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收集14篇)
时间:2024-04-28
时间:2024-04-28
残奥会上有许许多多的感人画面,这些画面让每一个看了的人都深受感触,我见过一位残疾姑娘,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
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__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她是多么的坚强啊,仅仅一只手臂。它还能坚持打乒乓球,她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场上,残疾人运动员之间是对手,胜负就在彼此的竞争之间。但——他们在奉献高水平竞赛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彼此关爱、相互欣赏。
场上,裁判员是铁面无私的“法官”,决定着比赛的走向。但——他们在严格执裁的同时,更用一颗关爱的心对待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们。
积极向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这正是残奥会的运动会员们所体现的运动精神!
而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们有美丽的校园,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好心人一直在关心着我们,帮助着我们,我们同学中就有许多同学获得过别人的'帮助;更重要是,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可以用眼睛观看五彩缤纷的世界;用耳朵聆听美妙悦耳的音乐,用嗓子唱出婉转动听的歌声……可是他们,有的生活在一片黑暗中,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们身残志不残,坚强地面对现实。
让我们“关注残奥会,关爱残疾人”。其实我们少吃一点零食,少买一件衣服,让我们用节约下来的一点钱,建更多的残疾人工厂,让残疾人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真正地“站立”起来。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无障碍的世界吧!让残疾人与正常人共同和谐地,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
北京时间3月4日晚8时,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帷幕。
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旨在以质朴的情感和简约的编排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开幕式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展现更包容的社会。开幕式力求在温暖的情感中、浪漫的色彩里、动情的氛围间、无障碍的环境下,表达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开幕式上,雪容融也正式“接棒”冰墩墩,开启属于TA的“顶流打工人”人生。
不过很多人都没想到,开幕式上最让人“破防”的一瞬毫无征兆地发生在了最后一棒火炬手、视障运动员李端那将近一分钟探寻摸索火炬插入口的时刻。相信当现场以及荧幕前所有人看着李端数次摸索着想将火炬插入雪花台时,大家一定都同时屏住呼吸、攥紧拳头,在心中默默为他加油鼓劲。
最终,在所有人的鼓励与掌声下,李端成功点燃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而现场那一声响彻全场的“加油”声,则令无数网友瞬间泪目,彻底破防。还有网友指出:这一幕不正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吗!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和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样,简约而精彩,温暖而感人。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火炬手李瑞点燃火炬的那一刻,看过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观众当时都为李瑞捏了一把汗,因为他为在触摸大雪花的中央位置点燃主火炬所经历的时间显然超出预期,以至于现场有人喊出”加油“为他打气,并且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最终李瑞还是把主火炬稳稳的插入指定位置,点燃主火炬。对于普通人,这显然是非常容易完成的动作,但对于只能用手来触摸感知方位空间的完全没有光感的盲人,这项任务并不简单。另外,在开幕式护送国旗到升旗台环节中有一名穿戴假肢的护旗员也特别引人注目,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在护送国旗的这段路程上,他的步伐异常坚定矫健,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可以想见他一定付出过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他的武侠小说有个特点,就是里面有很多武林高手甚至主人公都是残疾人士,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江南七怪的老大柯镇恶、以九阴白骨爪名扬天下的梅超风、《倚天屠龙记》中的金毛狮王谢逊、还有《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独臂大侠杨过。这些人物在小说里都是武林高手,他们拥有比普通人更高强的武功,特别是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更是独步天下,感觉身体残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反而令他们能力更加突出。我曾经也会幻想自己看不见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正常生活,在家独处时我甚至还尝试过蒙上双眼在家走一圈,但对于我最为熟悉的地方,只要蒙上眼睛我还是会到处碰壁,根本无法行动,更别谈生活工作了。可见小说毕竟是小说,真实世界的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无疑会付出更多的辛劳。所以对于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士我一直是抱有同情心且十分敬佩的。对于歧视残疾人士的行为和个人,我也一向是反对和鄙视的。先不论歧视行为对于残疾人的伤害,谁又能保证普通人自己就能平安一生而不会遭遇变故?
