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狂响观后感(整理8篇)
时间:2024-03-17
时间:2024-03-17
元旦当天看的这部剧,本来觉得2个小时好长啊,然而不知不觉就到了结局,还沉浸在其中,不想离开。
这部剧开头的几个片段对于当代的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熟悉。大街上、过马路时、地铁上、公交上、医院的走廊里、餐厅里、值班的护士等出现在以上场景中的每个人都在盯着手中的手机不停的刷。好壮观的场面,都是现实中的我们。离不开手机的我们。朋友聚会、独处、家人团聚、甚至是旅游,其实就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刷手机。
发明手机的人的目的是让沟通更方便,增进感情。然而现实是朋友约会约饭、过节家人团聚即使面对面也没有太多时间互相看一眼,而是低头沉浸在各自的世界。
故事以几个朋友约饭时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每个人把手机放桌面上,不许静音。如有微信、短信、电话时大家一起看。每个人都不踏实,都有不想也不能让他人知道的秘密。
看似风平浪静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波涛汹涌澎湃的内心,即使是男女朋友或者夫妻都有不想让对方了解的事情。
这部剧很现实更真实,总感觉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太多,幸福太多。其实那只是自己的想法而已,有句俗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缩小到个人,人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会有那么些事让你不能痛快的享受生活。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初次,扮演的角色、遇到的事情都是第一次。经历过好的、坏的都是成长,都是回忆!
好在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且是自己喜欢的选择,该受到惩罚的人也没有逃过。
看了这部剧,我们应该思考下是不是与朋友约会约饭时就放下手机,认真聊聊天?在不到1个月就到来的春节与家人团聚时,放下手机好好享受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欢乐、痛苦与成长呢?
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讲述了好友聚会将手机放在桌上引发一场信任危机的故事。这样一部小成本影片却成为了神级IP,被包括法国、希腊、西班牙、韩国等等国家翻拍,中国版正在影院热映,还是熟悉的故事,还是同样的结局,然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神级IP却没能造就好故事,《来电狂响》的本土化改编的确显水土不服,接下来听我娓娓道来。
首先,从影片的人物设计来看。意大利版本的主人公由三对夫妻和一个深柜的男人组成,他们貌合神离,各怀鬼胎,不仅各自有各自的秘密,甚至主人公之间都存在的不良关系。掩藏自己同志身份的佩普,假装成风度翩翩的单身汉;有婚外情的卡西莫的女友怀孕,他的妻子比安卡与桌上一个人有染;莱勒的神秘女友每天固定时间都会给他发一张惹火的照片,他的妻子一直和手机里一位好友玩着游戏;洛克夫妇看似恩爱,实际上却充满危机。简单来说,意大利版本的人物更加丰满而立体,短短90分钟导演将他们塑造的有血有肉。
中国版看起来就像是硬凑了一群人,不仅主人公的身份和背景没有交代清楚,而且人物行为也和身份不符。离了婚的文伯夫妇;心里有鬼的吴小江夫妇;软饭男和富家女;外加一个女强人。然而最可怕的就是没有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和人物行为动机,一昧将他们塑造成手机的奴隶,除了韩笑的角色有背后深层的问题,其他人都是扁平化的人物,毫无感染力。
其次,演员的演技也成问题。意大利版本的演员,他们很好的把握了角色的性格特征,将之演活。伊娃对待丈夫,少言寡语,对待女儿,却歇斯底里。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却努力做一个好母亲,女儿不买账,她充满无奈和落寞。
中国版的演员们,除了玛丽,没有人再演电影中的角色,他们都在重复现实中做作的自己。这样一部应该是一群戏骨彪戏的电影,却给他们浪费了。平平淡淡,毫不出奇。文伯对女儿说的那段话,并不是一个中国父亲会对女儿说的,将意大利版中原话搬过来,删去他给女儿的设计,还是不符合国情。
再次,电影场景也显得生搬硬套。意大利版本呈现的是一个标准的意大利家庭布置,大气又干净,充满本土化感觉,贴近意大利人的生活。
中国版的布景照搬了意大利式的设计,显得不够接地气。一个圆桌难道不会更显得热闹吗?何必套用欧式风格。满桌子西餐又强行加上小龙虾,简直莫名其妙。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电影传递出来的情感的确真实,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将自己和手机连为一体,我们都是双面人,在生活和手机中,披着不同的假面,一个秘密就能将多年积累下来的信任瓦解,圆下一个谎言却要靠更多的谎言来弥补。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样的生活中,小心翼翼,陌生又冷酷。
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带来极大的隐患。它是天使,又是魔鬼。放下手机,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可能,做到坦坦荡荡也并非易事,生活就是这样,简单又复杂,混乱却也平静。
