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春节作文(整理5篇)

时间:2024-01-20

三年级春节作文篇1

虎跃欢腾辞旧岁,玉兔喜悦迎新春。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啦!我内心非常激动,对这个春节无比期待,因为我要做很多有趣的事情。这些趣事很可能被月宫里的嫦娥姐姐看见呢,听说月宫异常寒冷,现在我要将这些趣事一一记录下来,让玉兔一年后带回,向嫦娥汇报,温暖她寂寞的心。

写春联——写出新年新气象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父亲准备写春联。铺开红纸,蘸满笔墨,我们便挥洒起来,我先写了一副,左联为:常在蟾宫攀桂树,右联为:今临禹甸送丰年。写完之后,把它们捧在手里,左看右看都很喜欢,心里高兴极了!恨不得立刻把它们贴在门上面。虽然我写得没有父亲写得好,但是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了这个春节浓浓的喜庆气氛,感到很满足,也很幸福,新的一年,我会好好学习,好好练习书法,争取更大进步!放烟花—吉祥万家新华章砰砰—啪啪—哗--,一阵阵鞭炮声响彻耳畔,一筒筒灿烂的.烟花腾空而起,像是一位位美丽的姑娘,展示着她们漂亮的裙装,又像是天女散花,将美丽的花朵洒向夜空。我看到自己的烟花在空中飞跃,犹如一只只调皮的鲤鱼跳出夜的龙门,异常兴奋,在原地蹦蹦跳跳,哈哈大笑,还转了几个圈。这时候,天空的另一边也随之出现一朵朵烟花,和我的烟花交相辉映,照亮了半个天空,非常炫目。可爱的玉兔来啦,她必将给人类带来福音,带来喜悦,我们的生活一年会比一年好!除了写春联,放烟花,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和母亲包饺子。我包的饺子皮薄馅儿多,虽然不如母亲包的好看,但是很好吃,能享用自己的“战果”,内心非常有成就感,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这个春节做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回想起来,真的很开心。这些事情将会印在我的心底,带给我难忘的回忆。希望嫦娥姐姐也能和我们一起分享喜悦、幸福。20xx年春节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三年级春节作文篇2

今天母亲买了面粉和各种陷,打算做汤圆,我和弟弟自告奋勇要帮忙。

等母亲准备好了面粉。一碗水。各种陷,我们迫不及待地说:“快吧”。我们先把面粉放在适量水的碗里不停地捏,不停地揉,值到它成为面团。然后,我们拿起一小团放在手心里不停地搓,就好像在给面团做人工按摩。没过一会儿面团变得圆圆的,我在它白白的`肚皮上按了一个洞,蘸了一点豆沙馅把它填满,紧接着我又把它揉成一个球,白白胖胖的汤圆出世了。我看着自己伟大的作品心里乐开了花。就在这时弟弟玩起了面粉,他的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沾满了面粉,那好笑的样子逗得我和母亲笑得合不拢嘴。

“吃汤圆了!吃汤圆了”!母亲大声地喊,等到汤圆一上桌,我和弟弟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嘴里还夸着:“好吃,好吃”。

三年级春节作文篇3

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过春节。

过年前夕,妈妈带我去市场买年货。市场的人有很多很多。妈妈和我买了很多年货有瓜子、花生、鸡、鸭、鱼、肉、火腿、可乐还有各种各样的名烟名酒。我们还买了好多的烟花。哈哈,满载而归,我们高兴极了。到了家里妈妈扫地,爸爸擦地,哥哥连忙把春联贴上。春联上面写着恭喜发财,吉祥如意。姐姐把窗花贴好。妈妈为了迎接春节,甚至把墙也刷的白白的。这时爷爷走过来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这个年咱们好好庆祝一下”。这时妈妈去给我们买了红衣裳,红衣裳表示着吉祥红火。

听奶奶说“古代有一个怪物“年”经常在春节里出来做怪,破坏庄园,还吃小孩呢!但是“年”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据说“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响。”所以过春节的`时候,必须放炮,穿红衣裳。