因为这次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缘故,我还特地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10%-15%,这其实是不小的比例。残疾人在中国大概占6.34%,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我国残疾人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多的。在我看来残疾人士只是某些功能受限的人群,当今世界科技不断发展,残疾人穿戴相匹配的科技产品后完全可以弥补生理功能的缺陷,生活工作不仅与普通人无异,甚至还更为优秀,也同样可以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残疾人与普通人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就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与工作,一起向未来,共享人类发展成果。我想这也是举办残奥会的目的之一,因为残疾人也同样能享受精彩人生,也祝愿我国冬残奥会健儿在比赛中努力拼搏,为祖国争光,为世界添彩!
此前小组赛3战全胜的中国残奥冰球队9日以4:3淘汰捷克队,获得半决赛入场券。为中国队打入制胜球的汪之栋赛后表示,接下来的比赛无论对手是谁,中国队只要上场就要打出气势、打出水平,“我们不惧怕任何一支队伍”。
中国队半决赛将面对卫冕冠军美国队,队员们都充满信心。汪之栋说:“我们接下来面对的都是强队,我们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面对接下来的比赛,无论对手是谁,我们只要上场就要打出气势、打出水平,我们不惧怕任何一支队伍。”
汪之栋表示,中国残奥冰球队是一支敢打敢拼、无惧无畏的队伍。“在比分打平时,教练告诉我们要忘记比分,努力去拼,只要比赛没有结束,一切皆有可能。”他在谈及当日与捷克队的比赛时说,在比赛最后阶段,不光是他,球队所有队员都想着为球队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终付出也收获了回报。
本次比赛表现出色的中国队守门员纪延昭表示,进入淘汰赛阶段,交战双方都会拼尽全力、放手一搏,“但我一直坚信我们会赢下最终胜利,我们也是依靠信念撑到最后,赢下(今天的)比赛”。
9日,北京冬残奥会迎来第五个正式比赛日。在残奥越野滑雪比赛中,郑鹏和杨洪琼分别斩获男、女短距离(坐姿)金牌,中国军团以10金9银12铜的战绩继续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领跑。
在残奥冰球比赛中,中国队凭借汪之栋在第三局最后的准绝杀进球,4∶3再胜小组赛对手捷克队,成功闯入11日半决赛。
郑鹏在残奥越野滑雪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以2分42秒4的成绩获得金牌,另一名中国选手毛忠武以2分44秒9的成绩获得银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郑鹏在本届冬残奥会上取得的第二枚金牌,他也成为首个在冬残奥会上独得两枚金牌的中国男运动员。
在残奥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坐姿)项目中,杨洪琼也收获了本届冬残奥会上的第二金。杨洪琼的夺冠成绩是3分18秒2,另一名中国选手李盼盼获得铜牌。
残奥冰球赛场,中国队和捷克队的胜者将晋级四强。前两局过后中国队2∶1领先,第三局中国队再进一球后有所松懈,捷克队连续进球将比分扳平。在距离比赛结束不足两分钟时,汪之栋接申翼风助攻打入制胜球,帮助东道主闯入半决赛。中国队半决赛的对手将是美国队。
在轮椅冰壶比赛中,中国队先后以7∶5和7∶4击败斯洛伐克和挪威队,取得六连胜的同时距锁定四强席位仅一步之遥。
一个多月前冬奥会开幕式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冬残奥会也落下了帷幕,我也要和冬奥志愿者的`旅程说再见了。回望这段时光,我们从初次上岗的忐忑成长到可以熟练、游刃有余地处理各项工作;我们情不自禁地和观众一起在国旗入场时合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在中国队入场时为运动员们欢呼鼓掌;我们温暖于观众离场时对我们说的一声声再见辛苦了。虽然冬奥和冬残奥会已经结束,但这段时光会化成珍贵的回忆被我珍藏在心中,陪伴我继续一起向未来,在生活中将温暖延续。
3月7日,北京冬残奥会迎来第3个比赛日,原定8日进行的高山滑雪全能项目男女子所有分项比赛,因天气原因提前至7日进行。在刚刚结束的女子全能视障组比赛中,中国选手朱大庆以2分04秒25的成绩获得银牌,这是朱大庆在冬残奥会上获得的个人第3枚奖牌。
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全能项目进行竞速和竞技两项比赛,综合两项成绩确定最终的胜者。前两个比赛日已经获得了1银1铜的朱大庆,今天的比赛中延续了良好表现。
