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精选8篇)

时间:2024-05-01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1、认识垂线、平行线。

2、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3、发展自己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过程:

1、在一片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几种情况?分别是什么?

2、什么叫平行线?平行线还可以怎么说?为什么要说在同一平面内呢?

3、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又可以怎么分类?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垂足?

4、平行线、垂线和直线、射线、线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例子。

二、做一做:

1、下面图形中哪组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直线互相平行

2、判断:

(1)正方形中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2)两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垂直。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4)一条直线垂直。

3、画一画

(1)先用钢笔画一条直线,再用铅笔画两条直线和它平行,看一看,后画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

(2)先用钢笔画一条直线,再用铅笔画两条直线都和它垂直,看一看,后画这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三、折一折。

(1)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两次,使一组对边与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法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用具:

白纸、尺子、三角板、水彩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兴趣引入

2.复习并引出学习主题

师:请大家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生:直线

师:直线有什么特点?

生: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一、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由1条直线过度到2条直线

2.小组合作学习

3.展示不同的画法

师:谁能把黑板上的这么多种画法分分类?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结论,我们把两条直线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交的,一种是不会相交的,并且不是暂时的看上去不相交,而是无论怎么延伸也永不相交。

二、平行与垂直

1.平行

师:对于永不相交的一组直线有一个特别的名称。

生:平行线。

生: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平行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能单独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

2垂直

师:这两条直线相交成一个什么角?

生:直角。

师:咱们怎么验证它是不是直角?

生:量角器、三角板

师: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什么?

生:垂直

师:一起来读一读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p57页做一做

2.判断题

3.摆小棒

师:请准备好三根小棒,认真读题认真摆。第一步,把一根小棒摆在桌子上,第二步,摆第二根小棒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关键的第三根开始了,第三根小棒也与第一根平行。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操作、分类、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5课件。

学具准备:A4纸,长方形和正方形彩纸,长方体模型,自学检测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直线的相关知识,那谁能说一说直线都有哪些特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板书——两条直线)

师:同学们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在上面任意地画两条直线,它们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想好了试着画下来。(教师巡视,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上传)

二、新知探究

(一)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小组讨论分类,初步认识平行和垂直

选出有代表性5到6组学生作品展示(包括相交、平行、垂直、延长后会相交几种情况)(用希沃授课助手上传至课件)

师:如果现在请你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几组作品分分类,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小组讨论,出示讨论要求:交流时要把分类标准说清楚,并做好记录。(希沃白板5倒计时3分钟)

2、汇报交流。

师:哪组来说一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学生汇报。

(1)按相交和不相交分两类。

师: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但在判断时我们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他们的本质,也就是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是否相交。(板书:相交、不相交)

(2)初步认识互相平行

师:像这样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数学中称为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3)初步认识互相垂直

师: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情况,在数学中称为互相垂直。(板书:互相垂直)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在这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板题:平行与垂直)

(二)自学概念,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互相”等重点含义

1、自学定义

师:自学56页和57页内容,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自学后完成自学检测卡。自学时间三分钟。(希沃白板5倒计时3分钟)

2、自学反馈平行的概念

(1)理解平行概念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擦除蒙层)

(2)理解“互相”含义

a与b互相平行,我们既可以说a是b的平行线,也可以说——b是a的平行线,但不能单独说a是平行线或者b是平行线。

(3)理解“在同一个平面内”含义

(借助长方体上异面的两条边讲解)师:想象一下,他们延长后会相交吗?所以在研究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时,一定要说这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板书在同一个平面内)

(4)表示方法

数学中,为了表示方便,我们可以把它们的关系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5)生活中的平行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见过平行的情况吗?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的例子吗?

3、自学反馈垂直的定义

(1)理解垂直概念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擦除蒙层)

(2)理解“互相”含义

直线a和b互相垂直,我们既可以说a是b的垂线,也可以说b是a的垂线,他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O来表示。

(3)表示方法

直线a与b相互垂直,在数学中,为了表示方便,可以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板书:a⊥b,学生书空)

(4)生活中的垂直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的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垂直的例子吗?