扎起马尾就是一个沉溺在爱情中的傻白甜,放下头发,就是冷酷到底的复仇女神,一个演员的可塑性究竟有多强,看看《来电狂响》中奚梦瑶甜美与冷酷的一体两面,就能深刻体会。
由于淼执导,张一白监制,佟大为、马丽、霍思燕、乔杉、田雨、代乐乐、奚梦瑶主演的喜剧电影《来电狂响》,讲述了七位好友聚餐时公开手机信息结果暴露出各自秘密的故事,这是一部笑点密集但同时情绪高度复杂的影片,每个角色都有深藏在手机里的秘密,大家交出手机的同时,这些秘密便处在失控状态,手机成了随时引爆的炸弹,而每个人在窥探观望的同时,又无比忐忑。
奚梦瑶饰演的白雪娇和佟大为饰演的贾迪是组团出现的,萝莉配大叔以及女方白富美的组合,并未让奚梦瑶有种软饭硬喂的优越感,反而一直跟随爱情的脚步,以未婚妻的身份为傲,随时随地撒狗粮的行为表现出被爱情冲昏头的傻白甜气质。奚梦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国际超模,还被国外杂志评为全球最性感女人,这样的女孩可爱起来,杀伤力有多大影片中的白雪娇,长腿夺目,表情娇萌,可以瞬间绞杀所有大叔追求真爱美的小心脏。
但她也并非完全依附于另一半,当她和前男友纯粹的友情遭到质疑的时候,立刻流露出被伤害后愤怒的情绪,爱你时可以为你赴汤蹈火,但不被信任时也会采取主动,这是她在影片中第一次大的情绪波动,作为新人演员,能够快速反应演出人物丰富的情绪变化,怪不得监制张一白评价她颇有灵气。
让白雪娇这个人物更完整的,则是在故事最后的反转,扯散马尾,烟熏妆+中毒色口红让娇娇这个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蜕变,原来,这个自称让人感到一丝恐惧的大姐头才是她的真身,之前她把自己伪装成另一半想要的样子,当付出却换来背叛时,披着小白兔皮的大灰狼才显露出真实性格,在戏中,奚梦瑶把她的甜美与冷酷展现的刚刚好。
形象的反转,让一个人物表现出了复杂的情态,但面对爱情时截然相反但两种态度,却和当下很多年轻人的恋爱观有所共鸣,爱就投入,不爱就冷酷,根本没有成年人的各种利益考量,说到底,还是因为底气足。
《来电狂响》其实是一部非常恐怖的影片,因为它直视每个人隐藏的秘密和内心,直视太恐怖,也正因如此,每个人都被刻画的深刻和立体,奚梦瑶和一众老戏骨们打成一片,却没有被淹没。因为,她的反转太过凛然,她坐着摩托车而来,在跑车的轰鸣声中离场,留下的,是两个嬗变的角色,和一地的心碎。
很久没有看到一部能引起我深深思考的喜剧了,《来电狂响》很好的满足了这一点。尽管整部影片都充斥着浓浓的喜剧元素,但只要你细细留意就会发现那些悲剧元素也一直存在着。喜剧与悲剧共生,两者交相辉映,使经过处理后的画面不再苍白,而是渐渐的浸润人心。
一部有深意的电影最能荡涤人心那片芦苇丛。观影之余,心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涟漪四起。走出影院时仍觉意犹未尽,眼睛似乎还未过瘾便已结束。不过剧情完整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部电影抓住了什么。
进入新世纪,我们身边发生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是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科技纵容以智能手机为首的电子产品强硬的闯入我们的生活。手机被发明的本来目的只是为了沟通联络,它的基础功能就是通话。起初人们并不多么关注这个小物件,于是它们一点点的发展,猝不及防间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它的影子。直到连支付也要通过手机来完成时,人们才意识到,我们离不开手机,我们不能没有手机。没有手机的我们会活不下去!
《来电狂响》正是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它讲述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青年与手机的不解之缘。七位聚会的男女在休闲时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每一个人的手机放在桌子上,有信息大家一起读,电话开免提所有人一起听。手机里藏着每个人的小秘密,在游戏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受到着了不同的煎熬。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们不愿意暴露的,想要掩盖的都被锁进了手机那小小的四方天地里,似乎只要上了锁,一切都是安全的。什么时候手机成了安全感的代名词?你不愿与最亲的人表达的事情全都奉献给了一部手机?
我很佩服导演对每个人物心理方面的拿捏,看似一件小事里折射的却是我们整个社会群体的心理世界。笑笑的手机里藏着被威胁的证据,她的痛苦被手机这把利刃一寸寸剖开,让人痛不欲生。贾迪的手机里藏着另一个女人的信息,他的出轨成为娇娇心里的痛苦源泉。文伯和戴戴的手机里隐藏了两人早已离婚的惊天秘密。小江和李楠的手机里更多的是爱情与亲情交织的信任问题。
整部影片伏笔众多,经过剧情的演变,那些看似凌乱的场景都串联成一条线,结尾的最终呈现早已露出蛛丝马迹。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令人倍感暖心的画面。快递小哥的问题一直是时下的热点话题,在经过车祸导致送餐迟到的快递小哥终于把餐送到顾客手上而假货手工艺人别扭的递给快递小哥矿泉水的那一刻我险些泪崩,每个职业都不容易,在相互体谅中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这部电影带给我很多收获。它告诉我手机不是万能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才最重要,要时刻珍惜身边人。它还告诉我纵使生活中总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惹得你心情焦虑,但是请相信:美好的一面胜过糟糕的记忆,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一切都会变好!
