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教案模板(精选8篇)

时间:2024-06-20

第1篇1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自荐材料,现将自荐材料的内容、格式、注意事项等简单介绍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一、自荐书规格、建议用B5纸或尺寸小于自荐书封面的纸张,用激光打印机输出,页面要简洁,布局合理。

二、自荐书主要应包括:自荐信、个人简历、本专业介绍、学习成绩、各种奖励、证书、作品等的复印件。

三、自荐信的格式。自荐信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致相同,即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开头要写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如“某单位负责同志:您好”等字样,结尾写上“祝工作顺利”等祝愿的话,并表示热切希望有一个面试的机会,最后写明自己的学校、通讯联系地址、姓名和时间。

四、自荐信的内容。自荐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己具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哪些条件、才能及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具体地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特长爱好、主要优缺点等。⑵简述自己对该单位感兴趣的原因。⑶说明自己期望能在该单位供职。

五、如何写好自荐信。成功的自荐信应该表明自己乐意同将来的同事合作,并愿意为事业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态度诚恳,措辞得当。⑵着眼现实,有针对性。⑶实事求是,言之有物。⑷富有个性,不落俗套。⑸言简意赅,字迹工整。

第3篇2

教案制作

教案设计的要求

课时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12345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及其要求

教师用书与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吸收最新的教学成果)学生整体情况和个别学生特例学校的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

课时教学设计的要点

12345教学目标的设计

解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现在的教材只是参考,如三垂线定理)

选择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指导作业、单元教学法、合作探究、分层教学法)选择依据: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教学过程的设计

编写教案(内容及时间安排,过渡等细节,教案时给自己看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

123知识技能目标(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内容的设计

1234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

确定例题和习题

教案的编写

1文字表述法

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示备课结果2

3主要内容:对教师成长作用最大的是:教学反思主要形式:讲稿式的详案;纲要式的简案列表一览法

把教案用表格加以合理组织、纵横联系、列成表格切忌千篇一律

卡片法(适用于经验丰富的老师)提示作用

纲要提示和教学内容接知如接枝。

课堂教学基本功

12在语言方面:科学性,启发性,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

在板书方面:计划性、示范性、条理清楚、启发性、便于学生记忆、前后照应计划性:三版,左边最重要示范性:格式规范,榜样作用

画图方面:正确、美观、立体感强的图形多媒体方面

做题库(按难度系数来分)34

说课

1234对象:同行或专家

怎么进行和为什么这么做

重点:为什么这样做?设计理念

注意:学情分析、突出新课程理念,突出数学学科的重点,简明扼要

第5篇3

《制作风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使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风铃的结构及其装饰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的运用材料制作独特而漂亮的风铃。

课前准备:各种丝线、可做铃托的光碟、铁圈、硬纸板等、小瓶数个、剪刀、卡纸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课件播发动听的音乐。(风吹动风铃的声音)

2、生闭眼聆听音乐,在听音乐的时候,你一边听一边想,想想这段音乐是什么声音?3、师生共同欣赏风铃。(课件)二、说风铃

1、刚才大家看了这么多关于风铃的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呢?2、谁来说说风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呢?

风铃悦耳清脆的声音,以及它丰富造型的美感,是现代人对风铃最大的用途与想法;中国古人悬挂风铃,却是实用性高过装饰性,而是以「风吹玉振」的声音,达到警示、静心养性、或祈福的目的。

3、“风铃这么美?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风铃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制作风铃)

出示学习目标:1、我知道风铃由几部分组成及风铃有什么作用。

2、我会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风铃。三、做风铃

1、风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出示风铃结构图)2、小组讨论:生活当中可以用来风铃的材料有哪些?3、出示风铃的制作过程,动手制作风铃.四、评价交流

大家做好了吗?现在请同学们停下来,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好,请各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的作品准备好。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第一小组……第六小组,请大家按顺序站好。

“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有创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五、送祝福

①“大家做了这么多漂亮的风铃,除了美化房间,风铃还有什么用处呢?”

