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论文(精选7篇)

时间:2023-08-12

中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篇1

【摘要】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问时需要做到:有效性、针对性、启发性、注意方法、多倾听、适当的激励和表扬。我们注意探索提问的技巧,用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可以做一名富有效率的受人爱戴的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技巧

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思考和分析能力的科学。思考和分析能力,我们又只能在数学教学去努力培养。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提问在教学中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技巧,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所谓“提问”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围绕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对学生提问,再由学生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肤浅看法。

1、有效性原则

最初的有效教学,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地接收知识”。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焦急的询问:“听清楚了吗?”、“听懂了吗?”,好像学习倒成了一种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有效地提问就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以达到提问的目的,体现提问的有效性。

2、针对性原则

提问是有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否则,就会大大地降低你的课堂效率,所以,我们提问前要弄清楚:提这个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有多少学生能够回答,可能得到解决些什么样的答案,错误原因何在,如何纠错,与该问题相关的知识或方法有哪些,等等;因此,我们绝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盲目地提问;而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问。

3、启发性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出的问题可能需要有所暗示,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再次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尽可能自觉地加以纠正,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对学生有所启发。

4、提问要注意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就是力量,方法就是智 m、xiaozongshi、 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时,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老师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去激活孩子的智慧和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例如,我们在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就可以这样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互相垂直,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若改为“邻边相等”呢?除了边的改变,还可以怎样改变条件(比如角、对角线等),使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变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些什么样的具体改变?把这些条件组合起来,形成的特殊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样的有效提问,发散了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5、提问后要学会倾听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问题一般会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会丢失自己,迷失自己的方向——大人们为我设计的道路,总是让我迷路。退一步说,毕竟学生的许多想法和点子都是有道理的呀,你不仔细倾听,怎么能了解学生呢?。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

6、适当的激励和表扬

教师不只是教授知识,更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当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无论其答案正确与否,都应适当地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或表扬,哪怕他的答案一无是处。只有这样,你以后的提问,才会得到积极响应,你在课堂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的信任感。

7、做一名富有效率的教师

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导向者”时,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发现者”和“建构者”。为了使我们的授课更加富有效率,我们在课后还得有反思。也就是还得多对自己提问:这堂课的得失在哪里?下一次我会怎样改进?

总之,虽然教学无定法,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遁,提问没有现成的办法,但也得注意一些基本技巧。愿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继承先辈们的宝贵遗产的同时,努力探索,多多实践,注意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振兴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利用新奇的问题创设情境 篇2

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创设新奇的情境,展示数学知识非凡魅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探求规律》一课时,设置一个情境:学生在心里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乘5,然后加上6,再把所得的新数乘6,然后再加上7,最后再把得到的数乘7,把最终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数了。学生试了几次后,老师都猜对了,学生都觉得很神奇,感到像魔术一样神秘。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迫切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然后告诉学生计算方法:设你心里想的数为a,那么结果为210a+301,因此只要把计算结果减去301,再除以210,老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数了。

利用假设法进行互动式情境教学 篇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情境是无限的。所谓情景式教学的本质就是用生活中的实例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从而判断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吸收状况。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没有必要实行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千篇一律的题目,老师可以出一道题目,对一道题目进行不同的假设,让学生在这些假设中明白差别,学会运用不同的知识点。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竞争小组。初中数学老师在教授完一章节的内容之后,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各自给对方出题目,将生活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如果对方能做出来,则对方获胜;如果没做出来,则为出题人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查了做题者的细心,也考查了他们对知识点的分辨以及灵活运用。对于出题人来说,他们要精心设计以及将知识点巧妙地隐藏于生活情境中,这对他们的设计策划能力也是一种考查。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学生之间由于竞争关系互相考查,有利于促进彼此的进步,在同一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商量,互相配合,以得出最完善的结果,这样的过程也是一种进步。在课堂上,由于小组合作的关系,大部分学生会形成团队意识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他们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那些上课不愿意听讲的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的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带动下,他们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发展。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情境课堂的推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广大初中数学老师在研究课本和学生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地将知识与情境结合起来,在实现情境教学优化辅助课堂的同时又不显得累赘繁琐。作为初中生,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还需要广大初中数学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中学数学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问题情境创设法 篇4

(一)联系旧知识,引进新知识

在创设情境时,要遵循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进新的知识。联系旧知识,一方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架起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而且能够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时,情境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非常容易地理解并快速地进入到情境中,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趣味性原则

创设有趣的情境,增添情境中的乐趣,会更加吸引学生,学生会更积极地进入情境中。有趣的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难度适宜的原则

创设的情境要难度适宜,适合当前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的要求,更要适合学生当前的数学水平。难度太低,学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没有乐趣;难度太高,学生会有受挫感。因此,把握好难度,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 篇5

摘要

本文从初中数学出发,针对现在中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初中数学体系十分基础,知识结构十分严谨并且紧密结合,所以需要学生维持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紧跟教学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7(23)。

[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突出动手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篇6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交流的环境,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联系实际亲手实践的习惯,让他们实践中真正做到用心灵去感悟知识的魅力。如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和小剪刀,然后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亲自动手操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进行自由讨论,言论交流,得出正方体展开图总共有多少种。在这种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并发展其空间概念。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7

一、营造生活式的问题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有真知,数学的学习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尤其是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与生活中事物联系越来越密切。比如,数学的出题方式就可以以生活普遍存在的事物现象作为出题的主要元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感知度,在数学的学习中体会到数学运用于生活的意义,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乐趣。例如,问题情境的出题方式:在客运站入口的地方经常会在两侧墙壁1、1米处和1、4米处分别标记一道红线,用来测量小朋友的身高是否超过了免费乘车的标准,在小朋友乘车时,只要在红线标记处一站,就可以目测出是否要对其免票或者是半票。通过这个教学情境,教师就能够将“线段的应用”这一数学问题顺利地引出来,既可以普及生活常识,又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抽象理解变得具体化。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