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素材(整理8篇)
时间:2024-01-26
时间:2024-01-26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中秋节。人们在这一天中吃月饼、赏月。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舒服的事情啊!我们坐在月光下,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欣赏那美丽的月亮是多么的惬意。
中秋节有许多传说,奶奶给我讲了许多故事。我听得可认真了。奶奶还给我讲了以前的人过中秋节的风俗。奶奶说,中秋节的'晚上,人们出门去摸别人的东西,拿别人的东西,就算被主人捉住,也不是小偷,我认为这个习俗很特别,明明是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是小偷。可是,为什么中秋节这一天例外呢!我真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
今天妈妈在街上给我买了许多月饼。月饼都是圆圆的,我想这应该代表花好月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吧!甜甜的月饼,是桂花成熟的味道;香香的月饼,是嫦娥的香脂味;咸咸的月饼,是远在他乡异国的亲人的眼泪。月饼什么味都有,可好吃了。
我还听奶奶说,月亮会开花,而且还是五颜六色的。我原本打算守一夜,看看那月亮的。唉,运气真不好,今天晚上没有月亮。我想月亮应该是生病了,不舒服,所以请假了吧!天上的神仙应该也在过中秋节吧!他们也在吃月饼,也聚在一起。
今天中秋节,我虽然没能看到月亮,但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月饼。我仍然很高兴。
1《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3《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唐)权德舆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5《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中秋》
(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节,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不仅仅是天上的月亮圆圆的,更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家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大聚餐。
晚饭时间,我们一家子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我,来到了一家餐馆吃团圆饭。席间,我们一边吃着丰富的菜肴,一边轻松的闲聊着。他们还不时的相互敬酒,相互祝福着。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端起饮料对他们说:“祝你们身体健康!祝你们节日愉快!”他们也一一送我祝福!
晚饭过后,我们回到家,一大家子人便坐在阳台上,一边吃着可口的月饼,一边欣赏着那美丽绝伦的月亮。看着漆黑夜空中那皎洁的月儿,我产生了无数的`遐想:月亮上的玉兔正跪在地上捣药,吴刚正不知疲倦地砍伐着桂花树,嫦娥正在弹拨琴弦……忽然身边传来一曲深情的歌声,我扭头一看,原来是妈妈爸爸正在对唱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伴着爸爸妈妈那动听的歌声,披着那银色的月光,我情不自禁为爸爸妈妈、为这美好的时光翩翩起舞……晚上十点了,一轮明月被前面的一幢高楼慢慢隐去,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阳台。
今年的中秋节,我过得真愉快!
古代中秋节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偷菜
在古代,许多地方流传着中秋夜“做贼”的习俗。皓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未婚少女们偷偷地出动了,她们蹑手蹑脚,借着月色摸到别人家的菜地上偷菜。
相传,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3、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4、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5、送月饼
现代特别流行的中秋送月饼风俗明代已开始流行。崇祯《嘉兴县志》称,“十五是为中秋,作饼肖月形,曰‘月饼’,有相馈遗者,取团圆之义”;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也有相同说法,“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送月饼风俗是怎么形成的`?据说缘于“走月”活动。所谓“走月”,就是乘着中秋月圆之际拜亲访友,馈赠糕点、鲜果等食品。
6、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7、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环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着粉红色的脸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着一股英气、机灵劲儿,非常可爱。
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现代人过中秋节的习俗
1、准备美食
每个地方的中秋节都会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妞妞这里就是每家每户张罗一大桌的食物和装饰品(每家都有一个用食物砌成的小塔,比如水果糖或者饼干),摆在路边,音乐响起,祭拜月神,一条街看过去,很耀眼。那么,白天的时候,你就要帮父母准备好祭拜的东西,如果没有什么习俗的话,那就去超市挑选精美的月饼吧。
2、家庭聚餐
和家人吃饭,闲聊也好,工作以后,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珍惜每一次的聚餐,不要玩手机和电脑,就好好地陪伴家人一天。
3、吃月饼赏月
找个露天的地方,和朋友吃月饼聊天赏月,说说各自的近况,搞笑的事情都可以。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对我来说,今年的中秋节也是我过得最美好、最温馨的一个节日。
这天,爸爸早早地从外地往家赶,碰巧我的外公也在我家住,家里一下热闹了许多。中午,我们吃到了香喷喷的.饭菜,这可是父母一上午的劳动成果。闻一闻,让人口水直流;看一看,真是色香味俱全;尝一尝,汤鲜味美!下午四点多,父母就开始准备晚上包饺子的馅料了。只见父亲把肉放进绞肉机,加入葱姜蒜,最后扣动扳机两三下就把块状的食材打成了肉泥。饺子馅调好之后就只剩下包饺子了。母亲把刚刚擀好的圆圆的面皮中间放上馅料,轻轻对折下,用两个大拇指使劲儿一压,一个可爱的饺子“小娃娃”就诞生了。我也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可包成的饺子不是太胖,就是太瘦。原来包饺子也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啊!
