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精选7篇)

时间:2024-03-25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篇1

“当阿迪达斯、耐克占据运动时尚一族时,当麦当劳、肯德基占据餐饮业时,当《蝶中蝶》、《哈利波特》占据影视圈时,当迈克尔乔丹、比尔盖茨成为中华儿女新型偶像时……我们的浩瀚文化在被人遗弃,我们的孔子,孟子……在歇斯底里的哭泣,我们的民族工业在风雨中摇摆,我们的生活在被西化,我们的灵魂在被亵渎!

面对世界硕果仅存的四大文明之——中华文化,多少人,多少国家在敬仰,在羡慕,在向往?而拥有者呢?在漠视孔孟的儒家经典,在抛弃珍贵弥坚的四大名著,在不屑中医的“妙手回春”……无奈,难道只有在真正失去时才知道珍惜吗?长城依旧矗立,孔庙依旧驻立,泰山依旧挺立……我们还有资本,还有希望,还有最后的文化底线,于是如同亚运会上中华健儿一般,疯狂夺金,掀起一股“中国狂潮”,我欣慰,我欣喜,我雀跃,孔子塑像在修建,中国联想在走向世界,爱乐乐团、千手观音在感动世界……中华文化在复苏!

巧遇,蔡老师的《幸福人生》在潜移默化的滋润中华文化干枯的土壤,《弟子规》以其博大的含蕴,在吸引着无数治学学子。做人首应爱国,国家是一个人走向世界脊梁,它是你无形的资产,让你有幸分享中国这伟大、神圣的荣耀;做人次应孝,父母是至亲,“血浓于水”,无论何时何地,总有两颗心在为你所牵挂,总有两双眼在默默,在出于肺腑的深情的关注着你;做人再应谦逊,曾记得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是因为它比任何河流都低!”谦逊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孔子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周总理和善的对待每一位下属。谦逊的人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崇高的个人魅力!做人还应懂得控制欲望。21世纪,物欲纵横,红灯酒绿,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让人欲望激增,但智者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控制欲望,欲望是魔鬼,如果你被它所操纵,那等待你的必将是坟墓。中华文化能让你冷静、深刻,让你富有力量控制欲望,《弟子规》中的养身之道足够使你掌握人生,成就未来!做人还应懂得进取、勤奋、善问……

《幸福人生》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成功彼岸、人生殿堂的门,助你“一览众山小”;《地子规》重拾中华底蕴,帮你修身养性,攀登人生顶峰!

掀起一股弘扬中华文化的.巨浪,让中华儿女的心灵受到一次清新愉悦的洗礼,让中华五千年的沉睡文明欲火重生,让港澳台在迷失中握住自己永恒的根……

孔孟欲久弥坚,四大发明光辉依旧,中医神效仍然可见……《论语》、《中庸》、《孙子兵法》、《红楼梦》,部部巨著彰显中华精魂……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波,我们有足够的资本、根基笑纳挑战,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莫非还敌不过几百年的可口可乐、麦当劳,我们不愿在沉沦,中华不愿在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起来吧,中国人,有孔孟先祖,又有鲜活的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我们有理由有实力走得更快、更强!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篇2

最近看了《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如法好人。看完后感觉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责任之重。现在在学校里都在学习、颂扬弟子规的精神,可是最该学习的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礼旭老师提到的一个例子,一个好战国的领袖走进孩子的课堂,告诉大家要学会友善,不要跟别人打架,哪个孩子会听,他的话多么的苍白无力。作为父母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做这个领袖。在蔡老师“人生怎样才能幸福”这一课的开头,蔡老师就讲了这么一段话:“人生应该怎么样才能幸福?幸福的人生一定有幸福的思想观念,你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行为才会有正确的习惯,有正确的习惯就会有正确的性格,有了正确的性格就会有好的命运。你有好的命运,人生一定会幸福。所以一个人人生幸不幸福,根源还在他的思想观念,所以能够让思想观念正确,你的人生就扎下了正确的根基”。

