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精选5篇)
时间:2023-07-17
时间:2023-07-17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11]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4]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5]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
谈谈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 张秀芳
【摘要】教学活动,从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而我们已进入了这个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主题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崭新时代的崭新教育,呼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建立民族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 关键词:平等 和谐 以人为本 师生关系
当今,是个平等的时代、是一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以前学校中那种传统的、老师占权威地位、高高在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如果说,过去是学生怕老师;那么现在像有的学校老师不敢对学生说句大话,要让老师怕学生,那也是没有道理的。谁怕谁都不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的师生关系是存在于学校之中的众多的人际关系之一,也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是从属于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一种“生活关系”,是学生完整的人格与教师完整的人格在教育中相遇并发生联系而形成的。 民主的、正常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老师应该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在教育教学改革与新课程体系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构建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自己。 (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
苏赫姆林斯基在《帕芙蕾什中学》一文中说:“一个好的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曾是个孩子。”鲁迅先生不是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吗,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又于人类的智慧、道德、人格互相联想。爱学生就是要用精湛高超的教学水平、教育艺术,在学生心里播下对老师、对学科的爱的感情。
学生心中有杆秤,时常掂量着老师。一个调查显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形象三部曲是——“入幼儿园时,我希望老师是姐姐”;“读小学时,我希望老师是妈妈”;“到了中学,我希望老师是朋友”。这姐姐、妈妈、朋友,就是能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人。使学生无知时有人指点,疲劳时有人依靠,欢笑时有人陪同,伤心时有人抚慰。教师就要尽力倾心成为这种可亲可敬可佩的人。当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时候,你的话语自然就变的亲切温馨,目光自然就变得满含信任,举手投足都会变得优美动人。只有充满爱心,师生之间才会亲密无间,教学相长,而这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极大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二、)相信每一个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感情相融,能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时,学生就会乐意接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这样就能达到师生关系融洽的效果。相信他,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教师力求营造一种宽松、愉悦、自在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整个心灵奉献给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让学生感到亲切,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进行纠正或补充,提出不同的见解。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美好的情感。孩子的感情世界往往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比如一位北师大教授介绍说,问“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结果被问的中小学生极大部分都回答“一只都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而却有一个小朋友做出精彩的回答:“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还剩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是以丰富的情感为基础的,相信这一点对于建立现代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在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里学习,这个环境一定是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老师,不会受到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遇到困难,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做到:
首先,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尊重差异就必须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由于没个学生家庭、文化环境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他们认识事物额水平及相应的知识也不会完全一样。而学习过程又是一种个体的认识活动的过程,比如当有个数学问题提出来以后,每个学生都会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老师所谓标准答案以外的答案,只要答案合理,这时老师都应该给以肯定。其次,教师要蹲下来看儿童世界,发自内心的欣赏学生的成长,分享的他的快乐。法国的教育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曾说道:“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样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就是老师,老师就是学生。老师不可能在不平等的环境中获得真正意义的尊重,而只有在尊重学生的行为中得到真正的尊重。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蹲下来看他们的世界,发自内心的欣赏,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共同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不同解题方法的肯定和欣赏,学生就能拥有和体验自己的尊严所在并享受着被人认可欣赏的快乐。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的共同体,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
四、)学习每一位学生
教师以权威者、社会代言人、长者身份自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的教育是师生走向交往的对话的时代。交往即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活动。因此,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平等的,这就说明里教学不仅上学生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也是老师向学生讨教的过程。我国古代教育遗产中就有:“教学相长。”“然后知不足。”等主张。这都要求师生要相互学习,在教学交往中共同获得知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师生得到共同的发展,这无疑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里基础
高效教学的本质是良好师生交往互动,而真正意义上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其不可缺的因素之一。让我们在教学中把关爱作为基础,把信任尊重当作教育艺术,把热爱化为动力,把学习视为职责,搭建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