刚刚看完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电影,片名《来电狂响》,不禁让我想起多年前,有一部同题材的电影《手机》,不过比起那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喜剧元素更多一些,我更喜欢这部《来电狂响》。
电影的情节构思很好,通过好朋友的聚会,把各自的秘密揭露出来,讽刺时下的人生活在面具背后,每个人都有自己见不得人的一面,让我笑完之后,还有一点体会和反思,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这部电影算是一部良心之作,演员演技平实,不夸张,不做作,把人的真实状态表现出来,有一个情节很打动我,婆婆感谢儿媳妇的照顾把房子作为礼物相赠,儿媳妇却给婆婆安排了敬老院,电影真的是高于生活,而源于生活。
最后影片结尾处要点个赞,出字幕的时候,有一组关于手机给人带来好处的情节,这个构思确实不错。事物都是两面的,没有绝对坏,也没有绝对好,关键是看人怎么去用。
《来电狂响》是由于淼执导,张一白监制,佟大为、马丽、霍思燕、乔杉、田雨、代乐乐、奚梦瑶主演的喜剧电影。
该片讲述了七个好友聚餐,有人提议大家玩一个将手机公开的游戏: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通来电、每一条短信微信、甚至广告弹窗,由此掀开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情感风暴。数字时代,小小手机隐藏着无数秘密,当聚餐局变成“揭秘局”,当通讯工具化身定时炸弹,嬉笑打闹之后,甜蜜情侣和模范夫妻、多年死党之间还能真诚相待、美好如初吗?游戏引发三对伴侣之间的信任危机,每个人都发现,原本自己无比熟悉的爱人和好友,其实都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个电影从来不是去控诉手机的恶,人也不是在手机出现后才变得阴险狡诈心口不一,高科技没有原罪,反而照出了人心的原罪。”
虽然说《来电狂响》是《完美陌生人》的翻版,但却摒除了原版电影一些水土不服的尬聊,放大了中国式婚姻中的本土特色。完美击中了各年龄段,各阶层的典型中国人。中年夫妻、年轻夫妻、情侣和单身女青年面临的问题,几乎被一网打尽。
戏谑的游戏,一层一层地撕下每个人的虚假皮囊,有秘密的人都不会想到东窗事发是因为一个好友间的游戏吧。
一个谎要用千百个谎来圆可是说谎的初衷是什么,为了更好地两人相处吗?往往不是,谎言更多是一己私欲驱使下的铤而走险,纸包不住火,玩火的人也会被火玩。
弹幕上有一句话感触颇深,生很容易,死很容易,可生活却是不容易的,电影里有一条暗线,外卖小哥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生活的无奈和难处,在他与妻子、孩子视频时的言语措辞之间似乎变得值得,生活是值得满怀期待的,不是吗?婚姻也不完全是爱情的坟墓,不是吗?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快餐时代下,似乎所有荒唐的行为都被赋予了可以原谅的头衔,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被逼无奈,吴小江眼中的妻子极其无趣,他甘愿沉溺在网络虚拟世界,获得乐趣以聊慰工作重压是合理;妻子眼中,游戏中与陌生男子的联络,又何尝不是她眼中的合理行为呢......
印象深刻的是马丽最后的那番话,很有震慑力,手机的发明者是希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不是让亲近的人变得远离和陌生。
外卖小哥的手机才是手机的正确诠释,拉近家人与自己的距离,满满的'都是爱意,影片中的其他人呢?我不禁发问,手机的衍生和发展是时代和科技的进步,错的是手机还是手机的使用者,所谓道理,所有人都是耳祥能熟,甚至倒背如流,可是放下手机的又有几人,更多的是被手机拆散和制造问题。
马丽有一句话,在此我想直接引用,“为什么喜欢戴着面具,活在一个虚伪的世界里。”看到这句话,面具下的你是啼笑皆非,还是伸手摸摸面具试图摘下它呢?更期待是后者。
庆幸最终,贾迪选择了那个让自己可以做自己,不用装的女孩;吴小江妻子终于说出那句“那你多看看我”,吴小江也和妻子解开所有谜团,回家好好在一起;马丽选择勇敢面对,不再逃避;那对假装未离婚的夫妻,也终于不再假装,各自追逐所爱。终于在真相大白后,迎来喜剧结尾。
而我最想说的是,也许正在逃避的才是最值得拥有的,丑恶的岂止是面具,还有面具下被谎言控制的心。生活是不容易的,撕下面具吧!去认清自我,亲近身边,改生活之艰辛为美好,又何乐而不为呢?
太过能够把控别人的心理,可能也会伤害到别人。心理医生很厉害,把控人的心理,但她可能会把自己的事情弄得一团糟。她的丈夫和女儿后来都很讨厌她。人即使能够把控别人的心理,也不要表现出来,因为每个人都害怕被暴露在别人面前。我也少表现出把别人看透。
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多关注彼此,少玩手机。现代人玩手机玩的太多了,忘了彼此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金刚川观后感(精选4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