风铃作为礼品,如果是好朋友送的,在有风的时候,风铃的清脆声代表着好朋友的一声声问候;如果是情侣送的,那就代表恋情和想念。风铃有"思念""喜欢"的意思,不管是谁送的,当风吹过,铃声都会让你想起那个人。如果送给别人,别人会永远记住你。它带给人们美好的祝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②你想把风铃送给谁?今天回去后把你的风铃送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可以送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同时把你的祝福也送给他们。”六、活动拓展:

1.课后继续寻找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有创意的风铃。

2.试着利用家中一些废旧物品,再制作出一件或几件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居用品或工艺品,这样既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又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结束语:

1、整理环境卫生。

2、“今天我们学习了风铃的制作,大家制作的风铃各具特色老师对你们今天制作的风铃很满意。以后同学们在业余时间还可以继续寻找身边的各种材料来制作风铃。风铃是一种吉祥物,正如歌曲《风铃》所唱的那样每当风铃响起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你,每当风铃响起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咱们共同度过的这短暂的四十分钟,就让我们一起倾听着歌曲风铃走出教室。

第8篇4

制作课程表【教学目标】

1、了解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区分行与列。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插入表格,认识表格的结构并根据需求设计表格。

2、难点: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制作斜线表头,合理调整表格、美化表格。

【设计理念】本课内容通过制作课程表,让学生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创

建表格的基础上,学会修改和美化表格。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与探究式学习进行教学。课

程表是学生平时常见的东西,自己制作一张课程表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一张与众不同的课程表又张扬

了学生的个性,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在制作中去寻找乐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PPT课件,各种漂亮的课程表【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程表,导入新课

1、这节课是你们班的微机课,谁能告诉我今天你们班还要上哪几门课呢?(学生回答今天的课程安排)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今天的课程安排?(课程表)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精美的课表(展示课程表)

3、有了课程表,每天上什么课就一目了然了,那么这些精美的课程表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用电脑)

电脑可神奇了,可以设计制作出这么多好看的课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word制作课程表。

●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同时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精美表格,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表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表格制作大有用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生活中的表格,初步了解表格的组成1、要用word来制作课程表,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什么是表格。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表格,大家一起来看。(课件出示一组表格图片:食物营养统计表、卫生值日表、列车时刻表等)

2、仔细观察,这些表格都有那些共同特点?(有许多小方格,有横线、竖线)

3、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表格的行、列、单元格的概念:这些小方格在表格中我们叫做“单元格”,横排叫“行”,竖排叫“列”。

行、列、单元格就是表格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画表格,首先要知道这张表有几行几列。

●学生在体会到表格的优越性后,进一步出示生活中常见到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表格都有哪些共同特点,从而很容易引出“行、列、单元格”的概念。

三、自主尝试练习“插入表格”

1、(出示一张空表格),数一数,这张表格有几行几列?(8行,7列)

2、在word中专门为表格分配了一个“表格”菜单,在这个菜单中有各种与表格相关的命令,其中就有插入表格的命令。

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word,根据这个提示,插入这张8行7列的表格。

3、学生尝试练习插入表格,师巡视辅导。

4、谁来说说你刚才是如何操作的?

(生演示插入步骤,课件出示板书:插入——表格——输入行数、列数)

●对于表格的制作,学生有着强烈的动手创作欲望,而对于制作的具体步骤,教材上有清楚的说明,也比较浅显易懂,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置身学生当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学生兴趣盎然。

四、通过对比,完善表格

1、老师这儿有一张新的课程表,这张课程表中的行数和列数我们该如何数呢?(课件出示第二张课程表)(生尝试回答)

看来大家意见都不统一,的确,数不规则表格的方法就多了。一般情况下,要数最主要的行和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二张课程表有几行几列?(8行,7列)

2、现在我把两张课程表放在一起,大家来找一找这两张表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学生比较:第二张课程表中有一些单元格合并了起来,并且表头有斜线,行列的距离调整得更加合理,表格中的文字是居中对齐的。)

3、你们觉得哪张表格更好看呢?(第二张)的确,第二张课程表排版上显得更加得合理了。现在,我们就来给刚才插入的表格也增添这4项内容。

(1、合并单元格;

2、添加斜线;

3、输入一周的课程;

4、调整列宽和行高)

4、要进行这些修改,首先要找到“表格与边框”工具栏。现在老师让同学们自己边看书边尝试给表格增添这些内容,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好。

5、为了避免同学们在输入文字时浪费过多时间,我为大家准备了一张有文字内容的普通课程表,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6、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真的很了不起,学习能力特别强。(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7、谁能来和大家分享你的制作方法?你可以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说一说。(学生汇报编辑方法,师相机鼓励,并且鼓励用多种方法完成。)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如何插入表格、输入文字、调整行高列宽及单元格大小等知识点后,让学生再现自学操作方法。教师适时表扬与鼓励,更能激发学生在电脑操作中探索更多的操作及途径,达到熟练、全面地运用电脑。这样在学生的自学汇报讨论中,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制作表格的步骤,让学生掌握知识且清楚明了。