那么怎样的思想观念才是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让我们的下一代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让我们的下下一代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拥有幸福的人生?蔡老师在这四十集的.讲座中讲得十分透彻。“诸位朋友想让自己的人生幸福吗?就好好的去看看,想一想,做一做!”我们要认识幸福,了解幸福,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聪明的人他必定懂得无论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勿以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心正则从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处,人心邪,则次情纵欲,任意妄行,自必贻患无穷的道理。任何一种麽炼都是通向幸福的宝贵经验,要从失败中站起来。事不三思终会后悔,能够忍让自然幸福而无忧。拥有幸福,需要多了解他人,社会、文化,爱国守法,干好本职工作,必定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懂得作为父母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之重大。这次有缘了解到通慧寺举办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的夏令营善举,我和爱人本着一颗身教大于言传的心想借此机会与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正属于比较顽皮叛逆期。在此感谢樟树市通慧寺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希望能有缘得到这次难得学习机会!将不胜感激!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篇3

得到经典书籍《弟子规》已经好几年了,一直以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东西,偶尔会拿出来念念,比如孩子不听话了,会告诉孩子弟子规里面是怎么说的呀,你做到了吗?希望孩子按弟子规里面说的去做,从未想过自己学了吗?做到了吗?也从未想过自己学好了、做好了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对传统文化虽然很感兴趣,却一直没有身体力行,现在才知道弟子不是小孩,而是圣贤人的学生叫弟子,深感惭愧!

希望孩子可以参加传统文化夏令营进行身心的洗礼,经人推荐才知道我们的通慧书院,尤其是要看《如何做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还需要写心得体会,感觉会是一次很好的机缘,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看完了40集,每看一集感觉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让我受益匪浅。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可是很多的时候都没有注重孩子人格教育的'问题。而注重人格教育的问题的时候又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去教育。通过学习《如何做个真正如法的好人》个人觉得在培养小孩的同时,要时时反省自己,比如行孝、行善这两件大事不能等,孝子知恩图报、有情义,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如果我们不及时行孝、行善,等来等去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不行孝、行善的人生是残缺的、是痛苦的。人活在这个世上经常和别人打交道,我们要做个有礼貌的人,因为礼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并要知道圣贤之人是怎样用他们的智慧去对待人和事的。如果我们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言出必行,再对小孩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的孩子只会比我们做的更好,那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幸福的。

蔡老师说了:爱的感觉是温暖的、爱的言语是正直的、爱的心地是无私的、爱的行为是成全的。我希望用我们的慈爱去面对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节制自己的脾气,管好自己、尊重他人。把想对他人发的怒转变成对他人的宽恕,扩大自己的心量,提高自身境界。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很喜欢这句话,当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当我们付出了真诚,一定可以收获信任。当我们付出了礼貌,生命中的贵人也一定会出现。付出越多得到越多,人生越圆满。

感恩通慧书院的老师、感恩蔡老师,让我知道修行的路该怎样走下去。感恩在我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丰富了我本不丰富的的人生。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篇4

最近看了《幸福人生讲座》,越发感觉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责任之重,任务之重。

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学校里都在学习、颂扬弟子规的精神,可是最该学习的是作为父母的和作为老师的我们。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礼旭老师提到的一个例子,一个好战国的领袖走进孩子的课堂,告诉大家要学会友善,不要跟别人打架,哪个孩子会听,他的话多么的苍白无力。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做这个领袖。

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家长朋友向我“告状”,说自己的孩子这一点不好,那一点不好,几乎就没有好的地方。我很不理解,老话说得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现在的家长朋友这是怎么了?

