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观后感(整理8篇)

时间:2024-03-08

隐入尘烟观后感篇1

这是一部非常温柔的电影,它在认真讲述一个距离很多影迷较远的故事,但只要你进入其中,你就会被感动。比如电影从相亲开始,我们看到曹贵英和马有铁第一次见面尴尬极了两个人也可爱极了,电影中还有让我们无法忘记的细节——他们俩后来回忆当天,马有铁说——你盯着我看,把我给羞的…

电影中的曹贵英身体有先天缺陷,但她的智力和情感正常,马有铁是个憨憨的农民,没有任何缺陷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求生本事,他已经习惯了被使唤,被欺负甚至被压迫习惯了,但他的智力和情感正常。两个智力和情感正常的'人却并没有正常的前半生,曹贵英在哥哥家的牲口棚里长大,马有铁则成为了亲哥家的“长工”,而他们的相遇的开始虽然尴尬,但相处的过程是“渐入佳境”,当他们发现了彼此的好以及自己最在意的事之后,他们相互依靠,走完了剩下半生…

电影以4:3的画幅展现了一副生动的极具质感的充满细节的农村面貌,它或许和我们常看到的电影距离很远,但和生活距离很近,我相信有很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会一直提问——当下还有这样的地方和这么穷的人了吗?有!虽然比以前少了,但是一定还有。

但当我们沉浸在故事里,感受了几轮不太激烈但却冲突饱满的剧情之后发现,他们虽然穷,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马有铁和曹贵英的身上有三种性格特质是非常宝贵的,第一,他们尊重生命;第二,他们认真地对待生活;第三,他们珍视彼此,就像他们压在手上的“麦子花”一般。

城乡二元,农民生态,农村现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不想这些问题,当一个只会种田的农民被要求住进楼房,他一定会想鸡鸭鹅猪马牛羊怎么办,他一定会想他的地怎么办…

但这部电影并没有将思考的视角无限制地伸向这么深刻的现实问题,而是聚焦在两个可爱的朴实的农民身上,甚至当我们看到的突如其来的悲剧之后,也仿佛有点能接受电影给出的结局了,哎…与其更加割裂的生存在裂缝中,不如就回到土壤里。

隐入尘烟观后感篇2

一部平淡到几乎没有太多语言的作品,却“后劲十足”。不言爱,却由一个个眼神,一个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个细节,让观众看到了这对苦命人的爱与被爱!

那盒鸡蛋,成为他们的希望,在昏暗的房间里突然亮起来的灯光几乎是这部电影唯一的光,不得不承认,那一刻我几乎热泪盈眶;临时借来的房子要拆了,搬了那么多次家,每次都不忘将那个代表他们婚姻的.大红“囍”字带走,每次都认认真真、端端正正的贴到“新”家的墙上;去河里舀水不小心舀了几只蝌蚪,老四疼惜地将它们放回河里,或许是因为自己吃了太多的苦,在别人淋雨时他愿意撑起一把伞,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慈悲;怕累坏了毛驴,自己很少坐驴车,却不让贵英多走一步路。贵英在村子里受人嫌弃,但自己的女人自己宠,贵英是老四手里、心里的宝,这让村民们羡慕不已;一而再,再而三的无偿献出了熊猫血,到最后,甚至连一声“谢谢”都不曾得到,但他却不肯多要那老板的一斤包谷;为了不让贵英因尿裤子被别人耻笑,他愿意花“巨资”为她买一件可以遮住屁股的长大衣;用麦粒在手上“种花”,用草编一个毛驴,看着自己养大的鸡在院子里蹦哒,这几乎是他们生活中全部的浪漫……

他们平凡,善良,勤劳,乐于助人,面对命运的不公与生活的悲苦,没有一刻放弃过希望,在失去了贵英后,老四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虽然,电影最后文字解释说:老四搬了新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没有贵英,他又怎么可能幸福?我想这段文字不过是人们美好的愿望而已!

并非所有的生活都有“大团圆”的结局,并非所有的故事都会有漂亮的“小尾巴”,所以,我宁愿相信,老四最后是用他这一生吃过的唯一的鸡蛋就着农药追随贵英而去了!

