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暑假读书心得(精选6篇)
时间:2023-07-13
时间:2023-07-13
这几天看了一本关于家教方面的书,里面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吸引了我。今天把看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前不久,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看了一篇《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正好我也在做个人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掩卷沉思:教师搞课题研究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坚持得不够好。当然,这个坚持得不够好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我们做了,但做的深度上不够好。当我们发自心底的想要做、必须要做的时候,我们才能品尝到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为了更好的促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些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去后会跟家长说自己的老师不好,而有些家长也对老师千挑骨头万挑刺的。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不利,尊重老师首先是一种品质,其次是孩子往往会因尊重老师而努力学习,对于这些父母都应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把握好分寸。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起负面作用,不说孩子的老师这不行那不行,要对孩子说: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自己的老师,一定具有老师的资格,有许许多多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它包括知识,人格。历朝历代的领袖人物都尊重老师,我们普通百姓更应该尊重老师。要知道,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说哪个老师不好,那么孩子就不会再听这个老师的课了,因此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其实就是帮助孩子自己。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耽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曾几何时,为人父母后,我生活的全部中就是孩子,为了他我可以牺牲很多很多,对他更是百依百顺,着重于孩子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并且有时教育孩子的方法过于偏激,方式简单粗暴。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和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我总是和同事亲朋好友念叨而不主动和孩子主动交流。李开复老师在培养孩子能力自主选择方法提出几点很值得思考:
①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②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③培养孩子的负责心
④要信任孩子
⑤不要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
仅仅几点,告诉我们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事事情,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觉的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就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要服从就行。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给孩子一个机会。
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伟人后面必定有一位伟大母亲”,希望天下每一位母亲都能重视自己孩子,教育问题,特别是德育教育,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爱”就要受得其所。
上一篇:生读《匆匆》有感(精选3篇)
下一篇:红楼梦67回读后感(精选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