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实验报告(6篇)

时间:2024-07-26

水力学实验报告篇1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报告编写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第一、岩土工程勘察现场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筑场地的岩土体,是自然界长期形成的产物,受区域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勘察质量的优劣对建设工程影响很大,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状态、岩石风化程度和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是根据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的数理统计值综合判定。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第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如果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不合理,提供的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参数安全系数偏大,结果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工程措施缺乏针对性,设计施工人员很难采用。

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及质量。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

加强踏勘与资料收集通过现场踏勘与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勘察人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一方面可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及场地工程地质性质是做好一个勘察报告的关键所在,应当充分了解具体工程中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基础方案的选择基础方案选择应依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荷载大小及地区经验综合考虑,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取既经济又合理的基础方案。现大多数勘察单位图省事,既不与设计协商,也不考虑工程造价,仅提供单一的基础方案,设计人员不问原由拿起就用,可能给工程造价造成很大的影响。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

(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常见的有表层软弱土等厚线图,软弱夹层底板等深线图,基岩顶面等深线图、强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岩顶面等深线图,硬塑或坚硬土等深线图等。不言而喻,这些图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各有用途。有的图件还可以反映隐伏的地质条件,如中风化顶面等深线图,可以反映隐伏的断层;等深线上呈线状伸展的沟部,往往是断层通过地段。

专门性图件并非每一勘察报告都作,视勘察要求、反映重点而定。主要附表、插表:

(1)岩土试验成果表。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

原位测试成果表。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

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3.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3.2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3.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3.4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3.5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3.6提高综合知识技能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只要多干多学,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就能逐步地编写好每一份勘察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篇2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评价体系;科学素养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实验课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标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性作用。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评定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学期结束考核成绩。以往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依据实验报告,一份书写工整、实验结果正确的报告往往能得到高分。期末考核仅仅是检查学生对做过的实验原理的掌握和仪器的使用。这样的评价标准会引导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学生极力回避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有甚者更改实验结果或拼凑实验数据,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师范专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做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1改进对平时成绩的评价

1.1增加对学生实验预习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从头到尾讲述一遍,反复强调易出错的环节,尽量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然后,学生利用实验室精心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按照板书一步一步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得出所要验证的结论,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实验,很多时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过程遇到问题时只能依赖老师,学生被动地做实验,难以激发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的评价体系要求学生进实验室前做好预习报告,课堂上换由学生主讲,除了讲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外,还要求学生讨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设计加以改进。通过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了解、实验步骤的掌握,以及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的分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预习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实验时,让学生思考如果将实验修改为选取不同的植物材料进行测定,在实验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植物组织水势高低存在的差异,当对其水势进行检测时,配制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范围就会有所不同,完全按照实验书上设计的蔗糖浓度梯度范围可能无法检测出植物组织的水势。在预习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材料,自己准备实验材料,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所要检测的植物材料的含水量特征,设计所需的蔗糖浓度梯度溶液,课堂上利用准备好的蔗糖母液配制所需的浓度梯度溶液,通过发现等渗溶液来计算植物材料的水势。再让学生思考如果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没有等渗浓度的溶液,如何能确切地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引导学生在相邻的小液流上升和下降两个浓度之间重新配制降低浓度差值的蔗糖溶液进一步进行观察[1],最终找到小液流悬浮不动的溶液,计算植物组织的水势。