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压制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是人。我们都在想让孩子圆我们的梦,可孩子就得放弃自己的梦,等他们长大做了父母,也会让他们的孩子去圆他们的梦,这样下去越往后的孩子越可怜,而我们是“罪魁祸首”。

我们应该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却不多,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如果是违心的,孩子是会感觉到的,这样的褒奖不如不奖。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要参加比赛或者演出时,不免有紧张的情绪,此时你就会在心里念叨“不紧张,不紧张”,可结果真的不紧张了吗,不是!反而更紧张,因为你一直在暗示自己紧张。教育孩子也同样,你整天说他的缺点,“啊,你看你这不如谁谁谁,那做的不好……那孩子就在你整天的这些“不好”的暗示下生活,孩子心理得到的是“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就是不好”,就这样一直不好下去,这是父母给的暗示。而相反的,咱们只看孩子的好,天天说它的优点,孩子就一直按着“好”的暗示发展,越来越好。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篇5

今天刚刚参加完为期4天的《幸福人生讲座》,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启发很多,也有很多让人反省的地方。希望这样的讲座能得到更好的推广。我形容这个课程是:世上最贵的课程,却是免费的,而且提供食宿。让一个人受益一辈子的课程,免费让你学习,你愿意接受吗?参加学习的人没有年龄限制,下到咿呀学语的小孩,上到古稀之年的尊长,学乐融融,简直是人间仙境。人间乐土啊;课堂上只有唯美,没有虚伪和猜疑,没有争斗,没有利益。只有关怀与帮助,只有和睦相处,只有无偿帮助,只有爱。

通过4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非常感谢中心的谭老师和义工团队,他们真的很辛苦,不为回报的为大家服务。在学习的现场,他们都是非常有礼貌的问好,称呼所有的学长都为老师,源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讲座的第一天是蔡礼旭老师讲的《家和万事兴》、周泳杉老师讲的《新世纪健康饮食》。通过蔡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到家和的根本是夫妇关系,了解到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周老师告诉我们健康饮食源于素食,吃肉对身体的伤害,并对地球的影响,对环境的危害,原来都以为只有吃肉才有营养,听后才知道是错误的,病从口入,都是吃出来的。

讲座的第二天上午是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告诉我们教育要重实质,不能重形式,实质重于学生的内心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或老师应是帮助改过,不应责备,教育其不再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专长。多启发,少说教。言教不如身教。往往父母抱怨孩子管不住,或者觉得小孩不孝的时候,有没有反省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小孩看在眼中,他们都是在模仿家长。所以父母的身教重于一切,孝道更是父母先要懂得孝道。下午的课程是李越老师的《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人际关系像山谷中的回音,更像一面镜子,你想得到什么就要给予什么。如果你想得到对方的笑脸,你必须是笑脸以对。对人的'态度是诚、敬、谦、和。礼的核心是恭敬心,没有敬的礼只是在作秀。

讲座第三天上午是钟茂森博士讲的《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做人的根本。让我们懂得孝道的标准,更值得我们去反省。行孝在当下,行孝不能等。下午是靳雅佳老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让我们认识到音乐对生活或做人的影响,更加听到了很多感恩的歌曲。感恩父母、感恩所有人。

讲座第四天上午周泳杉老师《中国文化与管理科学》,这个课程真是茅塞顿开,中国传统文化才是博大精深的管理科学,蕴含很深的道理,但又把管理阐述的那么简单。中国文化是根本的管理之道,西方管理却是多为治标的管理方法。下午是蔡礼旭老师的《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让每个人中国人都有种使命感,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丢失三代人了,希望我们这代人能为往圣继绝学,正己化人,从自身做起,感化影响身边的每个人。

《弟子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缩影,能把弟子规里面的全部做到,那你就圣人不远了。欲速则不达,每天早晚读诵,反省自己的行为,逐步做到。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篇6

5月20日有幸聆听了康健教授的《幸福人生讲座》,触动了我的心,让我真正感受到幸福含义的同时,也真正感受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责任之重,任务之重。