作为学生,应当看清自己的位置,正当行使自己作为学生的权利,与教师加强沟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要尊重、信任并理解老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正确看待师生关系。
作为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是学生生活道路上的启蒙人。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教诲。。素质教育与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学生不再是被强制塞饱的鸭子,只等待老师来喂;学生也不能够不把教师放在眼里。学生应当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配合老师搞好教学工作,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
(二)尊重、信任并理解老师
我们常说教师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其实反过来,学生也要尊重、信任并理解自己的老师。教师尊重学生,必将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教师信任学生,必将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理解学生,学生必定会体谅教师。
首先,学生要尊重并热爱自己的老师。学生不能亲其师,也就不能信其道。结果,就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学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师生无法形成一股合力,师生之间就不可能形成共识。甚至,师生之间可能会形如路人,或者互为仇人。这样会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有可能会给社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教师是甘做人梯的,这种奉献精神是伟大的,每个学生的成长和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教师的汗水和心血。所以,学生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自己的老师。其次,学生要信任并理解自己的老师。学生要体会教师劳动的艰辛,要体会到教师的苦口婆心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当教师在处理问题上出现错误的时候,作为学生千万不能因为老师错怪了自己就因此产生嫉恨心理,以为教师偏心眼,更不能采取消极的态度与教师对抗。学生应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能解释就解释清楚,一时不便解释的暂时放一放,以后找适当的时机再解释,也可请别人代替自己去解释。这样,通过缓和的方式解除相互间的误解,缩短心理距离,扭转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师生关系会更融洽。
三、从家长的角度来讲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接触孩子最多的老师,更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家长的情绪、态度、思想感情等等都对孩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家长要从物质上关心孩子,更要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应经常与孩子谈谈心,谈谈孩子的学习生活,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孩子懂得尊重、理解家长,这就给学校师生关系良好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21世纪,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多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时时处处的尊重;有赖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有赖于学校、家长、学生的全力配合。而且我坚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完善一定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创造出优质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济,劳凯声,檀传宝。 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黄爱华。黄爱华于智慧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题目:德育论文
谈谈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
良好品德
活动中养成
内容摘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们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的重任将来都要落在他们身上。少年儿童在他们的童年时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而少先队的各项活动的组织是少先队的生命力,一个精彩的少先队活动会培养少年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在活动中,除了提供他们动手、动嘴、动脑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从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培养良好的品德,进而完善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如何培养少年儿童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的品德对于一个少年队辅导员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辅导员 良好品德 活动开展
以全体少先队员为中心,以队员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这是新课改学校工作的重心,这同样也是学校少先队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以德育治校的重要思想,加强少年儿童思想教育。深入开展少先队大中小队活动,对队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优秀的慎独自律。通过小学六年的教育,将队员培养成一个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树立对孩子正确的培养观。
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都会有一些规划,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孩子。但是对于成功的定义,每个家长又不尽相同,而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片面的只重视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发展,希望孩子可以门门考试都得第一,希望孩子成为班里的“尖子生”,希望孩子可以一路绿灯顺利升入升学率最好的中学、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乃至最后大学毕业会找到最好的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培养。很多老师和家长恨铁不成钢,因此就出现了“红校服”、“绿领巾”以及“狼爸”、“虎妈”,这些现象的产生无疑也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无论物质如何,一个人对精神上的需求永远都要大于物质需求,因此一个物质富有但精神匮乏的人不会是幸福的人,但是我们之所以要孩子们物质富有,就为了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这仿佛成了一个矛盾。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矛盾,孩子们的品德与成绩可以同时发展和提高,并且两者之间也可以起到互相推动的作用,一个有正直、善良、诚实、友爱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将来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此同时也推动他各方面的成功。
因此,在孩子处于少儿时期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时,不应把高分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更需要孩子具有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的孩子,这样才能使得孩子们长大后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建设祖国报效国家。
二、 辅导员开展少先队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少先队来说,一个好的少先队活动是对少先队进行基础教育和培养队员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它可以培养队员多方面的能力,为队员提供动手、动嘴、动脑的条件和机会,通过活动来锻炼队员的能力,培养队员多方面的良好品德,进而给校园文化生活增添色彩。
与此同时,辅导员在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时也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活动要有计划。