再如预习用简易测定法进行种子呼吸强度测定时,思考水柱上升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当比较不同种子的呼吸强度时,如何尽量减少无关因素引起的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实验原理分析种子的用量、捆绑的松紧度、种子悬挂的高度等因素对呼吸强度测定的影响[2]。让学生先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广口瓶体积的大小)设计预备实验进行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如种子用量的选择,由于实验过程中种子呼吸强度受密闭装置内氧气量的影响,种子量太少,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少,水柱上升高度不明显,容易造成检测的误差;如果用量太多,密闭装置内氧气量有限,不能满足种子呼吸作用的需要,以致实验结果不真实。设计预实验筛选出最佳实验方案,进行不同种子呼吸强度的比较。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预习报告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1.2加强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植物生理学实验有一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操作过程不像定量实验要求那么高,以往有部分学生会先预测出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规范步骤操作,随意性较强,根据预测的结果编造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应加大对实验过程的检查,在每次实验中,对于涉及到的实验仪器及设备,检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否正确使用,对于一些基本技能的要求,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从玻璃器皿的洗涤到试剂的配置,从移液管、滴定管到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等,每次实验对学生的操作都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即使最基本的洋葱表皮的撕取,都要严格规范。坚决杜绝学生随便拼凑实验数据现象的发生。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清洗干净自己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把试剂、仪器等摆放整齐,恢复桌面的整洁状态,培养学生认真、科学的研究态度。

1.3改进对实验报告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端正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时,不以实验结果的好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育学生对待实验应具有科学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学术行为、遵守学术道德的意识。当前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有少数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注重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实验的原始数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时,不能仅仅为了实验得高分,去抄袭他人,甚至杜撰实验数据,而应当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寻找原因[3]。

应把对实验报告的评价重点放在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教育学生不要因为怕实验失败而缩手缩脚,应当大胆地去探索,不要担心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关键是能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在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时,侧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当实验中出现问题时,要学会分析。首先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来完成,其次要敢于质疑实验设计上是否存在问题。如在用btb法、红墨水染色法进行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时,发现2种方法测定出来的活种子的百分率相差较大,红墨水染色法测出的活种子的比率要低于btb法,要试图寻找其具体原因。首先,应从实验操作上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人为误差,在用红墨水法进行检测时,用刀片沿种子胚的中心线将种子纵切为两半时是否有偏差,选取的一半有没有可能不包含胚,从而造成活种子的比率降低;在用红墨水进行染色时,时间把握上是否有误,有无造成浸泡时间过长,而使得活种子的胚也被染成红色。其次,检验实验设计上是否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因为2种方法选取的是不同的种子,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通过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再次重复该实验,避免操作上的误差,并在实验设计上进行一些改动,取100粒种子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一半用于红墨水染色法检测,一半用于btb法检测,进行发芽率的比较。如果还存在误差,则证明差异主要是由于2种方法本身的误差所造成。最后,进行2种方法本身实验误差分析。用红墨水染色法,只要胚中存在部分死细胞就会被染成红色,被定义为死种子。用btb法,只要胚中存在部分活细胞,就会出现黄色晕圈,被定义为活种子。因此用2种方法检测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实验学生明确了用快速测定法测出的活种子的百分比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发芽率。

2改进学期结束的考核方式

以往学期结束的实验考核都是从做过的实验中抽取1~2个让学生重新做一遍,以考查学生能否正确掌握实验原理、熟练使用实验仪器[4]。为进一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从实验设计、原理掌握、操作过程、实验态度、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如让学生设计实验鉴定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既考查学生对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逆境条件,如高温、低温、干旱等来研究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培养,然后将幼苗进行对照与逆境条件的处理,最后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完成一系列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这样的考核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评定实验成绩时,平时成绩与学期结束考核各占50%,平时成绩中预习占30%,实验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40%,综合后为学生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最后成绩。

3小结

在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评价标准,培养了学生对待研究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浓厚,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强,另外,学生敢于对试验设计加以改进,敢于大胆探索,科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4参考文献

[1]陈彦,朱奇.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实验的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1):153-154.

[2]芮海云,卢仝,丁敏,等.运用简易呼吸测定装置测定植物种子呼吸强度的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6):52-53.

