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范例(3篇)
时间:2024-07-10
时间:2024-07-10
人们习惯于把审美的焦点集中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所以生活美所体现的是与生命关联的各种生命共同体。从居室美化到工作环境,再到城市文化景观公共艺术化,给人们提供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秩序感、以及生机盎然的环境氛围和生命的意境。
关键词:
艺术;环境设计;解决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理论课程。
对于艺术生而言,理论性强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对于感情丰富的艺术生早已行不通,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提出问题、保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把某物看作是艺术,需要某种眼睛无法看到的东西,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知识,这就艺术界”。环境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室内设计的学生,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各种环境装饰。学生对环境设计艺术的提高首先要先增加理论知识,并且要增加对艺术作品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等来影响学生在艺术上的认识;加大典型艺术作品案例的讲解熏陶来积累各种素材;运用模拟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情感。未来环境设计发展会呈现多种趋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文化内涵、地域差异化、不同设计领域的交融、艺术化等等。这些发展趋势都将系统的解决人类内心需求和现实之间矛盾的过程。
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小到一个居室,大到整个城市,既有千百种不同的各具表现力的物象形态,又有内在的秩序和综合的整体精神。环境设计做为一种综合的多种形态的造型艺术,在形式上更追求多样统一与协调。例如;中式传统室内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常见的有“鱼”“鹿”“蝙蝠”等,原因是他们的谐音都有隐喻,代表着福气,情操和品行等等。这些自然物为中国人借物咏志提供了极为契合的形象。在室内装饰中,无论是商务、办公还是居住生活,有机的借助自然物、工艺品装饰,不仅可以获得无形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可获得美学的文化,美化了生活、也扮靓了心情。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的质量。室内环境的创造除了与冷暖、光照等方面有要求之外,还与建筑的类型、主人的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从整体来说还和人类的经济活动、价值观念、哲学思想、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世俗的经济要求用抽象的理论形式表达,把资产阶级的经济说成是一切时代、一切阶级、一切人的要求。好的设计价值观念的体现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令作品更具有个性化、专业化。设计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丹纳在《艺术哲学》的书中解释到,“探求艺术发展的原因时说,艺术是由时代精神和风俗所决定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又是由种族决定的。”任何一个名族的的艺术都是由名族的境况和人们的心理以及生产关系决定的。这些倾向也会因为民俗民风的不同而不同,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存在着不同的天性。所以说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是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和制约组合而成的。
当环境由众多的物体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装饰就是美化室内空间环境,掩饰室内空间环境的缺点,突出其优点,使室内空间环境变得舒适、美观。室内装饰工程就是对有使用价值的室内空间环境的美化过程,是对各种装饰材料进行技术和艺术加工,美学修饰和艺术组合的再创造过程。室内装饰的美观同样表现在“内在美”和“外观美”。
室内装饰的“内在美”是装饰的本质,是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的根本所在。从构成室内装饰的材料质感上及各种造型体的集合中表现出来。同样,室内装饰的“外观美也如实地衬托出室内装饰的“内在美”。
有句话不是说:“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不能够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对艺术来说:“不了解艺术实践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活动的规律”学习艺术概论应注意结合自身的艺术体验。当今社会生活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艺术。例如视觉文化,它不单单是一个视觉的欣赏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全新的视觉文化领域里就要求我们对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通过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审美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视觉艺术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力。
结束语:艺术概论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艺术的概念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有感性的理解也有理性的认识。环境设计也正是在实践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理解与掌握艺术概论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李萍.编著.《实用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认识;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到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被人们所关注,人们更加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更加钟情于生态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更好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就成为促进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认识
所谓的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种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的观念,是消除污染,消除浪费,注重科学,促进人类、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的理念。就环境艺术设计而言,所涉及的生态理念要包括以下特点:第一,高效性。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要坚决杜绝粗放、浪费的发展模式,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特别要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价值。第二,多样性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的设计形式要丰富,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艺术需求。环境艺术设计者要尽可能利用丰富的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设计形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这里所说的多样消费并不是无节制的浪费型消费,多样化消费是为了减轻单一性消费对环境造成的的不利影响,能够使引导人们的健康消费方式,以促进自然环境与人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科学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中的科学性主要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循环性和可持续性,主张加大原材料的循环利用,用最科学的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在当今社会工业发展迅速,人口不断膨胀,对环境造成级大风的压力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需要重视科学生产的原则,通过生态理念的应用,采用最科学的资源利用方法,减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用生态理念,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选用天然材料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在材料的选择上就要选择天然的材料。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要对天然材料有充分的的了解,了解材料的特征,如何进行工艺加工,如何进行更好地造型,能够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制作,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要运用天然材料,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设计和加工,能够通过选用天然材料的方式节约资源,保证资源的安全性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深入到艺术设计中去,促进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
2.采用生态设计的方式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就需要采用生态设计的方式,能够通过生态设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实现物种的多样化发展,保障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利用生态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生态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对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能够有效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自然环境系统能够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比如,再设计过程中,如果一个环境艺术设计是面对的是一个废弃地、垃圾场,是一个被人类活动破坏严重的地方,环境艺术设计者就有责任利用生态设计的方式,是这些破坏严重的地方恢复生机。设计者要考虑如何通过生态设计恢复这些地方的生态系统,思考如何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方式,使这些地方变得更加美丽。
3.生态保留与创新结合起来进行设计
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利用生态理念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生态保留与创新的设计方式的的应用。通过保留与创新,能使原有要素得到保留,并能够充分利用原有材料进程创新,保留并增加设计作品的使用功能,赋予其新的含义,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加强环境保护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能够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保护意识要深入到设计的全过程中去。现代,很多技术手段在环境设计中得到应用,但无论是什么手段,都不能破坏环境,设计者对环境要有保护意识,只有这样,设计的作品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只有加强生态保护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设计中对环境的破坏,才能使环境生态系统得到健康发展,才能设计出符合生态理念的作品。