五、整合知识,美化课程表

1、学到这儿,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制作课程表的方法。那么我们还可以怎样进一步美化这张课程表呢?(出示:给课表加上标题,插入艺术字,修改字体、字号、颜色,表格颜色,插入图片等)

2、现在就请大家根据需要进一步修饰课程表。(学生操作,师巡视指点)

3、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设计的课程表?(学生介绍、评价)

六、师生归纳总结,完成内化建构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word制作表格既方便、又快捷。课程表只是众多表格中的一种,课后同学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做一做生活中的其他表格。(下课)教学反思:

1、兴趣是通往学习的大门,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通过谈话切入,让学生欣赏一些精美的表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着眼。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要学,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和创新潜能。

2、教学时,采用“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形式,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行、列、单元格的定义后,根据提示自己尝试插入表格,然后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表格,教师相机鼓励并巡视辅导,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的学习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发挥,使学生在自我开发潜能中,逐步掌握快速制作课程表的方法,然后采取现场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3、在学生能掌握表格制作的步骤后,教师提出以课程表为例进行实际制作。学生对课程表非常熟悉,与他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大家都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份课程表。此时让学生动手既有知识的储备,又有创作的激情,所以全体同学能自发地主动地开始操作练习。在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学以至用,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对课程表进行了简单的美化。如: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修饰文字等,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化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我个人钻研精神还不够,整堂课设计与教学还未能尽善尽美,教学语言还需要进一步锤炼与提高,个人专业知识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中收获与反思都颇深,这为我今后的教学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我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得。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环节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游戏一共2轮,每一轮请1男1女两位同学参加,两位同学将各得到一份材料。接着,老师就在出5道题,题目的答案都在材料里,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准。

教师提问材料中的内容,每位同学通过材料查找。师提问:你们认为是哪一个材料找得快?生回答:课程表,表格

师提问:表格有什么优点?(出示课件)(通过一个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查找信息,并进行速度的比较,通过游戏使得学生了解表格的优点,并且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交互性。)

2、谈话交流

(1)学习用WORD2003制作简单的表格,我们以课程表为例。在制作之前,我们就要看一看表格都有那些特征了,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表格,请你们仔细观察,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通过对不同表格的观察,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

(2)教师演示并讲解表格的行、列、单元格的概念。出示一个课程表,让学生算一算是几行几列。

(通过对于表格概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基本组成以及相关术语,增强学生对技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并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真正了解表格的组成)

(二)、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1、创设情景,布置任务。有个同学就像我们求助了,小明看到了别的同学都有电子课程表,他就想请在座的各位也帮他制作一张电子课程表,他的课程表已经发到你们手上了,就是下发的任务表,请你们按照任务1的课程表帮助小明完成。

(采用任务驱动法与小组协作法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思考及自我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自我探索的能力,发挥新课程改革的魅力。通过学生自身搜索寻找,培养了学生的搜索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一位同学的求助,以此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道德品质。)

(三)、自主探究、解答问题

1、出示要求:

两人一小组,互相合作,完成自己的课程表,制作方法参照课本第28-32页,老师在任务表里还写了制作小窍门,你可以做为参考。

2、任务拓展,提升能力:

做完任务一的同学就完成拓展任务,刚才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它们的单元格都是一样大小的,有的时候我们为了美观,需要调整某些单元格,你会调整吗?同学们可以看一看任务二上面的表格,展示调整后的部分表格(教师个别辅导)

3、统一问题,解决问题

看了同学们的操作,发现有部分同学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我们来一起解决一下,第一个是关于绘制斜线表头,谁来为不会的同学演示一下呢?(同学演示)

第二个是合并单元格,也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请不会做的同学现在尝试着完成一下。

(分层任务,让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其学习的层面,也能够促进优生的教育,又能保障其他同学的知识获取。)

(四)、有效评价,提高认识

1、自我评价,展示自己通过制作,请各组选出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制作方法,再为自己打一个分,满分为100分。

2、组间评价,公正公平

请每一个小组评选出全班最好的三个课程表,并为这三位同学的小组加一个五角星。(通过自我评价与组间评价创立合理而公正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增添信心,也为优秀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

(五)、拓展总结

今天通过对问题的逐层的解答,认识了表格的行、列、单元格,基本上掌握了制作课程表的方法。我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表格,你能仿照自己收集的某张表格用电脑制作出来吗?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着完成一份学期计划表,下节课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制作的计划表,看一看你准备如何度过多姿多彩的一个学期【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表格无处不在,同学们能说说你见过哪些常用的表格吗?