在上午进行的女子超级大回转比赛中,朱大庆以1分16秒65的'成绩暂列小组第一。下午的女子回转比赛,她以47秒60的成绩排在小组第4。综合两项成绩,朱大庆获得个人在冬残奥会上的第2枚银牌。
来自斯洛伐克的运动员亨列塔·法尔卡索娃以2分03秒39获得金牌,英国运动员门娜·菲茨帕特里克以2分05秒98获得铜牌。
3月4日晚8时,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拉开帷幕。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核心内容,再次延续冬奥会“一片雪花的故事”。更令人难忘的是,开幕式的点火环节,在残奥会的历史上首次完成了盲人点火的壮举,这也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传递给世界的力量。
随着冬残奥会开幕式开始,国旗入场环节,8名残健融合的持旗手组成护旗方阵,他们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和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的代表。旗台两侧,24名大学生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迎接国旗。
升旗仪式进行时,当现场观众齐唱国歌,场边的听力残疾人们用手语“演唱”国歌的一幕催人泪下,他们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爱国之情,在无声的世界里,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随着雪容融前进的脚步,一条冰雪赛道在脚下延展。赛道展开,“欢迎”的字样越发醒目,运动员入场仪式开始。中国代表团旗手由运动员郭雨洁、汪之栋担任,郭雨洁2004年3月出生,越野滑雪兼冬季两项运动员。汪之栋2000年7月出生,他是一名冰球运动员。
本届冬残奥会,是中国代表团第6次参加冬残奥会,也是参赛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总人数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他们将参加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在所有中国运动员中,有85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
备受关注的点火环节,盲人运动员李端是最后一棒火炬手,他在雪花火炬台上摸索着点燃主火炬,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全场掌声雷动,洪亮的“加油”响彻鸟巢,这一幕令人动容。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冬残奥开幕式历史上首次盲人点火,赋予了这次点火仪式更多的意义。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表示:“残奥会开幕式还没有用过盲人来点火,最后会发现他走上点火台的那一瞬间,他将用他最大的感官能力,触摸,他在摸着每一片雪花,当他最后寻找到这个空间的时候,把残奥的主火炬缓缓地对进孔里,当他对进孔眼的那一瞬间,大家会感受到,他其实是在触摸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当火焰燃烧的那一瞬间,仿佛他在用内心燃烧着整个天地,点亮了整个天地。”作为盲人,点火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李端自信地表示:“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
除了点火仪式令人难忘,冬残奥会的会徽展示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此次北京冬残奥会的导演团队,采取以小见大的独特方式,凝聚残奥精神。冬残奥会的会徽被画在了一位盲人手中,虽然他看不见,但是会徽烙印在他心里。当它呈现以后,旁边所有的残疾人把手张开,他们和手上画有会徽的.演员一起,展现了残奥精神、历届残奥人的努力、智慧和拼搏,历届冬残奥会上最小的会徽,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的用心。
一个月前的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正值立春。而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则即将遇上惊蛰。在这个昭示生命力勃发的节气即将到来之前开幕,也象征着残疾人运动员闪耀的生命之光。从3月5日开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进入正式比赛日程。在为期9天的比赛中,冬残奥运动员们将在赛场上比拼技艺、挑战自我、绽放生命的光彩。我们也预祝他们取得佳绩,为世界献上更多的温暖、感动和力量!
