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读后感(精选3篇)
时间:2023-07-11
时间:2023-07-11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化历史的根源,是苍茫蔚蓝的蓝色宝库。
——题记
我未曾见过大海,各种书籍、杂志都对他赋予无尽的赞美,总勾起我无尽的向往;我未曾见过大海,因此,我可以在我小小的世界里幻想着大大的海洋,那蔚蓝色的波涛在我脑海中澎湃;我未曾见过大海,但读了这本书,我却那么深刻的爱上了它。
面对他,在你认为天大的事都如过往云烟,那么微不足道。他的势力如此广大,地球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就把3、61亿平方千米通通纳入自己手中,正所谓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不仅为人类提供航运、水产和丰富的矿藏,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海洋蕴含着巨大的财富,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地球上的资源,终于把眼光放到了海洋上,真的,那么辽阔的海洋,蕴藏的财富,定是无法可想。例如石油,由于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筹划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人们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未来的“耕海”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将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00倍。人们将大量养殖海藻和海草等,供应陆地上的牛、猪、羊等作饲料,从而获得更多的蛋白质、世界海底田园的总产量不久将会从目前的20xx万吨跃增到5000万吨,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将由水下联合收割机来割取,然后由钢索吊装到船上。
面海,或清透无杂的,或混浊秽败的,或任遥望无垠的,或由围堤桎梏的……海,以它万千的形态、颜色、性情,类比了我们人类的一千零一种的孤独和守望。
可是,尽管海洋蕴含如此巨大的宝藏,当我们消耗完了地球上的资源,才去开发挥霍他,那是多么可悲啊。到那时,请认真倾听那汹涌的波涛,那是大海在哭泣。
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大街又添一处新景,盖起了中华世纪坛。按照中国古代的意思,坛是用于祭祀或者誓师大典的神圣地方。据报道,坛的广场用960块黄色花岗岩铺砌,象征着960万平方千米国土面积,还有两缕流水,代表长江、黄河。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一位海军将军站出来,说这个石头台子落下了关键的砖瓦,光惦记960万平方千米了,华夏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呢?人民海军用生命打拼出来的海洋疆域呢?然而,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引起注意。XX年3月14日《新宪法修订案》出台,在这部国家基本大法里有关海洋资源和蓝色国土的内容依然是一片空白。然而,人们对此早已麻木。
有关方面曾经过对北京、沈阳、大连等地10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几乎100%的学生都把960万平方千米作国土面积来回答,甚至有的高校竟然98%的大学生不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呜呼哀哉!追究其根源,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小学课本里就这样印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XX年7月《中国青年报》以“南海诸岛丢失谁之过”为题报道,在南京市石门坎地区联华连销超市出售的“爱我中华”中国地图益智儿童拼图玩具上竟然漏标了中国南海诸岛。结果是,多米诺效应产生,电视台在出现中国版图时,采用现代复印技术,“吱嚓”,拷贝下这张“权威地图”。真应该教民众看一看同样享有主权的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在美国的地图上,确凿地印着海洋国土横跨大西洋和印度洋,最远距离本土海岸线超过10000千米。连日本,小学课本里这样写道:“我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整个日本面积不到38万平方千米,但在孩子们心中,却有着4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海洋是陆地的10倍。
1987年,大和民族为了抢救一个即将消失的小岛,历时3年,耗资300亿日元。这个叫做冲之身的珊瑚礁上并无人居住,涨潮时露出水面的面积只有0.3平方米,他们这样一掷千金,貌似慷慨,实际上经过一番精明的计划,《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只要这0.3平方米还漂浮在海面上,日本就获得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随后,世界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将“海洋,人类的共同遗产”作为“国际海洋年”主题,将每年7月1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
1998年5月,首届国际海洋博览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海洋,未来的财富。
星期六,我无意中在哥哥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本名叫《走向海洋》的书。这本书的封皮很有特色:苍茫蔚蓝的海中,两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戏,溅起朵朵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空中,海鸥勇敢地在海面上翻飞盘旋……如此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走向海洋》,顾名思义,这是一本与海洋的一切相关的书。这本书总共分了三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和海洋的亲密关系。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人类从崇拜到探索、由了解到争夺,开启了人类文化的起源。海洋是一个大宝库,里面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富饶的石油天然气,金银珠宝。当然,海洋还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库,如果海水提纯,可以缓解整个世界的缺水状态。第二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丝丝联系。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殷人东渡,徐福出海,丝绸之路,禁海锁国,写下了一个个中国历史闪亮点。呀片战争,甲午战争,侵华战争,都是我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海洋又和名人相辅相成,郑和、郑成功、魏源等都是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我国的海上防线也不容小视,一队队航空和母舰、潜艇、小型水上舰艇,保卫着我们的祖国。第三部分展望了海洋的未来。海洋的未来是“碧蓝”的、是走向世界的、是让中国和全球接轨的,它还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
我们一直都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这证明了水是人类进化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人类利用开发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为我们人类做出了非常多的服务。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么多的美好想法、愿望、规划,都是建立在一个美丽、健康的海洋的基础上,回头看我们现在的海洋,日本的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海轮的油泄漏,“红潮”的侵袭……都给我们美丽的海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从古到今,我们失去了不知道多少的植物、动物,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
我们应该警惕起来,保护剩下的可怜生物,让物种不再消失;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节约资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颗粮……只有我们的海洋变的更加美丽健康,才能让更多的人们在这广阔的海洋上展现他们的抱负,让海洋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不再千疮百孔,地球母亲才愿意奉献她的一切。让我们全社会的人都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争做环境的守护者。
上一篇:野犬女皇读后感(精选9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