生:课程表、值日表、座次表、列车时刻表等等。

师: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屏幕上出示的一段文字和相关的表格(课件展示),大家想一想,相比较文字,表格有什么特点?不同的表格有哪些共同点?

生:表格直观形象,比文字更容易让人一目了然。不同的表格基本上都有一个个小格子,格子里都填有相关的文字或数据。

师:同学们能一下说出这么多的表格出来,并能找出表格的共同点,可见你们真是一个个有心人啊!我们前几节课已经学会了Word一些基本的操作,如:输入文字、修改文字、修饰文章等。其实,Word除了这些基本的操作外,还有着更多强大的功能,比如:我们教室墙壁上张贴的课程表、值日表等,就是老师利用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来制作、打印出来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以课程表为例,一起来学习表格的制作。课后,老师会将同学们制作好了的课程表打印出来,送给你们!让我们一起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表格,比较文字与表格的特点,找出不同表格的共同点,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表格,在感官上熟悉表格,缓解对本节课的陌生感,同时通过承诺“打印做好了的课程表送给学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交互性。

二、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引导,学习新课知识

1.举例说明,初识表格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不同表格的一些共同点,但是说得不是很科学和完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认识一下表格的结构。

(课件展示一张简单的表格)

师:看这张表格,我们把横线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配合讲解行、列、单元格的概念,课件同时展示)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插入的这张表格是由几行几列构成的?

(生答:6行5列)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表格的组成结构,让学生对表格的认识进一步科学化,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探索表格的插入方法

我们已经认识了Word软件的一些菜单,如:文件、编辑、视图、插入等。其中,有一项是“表格”,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本第28页第1节的内容,两两合作,试着插入一张7行8列的表格。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

(请同学上台演示,由于刚刚老师的提示,一般都是采用从“表格”菜单中选择“插入表格”命令,在对话框中输入具体的列数与行数这样的方法来实现。)

师:除了刚刚这位同学的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同学们不妨相互讨论,多多尝试着操作。

(学生继续尝试操作,教师巡视过程中可能发现部分学生根据课本第29页“探究园”的提示,找到了新的插入表格的方法,但也有很多学生一筹莫展,没有收获。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在“常用工具栏”中找不到“插入表格”按钮。)

师:同学们,其实啊,另一种方法并不复杂,只是需要用到的这个工具可能“躲”起来了,究竟是什么工具呢?

生:这个工具应该与表格有关,躲起来可能是因为没有显示出来吧。

师:说的真棒!与表格有关的这个工具,我们到哪儿才能找到它,怎样让它显示出来呢?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一些操作技巧,试着找找看,找到后不妨同桌相互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以适当提示:在教材第一课第3页的“知识屋”中曾介绍了“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的操作及作用。)

师:同学们基本上都通过点击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调出了“表格和边框”这一关系表格插入与编辑的工具栏,其中就有一个“插入表格”按钮,我们只要单击这个按钮,就会跳出一个“插入表格”的对话框,根据相关要求设置一下行数、列数等数值,也就实现了表格的插入。

师:两种方法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分别采用两种插入表格的方法来制作一张9行7列的表格,要求能快速、熟练。在插入表格过程中,如果设置错了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可以单击“撤消清除”按钮重新插入,同桌相互检查插入的表格是否符合要求。

(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表格制作的基础,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教师恰当的引导和适时的点拨,注重探究思路和操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技能。

3.单元格的合并及斜线的添加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的课程表和一张刚才插入的空表)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表格,看看这两张表格有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并回答:两张表格的区别在于一张表格里有些单元格根据需要合并了,并且有斜线式的单元格,而另一张只是简单的插入表格,没有任何加工。)

师:包括课程表在内的很多表格都需要用到合并单元格和添加斜线这两个操作,下面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29至30页,四人一个小组讨论研究和尝试操作,试着将刚刚插入的空表格根据课程表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相应的单元格合并及添加斜线。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学生分组讨论和尝试。)

(学生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上台演示合并单元格和添加斜线的操作。)

师:合并单元格操作要注意先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再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合并单元格”按钮;添加斜线操作要注意绘制完斜线后最后还要单击一下“绘制表格”按钮,结束绘制状态。

师:刚刚我们合并单元格是通过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合并单元格”按钮来实现的,其实我们还有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是什么呢?同学们不妨现在就拿起你们的鼠标,在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后,右击选定区,看看右击菜单中有没有相关功能。试试看行不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心观察,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尝试操作,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能顺利掌握不同的合并单元格的方法,通过促使学生体会到发现和成功的快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4.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及对齐设置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输入文字,下面请大家结合书本第30-31页上的内容,参照班级的实际课程设置,试着在你插入的课程表中输入相应的课程名字。

