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滋病的论文(大全(精选2篇)
时间:2023-07-11
时间:2023-07-11
中国艾滋病的现状
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的总人数约为100万,将中国人口以14亿来计算,那么每1400个人之中就将有1个艾滋病。如果将将总人口中的16岁以下以及60岁以上的艾滋病感染率偏低的人群剔除,那么我有理由相信几乎每1000个16-60岁的人中就会有一个艾滋病感染者,这个感染率如果放在一些别的病上面也许并不太严重,但当这个感染率是那个让人害怕让医疗技术束手无策的艾滋病的时候,难免不让人恐慌,也许某一天你坐在地铁上,你边上的某一个人就是艾滋病携带者。
在1999年,当时相关部门公布的中国艾滋病人数仅仅为31万,短短11年中国艾滋病人口增长了2倍,目前中国每年新发艾滋病的增长率高达40%,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相信在未来的10年中国艾滋病人数将会达到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步。
在众多的艾滋病感染者中,仅有20%-40%的感染者在感染初期会出现一些急性症状,大部分感染者会毫无症状的生活。据估测目前100万感染者中,有60%的群体是找不出来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在毫无防护意识下生活着,这一群体给艾滋病的预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极大的加速了艾滋病的扩散。同时在中国众多的性工作者中,他们艾滋病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而且大多没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意识,使得艾滋病的感染率急剧增加。
戴志澄表示,根据卫生部专家测算,我国艾滋病病毒人群最新感染率为0、07%,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但从绝对人数上仅次于印度,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十四位。自1985年中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中国估计已有感染者84万,艾滋病病人8万。截至今年6月底,已报告艾滋病感染126808例,病人28789人,艾滋病蔓延呈上升趋势。我国艾滋病传播地区差异明显,其中云南报告的人数最多,占全国四分之一,其次为河南、广西、新疆、广东。
其实中国随着近些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婚外性的普通,艾滋病毒已经呈现从过去的血液传播转为以性传播为主,而且在这种传播的途径之下,有90%的感染者是官方无法统计的,在婚姻中的男人女人,在当今社会经不起色诱和物资的诱惑,纷纷出轨和出墙,在不知不觉中就感染了艾滋病,又传染给自己的家人,这种交差式的传播已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在大部分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地传播。
对策
首先是要加强各级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其次是要根据艾滋病传播的3种途径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例如在以非法采供血为主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地区,以加强艾滋病病人的救治救助为主;在以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地区,要重点加强宣传教育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措施的推广实施;在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地区,重点加强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第三是明确相关政策,加大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关怀救助和病人管理的工作力度。继续大力推进和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民和城镇贫困居民中艾滋病患者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在全国实行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治疗,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给予关怀救助,中央和地方财政视情况,对其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给予适当补助。要采取医疗服务与社区服务、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避免社会歧视。第四是切实做好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去年3月,第一批51个示范区已正式启动,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第二批76个示范区也正在建设中。第五是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趋势是防控艾滋病的关键。各地要加
强监测工作,强化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本地区艾滋病疫情,并依法、适时向社会公布有关疫情和防治情况。第六是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防治工作。中央已将疾病控制工作作为财政投入的一个重点。在艾滋病防治上,中央财政除集中采购抗病毒药物和提供部分检测试剂外,还将对经济困难地区和重点地区,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给予支持。各地也相应增加了艾滋病防治的投入。
这些投入将对我国艾滋病防治发挥关键的作用。第七是加强艾滋病防治的法制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将尽快与有关部门共同合作,对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清理,对其中不适应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的进行修订。组织起草国家《预防控制艾滋病条例》,争取年内提交国务院会议讨论,积极稳妥地推进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同时,研究制定相关保险制度,妥善解决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伤害)感染风险问题。第八是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信息与技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合作中,坚持以我为主、为实现我国防治艾滋病“规划”和“行动计划”服务的原则,继续争取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并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探讨防治艾滋病的策略,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关于艾滋病的论文(大全》,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简述基因工程及应用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09外语1班 姓名:魏京京 学号:294010125