4、在长方体中找出平行与垂直,并说出他们在哪一个平面内。

三、巩固练习

1、区分平行与垂直,选出互相平行的直线,选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希沃白板5课堂活动)

2、折一折,动手创造平行与垂直。

四、总结

师:平行和垂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观看视频。

师:平行与垂直让设计更优美,让交通更顺畅,让赛场更有秩序,让我们的军队更威武庄严!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像这两条平行线一样并肩同行、齐头并进,在遇到困难时架起垂直的桥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拖拉延长直线)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并学会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3.情感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导入

直接导入:在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直线(PPT显示),这个直线只能是这么长吗?还能再长吗?到底有多长呢?

三、实践分类,理解互相平行概念

1、如果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这样的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会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想好了吗?想好了把它们画下来。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

2、老师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选取了5个比较有代表性的(PPT显示),为了交流方便老师给它们标上了序号。如果让你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几种情况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请你写在学习单上,完成任务一。同学们是怎样分的?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学生1:相交:2、3、4、5;不相交:1

学生2:相交:3、4、5;不想交:1、2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个同学的分类方法,你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教师:指一指他们在哪相交?两条直线相交的这个点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教师:第一个同学和第二个同学有争议的是2号,其他同学对于2号有什么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延长后可以相交)

教师:像1号这样的位置关系在数学中叫做互相平行。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做互相平行?(提出互相平行,学生总结概念。)

教师:让我们翻开书看看书上对于互相平行是怎样定义的。

3、教师:书中为什么会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呢?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这一张纸上的两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互相平行。

教师:现在老师不用碰这两条直线,就能让他们不再是互相平行。

教师把两条线剪开分成两个面,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小练习:观察图片找一找里面的“互相平行”(PPT出示图片)

四、再次分类,理解互相垂直

教师:那么在相交里面有没有特殊的相交情况?我们还可以再分一分类吗?

我们把相交分成两种情况,2号3号5号这样的是一般相交的关系,像4号这样在数学中也有一个名词叫做互相垂直。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做互相垂直?(提出垂直,学生总结垂直定义。)

教师:比照书中的定义,我们同学总结的互相垂直概念是否准确?

教师: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种类可真不少,你们能分清吗?我们来试一试。

下面各组直线,哪一组平行?哪一组垂直?(课件展示)

教师:1号两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延长后交点会在那边?为什么?

预设:延长后会相交在右面,因为左面宽右面窄。

教师追问:那么平行线呢?

学生:左右同样宽

教师:4号两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老师想把他们变成互相垂直怎么办?

学生:旋转让他们的夹角是直角。

在讲解过程中PPT展示图1号延长后的情况,图4运用课件对直线进行旋转变成垂直。

四、合作探究,深化定义

1、观看微课,学习读法写法

在数学中对于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还有哪些规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微课。(微课出示平行与垂直的写法)

2、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定义

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学生举例)

五、展示提升

教师:通过两条直线我们就能发现这么多奥秘?三条直线在一起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小棒完成任务三(用教育101拍照上传学生摆小棒情况)

1、把第一根小棒摆成和下面直线互相平行,再把第二根小

棒也摆成和下面直线互行;然后你会发现这两根小棒是什么

位置系?(小组讨论,拍照上传作品)

2、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先把一根小棒摆成和脑海里的直线互相垂直,再把第二根小棒摆成和脑海里的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根小棒是什么位置关系?(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在摆一摆验证)

如果a平行于cb也平行于c那么a平行于b

如果a垂直于cb也垂直于c那么a平行于b

六、巩固练习

这一节课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后面这么多听课教师你们都这么勇敢,现在老师要出题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上的巩固练习。(课件动画出示,有答对题音效)

(一)判断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垂直。()

2.人行道上的斑马线是互相平行的。()

3.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形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二)精挑细选,我能行。

1.直线行驶的汽车车轮留下的两行印迹()。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相交D.既相交又平行

1.上午9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互相平行或相交D.不能确定

3.-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展开,三条折痕()。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相交D.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互相垂直

七、总结

哪位同学想用线帮助同学们把这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

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不但能学会数学知识,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谐有序。(课件出示有关平行的生活图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5

教学流程:

(一)、从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模型

(出示图片)两条笔直的铁轨,看成两条直线,把它们画在纸上,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同等号。如果你也来画两条直线,还会有什么不同的位置关系呢?