(学生操作)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提醒:若填写的课程名有重复,我们可以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来输入。

在学生文字输入基本完成时,教师选择两名学生制作的两张不同表格(其中一张表格中的文字都进行了字号、字体等修饰,单元格的对齐方式设置了“中部居中”;另一张只是输入文字,没有进行文字的修饰,也没有进行单元格对齐方式的设置)广播给全体学生。

师:哪一张表格看起来更美观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将一致认为设置了对齐方式为“中部居中”,并且进行了文字修饰的一张表格比较美观。)

师:文字的修饰我们基本上都学会了,只是单元格内文字的对齐方式是如何设置的呢?让我们掌声有请这名学生上台,为大家演示单元格内文字对齐方式的操作。

(学生上台演示表格中文字居中的设置,使用的方法一般都是课本上介绍的“右击选定区——单元格对齐方式——中部居中”)

师:其实,设置单元格的对齐方式,除了这位同学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实现。先提醒一下,可以试试“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相关按钮。

(学生尝试操作)

教师总结单元格中文字的输入及编辑步骤:

(1)单击单元格。

(2)输入相应文字。

(3)选定整张表格,右击选定区,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中的“中部居中”。

或者选择“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按钮,单击“倒三角”,选择“中部居中”。

(4)对表格中输入的文字进行简单的修饰。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比较不同的两张表格,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设置所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审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调整列宽与行高

师:到现在,我们的课程表基本上就做好了,不过,为了使我们的课程表看起来更加美观,我们还需要对表格里的部分行高与列宽进行细微调整。

(教师演示操作:将指针指向表格列线,指针呈现“”形状时,拖动列线到合适的位置;将指针指向表格行线,指针呈现“”形状时,拖动行线到合适的位置。)

师:根据老师刚才的操作方法,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课程表上调整相关的行高与列宽,使之更加美观。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该环节鉴于学生操作经验比较有限,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故直接由教师先演示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对照操作,教师巡视作个别重点指导,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随机展示学生作品,共享成功的快乐

师:同学们基本上都完成了课程表的制作,现在小组内不妨相互欣赏各自制作的课程表成品,并相互交流彼此的制作经验。稍后,老师将随机选择几名同学制作的课程表广播给大家,同时请制作该表的同学到前面来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通过极域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随机选择学生作品展示,同时相关作者到前面介绍制作过程,对于制作较美观或者有创新“火花”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师:看到同学们制作的一张张精美的课程表,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课后,老师将统一将你们制作的课程表打印出来分发给大家,使这节课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帮手”。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相互欣赏制作的课程表成品,并随机选择作品在全班展示,对于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四、展示个性化作品,提出拓展性问题

师:课前,聪明的蓝猫精心制作了一张我们班的课程表,还委托老师一定要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看看做得如何。

(课件展示蓝猫制作的课程表,该表设置了边框及底纹的颜色,边框线条的粗细也有变化)

生1:蓝猫的作品比我们制作的课程表好看多了,不像我们的作品基本上千遍一律,感觉比较有个性。

生2:蓝猫制作的课程表的边框以及背景(底纹)都进行了设置,显得好看多了。

师:是的,蓝猫制作的课程表确实比较美观,也比较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它对表格的边框及底纹进行了相关的设置,如线条的颜色、粗细、底纹的设置等。这些操作我们这节课还没有学到,不过老师先提醒一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到表格和边框这一常用工具栏里面找找、试试。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制作出更美丽的个性化课程表出来。另外,老师希望你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制作出一张常见而又实用的表格。

【设计意图】由蓝猫制作的一张美丽个性的课程表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拓展性要求,让学生在课后尝试操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从而实现本节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及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鉴于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以导代教”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对Word软件各部分工具已经认识、能在Word中进行文字的输入、编辑和修饰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在课前就确定了: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自已找答案,哪些知识需要老师适时引导,哪些知识需要重点讲解。

在情境的创设上,我采用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贯倡导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由生活实际中的表格引入到这节课需要学习的课程表,再通过承诺将学生自己做好了的课程表打印给他们,实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为生活服务”的本节课教学理念,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益于生活、充满了乐趣的。

在任务的设计上,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解决同一个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开拓的意识。在学生学习确实遇到困难时,我及时为学生搭起解决问题的“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给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在学生完成规定任务或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努力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成功的情境创设和有效的任务驱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我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提示来自学,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共享发现,学生兴趣盎然,很多问题都能通过自学或讨论解决。

