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收集3篇)

时间:2024-04-23

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篇1

据介绍,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选择了篇章式结构,围绕月亮、亲情、思念等主题层层展开。之所以将录制地点选择在了西昌,导演组表示,这和其古而有之的“观月”胜地定位息息相关。首先,早在汉代司马相如就有佳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指出了在西昌观月效果极佳;而如今拥有卫星发射中心的西昌又和我国的探月工程紧密相连:从“嫦娥一号”卫星,到登月探测器,全都是从西昌步入太空的。

与此同时,央视中秋晚会总撰稿杨启舫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中国历的很多故事,包括彝海结盟、礼州会议,以及“一步跨千年”,可以说西昌既有厚重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同时又有红色的经典以及现代的文明。”也正因如此,今年晚会的主舞台选择了将建昌古城墙作为背景。

综上,本次央视中秋晚会选择在西昌录制也是为了向更多的人展示凉山、西昌的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和拼搏精神向全球华人传递西昌独特的城市文化与民族文化。

今年央视中秋晚会舞美设计延续了唯美风。

在观众可以直观看到的细节上,导演组确认,此前口碑一向很好的中秋晚会唯美舞美设计在今年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据介绍,整个中心舞台是一个全景式设计,导演组认为这将给大家带来更为沉浸的视觉体验。虚实、古今转换则是今年舞台上的一大设计亮点,“今年(的舞美)不是纯写实,而是会有从古至今的一条主线。”中秋晚会舞美总监许林江表示,今年中秋晚会的总舞美概念是北斗七星,这既契合了在浩瀚星空下观月的.中秋主题,同时也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多次发射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呼应上了。

在观众关心的节目方面,总撰稿杨启舫提到除了月圆、思念等核心主题,导演组还考虑突出了时事热点内容,把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融入了舞台。本次晚会的执行总导演董金明进一步解释说:“在策划创意过程中我们就围绕了传统文化和时事热点以及地方特色相结合来考虑。”董金明说,比如今年的建党百年、奥运、小康社会包括乡愁等元素大家都可以在晚会中看到。

董金明提到的细节中,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据介绍今年中秋晚会中将有舞台内景和外景拍摄相结合的节目。导演组的初衷是让嘉宾真正深入社区、走进乡野,走到群众身边去感受和展现普通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节目呈现上,目前已经曝光了两个节目都是这样的呈现方式。一是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会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当地的凉山交响乐团联袂献演,还有就是组合“凤凰传奇”会走进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落——大石板古村,融合当地元素,通过表演来展现当地人民的幸福生活。

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篇2

又是中秋节了,又要举杯赏月话乡思,多少文人墨客不惜墨笔留下中秋的诗篇,古老传统的节日多少人得以团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是中秋夜绵绵的思情难以释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道出了游子月圆夜多少的思乡之情!多少情人约会月圆之夜,无尽的深情话语难以道尽,还记得那年父母预备下了月饼和礼物,用自行车驮好停当,逼着我去邻村的未婚妻家里走动,那夜脸颊泛红韵,抹不开羞涩呢喃,最终我还是去了她家,见了她心境激动,此刻想来觉得甜蜜温馨!今年的中秋不比往常,绵绵不绝的秋雨淅淅沥沥,小窗外是雨的世界,雨声潺潺激荡着内心的情绪,连日来辛苦的奔波早已身心疲倦,很难得有这样一个下雨天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欢乐,柔和的台灯下心若止水的在键盘上敲打自我的心境,此时雨声和键盘声会同跳动的心融为一体,那是默契清闲舒适!

