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实用范文收集(3篇)

时间:2024-02-18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实用范文汇编

在电子通讯发达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宏大叙事被受众逐渐淡忘,微信、微博等起身微末的途径打破了旧有传播方式的话语权垄断,给如今这样一个微时代注入了公民社会的新式文化基因。在“全民表达”的背景下,我们从“微传播”中不难窥见社会“正能量”的完整影像。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所说过的那样: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

首先,“微传播”给了许多人希望,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价值。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破天荒地给了我们每一个公民相对平等的表达平台和更加公平的生存解决方案。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感悟、对身边美好的珍视、对世界舞台刹那间的突发奇想、对有趣事物的兴奋讨论,都成为了我们表达的素材和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甚至用这些产品去形成舆论、帮助危困。我们用自我表达的本质诉求去展示一种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

同时,“微传播”也促使我们不断追求。它让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了切实的改变,它甚至成为我们生活中对正义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年轻人用直播节目彰显自己的生活方式,传递自己积极的价值观。有些“新人类”,在网上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呼朋引伴,最终成为志向相同的伙伴。无论是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如“谐乐剧组”般的“草台班子”,还是在网络直播中享受热烈掌声的草根艺人,亦或者是那些被误认为玩物丧志却实则在网络世界为国争光的电竞选手们,都用事实讲述着网络和生活本可融为一体的道理。

此外,“微传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它能帮助我们惩恶扬善,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暖意。无论是“道德典型”还是“最美瞬间”,一张照片,一枚动图,一句评论就能引燃热烈讨论。社会的阴影会在这种呼吁光明的诉求中急剧萎缩。“微传播”让是非更有棱角,让幸福更可度量。

诚如理查德·怀斯曼所说:“微传播”给我们希望,给我们鞭策,当然也提供给了我们改善生活的凭借。它毫无疑问地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手段。更进一步,我们甚至可以讲:与其说是“微传播”提供给了我们正能量,毋宁说是人们在追求正能量的旅途中,又发明了一件好用的工具。

当然,所有能给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属于正能量。它不仅仅只存在于“微传播”之中。“微传播”的碎片化和娱乐化,决定了它不能代替真实的生活而存在。

它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清澈的镜面、一个精彩的维度、一盆耐看的植株。我们唯有不断思考与探索至善的内涵,追问真与假的界限何在,不断甄别人云亦云的流言,我们才能真正地领会正能量的含义。面向思考而活才能面向正义而活。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实用范文汇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文化的载体,传承人是非遗的载体,传承人通过继承非遗,延续文化命脉;传承人通过创新发展非遗,激发文化活力。所以,传承人连接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正如非遗专家刘魁立所言:“传承人就是站在今天坚实的土地上,左手拉着历史,右手又伸向未来。”

传承人继承非遗,延续文化命脉。非遗是活态的,依托于人来传播传承。传承人会继承先人的种种规范与程式,所以往往他们的一次口述、一种腔调、一些手法直通远古,为先辈留下的遗产续上了香火,延续了文化的命脉。如若没有传承人,我们就不知道有一个故事叫“走马故事”,更无法体味到历走马镇摩肩接踵、人喧马叫的热闹景象;也不知道有一种戏叫“皮影戏”,更无缘欣赏到艺人们在幕布后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曲调讲述故事的精彩画面;更不知道有一种雕刻叫“东阳木雕”,更无法见识到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场景安排错落有致、刀法层次分明的绝技精艺。所以,传承人就是冯骥才所言的:是大地上的文化精华,是黄土地上的艺术大师,是传承我们龙的精神的代表。

传承人创新非遗,激发文化活力。因为创新,文化才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而这种创新是建立在传承人与生俱来的文化自觉性上的。传承人把自己所持有的非遗项目当作“手心里的宝”,把传承非遗视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这份文化自觉性驱使他们面对非遗传承困境,勇于担当,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让非遗在时代的变迁中绽放无限光彩。湘绣传承人吴宁,面对传统刺绣工艺传承难题,将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和担当化作动力,走上推动湘绣技艺传承和创新发展之路——发奋研习技法,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融入创新,让湘绣走向更远的未来。所以,有了传承人,非遗的创新才有动力,文化的发展才有活力。

传承人是非遗发展的主体,是连接文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黏合剂,所以保护传承人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文化部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保护非遗传承人:出台政策文件,为非遗传承人“正名”;开展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培养新的传承人,确保非遗传承后继有人;增加传承人补助经费,让传承人生活无忧⋯⋯这种种举措的背后体现了国家保护非遗传承人的决心和英明。但当前我国传承人老龄化明显、“招不来、留不住、传不下去”的问题依旧突出,所以,保护传承人任重而道远,需要久久为功。

传承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没有他们,我们无法追溯历史,也无法立足当下,更无法展望未来。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对他们崇高的敬意,培养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实用范文汇编

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到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到仁者爱人、以德立人……这些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亿万儿女的心田,也让人们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至今依然历久而弥新,为此,我们要守护好、发展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守望传统文化,要守护其精魂。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保住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就是留住中华民族的根。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因此,应当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保护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守望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生产、储存、表现方式以及文化的传承、体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守望传统文化要充分利用技术和创意含量高的载体与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让人们在形象化、互动化感知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坚持古为今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其与节日庆典、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相结合。

守望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该束之高阁,而应以更炫的方式走进生活。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过去式,和现代生活距离很远,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就会在遗忘中生出僵化。《唐宫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是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文艺创新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同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书写出当代文艺的辉煌篇章。

传统文化记录着我们的过去,承载着我们的现在,如果不能茁壮成长,中华民族将无法拥有光明的未来。传统文化是民族成长的根苗,华夏儿女应履行自己的守望之责,不负祖先期许,助力子孙承载。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