最后,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输入表格内容、调整行高列宽等知识点后,我组织全班学生相互欣赏制作的课程表成品,并随机选择作品在全班展示,同时让制作的学生到前台介绍制作过程,很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有条不紊地说出来,制作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我再次给予表扬,并收集所有学生制作的表格统一在课后打印给他们,学生对此热情高涨,洋溢的笑容表达了他们成功的快乐。下课前,我展示了一张比较个性化的课程表,提出了拓展性问题,鼓励学生在本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如何美化自己的课程表,实现课程表的个性化。

总之,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收获及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达到,教学思想也较清晰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是一节较为成功的信息技术课。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环节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游戏一共2轮,每一轮请1男1女两位同学参加,两位同学将各得到一份材料。接着,老师就在出5道题,题目的答案都在材料里,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准。

教师提问材料中的内容,每位同学通过材料查找。师提问:你们认为是哪一个材料找得快?生回答:课程表,表格

师提问:表格有什么优点?(出示课件)(通过一个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查找信息,并进行速度的比较,通过游戏使得学生了解表格的优点,并且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交互性。)

2、谈话交流

(1)学习用WORD2003制作简单的表格,我们以课程表为例。在制作之前,我们就要看一看表格都有那些特征了,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表格,请你们仔细观察,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通过对不同表格的观察,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

(2)教师演示并讲解表格的行、列、单元格的概念。出示一个课程表,让学生算一算是几行几列。

(通过对于表格概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基本组成以及相关术语,增强学生对技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并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真正了解表格的组成)

(二)、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1、创设情景,布置任务。有个同学就像我们求助了,小明看到了别的同学都有电子课程表,他就想请在座的各位也帮他制作一张电子课程表,他的课程表已经发到你们手上了,就是下发的任务表,请你们按照任务1的课程表帮助小明完成。

(采用任务驱动法与小组协作法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思考及自我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自我探索的能力,发挥新课程改革的魅力。通过学生自身搜索寻找,培养了学生的搜索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一位同学的求助,以此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道德品质。)

(三)、自主探究、解答问题

1、出示要求:

两人一小组,互相合作,完成自己的课程表,制作方法参照课本第28-32页,老师在任务表里还写了制作小窍门,你可以做为参考。

2、任务拓展,提升能力:

做完任务一的同学就完成拓展任务,刚才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它们的单元格都是一样大小的,有的时候我们为了美观,需要调整某些单元格,你会调整吗?同学们可以看一看任务二上面的表格,展示调整后的部分表格(教师个别辅导)

3、统一问题,解决问题

看了同学们的操作,发现有部分同学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我们来一起解决一下,第一个是关于绘制斜线表头,谁来为不会的同学演示一下呢?(同学演示)

第二个是合并单元格,也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请不会做的同学现在尝试着完成一下。

(分层任务,让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其学习的层面,也能够促进优生的教育,又能保障其他同学的知识获取。)

(四)、有效评价,提高认识

1、自我评价,展示自己通过制作,请各组选出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制作方法,再为自己打一个分,满分为100分。

2、组间评价,公正公平

请每一个小组评选出全班最好的三个课程表,并为这三位同学的小组加一个五角星。(通过自我评价与组间评价创立合理而公正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增添信心,也为优秀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

(五)、拓展总结

今天通过对问题的逐层的解答,认识了表格的行、列、单元格,基本上掌握了制作课程表的方法。我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表格,你能仿照自己收集的某张表格用电脑制作出来吗?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着完成一份学期计划表,下节课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制作的计划表,看一看你准备如何度过多姿多彩的一个学期

制作经典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怎么制作

制作邀请函模板教案

如何word制作教案模板

制作相框教案模板

第6篇5

手工制作——鲜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废旧物品的最大价值。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教具准备:红色卡纸、胶带、剪刀、笔。教学难点:学会制做鲜花的方法

教学步骤:母亲节马上就到了,想好送什么礼物给妈妈了么?其实自己动手做的礼物是最给力的。那今天就教大家做一束鲜花,呵呵。材料与工具:红色卡纸、胶带、剪刀、笔。教学步骤:按照如图样式制作

步骤一:在红色卡纸上用笔在上面画好一个大概的圈圈,然后剪下,如图所示。

步骤二:顺着你所画的印迹用剪刀剪开,可以剪得稍微随意些。1

步骤三:从外圈开始按照图中所示样式进行卷折,直到再不能卷为止。

2步骤四:将下面用胶带固定好,简单而又美丽的红玫瑰花就做好了啦。

颜色和纸张大小都可以随意选择,这样制作出来的纸玫瑰花效果将会是异彩缤纷的哦,最后将它们粘连在枝条上。教学后记:

