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小故事(精选5篇)
时间:2023-07-26
时间:2023-07-26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下起了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点评
尊师,是一个为学生者应有的基本礼貌,沈从文旷课逃学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所幸的是他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发散思维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阐述做人应该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承担责任。还可以用来证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贝克尔是澳大利亚的一位老人,有一次,他在商场内和当时任总理的霍克为养老金问题争论起来,双方互不相让。霍克一时冲动,骂了一句:“你这个愚蠢的老家伙!”
事后,贝克尔越想越不服气:你是总理就可以随便骂人吗?于是,一张状纸把霍克告到了昆士兰一家地方法院。
地方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一时舆论为之哗然。霍克也认识到骂人家是“愚蠢的老家伙”是不文明之举,决定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的这一句粗野的语言向贝克尔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不文明措词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这位老人家,我愿意就此向他道歉,并诚恳地请求他原谅我的不逊。”
点评
虽然总理犯错在先,但是他用他完美的礼仪和尊重取得了别人的原谅和尊重,也向别人展示了他敢于认错的勇气。可见,讲究文明礼仪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反,恶语相向则是对人最大的伤害。
发散思维
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说明,人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担后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明白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明白,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那里,“避席”是一种十分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上一篇:麻雀阅读题及答案(精选3篇)
下一篇:医院死亡证明优秀(精选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