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600字(3篇)
时间:2024-03-09
时间:2024-03-09
在《朗读者》里,倪萍讲述了这段苦难,泪眼婆娑。那10年为了孩子,她债台高筑,迅速衰老,拍杨亚洲的《雪花那个飘》,零下十几度,脚放在冰河里泡太久受了大寒落下的病根,她现在腰不能久坐,腿不能久站。但她说感谢有这份苦难,让她变得更加坚强。
如今,森快考大学了,倪萍有空就会去陪儿子。母子俩有时候也会聊聊未来,“我还是说你放松,你自己去选择考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专业。应该说我们这些年的经历锻炼了我,更锻炼了他,他很坚强。这一点我挺欣慰的。”
如今儿子是倪萍的全部,她对名誉、金钱已不再有任何欲望。未来,她有两个心愿,“一是写长篇,写一个清冷的母亲。写我们姥姥,妈妈,我这一代,以她们为引子吧。我着重写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感受,亲情和血缘的感受。还有一个,是希望儿子身体健康,等以后让我可以帮他带带孙子……”
在一次电视访问中,倪萍曾说:“我下辈子不想要父母,不想要孩子,不想要爱情,我就自己一个人过。像苏小明一样,舒舒服服泡上一次玫瑰浴,点一支香烟,倒一杯红酒。”
鸡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文化类节目制造了令人欣慰的小高潮。实际上,从2013年至今,文化类综艺未曾缺席过。从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再到如今的《朗读者》,标志着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迎来了一个春天。《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会有更强劲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发挥出高度的文化智慧,必定还会出现更多现象级文化节目,让观众从中受益匪浅。
虽说,电视文化类节目要成功突围,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它让我看到了在真人秀独霸荧屏的今天,观众对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是有庞大需求的。要知道,内容庸俗、格调低下已成为很多电视综艺节目的一大通病。夸张代替真实,搞笑当作幽默,表象打败内涵,形而上的关怀让位于形而下的消费,综艺节目“繁花似锦”的背后是思想和艺术的“贫乏”。提起电视综艺,这些年一个“霸屏”的现象就是各种明星真人秀。起初,这类节目也曾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随着复制、模仿的节目越来越“滥”,就会令人感到审美疲劳。
尽管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娱乐性综艺节目之间并没有鸿沟,两者之间需要深度融合,核心价值都应该是专业素养与文化情感。但那些一味奔着庸俗、无聊而去,明星的矫揉造作、绯闻隐私成为卖点,甚至被煞有介事地过度解读的娱乐性综艺节目,裹挟着观众们眼球,让观众们的心灵逐渐变得麻木、粗糙、焦虑。综艺节目亟须重新接洽文化的源头活水,回归内心里最普通的情感悸动,在此语境下,正本清源的《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可谓正逢其时。
应该说,《朗读者》等电视文化综艺节目的走红,说明观众并不是一味地“娱乐至死”,他们追求久违的纯净、美好、真诚、朴素,也充分说明,电视综艺节目亟须回归文化内涵之魂,才能真正赢得观众。在电视荧屏一片喧嚣的背景下,《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回归”,赢得各类观众的一片叫好,充分说明人文内涵是综艺节目的灵魂,只有诉诸文化与情感,电视综艺节目才能焕发生命力,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消费主义比较流行的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依然旺盛。这一热点现象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昨晚,央视一套8点档的《朗读者》,播出柳州“走心情侣”丁一舟、赖敏的故事。赖敏现场朗读台湾作家三毛作品,催泪台下观众。
丁一舟、赖敏这对患难情侣,相信柳州人不会陌生。一辆单车、一辆轮椅、一只狗、两个人……为了让患“企鹅病”的女友在剩余生命里到处看看,丁一舟决定带着患病的赖敏,在全国地图上走出一个心形。
2月25日,丁一舟、赖敏受邀到北京,参加央视《朗读者》节目录制。昨晚播出的《朗读者》上,丁一舟、赖敏与董卿互动,他们和大家分享了旅途中的故事,并分享了即将为人父母的喜悦。赖敏还在现场朗读了一段女作家三毛的作品,《你是我不及的梦》一书中《夜深了,花睡了》的片段。
赖敏说,自从2015年从柳州出发以来,都是丁一舟挣钱养活她,旅途除了快乐,还有很多艰辛。即便如此,丁一舟还是会尽量满足她各种小女人的幻想,给她买婚戒、在拉萨求婚,又在四川甘孜理塘与她举行藏式婚礼。或许他们的生活并不阔绰,但精神却非常富有。
上一篇:守岛人的观后感(精选4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