捏橡皮泥

教学目标: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动物,进一步掌握做泥塑过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

三、表现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教学后记:

五折

一、教学目标:1.学剪五折花。

2.初步了解五折花制作的方法与步骤。3.能用学到的知识自己制作不同的五折花.教学重点:学习基本剪纸方法,灵活运用各种剪纸常用纹,熟悉对称方法在创作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生动的将花特征表现出来,巧妙的运用对称剪法,装饰、大胆创作出自己心中设计的剪纸图案。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胶水、彩纸、卡纸等制作工具。(学生)剪刀、稿纸、胶水、彩纸、卡纸和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五折花团是一种基本的剪纸花型,美观大方,简单易学。下面就教大家如何折“五折花团。

6教学后记:

六折(1)

教学目标:

1.认识剪纸六折。

2.初步了解六折制作的方法与步骤。3.能用学到的知识自己制作六折

教学重点:学习基本剪纸方法,灵活运用各种剪纸常用纹,熟悉对称方法在创作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巧妙的运用对称剪法,装饰、大胆创作出自己心中设计的苹果图案。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胶水、彩纸、卡纸等制作工具。学生:剪刀、稿纸、胶水、彩纸、卡纸和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再对折一次,找到中心点后展开,恢复到三角形状态。

以三角形底边中心点,再对折留出大约30度的位置。

8

将图2对折的部分再对折一次。

欲留部分与对折部分重合,成为五等份锐角,每份30度。

随意剪出适形纹样。成品图:

六折花相对三折花、四折花来说,多了点步骤,稍显复杂。但因其精美大方,也是初学

者必学的花型之一。下面就带大家学习如何剪六折花。

教学后记:

六折(2)

教学目标:1.认识剪纸六折。

2.初步了解六折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103.能用学到的知识自己制作六折

教学重点:学习基本剪纸方法,灵活运用各种剪纸常用纹,熟悉对称方法在创作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生动的将六折花特征表现出来,巧妙的运用对称剪法,装饰、大胆创作出自己心中设计的花图案。

课前准备:剪刀、铅笔、红纸教学过程:

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找出中心点。

以中心点为轴心,将三角形折叠成三等份角。

以中心点为轴心,再整体对折一次。

11

以中心点为轴心,再整体对折一次。

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教学后记:

第2篇6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笃()恸()舆()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子敬素好琴()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乃英雄也()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第7篇7

校本课程选修课教案

面食制作

莱西七中赵清

《面食专家显身手》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馄饨、饺子、油酥烧饼、菜餠、豆沙饼、油条、丸子、炸膏、糯米糕、麻叶等的面食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养成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3.通过探索面食制作方法,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善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活动重难点:

1.了解面食的不同制作方法。

2.找出制作小窍门,对面食制作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教师准备:电饼铛、电磁炉、锅

学具准备:鸡蛋糖面和发酵面、烫面、油酥、各种馅料,炸丸子料、各种面粉、五彩面、面板、盘子围裙、面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面食文化源远流长,俗话说的好“世界面食源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是中国面食发源地,面粉有多种,小麦玉米豆类五谷杂粮多种粉,粗粉细粉各不同,做法繁多,一面百样各不同。做法大致分蒸制、煮制和炸制,煎烤炒烩(hui)也可以,烧贴摊拌蘸(zhan)口味会更美。这正是一面多吃,花样繁多。做法靠创新,你手有多巧,做的就有多妙。

一、面食制作知识

面食制作有三种面,发面、死面和烫面,酵母和面是发面,不用酵母是死面,开水热烫是烫面,热油和面是油酥,馒头花卷和蒸包,一般使用发面,单饼菜餠和蒸饼,一般使用未发面,我们也可称死面,想做炸糕和烧麦,必须烫面才更好。油酥做法更简单,热油干面和一起,搅拌均匀是油酥。烧饼点心放油酥,酥脆好吃难忘怀。

和面有窍门。面粉放盆里,慢慢注入水,喜欢五彩色,菜汁往里和,手拿筷子搅,面成一个团,用手揉一揉,再来揣一揣,即省时又省力,不信你就试一试。当然了,也可直接用手拌,手上沾满面,你可就麻烦。和完面,放盆里,盖上盖,醒一醒。我这面算和完。