无论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辅导员都要有一定的计划和组织才可以开展进行,计划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活动的质量和最终的教育效果。
2、 活动要有相应的管理规章
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管理,不是说为了搞活活动就可以放任不管,要有专人负责,落实到每一个队员,包括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的形式、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都需要特别进行规定。
三、 通过少先队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品德。 辅导员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都有一个主旨思想,就是想让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从中获得快乐愉悦身心,因此如何开展让少年儿童愿意参与的、积极参与的、有意义少先队活动是我们每一个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让少年儿童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做到快乐参与,快乐玩耍,快乐成长。
1、善于利用节假日来开展活动。
节假日活动是少先队活动的主要主题常规活动,也是各少先队较多开展进行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以各个节假日为主题开展的中队会,来针对每个节假日的特点来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让他们通过活动的开展去体会这些节假日的意义,从中受到影响。因此,要根据各个节日来设计与之相关的特色中队会,来表现每个节日的特点。
例如在元旦的时候,可以以“庆新年许心愿”来作为主题,在同学们庆贺新年的喜悦中许下自己的心愿。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可以组织每个班集齐自己班同学的心愿,放到代表各自班级的大的许愿瓶中,珍藏孩子们的心愿,这样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心愿会被珍藏,他们也会格外真诚的去许愿,孩子们在许愿后也会互相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有的孩子还会提前几天在自己内心的心愿中进行一下筛选,不但可以增强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内心的愿望和想法,以此创造出一个奋斗目标鼓励自己去加油实现愿望。而在“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自己动手为妈妈献花”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来描绘表达出对自己母亲的爱,而且自己手工做的鲜花也比孩子去花店买花更有意义,让孩子们体会到自己付出心意的东西要远远比用物质买到的东西好,这个过程中不但能锻炼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同学互相之间帮助完成也会让他们彼此增进团结友爱的感情,孩子们把自己亲手做的花送给妈妈的时候,也会从家长那里得到亲情上的爱和鼓励。对于“世界水日”、“地球日”、“全国爱眼日”等节日中,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的少先队活动让少年儿童在了解到这些节日的目的来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可以让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能源浪费的问题,然后去进行改正,比如让孩子们及时关闭水阀,及时关灯,节约纸张,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现在的孩子要比我们小时候的压力大得多,他们面对社会的迅速发展,面对家长的压力,面对老师的压力,面对与自己同样大的同学同伴的压力,容易让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和心理影响,如果我们不对孩子的这些消极情绪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消除,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可以开展一些心里健康教育的活动,从而引导孩子们消除负面消极心理,健康成长。
例如现在的孩子爱说谎的情况比较严重,孩子有这种情况发生不能一味的怪孩子不够诚实,很多时候他们会这样也有大人们的问题。很多大人们不把孩子的话当回事,觉得他们说的话没有太多意义,因此孩子们没有机会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便会产生一种说实话也没有用的感觉。还有得则是对孩子期望过大,当孩子压力过大而且达不到大人们预期的目标的时候就会想逃避,或害怕被惩罚,便会为了应付而说谎。有的孩子是因为家庭中父母总是对他们连哄带骗,本身做父母的不能以身作则去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孩子在那样的生活环境自然也学会了说谎。还有的孩子则是通过对事实的夸张或说谎来引起大人们对自己的注意,或通过说谎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了解了孩子到底为什么不诚实的原因后,辅导员应该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去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解决,除了个别行为较严重的孩子可以含蓄的进行劝诫,辅导员还可以针对诚实这一主题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借一些周围孩子不诚实的例子,让另一些孩子们编排情景剧演出来,通过自己的同学演出来这些不好的情景,让那些不诚实的孩子在看情景剧的过程自然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潜移默化的去感染影响孩子抛弃说谎的不良习惯。
3、定期结合班里发生的事件展开讨论活动。
少年儿童正处于思维的成长期,但是很多幼稚的想法也会相互影响他们未来看待事物的角度,因此要针对班级内日常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小事情来展开活动对他们进行教育。例如针对有些孩子跟同桌处理不好关系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为什么彼此不能和谐的相处,互相有什么误解和矛盾,在了解了这些矛盾后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孩子们在参与了这些讨论后可以明白要互相体谅,要学会以宽容善良的心对待对方,进而形成整个班级内部都很和善友爱的班风。
还有对于孩子们喜欢给彼此起绰号的的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这样起绰号到底是好处大还是坏处大,或者哪样的绰号是好的,哪样的绰号会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孩子们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会端正与人相处的态度,对于那些可爱的绰号会进一步增进同学们彼此的关系,而不太合适的绰号,通过孩子们的讨论会让他们自己明白那样对同学是不尊重的行为,进一步培养孩子们与人为善,懂得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4、让少年儿童参与到一些实际的组织工作活动中。 辅导员要善于让孩子们参与到一些组织活动中,不要让他们只是一味的只去参加活动,参与其内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活动是他们自己组织开展的,这对于他们的意义会更大,这些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和组织活动的中心主旨他们也会理解的更好,同时也会培养他们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例如一些中队会的组织进行,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安排,从班级的各项布置到中队会的主题、串场词和中间穿插的一些活动的安排,都可以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做,遇到问题的时候辅导员可以进行指导,但是主要还是发挥孩子们的自身能力。而这个过程,他们不但可以形成一个整理思路,也可以通过负责的同学和各个同学进行活动的安排来锻炼孩子们沟通协调能力,这样的活动从策划到完成,几乎每个队员都会参与其内,有的没有加入的队员也会对这样的活动充满期待,因为这样的活动真正表达了他们同龄人的真实想法,因此活动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作为辅导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创造快乐和享受快乐,因此,开展高质量的少先队活动成为每个辅导员努力奋斗的目标。让每个好的活动都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发挥自己天真可爱的本性,乐在其中,也通过活动让每个孩子能从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资料:
[1]王殿卿 黄秀清 《寻求学校德育新定位》 [2]廖莉琳 《浅谈少先队工作的体会》
[3]杨春莲《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少先队德育工作》 [ 4]李云燕 《让每位少先队员成为中队的主人》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2]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9(01)