3月4日,2022北京冬残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再次上演中国人的浪漫。如果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决出的就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敞开平等的大门,让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更有着呵护生命的要义。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北京冬残奥会上温暖与感动的瞬间。
1、残疾人合唱团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迎国旗入场环节,现场的残疾人合唱团和两侧的`24名青年学生,以无伴奏的方式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同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2、手语唱响国歌
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伴随着庄严的国歌,现场的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深情地唱着国歌,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之情。
3、冰壶倒计时
在倒计时环节,轮椅运动员将冰壶推出的那一刻,倒计时数字10至1在赛道上亮起,到冰壶正中大本营时,倒计时刚好结束。冰壶倒计时充满了科技感和梦幻感。
4、手手相传的残奥会会徽
在残奥会徽展示环节,两个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画出了残奥会会徽,这枚小小的会徽手手相传,场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残奥会徽。手手相传的残奥会徽也把残奥精神和希望传递出去。
5、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
主火炬台由我国盲人运动员李端、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点燃。在摸索中,在全场的加油声中,李端成功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的方式完全一样,也体现了真正的平等。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开幕式。其中,大部分的情节与冬奥会的开幕式是很像的',但与众不同的是,这次的开幕式有将近30%的残疾人参加。如果说哪个情节最让我激动,那一定是最后一位火炬手-李瑞将火炬插入主火炬的情景了。
李瑞在18岁的时候,因过期的灭火器爆炸而失去了双眼。他曾参加过四届残奥会,并得到了4枚金牌的好成绩。今天晚上,他要把火炬插入主火炬,对他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啊。在别人的带领下,李瑞走向了升降台,随着升降台的升起,上帝对李瑞的考验也开始了。他先摸了摸插火炬的地方,确定好位置后,他就将火炬往主火炬一插,但由于角度不对,所以他一直插不进去。此时我心里真着急,真想跑上去帮他把火炬插进去。这时,现场有人喊了一句“加油”,随后,加油声和鼓掌声不断起伏,终于,他成功的把火炬插入了主火炬里。这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一个残疾人虽然失去了双眼,都这么努力拼搏,更何况我们正常人呢?
3月4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鸟巢化作银色的星海、满场都是红彤彤的雪容融、紫色“雪花”在夜空唯美绽放……在五彩斑斓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冬残奥健儿成为闪耀的主角。残健融合的舞者们用生命之光为盲童们照亮梦想、观众为盲人火炬手李端加油鼓劲……温暖感人的一幕幕,每秒都是“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北京冬残奥会向各国冬残奥健儿张开欢迎的臂膀。北京冬残奥会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设置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当“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与扶残助残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遇,中国有信心、更有能力举办一届非凡、精彩、卓越的冬残奥会。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表示,“2008年,中国把夏季残奥会举办水平提升到新高度;14年后的今天,我相信中国将再一次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北京用行动兑现了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我期待另一场精彩盛会。”
北京冬残奥会不仅将见证赛事激情,更将带来一场“精神洗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冬残奥健儿来说,暴风雨中折翼让逐梦之路布满荆棘,只有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才能搏击高空、自由翱翔。正是有了“当别人还没有起步的时候,我们已经全力出发”的决心和坚持,自小失去双臂的滑雪运动员孙鸿胜克服恐高从暴雪皑皑的高山飞速滑下;下肢瘫痪的轮椅冰壶运动员陈建新忍受常年低温训练拿下中国冬残奥史上“首金”;右小腿残缺的单板滑雪运动员孙奇以“向前冲就完了”的劲头在国际赛事中多次夺冠;巴西越野滑雪运动员阿莉妮在不会下雪的国度日复一日坚持旱地滑雪训练;荷兰高山滑雪运动员芭芭拉·范·卑尔根因为热爱开启她的第4次残奥会之旅……这样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他们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再次展现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精神风貌,让奥林匹克精神在这个被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更显熠熠生辉。北京冬残奥会也必将增进人们对残疾人的了解与尊重,助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让热情融化冰雪,充满人文关怀的北京冬残奥会将写下更多爱的故事。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北京冬残奥会增设各种无障碍设施,提供格外周到暖心的服务——增设自主无障碍健康申报验核机、提供服务乘坐轮椅乘客的“福祉车”、场馆看台最好的位置留置给轮椅使用者,更衣室、卫生间、无障碍客房全坡化全圆角全低位……点滴细节之间,尽显中国温度。在冬残奥村,热情洋溢的志愿者温暖续航,继续厚植“天下一家亲”的深厚情感。“我们很幸运能体验到这样令人惊叹的冬残奥村及场馆”“这里很好,是我们见过最好的冬残奥村,就像到家了一样”“非常高兴在这里受到了温暖的接待”……连日来,入住北京冬残奥村的多国运动员组团开启“夸夸”模式,盛赞北京冬残奥会的周到细致服务。