发面分几步,切记在心间,面粉二斤多,酵母放3克,温水酵母化,酵母用量多,发酵时间短,酵母用量少,发酵时间长,老面酵母一起用,发酵的结果会更好,面中可把糖来加,口感香甜容易发,面中可把牛奶加,奶香飘逸味极佳,发面时间看冷暖,温度高来时间短,夏季一般三小时,冬季增倍六个半,发面和死面,体积差一倍。发面有小孔,松软易捏瘪(bie)。死面弹性大,体积不会变。

和好了面,再拌馅,馅的学问广,不知从那讲,先从种类讲一讲。中国人,会创新,面食馅料特别多,五花八门全敢做,肉的肉,素的素,肉素混合还不算完,吃鲜的放海鲜,吃辣的放辣椒。听妈妈讲,鱼肉和羊肉啊!放在一块调,包出的面食特别鲜,原来这“鲜”字从这而得来。吃甜的它还可以把各种豆类加糖往里包,叫豆糖包,豆沙饼,依我说,你想吃啥,就包啥,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做肉饼饺子等面食,肉菜你就放油、盐、酱油、五香面,葱末、姜末、香油、味精、花椒水,放点糖,去腥提鲜味道好。素馅里,酱油最好不要放。有人说,面食馅里菜汁多,这个问题咋解决,你再听我细细说,菜洗净、再晾干、切碎的菜,拌上油,再把拌好肉馅倒,混合均匀就解决。按我说的做,保你做出的面食好吃、味道美。

和好了面,做好了馅,只等我来把皮擀(gan),醒好面,切成块,揉成团,压个饼,面杖中间赶,发面皮厚些,死面皮薄些,大小、形状自己选,赶好皮,挑起馅,放中央,三角形、圆形、扁形,长方形、鸟、鱼、花儿随你捏,你手有多巧,捏的就有多好,蒸煮煎炸烙,样样不可少,说了这么多,你收获有多少?大家谈一谈?

二.学生谈收获:

1.面食的起源:源于中国山西

2.面粉的种类:小麦粉、玉米粉、豆类粉、五谷粉、薯类粉等。3.面食的制作方法:蒸、煮、炸、煎、烤、炒、烩(hui)、烧、贴、摊、拌、蘸等

4.做面食所用的面:死面、发面和烫面、油酥面

5.如何发面?课件展示(和面、发面、馒头、花卷制作过程)6.和面的窍门和方法:用筷子,和面三光,面中可以加菜汁、糖、牛奶、鸡蛋7.馅的制作方法:五花八门,肉的肉,素的素,肉素混合,各种豆加糖

8.面皮的擀法:根据需要擀大小,厚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指导。

三、说一说制作面食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不明白的问题。1.注意周边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用具安全,爱护粮食2.注意面和的软硬度要适中。3.注意作品创新、合作学习。4.师生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四、学生分组制作面食,教师巡回指导。在操作中遇到困难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五、总结评议

1.在面食制作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2.向大家介绍你制作的面食,说说做法。3.品尝、互评制作的面食。

第4篇8

少儿英语教案模板

一、TeachingDemandsandAims(教学目标)

二、Teachingimportantanddifficultpoint(教学重点)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Aids(教具)

四、Teachingprocedures(教学过程)Greeting(问候)warmup(热身)Review(复习)NewLeon(新课)StepOne:StepTwo:StepThree:Followup(叮咛)

五、Homework(作业布置)

作业的布置

一、书面作业

1、每节课后教师可适当选择课后习题(书本或课外参考书)及字母作业。

2、低年纪的孩子适合听磁带读课文、画图、连线、写字母等简单作业;每学期两次测试:半期考和期末考试。

3、高年纪的孩子要求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等书面作业;每节课前可做适当的听写练习;每个月可做适当的单元测试;期间两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带作业

1、适时布置(条件允许可每周一次):将本周学习的内容录进磁带,下周上交。

2、录制要求:首先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接着报朗诵单元,然后录作业内容,最后与老师说再见。(如:Hello!Amanda.IamGogo.ThisisUnit11„„„Goodbye!Amanda!)

3、听音修正:

(1)书面记录:边听边把学生的错音登记在学生手册上。(2)修正过程:

A:打招呼,先表扬肯定,后提出错误,注意错音的跟读B:说悄悄话,增进师生感情交流C:提出问题。

D:结束Say:“Goodbye!”

三、电话教学

1、时间安排:每月两次的电话教学,每生教学时间不超过8分钟。

2、教学内容:

(1)本周学习单词及课文的朗诵。(2)词句的翻译。(3)疑难解答。(4)家长的经验交流。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