[3][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冯婉桢,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德育政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8(12)
[5]孙国友,黄孙庆。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进展与趋势[J]。基础教育研究。2008(11)
[6]谭琳。从人教版小学品德教材对比看我国德育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08(40)
[7]卓晴君。改革开放30年学校德育政策回顾(上)[J]。中国德育。2008(07)
[8]鲁洁。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中国德育。2006(09)
[9]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03)
[10]吴慧珠。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02)
[11]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
[12]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04)
[13]郑新蓉。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课程与教材建设[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02)
[14]鲁洁,高德胜。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J]。中国教师。2004(01)
[15]鲁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3(09)
[16]詹万生。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3(01)
[17]程材。编写一流教材推进素质教育——调阅中小学教材并作重要指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0(06)
[18]孙少平。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
[19]孙少平。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4)
[20] 余丽 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D], 华南师范大学 2003
[2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2][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3]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 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 《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4]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5]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德育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德育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德育论
文)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集中列表于文末。参考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毕业论文内容直接相关的文献为主。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目录表。凡引用本人或他人已公开或未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学术思想、观点或研究方法、设计方案等,不论借鉴、评论、综述,还是用做立论依据、学术发展基础,都应编入参考文献目录。直接引用的文字应直录原文并用引号括起来。直接、间接引用都不应断章取义。每篇论文至少要查阅15篇左右的参考文献,其中含外文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采用我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的“顺序编码制”,中外文混编。论文中,引用出处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和方括号放在引文结束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作为对参考文献表相应条目的呼应。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对文献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英文三位作者后面加“et al”。各类参考文献标识、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①期刊②专著③论文集④学位论文
⑤专利⑥标准⑦报纸⑧技术报告
⑨数据库⑩计算机程序⑩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①磁带②磁盘③光盘④联机网络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②磁带数据库③光盘图书
④磁盘软件⑤网上期刊⑥网上电子公告
b、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期刊——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起止页码、
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化工学报,1995,46:317-323、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清华大学学报,1993,33:62-67、
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精细化工,2014:103-105、
mesquita a c,mori m n,vieira j m, et al、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14,63:465、
专著——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蒋挺大、亮聚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27、
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论文集——作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eiben a e,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putation、piscataway:ieee press,1997:81-86、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14、
chrisstoffels l a j、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专利文献——作者、题名:国别,专利编号、公布日期、
hasegawa,toshiyuki,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position:ep,0634524、
1995-01-18、
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yamaguchi k,hayashi a、 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 thereof:jpn, jp1290606、1999-11-22、
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
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
报纸——作者、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 、
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科技日报,1997-12-12、
报告——作者、题名、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北京:1996、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文献出处,日期、
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08-16/1998-10-04、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
摘、英文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7、注释: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通常有注释,注释主要对文章中某些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和解释,一般排在地脚或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提倡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使用脚注。
8、附录:未尽事宜可将其列在附录中加以说明。论文有关的数据表、符号说明、计算程序、运行结果等均可列在附录中。
下一篇:助学金申请书(精选2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