水力学实验报告篇3

1.环境保护(高中化学第六章第四节)

2.陆地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

<教学课时>

1.化学、地理课堂教学各2课。

2.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进行调查活动,安排8课。

3.对调查所得信息进行交流,设计实验并进行事实,取得数据,安排8课时。

4.完成调查报告,安排8课时。

5.成果展示准备工作,安排4-6课时。

6.论文答辩、成果展示,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我国水资的分布和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获取、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节水意义的讨论,《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的设计,使学生对水与生存、水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印象,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验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环境教育渗透要点>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报载关于节水的相关文章,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利用的情况,并从定量的角度说明平时节水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一般不超过3人),探究性自主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设计《水与生命》公益广告图标,交流辩论,实验设计及操作,写出小论文。

3.陈列成果专栏,进行科学宣传。

{教学媒体}

1.文书材料:课本、查阅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等。

2.电子材料:电子读物(视听软件)、利用互联网上网查询等。

3.调查材料:走访老师和专家、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

4.实验材料:实验室动手实验等。

<教学设计与过程>

1.提出问题

某报纸的评论员文章称:缺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缺水现象还将越来越严重。缺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也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影响。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缺水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告诫人们保护水源,合理地利用水,科学地利用水,树立节约水的观念,养成节约水的习惯。

文章举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例子以警示世人:若一个水龙头关不严,每秒钟漏一滴水,那么每年将有38t水白白地流失。

根据上述报导,请通过调查研究,从政治、经济、人文、科技诸方面,尤其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就我国的缺水的状况、根源及其对策发表您的看法,写出体裁不限的书面报告,设计《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并自行设计实验来证实水龙头漏水每年浪费水38t的真实性。

2.要求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是: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是缺水国家吗?节水的意义何在?

(2)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3)我国各地采取的保护水源和节水措施。

3.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手段和信息的具体内容,各自表述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受控的适度的讨论。

水力学实验报告篇4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规律;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245-01

多年来,我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方面,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分析典型实验,阐明实验规律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都有规律可循。因此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粗盐的提纯”实验,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规律。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着重掌握:①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发生反应(若能反应,需要弄清反应条件)。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溶解、过滤、结晶、再结晶的操作方法。

2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如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

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实验室制取氯气,就要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3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

(1)剖析典型实验,讲清实验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分析,可归纳总结出: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譬如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氯气与水能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如教材中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干燥的烧瓶收集,再进行实验。因为在实验室里,烧瓶很难干燥完全,而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学分析了上述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以及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将浓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4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为此,我们从第二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实验报告。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水力学实验报告篇5

一、平时成绩的评定

平时实验成绩,即根据学生在整个学期的物理实验课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实验能力和取得的成效所给出的评定。可以从实验纪律、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来分别进行考察,最后将各个部分的成绩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平时实验成绩。

1.实验纪律

遵守实验纪律是完成实验教学的前提。为此,实验纪律必须在平时成绩评定里面占有一席之地,一般为平时成绩的15%。如果旷课,则该次实验成绩直接作零分处理。如有迟到则相应扣除该次实验的纪律部分成绩。

2.预习

预习是实验课上课之前学生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通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等环节,熟悉仪器,知晓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具体步骤、绘制数据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报告。预习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教师应在上课前检查预习报告,但根据教学经验,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将教材中的内容依次抄好作为预习报告,之前并没有用心去领会其内容,没有达到预习要求。为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切实达到预习目的,可以在实验之前以提问的形式抽查预习情况,并给出相应的预习成绩。这既能让所有学生在操作前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得预习成绩趋于合理,促使学生做好预习。对于预习比较深入,对相关内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可适当加分予以鼓励。

3.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实验过程的核心,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成绩占的比例可以大一些。这要求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重点注意学生实验态度是否端正,实验操作是否熟练,实验过程是否规范,实验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实验数据是否合理正确。观察学生对实验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是否能积极主动地解决,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能否深入思考,做到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心中有数。实验结束之前,要求学生上交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的正确程度进行实验操作的成绩评定。这就要求实验教师事前要对实验进行预作,对实验数据大致走向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在检查实验数据过程中向学生提一些实验所涉及的问题来考查学生,必要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仪器上重复某一个简单实验步骤,以判定其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在确认无误后,首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数据单上签字认可,最后教师才在学生的实验原始数据单上签字确认。由于实验课时有限,要求教师在一次实验课中准确地考查所有学生是有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工作方法。对于实验态度端正的学生,可以加快检查的速度,快速评定成绩。而对于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详细的询问,考察数据的真实性。这样可以做到实验操作成绩的评定基本公平。

