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水产养殖技术范例(3篇)

时间:2024-05-02

工厂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海洋水产养殖系统是专门为人工水产品养殖到销售环节设计的,采用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运输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及分析、食品溯源、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等功能。海洋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包含6个子系统及1个数据库,涵盖了渔业水产养殖、加工、运输及销售环节的物联网技术运用。

二、系统的组成

2.1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水质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等技术,可自动采集养殖水质参数,上报到智能平板终端及物联网云中心。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自动控制各继电器给给排水设备、增压泵、水温控制设备工作。

2.2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

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包含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水产品管理及水产品出库管理。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主要针对饲料、药物的出入库、投饲进行登记。水产品管理主要通过在养殖池上放置RFID设备对鱼苗种类、数量、出入库等进行登记。水产品出库管理主要通过在水产品打捞网箱上放置RFID设备,读取并存储水产品出库时二维码条码信息。

2.3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

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入厂登记环节和出厂登记环节。对从养殖池运输来的水产品进行相关检疫并在电脑客户端软件上登记水产品来源信息,把信息通过RFID写入到挂钩上的RFID条形卡上,同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待加工好后的水产品出厂时,对包装好后的成品进行称重,读取批发商的IC卡信息生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码并打印,在水产品包装上赋码,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

2.4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在车辆运输中使用的水产品包装箱上放置RFID温度采集标签,通过无线网络手持式交易监管终端读取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中心。

2.5水产品交易零售系统

批发商对所批发的水产品进行零售时,利用智能溯源电子台秤上配置的手持式条码扫描枪扫描条码,打印出小票。

2.6水产品溯源查询系统

客户通过在销售商处购买水产品时拿到销售票据,登录查询追溯网站输入相应的追溯码可以查询到从水产品养殖生产到消费者购买为止的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三、结语

工厂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篇2

1养殖环境水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1.1课改前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课改前,教师每讲完一个理论知识内容,随后便安排一个对应的实验。实验测定用的水样由实验教师事先制备好,学生来到实验室后,听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看教师做演示实验,然后,自己动手按操作规程一步步做完实验,写出个格式老套的实验报告,教师批阅后给个成绩,实验便结束。

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理论脱离生产实际。因实验测定结果与养殖生产无关,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学习状态消极被动。这种教学模式充其量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会实验测定方法,不会用测定的数据指导养殖生产。

1.2课改后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课改后,教师讲完理论知识,便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养殖厂采集养殖用水,测定水中与生物关系密切的化学因子的含量并适时进行现场教学。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不仅写出实验测定的原理、方法和结果,还要体现出结合养殖生物的需求用测得的数据对水质进行评价,提出调节、改善水质使其适应生物生长的建议。同时,把准确的测定数据提供给养殖单位,供养殖技术人员参考用以指导生产。反过来,把养殖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介绍调控和管理水质的经验,学生受益匪浅。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贯穿于实践,分析测定结果反映了真实的养殖水质,用以指导养殖生产,具有实际意义。学生知道这是真本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实验操作格外认真,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学习情绪十分高涨。

2养殖环境水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2.1实验试点场

实验试点场是距学校不远的某养殖厂,该厂养殖的生物有南美白对虾育苗和海参育苗等品种。选择4个南美白对虾育苗池采集水样,对水中与对虾关系密切的物质含量进行监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知水质状态决定着生物状态。

2.2确定实验测定的重点项目

养殖水中所含化学成分很多,其中与虾苗繁育关系最大的有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氮、化学耗氧量、硫化氢等。笔者把这些化学因子作为重点实验测定项目,对两个虾苗池的水质进行测定。

2.3依据虾苗生产的需要及时进行实验分析测定

确定的实验测定项目中,无论哪项含量发生变化,都极易引起水质发生变化,出现虾苗致病甚至致死。所以,当生产需要或有突况出现时,便组织学生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取样分析。这样,对学生来说,增加了实验测定次数,熟知了实验测定原理和方法,强化和提高了操作技能,积累了水质与虾苗关系的知识;对养殖厂来说,能避免事故发生,养殖生产能得以保障。

2.4把实验结果和分析建议反馈给养殖单位

每个实验项目测定结束后,学生都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其对虾苗生长的影响,将水质评价意见、调节水质措施写进实验报告中。每个实验,教师也都要认真测定出结果,用以比对学生测定结果的准确程度。教师对实验报告批阅后,一给出成绩,二将有价值的实验报告反馈给养殖单位作指导生产的参考资料。

2.5请养殖单位技术员到学校传授实践经验

养殖环境水化学实验课最后一堂课是把养殖单位技术员请到学校来,介绍育养虾苗、海参苗过程中水质管理经验,举些案例讲述pH值、溶解氧、三氮及硫化氢等含量变化或超范围对生物繁殖、生长的影响和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调节、改善和管理水质,如何预防水质恶化和采取的解决措施。

3养殖环境水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

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对养殖生产,都取得显著的效果。

3.1教学任务、目的、目标均得以完成和实现

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全部开出,且因实验次数多,学生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对水化因子与生物的关系和怎样根据测定数据调节水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并实现了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3.2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有很大提升

课改前毕业的学生到养殖厂工作几年后,养殖技术掌握得很好,水质分析能力却没得到提高(养殖厂很少有实验室),养殖中若出现异常现象,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及时监测、调控水质,只能采集水样送到有关部门检测,有时贻误时机造成损失。课改后理论结合生产实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做合一”,具有了一定水平的水质分析能力,工作后既能养殖,又能检测、管理水质,成为综合素质很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3.3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增强