接棒“人人都爱”的冰墩墩,雪容融“上岗”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友新朋。相信这只象征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的红色中国灯笼将照亮世界,为人们带来更多奋进的勇气和力量。这场“一起向未来”的温情盛会,将为深受疫情困扰的世界增添一抹盎然春色,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在这激情与梦想并存的盛会上,我被运动员精彩的表演所折服,被志愿者优质的服务所打动。不过紧接着向我们走来的是北京残奥会。虽残奥会声势远没有奥运会那样浩大,而且人们对残奥会颇有桎梏。但残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那种精神是无与伦比的。
你可知道残奥会上的每一枚金牌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艰辛的故事,今日站在残奥会运动场上的每一个运动员,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有的眼睛失去了光明,有的`耳朵失去了听觉,甚至有的缺了手臂或腿,但他们依然绽放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残疾并不代表死亡,只要还没有死,就依然要向世界挑战,他们要绽放光彩,他们要让世界看到他们,他们知道只要努力,这世界上总有一片掌声是属于他们的。
在残奥会上有人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比如,候斌,他九岁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没有让自己的世界变成了灰色,而是努力着,他用他那顽强的精神从厦门闯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场,他一条腿枞横天下,在残奥会上他在男子跳高上三连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单腿的人能在跳高项目上蝉联三届冠军,他那种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感动了你我他。候斌是一个英雄,然而在残奥会的竞技场上还有许多像候斌这样的英雄,在此时此刻我们要向他们致敬。身残志不残,这是多么难得一件事呀。有些人四肢健全,头脑优秀,但是因种种原因而功败垂成;有些人虽然有些方面不太优秀,但是他们历尽艰苦,卧薪尝胆,最终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要知道,成功于吃苦是成正比的,而与先天的关系不是太大。
在世界上有许多残疾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与常人在肢体上有什么不同就歧视他们,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关怀他们,让他们感觉爱无处不在。
残奥会带给人们的是同样吸引人的体育比赛,观众可以从中获得同样的快感。这样精彩的体育比赛,与健全人参加的比赛别无二致。澳大利亚残奥会运动员卡特里娜·维博日前在北京说:“我希望大家都能看看残奥会比赛,有人认为残奥会重在参与,竞赛次之,但我要说,残奥会跟其他任何运动一样,每个运动员只有奋力拼搏才能成为佼佼者,残奥会一样有兴奋和失望。”
今年31岁的澳大利亚田径运动员卡特里娜,18岁时被当作有前途的球类选手进行培养。但不久后她患了轻度脑瘫,便转战田径赛场,至今已在三届残奥会上获得3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从健全人到残疾人,从奥运会到残奥会,卡特里娜体会更多。她说,残奥会是真正的体育比赛,只不过运动员碰巧身有残疾而已,但他们训练的艰苦比以前更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残奥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澳大利亚,20年前残奥运动员甚至没有队服,而且要自己支付旅费。现在运动员们不仅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量资金支持,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好的教练指导。媒体也比以前更关注残奥会,电视转播时长增加了,报纸特写也是栩栩如生。这一切,都与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献给世界同样精彩的比赛密不可分。
“冰墩墩”掀起的热潮还在持续,“雪容融”紧接着登场——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给世界的温暖和感动,并让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超体育范畴。放下国别与种族的隔阂,突破战火与纷争的阴影,“一起向未来”的呼声将全球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呼唤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3月4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有“龙抬头”的说法。一个月前,北京冬奥会在“立春”中给了人们初春萌芽的蓬勃希望和生命之力,“龙抬头”则寓意着万物齐发的盎然生机和五彩斑斓。在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超级视觉盛宴;已经拉开序幕的冬残奥会则为残疾人运动员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舞台,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带给全球观众的激励和感动也必将余韵悠长。