摘要:在经济领域中,生物技术是被人们看好的一个新兴产业,其主要的产品就是转基因作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这些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吃的豆腐到治疗肿瘤的干扰素到一出生就必须使用的各种疫苗,有许多都是基因工程的产品,人们已不可能避免这个问题。基因工程的原理就是对遗传物质进行操作,把编码所需要的蛋白或性状的控制基因转入其它基因组,从而得到所需要的产品。生物基因组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但这种人工来改变基因组的方法,但其基本的机制还没有被完全弄清楚之前,会不会造成一些不可预见的灾难,谁也不敢保证说不可能。至少有实验证明转基因的玉米花粉会导致某种蝴蝶的死亡,也就是说可能对生态带来危害。目前,许多国家都出台政策要求转基因产品都贴上标签,以让人们能选择使用。目前对基因工程产品的态度是使用,但要慎重。
关键字: 基因 转基因工程 转基因作物 正文: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1: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按着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与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按目的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系统,分为原核生物基因工程,酵母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和动物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事业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也为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基因工程还可应用于基因的结构,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等重大问题的探讨。
2:基因工程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可把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转移到与其毫无关系的任何其他受体细胞中,因此可以实现按照人们的愿望,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第二是某一段DNA可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为准备大量纯化的DNA片段提供了可能,拓宽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二:基因工程的诞生
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发展的影响,基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成就主要包括了3个方面:第一,在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明确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第二,是在50年代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传递的问题;第三,是在50年代末期和60年初,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并成功的破译了遗传密码,从而阐明了遗传信息的流向和表达问题。使人们期待已久的,应用类似于工程技术的程序,主动的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类型的美好愿望,从理论上讲已有可能变为现实。
但在60年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下,真正实施基因工程,还有一些问题:要详细了解DNA编码蛋白质的情况,以及DNA与基因的关系等,就必须首先弄清DNA核苷酸序列的整体结构,怎样才能分离出单基因,以便能够在体外对它的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的有关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对于基因操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70年代两项关键技术:DNA分子的切割与连接技术,DNA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DNA的结构分析问题。
应用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对DNA分子进行体外的切割与连接,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基因操作技术。有人甚至说它是重组DNA的核心技术。1972年在旧金山H、W、Boyer实验室首先发现的EcoRI核酸内切限制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7年在世界上有5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发现了DNA连接酶。1970年当时在Wisconsin大学的H、G、Khorana实验室的一个小组,发现T4DNA连接酶具有更高的连接活性,有时甚至能催化完全分离的两段DNA分子进行末端的连接。到了1972年底,人们已经掌握了好几种连接双链DNA分子的方法。在70年代,将外源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的转化现象获得成功,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S、Cohen等人报道,劲氯化钙处理的大肠杆菌细胞同样也能够摄取质粒的DNA,从此,大肠杆菌便成了分子克隆的良好的转化受体。不到四年,世界上第一家基因工程公司“Genetech”注册登记,意味着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已跨入商业运作的门槛。
70年代初期,开展DNA重组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已经具备了条件。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P、 Berg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率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DNA体外重组实验,并因此与W、 Gilbert, F、 Sanger分享了1980的诺贝尔化学奖。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1 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几乎在所有生命科学分支学科中得到应用。 (1)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大肠杆菌体内的基因50%以上已被定位,其DNA序列已被测出,基因表达调控关系也基本搞清。N噬菌体的基因60%已被定位,其DNA全序列被测出。在真核生物中,利用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已发现上百种癌基因和209余种抗癌基因,它们分别是细胞增殖调控的正负信号。
(2)在发育生物学中精细胞的分化及受精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基因表达的发育调控的研究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3)在神经生物学方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脑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构显示,脑中约有3万个基因处于表达状态,其中脑特异的mRNA占总mRNA的6、5%,长度在2640bp,这些mRNA编码的蛋白质承担着神经系统的特异功能。研究脑组织不同功能区的mRNA分布,从cDNA推知其表达蛋白质的结构,结合抗体标记这些蛋白质在脑中的分布,将最终导致在分子水平上揭示脑思维、记忆功能的机制。
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具有重大作用,将对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对于了解人类的全部基因构成,提供可资查的一个完美的基因信息库,也为认识人类遗传疾病和癌发病机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转基因植物