生活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光,但他们却用爱照亮了彼此灰暗的人生。看到这么苦的他们,看到这样倔强地与命运抗争的他们,我想,我们当更加珍惜眼前静好的岁月以及平淡的生活!

隐入尘烟观后感篇3

生活对每个人都非易事,有了陪伴,再困苦的日子都值得被纪念。

看完电影《隐入尘烟》后,我觉得有铁有了惠英,他是幸福的。惠英跟了有铁,她是满足的。两个苦人给了彼此慰藉,相互成了依靠。

当他们在田间有铁向惠英说土地、种子,在他们在地头休息时吃大馒头;当惠英用草根编了一头驴子递给有铁……;当惠英被有铁抱上了驴车;当惠英坐在了耙地的耙子上;当他们在灯光下看纸箱子里的小鸡破蛋而出;当他们睡在房顶上有铁用绳子把惠英的裤腰带拴在了自己的裤腰带上,为的是村里的妇人们这样说,为的是有铁怕惠英夜里掉下房顶;当有铁在湍急的河水里为惠英擦拭脊背;当惠英在寒冷的冬夜怀揣着开水瓶,残疾的手臂夹着手电灯照着有铁回家的'道路;当惠英在采血车外等待被采血的有铁而不吃那一桌酒菜;当有铁穿着大红背心和(huo)黄泥做土坯,当惠英有铁在风雨大作的夜里用塑料布手忙脚乱遮盖土坯,当黎明时分大雨过后两个人坐在土坯上身上裹着白色的塑料布,当终于土坯垒成了墙,惠英手编的草顶上了房;当借来的十个鸡蛋孵化出了十只小鸡,小鸡长大,下了第一个蛋;当他们乔迁了新居惠英再次说大红双喜字要贴高一丝丝;当他们把借住的房子檐下的燕子窝安放到了自家的新房子屋檐下……

此时的他们会觉得生活难吗?

当惠英为有铁送饭被水流裹走失去了生命;当高一丝丝的大红双喜被揭下来挂上了惠英的遗像;当有铁把收获的庄稼卖掉还了种子钱化肥钱大衣钱,当有铁用两袋土豆还了人家的牛粪,当有铁最后还了十个鸡蛋;当有铁把毛驴身上的鞍鞯龙套全部卸掉给它一个自由身让它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当轰隆隆的推土机瞬间铲平了有铁惠英不知用多少日夜盖起的房子;当有铁留给我们一个背影走向银幕深处,走向了命运深处……

我哭了,他将走向哪里?新农村城里给他的房子吗?

哎!每一个高贵的生命该如何安放自己的魂灵!

隐入尘烟观后感篇4

这是一部聚焦西北农村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

讲述的是海清饰演的贵英和马有铁在家人的撮合下互相靠近,相互依靠,并相互守护对方的故事。贵英患有残疾,无法生育及小便失禁,经历了原生家庭的诸多不幸。

俩个人结婚一起生活,经历过3次搬家后,终于住进了自己建造的小家。在贵英的故事中,感受到了那平凡但无比动人的温暖和浪漫,举例如下:

1.贵人下地的路上经常坐在驴车上,让村里女性有着羡慕的眼光。

2.贵人因为小便失禁引起许多村里人的异常眼光,老四就想着为她挑一件大衣盖住裤子,让她更有尊严;

3.在收小麦的田地里,老四用麦粒在贵英的手上印出小花,俩人都很开心。

4.老四进城,贵人等他回来,只为让他回来有一口热水喝,来回换了无数次热水。

5.天热到房顶上睡觉,老四怕贵英掉下去,用绳子将其系到腰上。

6.每次看到老四献血,贵英看着桌上的山珍海味吃不下,自己默默就陪在老四身边,看着他抽那么多血非常的心疼。

同时这部剧也让我也看到老四身上的淳朴和爱。

①对待燕子,驴,跟家人一般,很是呵护;

②面对邻居的说笑,对妻子非常呵护;

③为了自己的小家,非常勤奋和努力;

