理机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出的真实能力。要想有效评估交警真实体能,必须评估他们的活动能力以及实际身体素质。针对人的身体素质来说,不仅体现自身运动能力和活动参与能力,还能体现系统机能能力。人的身体素养反应人的工作能力,人的工作能力又反映出人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能是人有效工作的基础,也是相关机能形成的依据。而对于我国交警来说,结合其职业特点,必须有足够强的体能和意志力,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促进其他必要机能的形成[2]。因此,针对交警来说,加强交警体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交警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交警体能训练没有针对性
在当前交警体能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首要问题是训练措施不完善问题,也没有结合交警实际情况和最初体质进行训练方式选择,没有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强度和标准。这样无法发展交警自身弱项,时间久了,会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工作,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无法优化体能训练效果。另外对于那些自身体能良好的交警来说,太简单的训练无法起到训练效果,无法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2.2训练手段不够丰富
在我国很多地区,交警体能训练所需场地以及设备都不足,导致很多项目没有办法正常进行。且针对指挥员来说,采取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化,往往在同一项目中采取一致的训练方法,这样无法激发起交警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在单一而枯燥化的训练模式下,交警往往会把体能训练当成一项任务来对待,这样是无法实现交警全面发展目标的。
2.3训练方案设计不合理
要想从根本上优化交警训练效果,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体能训练设计方案,只有保证训练方案科学合理性,针对交警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和实施,采取起到增强交警体能的作用。但针对当前的很多训练教官来说,采取的训练方案都不够完善,也不注意及时总结训练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导致交警训练中一系列问题出现。
3交警体能训练方法
要想增强交警体质,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不断完善体能训练内容,促进交警较高工作能力的形成,增强交警的综合素质,保证交通秩序良好[3]。具体的交警体能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3.1力量和耐力素质训练
针对交警来说,要通过体能训练,增强他们的力量素质,不仅包括绝对力量素质,还包括相对力量素质,另外还包括其自身耐力。通过加强力量素质训练,可以增强交警的工作耐性,以及他们工作时克服阻碍力的能力,并在阻力对抗中发展其他能力。
针对交警来说,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比较长,且都需要战力工作。因此,必须培养他们的抗疲劳能力。在耐力素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通过采取训练措施,增强他们的心血管耐力,还要增强他们的肌肉耐力。针对大部分交警来说,耐力素质往往是最缺乏的,通过加强对他们的耐力素质训练,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长时间作战能力,以及他们的抗疲劳能力,最终培养出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的心血管功能。针对耐力素质训练来说,具体方法有持续跑步训练、循环训练等,比如变速跑、游泳以及越野跑等。
3.2灵敏素质训练
针对交警来说,不仅要有较强的身体力量和耐力,还要有较强的灵敏素质。通过加强灵敏素质训练,能使得交警在突况之下,快速而准确的做出有效措施,做出调整自身运动的决策。交警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就能有较强的观察力以及较强的应对能力,另外还有较强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升自身战斗力,避免人员伤亡,避免社会治安体系被破坏。针对灵敏素质训练来说,主要的方法有及时躲闪训练、急停训练、迅速转体训练,要多让交警参加一些球类活动、翻腾跳跃活动等,加强对交警的快速反应能力训练和培养[4]。
4交警体能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交警体能训练方式选择上,往往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因素和问题,阻碍他们参与训练和活动的主动性。在交警体能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落实好训练内容合理编配工作,还要落实好训练方式科学选择工作。具体来说,在实际交警体能训练过程中,除了采取有效措施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一系列问题。
4.1保证训练手段娱乐性足够强
在交警体能训练中,保证训练手段娱乐性非常重要,这样能赋予训练较强的活泼性,为交警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和氛围,优化训练效果。在实际的交警体能训练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赋予较强的娱乐性,实现实际训练和游戏开展的有效结合,实现实际训练和竞赛活动的有效结合,让交警在活动和游戏参与过程中不断进步,提升训练笑了。另外,还要保证训练设备和场地充足,促进体能训练工作的有效落实。
4.2保证训练手段科学性
针对训练教员来说,必须结合交警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有效的训练手段,每天都要调整和安排科学性的训练手段,训练要避免过于教条,这样会导致交警出现明显的厌烦情绪,导致交警机体疲劳,导致训练效率低下。
针对交警体能训练手段设计来说,必须结合交警工作内容和要求,必须在一定的训练时间中落实好各项训练工作。针对当前的很多交警机能训练来说,往往强调野外训练和竞技体育训练,但在开展这些训练项目的时候,必须考虑交警工作内容和可承受能力。
4.3保证训练手段多样化
针对传统单一化的体能训练来说,往往是很枯燥的,娱乐性不强。过于重复化的动作训练无法激发交警的训练激情。因此,必须采取多样化训练手段,不仅要加强对交警的肢体力量训练以及速度能力训练,还要加强对交警的腰腹力量训练,让交警快速掌握训练内容和工作技巧,保证自身交通维持知识面足够广,保证自身突发应急能力足够强。在多样化的训练模式下,交警训练厌倦感才能缓解,激发出他们的训练参与激情,最终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交通指挥和管治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种警种中,交警是比较重要的,又称交通警察,在交通管制和社会安全管理中起的作用比较大,需要消耗的体能比较大。因此,必须加强对交警的体能训练,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体力,保证交通安全维护、治安秩序维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永辉,李平.基层交警人身安全防范能力与保障研究――基于对湖南各地交警大队长的问卷调查[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4(4):86-89.
[2]张银满.功能训练在警察院校专项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3):56-57,59.
上一篇:财政管理体制法(6篇)
下一篇:阳光心态读书心得体会(整理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