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3篇)
时间:2023-08-17
时间:2023-08-17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2分)
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3分)
阅读答案:
7、行(答“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8、示例:“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5、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西”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
10、(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 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 罍而歌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11、(2分)从两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3、(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14、(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9、(2分)B
10、(2分)C
11、 (2分)早莺 新燕 渐欲 浅草 才能微润 始解 乍明 新开 始掠 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
12、(2分)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13、(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
14、(2分)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
上一篇:个人自荐材料(精选3篇)
下一篇:就职表态发言稿优秀(精选2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