④面对无私献血,考虑到村里人的.未来,主动的去承担。

⑤做事有担当,自己借的都要如数奉还(大衣,鸡蛋,土豆)

不得不说,海清的演技真是太好了,除外表跟本人有很大差距;从佝偻的背影,到瘸子的样子,以及手颤的细节都非常的到位。

隐入尘烟观后感篇5

姐姐有两张电影票,连名字都没有听过,就忙里偷闲蹦跶着跟去看了,如果不是在电影院,恐怕真的没法耐着性子看完。不是搞笑片,不是浪漫爱情片,也不是什么有商业感的影片。看完时两人都不免感叹,为什么要看一场莫名其妙的电影?为什么要看这么苦兮兮的电影?人活一辈子,好像也没啥意义。有些人善良、勤劳、感恩、老实、对人好,但就是自己的命不好,活的太苦了,不免有些压抑和无力感。

有些场景也让人深刻和回味,也忍不住回来百度,再去探个究竟,发现一些感同身受的文字......

“即使是这样两个在各自的生活里看不到希望的人,也能擦亮一根火柴温暖彼此,珍视彼此。所以他们之间的‘爱’还不仅仅是爱情,更是依靠,是活下去的希望。”

在如此苦难的生活里,他们没有颓废、没有消极、没有放弃,用扎实而坚定的力量耕耘着、收获着。用米粒在手上摆出一朵花,用手深深地压住米粒,手上就印出了送你的一朵花,这一幕多浪漫多感人。无论身上有多少污泥,并不妨碍我们“仰望星空”和浪漫,无关金钱,无关身份和地位。人,可以苦,只要有希望。可当希望消失了,活着便没了意义。

那些农民农村农活的`场景,在四季的轮转下,勾起了我小时候曾经也有的一丝记忆,只是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太过久远了,远到已经几十年光阴了。我和姐姐都自然联想到远在老家的“舅爹爹”,跟电影里的主人公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只是舅爹爹一辈子没有结婚,无儿无女,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干着农活,即使现在已经七八十岁了,还依旧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着,然后把所有的收成都送给我的爸妈,谁都劝阻不了。他把这些“收成”当做礼物送给爸妈,大概这就是他活着的动力和希望吧,日复一日才有盼头。疫情耽搁,回老家也变得不方便,已经有四个年头没有回去了,眨眼间竟这么多年没有看到舅爹爹了,难以想象这一切,不禁热泪盈眶,他一定也很想见到我们吧。希望他健健康康,我们早日重逢。

隐入尘烟观后感篇6

我认为这苍白的文字无法描绘那随电影情节起伏的情绪,毕竟有些东西是难以言说的。其实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也在网上刷到过几个片段,直到真正完整的看到这部电影,眼泪夺眶而出,觉得胸口发闷,压抑,确实emo了好一阵子……

马有铁被他哥哥当驴一样使唤,当作免费劳动力,但却不会计较,一码归一码,对蝌蚪、燕子、驴、鸡都怀抱了怜悯和善心。贵英被家人打骂嫌弃,生活以痛亲吻他们,他们却报之以歌,没有随波逐流,心底的善良也没有被磨灭。苦难没有放过他们,即使他们用力的生活。让我痛哭流涕的是,有铁和贵英太苦了,苦了一辈子。后来他们在一起了,从春天到秋天,新房子刚住没多久,有铁说好要给贵英买电视机呢,后来电视机买了,却是烧给贵英的。

电影里没有刻意煽情的桥段,有的只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对话。让我动容的是这些话里,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存在的意义的回应,“我看到你对驴都那么好,就觉得你是个好人”,他们俩对彼此的'依赖是一份沉甸甸长在地里、印在手背上的麦粒,是一个让来让去舍不得吃的鸡蛋,是自己只有50块钱也想买给她的大衣。我想导演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些农村的日子,才把这些真实的生活呈现出来,让我们这些观众看得心碎。

“啥人有啥人的命数,麦子也一样,它也有它的命数呢。”有铁跟贵英两个人相互依靠,便是彼此生命中光一般的存在。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就连电影的色调都暖了起来,可随着贵英的失足落水,刚要幸福的生活也就戛然而止。