学生画一画。

(二)、分一分,初步感知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1、让我们用两根食指比划比划每组中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让你给这几种情况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先自己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和总结。

2、、交流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两类——相交、不相交

第二种:分三类——相交、快要相交的,不相交

第三种:分四类——相交、快要相交的,不相交,相交成直角的。

(三)、归纳特点,探究规律

平行:

1、大家先来看第一类,这一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特点,想象一下再画长点,会相交吗?

2、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平行线,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平行线?

3、我们打开书56页,看看书中是怎么定义平行线的。(齐读)

4、在这个概念中,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

5、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介绍用符号表示平行线的方法。

7、出示课件:判断是否成平行关系。

8、再一次出示铁轨,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吗?

垂直:

1、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类直线有哪些共同特点?(有交点,都成了四个角)能不能按照角的大小也把它们分分类?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有的四个角不是直角),你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的角是直角呢?(三角板、量角器),

2、谁知道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是什么关系?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垂直?

4、我们打开书57页,看看书中是怎么定义互相垂直的。(齐读)

5、在这个概念中,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相交成直角”,“互相垂直”)

6、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6、介绍用符号表示互相垂直的方法。

7、完成题卡:判断每组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用符号表示出平行和垂直,写出读法。

8、生活中,很多时候平行和垂直都是同时存在的,把它们掺杂在下起,同学们能区分出来吗?

(四)、小结,梳理知识结构

刚才,同学们在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找一找等探究活动中,知道了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两大类,相交和不相交。不相交的这一类叫做平行。相交的.这一类按照是否成直角也可以分成两类,其中相交成直角的叫做垂直。生活中有了平行和垂直,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有序和美丽。

(五)、拓展练习,巩固知识

辨析题: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2、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3、垂线和直角如同孪生兄弟,有垂线的地方就有直角。

4、如图+直线b叫垂线。

(六)、拓展提升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关系,如果再加入一条直线,你还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出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是什么关系?

(七)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提升平行与垂直的应用价值

出示图片:(铅锤测平行,水平仪定平行垂直,测量跳远成绩)

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和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为下节课做渗透。

板书:平行与垂直

不相交—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同一平面内

相交—成直角—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6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能准确作出判断,会动手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小组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等概念,会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直线的相关内容,提问学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直线都有哪些?

学生仔细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同时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张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如栏杆,电线,筷子等等,

提问学生: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对于平行的能回答它们朝着相同的方向,相交的能回答朝着不同的方向。从而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平行与垂直。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教师让学生用直尺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提问学生:仔细观察任意两条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一共都有哪些情况?

接下来教师讲授,我们发现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我们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那么没有相交的直线再画长一些它们会相交吗?如果不相交它们还会相交吗?我们生活中有这种不相交的例子吗?请学生回答并板书总结。

之后教师讲解在同一个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结合平行直线的概念,提问学生:直线相交有什么哪些情况呢?引导学生用三角尺对直线夹角进行测量,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用三角板对4个夹角进行测量,发现有60°和120°,有4个角相等,即4个角都是90度。教师讲授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如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3、实践练习,巩固新知

4、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5、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

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

(1)学生交流汇报。

(2)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板书:平面)

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慢慢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这时平面上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2.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把你想象的情况画在白纸上。注意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几种就画几种,相同类型的不画。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直奔研究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在课堂开始就让学生感悟“同一平面”,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想象在同一平面先出现一条直线,再出现一条直线,有利于学生想象出很多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展示作品。

教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相互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如果你画的和这几种情况不一样,可以补充到黑板上。

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张白纸上。因为我们把白纸的面看作了一个平面,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板书:同一平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结合画一画把学生想象的结果外化出来,也为后续教学进行分类探究提供了原始素材,同时再一次有意识地渗透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前提:在同一平面内。

2.分类讨论。

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为了方便描述,咱们给作品标上序号,可以怎么分?按什么标准分?

(1)先独立思考:我打算怎么分?分几类?

(2)再小组交流: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

3.汇报交流。

教师:哪组来说一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学情预设:

(1)分两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

(2)分三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快要交叉的为一类。

(3)分四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快要交叉的为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为一类。

教师:你们所说的交叉在数学上叫相交。(板书:相交)

质疑:2、3两幅图中的两条直线相交吗?

