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扇形统计》优秀(精选6篇)

时间:2023-08-25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图,加强学生阅读、分析和绘制简单统计图的能力:同时。结合分析例题中的统计图,对学生进行重视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三块小黑板,课前分别按照教科书第144—145页画好某市两个工厂的产值、人员和销售情况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已学过的各种统计图

教师:“谁能说一说我们已学过哪些统计图?”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学过扇形统计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三个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某市两个工厂的工业产值、 人员和销售情况。”

1、出示第一块小黑板(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张统计图。这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指名学生回答。(是复式的折线统计图。从这张图看、一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

为了使全班学生的认识更加明确,教师还可以继续问一问学生是怎样看出来的:

例如,哪一条折线表示的是一厂的产值增长情况?怎样看出它的产值增长得快?等等。

2、出示第二块小黑板(各类人员人数统计图)。

教师提问:“这一张统计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工厂的技术人员人数多?”指名学生回答。(是复式的条形统计图。二厂的工人人数多,一厂的技术人员多。)

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条形统计图。教师还可以再补充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张统计图中一共表示出几种人员的情况?两个厂的管理人员各是多少人?哪个工厂的勤务人员少,少多少人?等等。

3、出示第三块小黑板(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

教师:“这一张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工厂都有 内销产品和外销产品。内销是指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外销是指在向国外销售的产品。

谁能说一说,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是百分之几?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这是两幅扇形统计图。在每一幅图中,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都是百分之百。因为工厂的产品不是销往国外就是销往国内。合起来就是工厂的全部产品,百分之百。)

“谁能再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工厂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指名学生回答。(一厂的大。)

4、对以上几幅统计图进行综合分析。

教师:“根据刚才看过的三幅统计图,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工厂的生产搞得好一些?谁能试着说明一下自己分析的理由?”指名学生回答。

可以多请几名学生分析,教师帮助综合与整理。例如,从第一幅图(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一厂生产产值的折线上升得快,说明一厂的生产搞得好;从第二幅图(条形统计图)中又可以看出。一厂的技术人员多一些,工人人数少一些,说明这个厂

比较重视技术开发,所以工作效率高,生产搞得好;另外,从第三幅图(扇形统计图)中还可以看出,一厂的外销量占产品总数的百分比比二厂的高。也说明一厂的产品质量比较好。

二、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表示数量时各有什么优势?”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概括和整理。

学生综合整理统计图的特点以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第146页上的表。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4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如何留好画横轴和纵轴的位置。

2、做教科书第146页“做——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审题,还可以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名请几个学生给全班说一说。(毛衣的销售量从七月份起里上升趋势。到十一月销售量最大:而衬衫的销售量从七月份到十二月份一直呈下降趋势:)

四、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6—10题:

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教材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既扩宽了学生收集数据的渠道,又凸显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材才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学习扇形统计图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自然形成知识的生成点。

2、在前面的统计知识中,学生已经有了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读懂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统计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与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对比观察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

教学反思: 篇3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对相关素材的理解和分析,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4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小学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案。

二 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三 重点难点

会制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四 教具准备

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是用整个图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如: 下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

问:在这个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全班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0%;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想一想:扇形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5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 84公顷

棉花 24公顷

油料作物 12公顷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制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最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5)名称、单位、制表时间,,

板书:(1)84+24+12=120(公顷)

粮食作物:84÷120=70%

棉花:24÷120=20%

油粮作物:12÷120=10%

(2)粮食作物:360°x 70%=252°

棉花:360°x20%=72°

油料作物:360°x10%=36°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

20_年1月制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项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爱好哪项球类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4)图中的“其他”,是把最爱好排球、网球、手球等球类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2 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的音乐成绩,得优的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的有10人,不及格的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制成扇形统计图。

3、右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去年养的鸡、鸭、鹅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养禽专业户共养鸡、鸭、鹅共2500只,算出三种家禽各养多少只。

4、一种牛肉的成份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成份 水 蛋白质 脂肪 其他

占百分数 68% 20% 10% 2%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1、(1)乒乓球;(2)足球篮球;(3)羽毛球;(4)合理;

2、略

3、鹅:2500x 18%=450(只)

鸭:2500x 30%=750(只);

鸡:2500x52%二1300(只)

《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5

2006年12月我上了一节“扇形统计图”公开课,课后有如下反思:

思考一:成功之举

上课之前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压力很大,课该往哪里引?是面面俱到呢?还是体现一点特色或创新?诸多问题困扰着我。这是我们数学组的各位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帮我设计好了教学环节。决定只体现两点———发散思维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达成。于是精心设计了这两个环节。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如:“我们一般用圆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第八张幻灯片中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思考二:败笔之处

1,有些题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特别是第七张幻灯片中计算扇形B表示的人数和C表示公顷数时讲的不透彻。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

《扇形统计图》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六一活动”情境,综合运用比例尺、可能性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联系“六一”情景,引入新课

1、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年的“六一”节将是你们小学成长中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你们想为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吗?有什么好的提议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开展庆祝活动。

2、揭示课题

教师:刚才,有不少同学提到想搞庆祝活动,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六一庆祝活动方案”,行吗?

板书课题:设计“六一”庆祝活动方案

二、团结合作,共谋策略

1、了解活动涉及的各个方面

(1)研究需要筹备的活动。

教师:要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首先就要弄清楚需要作好哪些准备?安排哪些项目?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并梳理出相关内容。

①文艺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小品、游戏等;

②场地的安排和布置;

③抽奖活动;

④记录活动——照相。

(2)拟定活动安排时间表。

教师:我们首先应制作一个合理的时间表。根据同学们各自上报的节目及节目所需时间我们一同制作活动安排表。

9:00宣布活动开始

9:00~9:05请老师、学校领导讲话

9:05~9:10第一个节目:竖笛合奏《乘着歌声的翅膀》

9:10~9:20第二个节目:歌伴舞《拜访春天》

9:20~9:30第三个节目:钢琴独奏《清晨,我们踏上小路》

9:30~9:45第四个节目:小品《孙悟空三难小聪聪》

9:45~9:55抽奖活动

9:55~10:15第五个节目:舞蹈《算一算》

10:15~10:45第六个节目:游戏《推小车》、《吹气球比赛》

10:45颁奖,活动结束

(3)照相费用计算

教师: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由承担照相任务的同学为每个节目拍摄一张照片,并给每位表演者赠送一张照片,按照这样的方案算一算,如果每张照片0、5元,那么照相大致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根据之前统计的参与节目的人数进行独立的计算。集体汇报。

(4)抽奖设计

教师:活动中进行的抽奖活动,如果我们按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的方案来设计。大家能想到哪些抽奖形式?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梳理出①摸彩球(红黄蓝各2个、3个、5个),②制作彩色转盘(红黄蓝各占20%,30%,50%)。

(5)场地安排

教师:我们的活动场地安排如果能够在纸上画出来的话那就www、更好了!能行吗?首先应确定平面图的什么?(强调比例尺应该合理)

教师引导:除活动场地外,我们再按同样的比例尺确定出观众席的位置范围,关于黑板的布置我们可以选用其他的比例尺来呈现。

将学生分两个大组,一组制作活动场地平面图,另一组制作黑板布置平面图。

作业布置

设计一个“毕业晚会的活动方案”。

教学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扇形统计图》》,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