虽然他们生活很苦,但依旧还在顽强地生活,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苦难中生出一朵花。电影很好看,但我想应该没人生来就愿意吃苦,苦都是生吞下去的吧。苦难从来不值得被歌颂,值得歌颂的是从苦难中脱离出来的自己,善良又淳朴的麦子,怎么就要被带锈的镰刀宰割呢。

隐入尘烟观后感篇7

今天下午去电影院看了《隐入尘烟》,最近抖音经常刷到这个的介绍,很久没有看过这种类型的电影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整个电影的主基调挺压抑,挺沉郁。男女主人的爱情,相濡以沫,相爱相知,不被爱的人,寻找爱,给予爱的过程。看完电影,我的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是枝裕和的这句话“如今的时代,过分温柔是要吃亏的。”欺负老实人,看着真的很憋屈。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一直不乏有默默无闻,埋头过自己小日子的人,偏偏,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不排除电影有放大苦难和冲突,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这部电影就是平平淡淡的冲突,显得确实是更真实,更鲜活。

《活着》之所以经久不衰,或许,大家都在从文学苦难中汲取生活的甜,让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面对苦难。只有积蓄力量,从苦难的深渊中爬出来之后,苦难才有意义,否则,苦难只是苦难而已。

我看过这个导演的一个采访,是问关于《隐入尘烟》的选题,现在中国电影主旋律的电影占主导,确实需要更多多元的电影来丰富国内的电影市场。这种真实西北农村生活,展示在观众的面前,让更多人知道,当今社会,还有很多人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国内消除贫困也才几年,不止有一线城市的.北上广,还有广阔的农村。看到砌好房子之后,哥哥的来访,侄儿的婚宴没通知参加,把婚宴吃完的菜送过来。来收麦子的时候,明明晒干了的麦子,还扣水分。为了村子里的人,自愿献血。拆老房子的时候,还惦记着燕子窝。都决定赴死了,还把所有的欠账还上。有种钝刀子割肉的疼痛。

隐入尘烟观后感篇8

我是上个周日看的,那天下起了雨,突然就起心动念想要看电影,在淘票票上面搜了一下最近比较火的《人生大事》,我不是很感兴趣。突然搜到了一个评分不低名字也很喜欢的,打开看了片段,就决定是它了。

今天才想起来写观影感,是觉得自己想起电影情节情绪没有什么波动了。

首先要对这部电影进行夸赞,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里面的农民、土地、玉米、小麦、土坯房、残疾人等我都很熟悉,甚至里面残酷和温情我一样熟悉。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黄沙漫天,但小时候也经常看到黄土满天飞,那是北方乡村男孩独有的记忆,想过洗刷忘记,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想法,最后醒悟,那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要尊重它。

贵英的残疾和小便失禁让我想起了我奶奶临走的那一年,当时我奶奶还没有到小便失禁的地步,但是下床走路不方便,大小便只能在屋子里面解决。奶奶那两年有老年痴呆,当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奶奶经常把五个儿子的身份认错,还耳背,只有不会认错是第三代最小的孙子,也就是我,从小爷爷奶奶都最疼爱我,后来我常年在外面上学上班,只有放年假才会回去,那一年过年回家,因为几个儿媳妇包括我妈都要轮流照顾奶奶,我家跟我奶奶家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我家就照顾的多了一些,晚上需要守夜的.,我想多陪陪奶奶,睡觉前要把奶奶拉起来小便,然后半夜奶奶也会起夜,现在想起来,还好当时陪了奶奶一段时间。

所以这个电影把我拉回了几年前,谢谢这部电影。

马有铁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人,虽然木讷但是守诚信,这部电影是悲剧结尾,往往票房也不会太理想,但是真实的世界往往就是这样,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结尾是悲剧还是喜剧。

我们庆幸自己不是里面的男女主角,这个社会虽然内卷,但我们四肢健全,我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虽然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们就做一个平凡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是难能可贵。

上一篇:大国工匠观后感作文(精选11篇)

下一篇:厉害了我的国高铁部分观后感(3篇)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读后感 优秀作文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