通过走出课堂,到生产实践中去,学生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很多,增加了知识的储备;遇到问题主动查资料、咨询,分析原因,想办法解决,锻炼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

由于实验项目学生重复测定机会和次数多,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熟练,期终考核成绩全班及格率100%,优秀率72%,跟课改前的09级学生相比,优秀率和及格率各上升了9个和7个百分点。

下面是一组学生和教师分别对一个虾苗池水中项目测定的比对实验数据:

溶解氧(mg/L):学生5.02,教师5.12

化学耗氧量(mg/L):学生3.42,教师3.49

亚硝酸盐氮(mg/L):学生0.08,教师0.08

氨氮(mg/L):学生0.52,教师0.54

硫化氢(mg/L):学生0.03,教师0.04。

从学生测定的数据和教师测定的数据相对误差最大为2%看出,学生测定的数据准确度已很高。学生看到自己的实验数据与老师测定数据接近度很好时,非常兴奋,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大大提高。

3.5生产单位经济效益得到很大保障

学生反馈给养殖厂的实验数据和建议资料对养殖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卵出后第七天的幼体虾苗活动不正常,摄食量明显减少,经学生取水样分析测定得知,铵态氮高达1.02mg/L,亚硝酸盐氮也偏高,致使虾苗中毒。养殖厂高度重视学生反馈的数据和提出的处理意见,立即取水检测,测定结果的确如此,果断采取措施,虾苗恢复正常,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事故,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孙晓红.水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雷衍之.养殖水环境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工厂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8-0248-01

最近几年,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各项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国家的惠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之下,大规模的养殖户开始了生猪规模化养殖,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新时期。现如今,生猪养殖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并很快已经成为我国养殖产业中十分优势的标志性产业。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在满足社会大众对猪肉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对促进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现阶段在生猪规模化养殖实现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对策解决。

1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养殖场选址工作不到位

生猪规模化养殖的要求将养殖场设置在远离城市和公路的地方,但是在养殖场建设和选址过程中,很多养殖场都选择接近村庄和公路,整个养殖场的周围环境也十分差,在养殖场周围比较低洼,很容易导致污水堆积,同时,猪圈在建设和设计过程中,通风性能和排水功能较差,养殖场整体厂房所占的面积不大,在猪场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科学性,很多头猪都集中在一个大厂房中养殖,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疾病迅速传播,而且一些厂房内的饲养设施功能建设不足,设备建设不齐全,饲养环境简陋。

1.2饲养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很多养殖场中,饲养员通常都是临时聘用的,因此,这些工作人员都不具备正规养殖场工作的经验,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饲养人员多是都是从周边农村雇佣过临时打工的剩余劳动力,并非是真正从畜牧专业或者兽医专业毕业而来的工作人员。这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多数都是第一次从事生猪规模化养殖操作,因此,对于猪饲养管理过程中所具备的饲养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疾病预防好养殖场管理方面的意识较差,不熟悉整个规模化饲养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操作流程,导致很容易出现养殖方面的各种问题。

1.3新品种引种不够规范

引种问题一直是制约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因素。在猪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猪的繁殖和发展存在滞后性,导致了现在的养殖场能够真正实现自繁自育的养殖场十分少见,大多数的养殖场都是通过采用多种途径来进行种猪的引种。这种引种方式就会导致种猪来源的健康问题十分不确定,同时,很多养殖户在引种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疫措施,从而将一些传染性很大的疫病带进入到了养殖场,对养殖场境内的其他种猪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2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2.1深入贯彻和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方针

生猪规模化养殖对促进本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应该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最近几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很多关于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具体方针和政策。例如,现今生猪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的饲养密度较高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必须从严格控制好疾病预防工作为工作的重点,要其实将疾病预防工作放在饲养管理的首要位置上,并以此对养殖场饲养管理人员的防疫意识进行全面的提升。地方政府部门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宣传和教育,从而不断提升饲养管理者的科学饲养意识。

2.2选择合理养殖场位置

为了能够切实保证人口密集地区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所产生的影响,在选择场址过程中年,应该将养殖场的位置尽量选择在地势较高,阳光光照充足,以及通风环境较好和接近水源的地方。同时,还要注意选择的位置还应该与化工厂、工业企业、屠宰场和禽易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场址必须远离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的企业三公里以上的距离。此外,在对猪的圈舍设计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点式的设计方案,这样就能够显著预防疾病快速的传播和发展,而且在整个场房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对周围环境、圈舍和饲养用的器具进行定期的消毒,从而切实防止传染源的出现。

2.3强化饲养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内的饲养人员是生猪饲养的最前线的工作人员,因此,其在进行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针对这类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教育,以此来提升饲养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还要注重提升饲养管理人员的疫病防御意识和相应疫病紧急处理操作技术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识讲座以及发放相应书刊、光碟等措施来帮助养殖人员进行养殖生猪方面的知识科普,定期的组织养殖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学习,促使其不断的掌握新型的技术和技能,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科学规范化的生猪养殖工作。

参考文献

[1]闫振宇,陶建平,徐家鹏.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和省际差异及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01)

[2]谭莹,李大胜.生猪的规模化养殖与环境保护:困境及选择――基于美国生猪产业养殖经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

[3]孙锷,侯丽颖,田立辉,王启清,刘国新,殷春莲,蒋云岩,李秀娟.饲养场标准化养殖管理的益处[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