中秋时节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空气中嗅闻稻谷的清香,地里应当是大忙了吧,金风飒飒枯黄的玉米秸叶哗哗作响,疑似天外飘来的甘泉之声,熟透了的玉米黄澄澄的挂满了家里的小院儿,或用透明的尼龙丝袋儿装好整整齐齐的在院里放好,等待收玉米的经纪人上门收购,有时候玉米会放到来年在卖,冬天下了雪会附在上头,黄白相间农家院落的味道会更浓。中秋的夜晚一轮玉盘皓月当空,应当有几丝薄薄的闲云赋闲在圆月的周围,如水的清辉从银河洒下,威风徐徐整个夜色应当是充满了甜蜜、温馨、乡思浓情!看来今年的中秋节是在一片雨声中度过了,品尝浓甜的月饼想象那秋气霜浓的蓝天白云,想象那彤云深处的十五圆圆的月亮!记得去年中秋一轮大大的明月当空,我去了广场,那时适逢中秋和国庆双节,夜晚的广场流光溢彩花团锦簇,一盏盏银色的孔明灯写满浓浓的祝福语腾空而起,远远的像是无数颗耀眼的新星点缀美丽的中秋夜空,大大圆圆的月亮仿佛就在头顶,正随着款款的步伐慢慢移动呢,于是想起了小时候唱的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的歌曲,那圆月在树木枝叶间穿梭,一会儿又在楼群的缝隙间时隐时现,心中于是就充满了幻想,想着月宫里的嫦娥离了广寒宫也去寻找幸福去了吧。

中秋的当天我会和父母一齐吃饭的,午后一阵的推杯换盏,自然酒后红霞泛上脸庞,会备几份月饼分别去四位舅舅家串亲戚,这是多年的老礼了,异常是外婆不在后一年去舅舅家仅有两次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后那轮玉盘从东方冉冉升起,母亲就会在院子中设摆香案,摆上月饼等贡品,点上香不住的说祈求平安的话语,这就是我们的这儿的习俗“圆月儿”,祈求月亮婆婆保四季平安,人人幸福。这是不知是什么时候就留下的习俗至今延续不衰。

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篇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每当中秋节,我都会想起诗人李白笔下这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古朗月行》,也会格外的想念远方的亲人。

我站在阳台上,抬着头仰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今晚的月亮格外美丽,又圆又大,好似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红润的脸蛋在云朵这层纱布下若隐若现,时而露出半边脸,时而羞涩的探出头来看一看,她的脸蛋圆圆的,嫩嫩的,带着甜甜的微笑,不一会儿,又把脸遮了起来,真害羞。乳白色的月光柔和的照在我的脸上,照在小路上,照在树丫上,所有的一切都沐浴在这平静而又清新的月光里,我相信,不论谁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心都会变得和月光一样纯洁无暇。这柔和的月光好像妈妈的目光,洒在谁的身上,都是温暖的。风一吹,蒙蒙的帘子被拉开了,圆润的脸蛋又浮了出来,月亮姑娘一转身,又不知藏到了哪位云朵姐姐的后面。天空好像一块深蓝的绸缎,上头点缀着许多耀眼的“宝石”,他们围绕着迷人的月亮姑娘,好奇的眨着眼睛。月亮姑娘是无私的,她那温柔的月光给人们带来了完美的幻想、憧憬和欢乐。天空撒上了一层银粉似的。月亮中影影约约浮现出的阴影,使我不禁想到民间故事中的嫦娥,眼前仿佛还出现了一棵桂花树……

桌子上满满的,妈妈端来了切好的柚子、软软的芋头、香喷喷的田螺等等,当然少不了甜甜的月饼。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一边赏月一边说笑。“园园,快过来拜月!”妈妈突然把我叫过去。我学着妈妈的样貌:双手并拢,放在胸前,应对月亮许下了自我的心愿。

我看着一桌的美食,不解的问妈妈:“妈妈,中秋节除了月饼和柚子,为什么还要摆芋头、田螺呢?”妈妈笑眯眯的点点我的脑袋,说:“这都不记得了?芋头是代表辟邪和不信邪的意思,都说“给芋头去皮就是在剥魔鬼的皮”,这样的芋头吃了就拥有驱鬼的力量了。”“这个我倒能理解,可是田螺没有什么能够代表的啊。”“是这样的,螺肉营养丰富,里面包含丰富的眼睛视色素,所以流传着“吃田螺,可明目”的传说。”“哦,原先是这样,看来这中秋节还不简单呢。”我笑着说道。

其实,月饼以前被称之为“胡饼”。一次中秋皇帝和皇妃吃饼赏月,皇帝嫌“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皇妃仰望月亮,脱口而出:“月下之饼,月饼。”于是“月饼”这种叫法便一向流传到了今日。

说说笑笑中不知不觉就到的深夜,月亮姑娘揉揉眼睛,都有点犯困了,赏月人们的兴致却没有减少,听着远处的炮竹声,这样的中秋怎能不令人陶醉?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