没有幸福的比较,只有自己的感受,没有什么是幸福。生活中偶尔会有悲伤和失落,但悲伤和失落之后,阳光依然灿烂,幸福感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

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别让悲伤包裹自己!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的生活。不一定富有的人是幸福的。要幸福,我们需要知道如何相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幸福,了解幸福,获的幸福的生活。没有幸福是痛苦的,人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别人,从不反省自己,也充满了错误和错误,这让自己远离了幸福。正如劳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了错误,我们要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的感化他,而不是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像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

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远离了幸福的人生。

我们要认识幸福,了解幸福,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聪明的人他必定懂得无论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勿以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心正则从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处,人心邪,则次情纵欲,任意妄行,自必贻患无穷的道理。

任何一种锻炼都是通向幸福的宝贵经历。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事不三思终会后悔,能够忍让自然幸福而无忧。要有幸福,就要多了解别人、了解社会、了解文化、了解历史,做到爱国守法、学习科学、做好本职工作,就要有幸福的生活。

在理解幸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理解作为父母我们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现在学校里都在学习、颂扬弟子规的精神,可是最该学习的是作为父母的.和作为老师的我们。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耳濡目染的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正如卫生老师提到的一个例子,一个好的战国领袖走进孩子们的教室,告诉大家要学会友好,不要和别人打架,哪个孩子会听他的,他的话有多无力。

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做这个领袖。

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家长朋友向我“告状”,说自己的孩子这一点不好,那一点不好,几乎就没有好的地方。我很不理解,俗话说得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现在的家长朋友并不这样认为。

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思想去压制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不用说人了。我们都在想让孩子圆我们的梦,可孩子就得放弃自己的梦,等他们长大做了父母,也会让他们的孩子去圆他们的梦,这样下去越往后的孩子越可怜,而我们是“罪魁祸首”。

我们应该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却不多,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如果是违心的,孩子是会感觉到的,这样的褒奖不如不奖。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要参加比赛或者演出时,不免有紧张的情绪,此时你就会在心里念叨“不要紧张,不要紧张”,可结果真的不紧张了吗,不是!反而更紧张,因为你一直在暗示自己紧张。教育孩子也同样,你整天说他的缺点,“啊,你看你这不如谁谁谁,那做的不好……那孩子就在你整天的这些“不好”的暗示下生活,孩子心理得到的是“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就是不好”,就这样一直不好下去,这是父母给的暗示啊!

总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有所不得,先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有何不妥。

自身修习完善自然会收获应得的。“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人生意义取决于灵魂生活的状况。

幸福取决于灵魂的丰富,德性取决于灵魂的高贵。幸福生活要从自我修养做起,孩子的教育要从欣赏和鼓励做起。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篇7

就看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其中的第三十三集《教育孩子要以德为本》,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出中央十八大报告指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老师,我感觉自己的责任还更重,看了蔡礼旭老师的讲座,正如蔡老师说的,我们长辈要以身作则,要按照《弟子规》的次序做人,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就是从做人的根本道德“孝”开始。并要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做起。

在这个章节中讲到我们做长辈的先要修好自己的德行,比如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当学生或者孩子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当你跟孩子承认错误,可能很多长辈会想,这样我会不会像矮了一截?其实恰恰相反,当我们长辈真正有错误,比方说犯了《弟子规》哪一句,我们马上跟孩子(学生)说;老师这里错了,老师要改过,和你们一起学习,往往老师认错的时候,在孩子的眼中能看到什么?看到对老师的尊重。所以,当一个人认错那是德行“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所以,当长者主动修正,主动改过,也会带动起整个团体都有勇于认错的这种风气。

蔡老师还讲到了竹子的德行,让我们举一反三,从竹子的.身上去悟到做人的品性。

总之,看了,听了蔡礼旭的讲座,受益匪浅。但是,自己身上还有诸多不足,希望来贵院再系统的学习,修正自己的坏习气,以达到圆满的弘法利生。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