4.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可以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规范准确,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误差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确切合理,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完整,是否能较准确地分析出通过数据或实验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考查学生实验总结是否全面,是否有独到见解。凡此种种,都需要教师认真地批阅实验报告,正确判断通过实验报告所反映出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此给出合理的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实验报告上的原始数据单必须是学生自己交给老师签字的原始数据单,上面不仅应该有老师的签字,还应该有学生的签字。然后,再根据原始数据单来检查学生的数据处理是否与其原始实验数据相对应。数据计算是否正确无误。根据实验数据所作出的图线是否正确。这是判定学生实验报告成绩的关键,也是实验报告成绩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的要求。将上述部分的成绩按照实验纪律15%,预习15%,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30%的比例将各项成绩综合即得到该次实验的最终成绩。再将各次实验的最终成绩求平均值即得到本实验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本门实验课程总成绩的70%。

二、考试成绩的评定

在学期的期末实验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进行实验考试。考试的形式有口试、笔试和操作能力考试三种形式。

1.口试

口试就是以2~3位教师以类似答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逐一面试,每位教师可以提1~2个与实验相关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判定学生的实验水平,现场给出实验考试成绩。这种考核形式的优点是考核速度较快,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成绩相对比较公正。缺点是,试题的量比较少,不同的同学需要回答的问题互不相同,因此成绩有一定的偶然性。

2.笔试

笔试可以闭卷方式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的理解,对于常规仪器的认识,对于误差理论的掌握等,可考查学生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结果、理解相关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考核方法的特点是题目的量比较广,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只要监考严格,成绩也比较公正。缺点是耗时较长,老师要改卷,工作量较大。

3.操作能力考试

操作能力考试,就是以实际操作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的考试内容(实验项目),让学生现场完成实验,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评定成绩。所选内容最好是设计性实验内容,可以给出实验题目、要求,给出可供选用的仪器,给出部分资料或不给资料,主要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法,自行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整个实验过程独立操作,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做出实验报告。这种形式的考试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所占总成绩比例可以稍大一些。缺点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准备仪器的工作量非常大,因为不同的实验项目需要准备不同的仪器,而且抽签决定的实验项目是不确定的;教师需要根据抽签结果不停地将不同的仪器搬进搬出,而且实验考试过程中还要随时监控各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劳动强度非常大。另外,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核一个实验项目,成绩有一定的偶然性。例如,一个学生只有一个实验完成的比较好,而实验考试刚好就抽到这个实验,那他的成绩就会比较高,不能真实地反映他的实验水平。

4.选用

上述考核方式各有利弊,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当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时,可以选择操作能力考试的方式。当时间比较紧张时,可以选用口试的形式。当想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与实验相关的各方面能力时,可以选择笔试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上述考核方式中的一种或两种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期末实验考试的成绩,一般占到实验课程总成绩的30%。

三、综合评定成绩

比例。同时,在平时实验考核中也可以加入其他一些考核指标。例如,在学生合作完成实验的情况下,可考查学生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再如,环境卫生也可以算一项考核指标,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和责任心等。综合成绩中各项考核内容所占比例可参阅表1。上述成绩的评定和统计是比较繁琐的,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艰辛劳动。为了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我们制作了标准的EXCEL格式实验成绩统计表格,把繁琐的实验成绩统计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提高了实验成绩统计的准确性,同时也使得教师摆脱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水力学实验报告篇6

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2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2.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初中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讲氨气、甲烷等气态物质时,就可以从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

2.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3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

3.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

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譬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氯气与水能发生下列反应:C12+H20HCl+HC10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3.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如教材中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于燥的烧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在化学实验室里,很难将烧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学分析了上述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将浓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4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5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二年级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

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5.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