5.重视生态开发与利用
在现代设计,很多废弃物由于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成为毫无价值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就要重视生态开发与利用,考虑建材废料的再利用,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设计者要尊重自然法则的过程,对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型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的设计目标,这对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作用重大。
总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重视生态理念的研究和应用,能够通过生态设计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通过生态理念的应用,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品味,使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有效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为人们创造出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这对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一、环境艺术的生态性概念和内涵
(一)概念
环境艺术指的是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环境,针对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生态性问题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以解决相关的生态性问题。也就是说环境艺术的设计,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一般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设计,比如城市建设中的绿化带、建筑以及一些公共设施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环境艺术创作时,在保证生态性的前提下,也应将观赏价值列入到创作设计之中,在设计时最大限度地增强该环境艺术作品的艺术气息。
(二)内涵
环境艺术有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环境设计等别称。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遵循本地化、自然化、节约化等设计原则,将环境因素放在设计首位,一切设计以减少环境危害,可持续、再循环为前提。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寻找与自然环境的可融合点,力争做到在提高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时,降低相关活动给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环境艺术是具有整体性的,所以在进行相关方面的设计工作时,应在环境背景下进行设计,以达到环境和设计的统一。
二、环境艺术中生态性的特征
(一)分类
环境艺术分为空间环境的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这两方面。环境艺术中的生态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保人们的生活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空间环境的设计,强调的是人们生活质量的健康性,主要表现在合理的运用有效的资源,以达到循环使用基础设施的目的,进一步为人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的运行提供保障。
(二)特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环境生态性问题,在工业不断发展的时代里,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在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时,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争取用有效的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的同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环境艺术的高效性特征。环境艺术在设计时,在考虑到人们目前的使用的同时,要考虑后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在设计建筑、园林、配套设施等方面时,应充分考虑环境艺术的连续性。人们的不同需求决定了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应从人们需求考虑,设计出多样化的作品,减少资源浪费等生态问题的同时,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选择权。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生态学、物理学、化学等原因,对人们生活环境中所消耗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处理,以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人们生活中的资源浪费。
三、环境艺术中的生态性原则
(一)科学的指导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也应融入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作为设计指导,引导人们采用具有高科技、高效性的材料。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对人们生活中的资源耗费进行处理,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有限的资源的消耗。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采用高科技设备和高科技手段,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利用科学手段为环境艺术服务。
(二)设计和参与
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复杂、多样且变化莫测的具有系统性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环境艺术的设计也必须是涉及面较广的多样性艺术。自然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环境艺术并非高高在上,也不是特别高端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是需要充分地了解人们的需求,然后进行相关的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在环境艺术中融入生态性因素的同时,不仅需要遵循艺术设计、参与等原则,同时也需要以广大群众的视角来看待环境艺术。
(三)自然和环境
自然的发展比起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久远得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演变出了一套适合发展的法则,自然法则是具有强制性的,强行破坏自然法则势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人们对自然应当抱持敬畏之心,对自然的予取予求都应该遵循自然法则,环境艺术的设计亦是应当如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通过对自然的发展、进化、演变、更新等规矩进行深入地探索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自然自我恢复、自我维护能力的保护。
四、环境艺术中的生态性内容
(一)增加天然材料的使用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为突出生态性特征,应运用天然材料,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合成材料。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在运用天然材料时,应先天然材料的常用性、性价比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有特殊用途天然材料的造型、味道等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具有香味的树木可以种植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地区,这样不仅增加了该地区的绿化面积,同时也降低了该地区空气污染程度,一举两得。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空气重污染区种植的树木时,应选择香味适中,不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树木。避免营造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设计材料对人们生活造成二次伤害。
(二)重视环保理念的设计
21世纪,工业文明在带给人们方便、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大气污染、硫酸雨、资源枯竭等环境及生态问题。生态危机逐步引发了人们对有关生活方式、生存空间和价值观念的反思,于是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的设计应具有长远的眼光,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不能局限于当下,应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环境艺术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环保意识的融入,重视人们的环保体验。环境艺术生态性具体表现在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改善,设计时充分的考虑资源的作用和再利用。在环境艺术中融入人们生活废物的再利用,巧妙的融合“低碳意识”,致力于将环境艺术变为节能环保的有效渠道,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现状的同时,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注入活力。
(三)把握天然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存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因此,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天然的生态环境为设计基础条件,然后结合该地区的实力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环境艺术的设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本。环境艺术设计应因地制宜,对相对复杂的生态环境,可以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进行设计,建立独特、优美且具有现代化艺术美的建筑。
(四)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
环境艺术设计也会涉及到能量的运用,这就会造成能源的消耗。传统模式下提供能量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这就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并没有能实质性的解决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中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通过增加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从本质上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如果不能及时的针对该问题进行解决,长此以往,环境艺术生态性也会受到损害,通过对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增加对新型环保燃料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环境艺术的生态性。
下一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