到了春节那天,我们高高兴兴地穿着漂亮的红衣裳。放炮,吃团圆饭,一起团团圆圆的过大年。

三年级春节作文篇4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也就是春节,人人都沉浸在欢乐声中,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来庆祝这一天。

今天,就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庆团圆,我的爸爸老妈从遥远的南京日夜兼程乘上飞奔的火车,风尘朴朴,赶到家里,还有大姨夫、小姨夫都来到家里,全家人合家欢乐。丰盛的'晚餐,有团圆八宝饭,有爸爸做的盐水鸭,还有外婆做的红烧鱼,还有我在小记者活动中学会的欢喜圆,满桌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并且举杯祝福外公外婆万事如意,外公祝我跟姐姐、弟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家在这喜气洋洋的欢乐声中渡过了愉快的春节。

爆竹声声辞归岁,红竹点燃迎新春,我又长大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人民汇报,向爸妈送上一份厚厚的春节寿礼。

三年级春节作文篇5

岁时节日由来已久,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古代季节气候,简单地说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了节气令。

与二十四节同时并行的节日,在我国主要表现在各季各月朔望之间。确定节日的标准之一是以月的朔望圆缺为记。所谓朔日,是各月之初一,又称元日,正月的朔日,谓元旦,旧历新年之始。元旦为一岁最早的节日。一年之始的正月元旦是古俗中大庆大祭的节日延续至今,虽改称春节,但民间仍然习惯称新年。

年,既是时间概念,也是记时单位。年节无凝起源于计时单位的年。人类在漫长的蒙昧时代,没有时间的概念,过着山中无历日,寒暑不知年的生活,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要,逐渐从天象和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了一套测定和计算时间的方法。

我们的祖先早在以采集和渔业为生的旧石器时代,就对寒暑来往的变化,月亮的圆缺,万物生长和成熟的季节,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进入了原始农业社会,人们为了掌握耕作时节、不误农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星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这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结束了人们盲目度日的状况,开始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年的名称出现较晚。根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称招,周代才称之为年(后来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也曾改年为载,唐肃宗三载公元758年,又改为年)。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发达而著称于世界的国度,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从他们的远祖弃的时候起,既好种树麻菽,弃被人民推崇为农业的始祖,号称后稷。到公刘之时,仍然务耕种,行地宜,所以,周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农业的民族。因此,年的时间概念最初就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循环而逐步认识的。在《说文解字》中,最早对年解释是谷熟也!《谷梁传》记载:五谷皆熟为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这里所谓有年指的是农业大丰收。在大有年的时候,人们一定要庆丰收。据记载,早在西周初年,人们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庆丰收活动。

在先秦时期,各地各代的历法不一。西周时行周正,即以建子为岁首,(周历的正月相当夏历的十一月)。同时在豳国又行豳历,豳历的岁终是十月,即周历的十二月;豳历的`岁首为一之日,即周历的正月,夏历的十一月。在《诗纪豳风七月》中,就记载了西周时期新旧岁交替时的风俗活动。一般庶民结束田间的农业劳动基本上已到了十月,进入冬季了。冬季室内是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人们常把向北的窗户堵上,在室内生火,用烟熏鼠,准备过年。所谓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人们收得枣子,酿制美酒,庆丰收,敬老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脐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美酒牺牲,欢庆新年,成为一项隆重的庆祝活动。与这种人的欢庆活动相对的是对神的敬献。在丰收之后,人们为感谢神的保佑而举行酬神赛会。酬谢神明的保佑,祭祀列祖列宗,用新米做的饭、新谷酿的酒,求神降福,求列祖列宗保佑来年再获得丰收。在《诗纪周颂》中保留着一首秋收后祭祀祖先时唱的乐歌《丰年》:今年粮食收获多么多呀!粮仓是那么高大,用丰收的五谷酿成酒和醴来祭祀祖先妣和神灵,让神灵的恩泽遍施人间。

周代的这种欢庆丰年和祭祀活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日子,因此还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节日,但由于每年都有收获后的庆祝以及冬季的来临,这种天定日的祝丰活动基本上是一年一度,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规律作为年节的雏形,为以后年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