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负责特定的基因转入农作物中去,构建转基因植物,有抗病虫害,抗逆,保鲜,高产,高质的优点。例如,有一种叫BT的细菌,天生可以释放出一种杀虫毒素,运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把这种细菌的基因提取出来,注入到对抗生素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菌体内,在把它放在一个抗生素环境中,这样一来只有那些既具有BT杀虫基因,又对抗生素有免疫功能的细菌能够存活下来,最后把这些细菌的基因抽取出来,注入到玉米细胞中,于是这种玉米便获得了杀虫的功能。
下面列举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主要应用。
(1)。增加农作物产品的营养价值,如:增加种子、块茎的蛋白质含量,改变植物蛋白的必需氨基酸比例等。
(2)。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能如:抗病虫害、抗旱、抗涝、抗除草剂等性能。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将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4)。生物固氮的基因工程。若能把禾谷等非豆科植物转变为能同根瘤菌共生,或具固氮能力,将代替无数个氮肥厂。
(5)。增加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产率。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构成全世界药物原料的 25% ,如治疗疟疾的奎宁、治疗白血病的长春新碱、治疗高血压的东莨菪碱、作为麻醉剂的吗啡等。 上述几个方面都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进展。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所产生的毒素蛋白(BT)对许多鳞翅类害虫有杀灭作用,已有喷洒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产物或提纯了的BT于农作物叶面,用于虫害防治的实验。近来,用植物基因工程的方法,已经培育出能表达BT毒素的转基因植物、烟草、马铃薯、番茄等。它们在田间实验表现出对玉米螟、棉铃虫、烟草天蛾等虫害有杀灭防治效果。另外,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奶牛或肉牛,提高牛奶产量,提高饲料转化率等等,亦有实验报道。但是,转基因植物/动物 真正达到可以实际应用,还需许多基础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价值
酿酒、食品、发酵、酶制剂等工业门类均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基因工程方法在改造所用微生物的特性中有极大潜力,因此,可以应用在工业生产的许多方面,提高质量、改进工艺或发展新产品。下面仅举几个例子。啤酒酿造中,主要的发酵微生物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酵母把麦芽汁中的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二糖等成分转变成乙醇。但是麦芽汁中还有约占碳水化合物总数约 20% 的糊精不能被酿酒酵母利用。另一种酵母叫糖化酵母 (S、diastaticus) 能分泌把糊精切开成为葡萄糖的酶,但是它产生的啤酒口味不好。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糖化酵母中编码切开糊精的酶的 DNA 基因引入酿酒酵母中去。这样的酿酒酵母工程菌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麦芽中的糖成分,使啤酒产量大为提高;并且因为残余糊精量的降低,亦提高了啤酒的质量。
在白酒和黄酒的酿造和酒精生产中,常用霉菌产生的淀粉水解酶使淀粉糖化,然后由酿酒酵母把糖转化为乙醇,淀粉需先经高温蒸煮,淀粉颗粒溶胀糊化,才能被霉菌产生的淀粉糖化酶所作用。蒸煮消耗的能量甚多,不少实验室已经试验将淀粉糖化酶基的基因转入酿酒酵母,使淀粉糖化及乙醇发酵两步操作均由酵母来完成,并且力求免去蒸煮过程,可以大为节约能源。
干酪是高附加值奶制品,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制造干酪需要大量的凝乳酶。传统的方法是从哺乳小牛的第四个胃中提取凝乳酶粗制品,当然很不经济。现在已经做到将小牛的凝乳酶基因转入酿酒酵母中去,经酵母菌培养生产出大量具天然活性的凝乳酶,用于干酪制造业。
乳清的利用:干酪生产中,取出凝乳块后,产生大量乳清。乳清中含有很多乳糖,少量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把乳清作为废弃物排出,BOD 值甚高,造成污染。近来把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的水解乳糖的基因转入酿酒酵母,后者便可利用乳清发酵来产生酒精。 4 基因工程在医学方面
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是一种 51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1982 年美国 EliLilly 公司推出基因工程制造的人胰岛素,商品名为(Humulin)。传统的生产方法是从牛的胰脏中提取。 每 1000 磅牛胰脏,才能得到 10 克胰岛素。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编码胰岛素的基因送到大肠杆菌细胞中去,造出能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从200升发酵液就可得到10克胰岛素。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的效能,是一种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国际上批准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只有它。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干扰素基因处于“睡眠”状态,因而血中一般测不到干扰素。只有在发生病毒感染或受到干扰素诱导物的诱导时,人体内的干扰素基因才会“苏醒”,开始产生干扰素,但其数量微乎其微。即使经过诱导,从人血中提取1mg干扰素,需要人血8000ml,其成本高得惊人。据计算:要获取1磅(453g)纯干扰素,其成本高达200亿美元。使大多数病人没有使用干扰素的能力。1980年后,干扰素与乙肝疫苗一样,采用基因工程进行生产,其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与乙肝疫苗十分类似。现在要获取1磅(453g)纯干扰素,其成本不到1亿美元。从人血中分离纯化治疗一个肝炎病人的费用高达二三万美元,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治疗一个肝炎病人大约只需二三百美元。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大量干扰素,是基因工程药物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
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方法是,将目的基因用DNA重组的方法连接在体载体上,然后将载体导入靶细胞(微生物,哺乳动物细胞或人体组织靶细胞),使目的基因在靶细胞中得到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蛋白质提纯及作成制剂,从而成为蛋白类药或疫苗。若目的基因直接在人体组织靶细胞内表达,就成为基因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李建凡:《克隆技术》 化学化工出版社
3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09外语(1)班
姓名:魏京京
学号:2940101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