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课件演示: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图6属于哪一种情况?(相交)

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但在判断时我们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他们的本质,也就是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是否相交。

【设计意图】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分类探究的过程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是很有挑战性的。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倾听和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分类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1.揭示平行的概念。

(1)感知平行的特点。

教师:这两条直线就真的不相交吗?怎样验证?

结合学生回答用课件演示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的动态过程。

(2)揭示平行的定义。

①教师:像屏幕上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数学上叫什么呢?

②课件出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③教师: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个词应重点强调?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举例: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为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

学生体会“同一平面”和“互相平行”的含义。

(3)介绍平行符号。

①课件分别呈现三组不同位置的平行线。

②教师:这三幅图中的直线a与直线b都互相平行,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平行,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③教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a平行于b,你们觉得怎么样?是呀,像这样来表示两直线互相平行,既形象又方便。

(4)体验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教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设计意图】在师生就分类达成共识后,自然引出平行线概念的探究,结合学生原有认知,通过实物演示再次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平行线的概念,有效地突破了“同一平面”这个较难理解的教学难点。通过媒体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实物模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揭示垂直的概念。

(1)感知垂直的特点。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还画了相交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相交的情况。(课件或实物投影呈现几组典型的作品)

教师:观察一下这些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还有的比较特殊,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你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的角是直角呢?请同学们量一量,刚才所画的两条相交直线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通过测量,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通过测量能够发现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所形成的四个角,每个角都是90°。

(2)认识垂直的定义。

教师: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呈现三组垂线。

教师:观察这里的三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刚才的比较,能尝试总结你的发现吗?

预设:垂直要看两条直线相交是否成直角,而与怎样摆放无关。

(3)介绍垂直符号。

教师:垂直和平行一样,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就是“⊥”,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4)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教师: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垂直的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垂直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一些实例。

教师:同学们,以上内容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板书课题:平行与垂直)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新知的动态生成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发现问题,通过学生用工具验证相交后成直角的现象,清晰揭示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P57做一做。

2.练习十第1题。

结合新知完善对长、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3.练习十第2题。

本题以游戏形式完成,相互交流、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不断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本质的认识,同时充分发挥习题的价值,拓展学生思维。通过摆小棒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巩固和运用概念,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拓展对平行和垂直的认识。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以上有关于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案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这些参考教案可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我们下期内容分享再见了。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56页-5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含义。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定义中“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理明标

1、复习导入:

师: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现在请你在你的本子上画出一条直线,再回忆一下直线有哪些特征?

预设:(1)直的(2)向两边无线延伸(3)无法测量(2)没有端点

师:在你刚才所画的直线旁边随意再画一条直线,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

预设:通过回忆直线的特征,构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

2、整理明标

(1)认识平行

(2)认识垂直

二、明确路径,合作探究

问题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而发现什么是平行。

问题二:通过学生观察,教师讲授,得出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

三、展示反馈,对抗质疑

问题一:认识平行

(1)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每组中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你能按位置将他们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2)操作: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将它们分类。

(3)汇报: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4)出示定义:我们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下了一个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提出问题:你从刚才读的这句话里找到那些重要的信息?

(6)汇报:①同一个平面内②不相交

(7)对抗:为什么要强调一定要在同意平面内?不在同一平面内行不行?

(8)演示:出示画着两条平行的直线的白纸,然后将纸沿着两条直线中间剪开,成两个平面展示。

(9)提出问题:如何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生活中有平行线吗?

(10)小结: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平行线的存在,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问题二:认识垂直

(1)操作:跟着老师一起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汇报:成90度和不成90度

(3)出示定义:我们将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的情况下了一个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对抗:你从刚才所读的这句话中得到哪些重要的信息?

(5)汇报:①相交②成直角

(6)提出问题:我们如何表示他们呢?(a⊥b);生活中有垂直的例子吗?

(7)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例子,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四、检测总结,拓展延伸

1、练习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2、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课后拓展:

(1)判断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③、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的平行线.

(2)下面的图形有平行和垂直的情况吗?

出示“双杠”图让学生找出平行与垂直。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