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在瑞典举办以来,冬残奥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演绎生命价值的舞台,也为世界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一些地区还存在不确定性,而北京冬残奥会依然如期举行,这是中国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事实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中国已经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各国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在这里交流和竞技,我们也有信心有能力举办同样精彩的冬残奥会,确保残疾人运动员在美好的无障碍体验中,尽情展现生命之美。人们将会看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熠熠生辉,团结与和平的.信念也将再次被高高举起。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北京冬残奥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世界集中看到他们的存在、努力和不易,同时也给世界一个机会,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鼓掌,并推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推动人类的和平、包容和融合,是本次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名字的重要内涵,也是它传递给世界的温暖信息。
就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披露,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3年的23.9%。北京冬残奥会上,佩戴防伪追溯码的导盲犬和其他多项高技术助力残疾人的设施和服务,也都纷纷亮相。北京准备此次冬残奥会的细心周到完全不亚于此前的冬奥会,对履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一丝不苟,这是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一种自然的国际延伸。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位盲人运动员,这在残奥会和冬残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这位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几次尝试将火炬插入雪花台时,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打气;当火炬留在大雪花中心,整个体育场掌声雷动。这一幕令人动容。有网友评论说:“他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历史已经镌刻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给人们的惊喜和希望,它也将镌刻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温暖和感动。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们期待,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用他们的友爱、勇气和坚强,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和平、温暖、积极的能量。
在国际残奥委会和冬奥组委联合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际残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克莱格·斯宾塞为运动员们尤其是年轻人点赞,他们在最大的舞台上比赛,表现令人惊叹,也展示了运动带来的改变。
克莱格·斯宾塞说,2008年北京夏季残奥会时,中国提高了残奥运动的水准,2022年,中国再次将冬残奥运动带到了新的高度。“已经有18个国家或地区残奥委会获奖,还有非常多精彩的、坚强不屈运动员的故事。”克莱格·斯宾塞举例,来自斯洛伐克的亨列塔·法尔卡索娃,已经获得了两枚金牌,但其实她的引导员在一个月前受伤了,与引导员建立合作关系,需要极高水平的相互信任,所以能获奖非常了不起。还有一名22岁的挪威选手,获得了两枚金牌、一枚银牌,而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两枚奖牌,既是对父亲的致敬,也象征着赛场上坚强不屈的'精神。
“每一届冬残奥会都能够激励新一代运动员的成长。北京冬残奥会是连续第三届在亚洲举办的残奥会,从平昌到东京,再到北京,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才涌现出来。为什么人们更多开始关注残奥会,一方面因为运动是关乎比赛成绩,但同时也是为了展示残疾人的风采。”克莱格·斯宾塞直言,很多运动员可能是初次登上北京冬残奥会的竞技场,那么4年后他们去米兰冬奥会,可以想象一下他们的实力会有多强。
“这些年轻人来到冬残奥会,在最大的舞台上比赛。他们的表现不仅让我们感到惊叹,也能改变全球上亿的残疾人,这是我们的目的,通过运动来进行改变。”克莱格·斯宾塞说
“改变始于体育。”开幕式上,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现场听力残疾人们以手语演“唱”旋律,表达埋藏心间的拳拳深情;不同残疾人家庭的故事真情演绎,传递着绵绵不绝的爱和温暖;盲人运动员在坚持不懈地摸索中点燃火炬,燃起了所有人的梦想和希望……从真挚的情感、浪漫的色彩,到动情的氛围、无障碍的环境,无不饱含着残疾人群体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更包容世界的无尽向往。
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同样突出地体现在残疾人体育之中,体现在残奥运动之中。从1976年在瑞典举行第一届冬残奥会至今,无数残疾人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展现人生的`昂扬和顽强,展现体育的精神与魅力,奏响了一曲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停下。开幕式的舞台上,800多名参演人员中约有30%是残疾人;志愿服务岗位上,19名代表性强、有专业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残疾人默默坚守。自不用说,在追求梦想的竞技场上,一段段百折不挠的人生故事、一个个奋勇拼搏的顽强身影、一次次锲而不舍的艰难突破,用饱满的精神和不屈的品格照亮梦想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诠释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我们相信,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向世界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必将把和平、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为残疾人赢得更多真诚、理解与尊重。
这一刻,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手相牵、心相连,分享体育运动的激情、欢乐与友谊;今夜,全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满怀美好未来的憧憬、梦想和希望——
让我们携手奋进,让我们相约未来!
下一篇:嗝嗝老师观后感(收集12篇)
热门推荐