吃过晚饭,天色暗沉下来,黑夜姑娘穿上她美丽的纱裙降临人间。夜幕笼罩着大地,我们一家人坐在房顶的楼梯上,吃着月饼,赏月。那月亮宛如镶嵌在夜姑娘裙子上的珠宝,璀璨夺目。朦胧的白月光弥漫着大地,那光,如雾如烟般缥缈。我努力朝那圆月望去,似乎望到了月亮上的嫦娥仙子,看到她衣襟飘扬,在月光中翩翩起舞,舞姿曼妙,也许她是跳给留在人间的后羿看的吧。
父亲说他明天就要去工作了,去多久,他也说不准。在这一刻,我只想好好珍惜这段时光,珍惜难得的团聚。下次一起看月,不知会是什么时候?
人生有太多相聚与离开,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不能预知未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时间如水,仿佛就是转眼间,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功夫就过去。大街小巷,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月饼:有豆沙的,五仁的,水果的······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儿。我和妈妈也来到商场挑选着月饼,最后我们选了最简单包装的月饼便回家了。
回到家,等到月亮初升时,我们就开始祭月了,我拿出小方桌,妈妈端出了月饼,百合,红菱······爸爸拿来清香和蜡烛点燃了放在阳台上。我和爸爸妈妈开开心心地坐在阳台里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这时只见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了天空中,向着大地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色非常的美,像构成了一幅漂亮的图画。在天空的村托下月亮显得更圆更美了。可是圆月姐姐很调皮老想和大家玩捉迷藏,一会儿钻进云姐姐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讲讲悄悄话,一会儿又唱又跳,可真拿它没办法呀!
我越看越入神,就在这时只见月亮中好像真的有东西呢!难道那真是嫦娥和月兔在月宫的桂花树下嬉戏玩耍吗?
中秋节可真快乐呀!月儿也圆了,大家也相聚在一起。我们吃着月饼,赏着月亮别提有多开心了!
昨天,我和爸爸还有一个弟弟一起去戚城公园玩去了,那里风景优美,是个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的地方。
爸爸说:“到了”,我兴奋不已的下了车,冲进了公园,我一进门,就看到了绿树成阴,鲜花盛,我继续往前走,我和弟弟都吓傻了,我第一次看见戚城公园这么多花、草、树。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各色的花儿,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本来是到这里来观赏风景的,爸爸一想起我的作业就剩下一篇中秋节的作文了,爸爸只好痛痛快快的让我玩一天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只见前方写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游乐园”三个大字,我们正想欢呼呢,爸爸说:“想玩不进去玩吧,这时,我不懈的问自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以前爸爸是觉得好玩的时候才让我和弟弟玩的,我带着迷惑不解的问题走进了游乐园。
首先,我看到了最喜欢的一个游戏,“弹跳飞人”,我问了一下价钱,说:“爷爷,一个人多少钱呀?”,爷爷说:“一个人十五元钱,随便玩,想玩到什么时候就玩到什么时候,我和弟弟都给爸爸求请想玩弹跳飞人,看着这么可怜的两个小孩,只好上我们玩了。
爷爷让我们上来,把扣子和安全扣都给系好,只见爷爷按了一个按扭,我感觉有一种飞翔的梦想。爷爷让我过来一下,我走过去,只见爷爷拉着我的腿时,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爷爷使劲的'一放,我惨了,就在我飞的过程中,我翻了一个后空翻,就在一旁的爷爷看见了我的后空翻,爸爸说:“好、好”。
我们玩了又玩,已经把所有该玩的都玩过了。
最后,我说:“我饿了”,爸爸说:“我带你们去吃饭去。”
我们已经走出了大门两米左右,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戚城公园。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挂花灯
打灯笼、逛花街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但在香港每到中秋节小朋友们都会拿着自制的灯笼聚集在一起。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上一篇:发现作文400字(整理2篇)
下一篇:森林的作文300字(整理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