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家长观后感(精选4篇)

时间:2024-03-10

教育智慧家长观后感篇1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这是明末清初理学家陆世仪的一句名言,意思是父母教导孩子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实,过往中外名士留下的经典中,渗透着很多教育理念精髓,这是从社会发展中凝练出的智慧结晶。有时,恰恰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家长焦虑的心结茅塞顿开,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一样,豁然开朗。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就是要以身示范。如何做一个榜样式的好家长?这几个方面,身为父母应引起注意。

一、作为家长一定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听轻音乐、读书、运动等,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避免以后好动调皮,或者专注力不集中等。

二、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律性。如果家长每天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就是生活懒散、刷手机不停、游戏成瘾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那孩子也容易受到影响,有样学样,逐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可见,父母不仅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

三、父母的性格也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如果父母性格暴躁,孩子可能会受这种性格的影响,遇到事情就容易发脾气闹情绪。如果父母当着孩子面争吵打架,孩子也可能会模仿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这里特别要提一点,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总是把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挂在嘴边,想以此来刺激孩子的竞争意识,但自己面对外界压力的时候,常常妥协放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家长也同样如此,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又如何要求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呢!所以,父母应该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常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

教育智慧家长观后感篇2

一、注意疫情防控

请家长朋友们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走亲访友、减少外出就餐,坚持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同时提醒孩子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要做好防护,如果出现发热等相关症状,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及时通报,疫情防控期间要减少不必要外出,原则上以本地活动为主,不长途旅行、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二、注意防火安全

每年的春节,都是用火、用电、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期,所以,孩子的防火安全意识一定要提高,以免造成意外,发生火灾。对孩子的监护管理更不能放松,不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注意各类取暖设备的使用安全,严禁使用易引发事故的各类电器。

三、注意人身安全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寒假到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告知孩子一些防盗、防骗和防拐知识,外出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范围,让孩子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四、注意出行安全

寒假来临,孩子的交通安全不放假,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确保孩子在假期中遵守交通规则,以免发生意外。

五、注意饮食安全

放假期间,孩子的生活作息习惯难免和幼儿园不一样,如果孩子乱吃东西很容易就会生病,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只有合理规划饮食与营养摄入才能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生长发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希望家长朋友们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教育智慧家长观后感篇3

如何进行好的家庭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蔡老师强调,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父母更多的是“言传”,而缺少了“身教”。如此,教育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只有“做智慧父母”,才能更好的“育优秀孩子”。

今年我们家孩子已经过了十一岁,正值青春期前期。孩子的成长一路曲折,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断在反思中前行,惟恐我们家长的成长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步伐。反观这一路的艰辛,我们也总结出了点滴方法和诸多教训。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将亲子关系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来抓,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如何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呢?结合今天的讲座,我做了以下总结。

1、坚持原则。即原则性的事情不能让步,坚决执行。比如,上学期间晚上不能看电视、玩手机;上学期间晚上21:30前必须睡觉……相对的,非原则性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拥有自主权。这样让孩子有自主意识和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意识。

2、换位思考。即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遇事不要劈头盖脸去责备,先弄清楚状况,再去评判。用理解、鼓励和引导来代替批评、职责和抱怨。这样,亲子关系便会有效改善。

3、高效陪伴。现代社会,节奏快,父母的各种压力都很大,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实在短暂。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尽量少使用手机,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比如一起干家务,一起做个小游戏,一起打球,一起看场电影,都是很好的选择。孩子有了参与感,有了乐趣,亲子关系在无形中被改善了。

教育智慧家长观后感篇4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不管是放任自流,什么都不管,还是事事操心,时时上心,都是不可取的。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要做好这三件事就足够了!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自己的行为方式。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上前进行指正,让他这样做,那样做,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更要呵护孩子的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断定孩子的成与败。父母最该做的是鼓励孩子、赞美孩子,给孩子力量,让他保持良好竞技状态,当然,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就需要父母给予真实的反馈,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并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给孩子培养好的习惯,也是有一定的原则的!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一般来说,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而放任不管、乱管瞎管、唠叨数落……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

爱学习,是会学习的前提,而会学习,则是爱学习的保证!喜欢学习,才会去思考怎么才能学会,而会学习,学的会,才会越来越爱学习!想要会学习,就必须要掌握一些方法了,比如认真读书、专注做事……

最有用的东西,其实还是需要家长静下心来慢慢思考,总结提炼出来才行,就好比教育孩子这件事,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只要方法得当,孩子变得杰出,就非常容易。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